书城现实黑白吾尝
21403600000017

第17章 保险公司历险记(1)

哪知林阿姨把钱都从C 银行转过来十几分钟了,那工作人员还在一旁用一种痴迷的眼神看着林阿姨。林阿姨着急的说道:“你快帮我看看,钱早就转过来了,不晓得还有没有国债?”

那工作人员一边说着“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一边又在电脑上看了五分钟,她就拿着林阿姨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起身走到她旁边的另外一个窗口。她叫林阿姨到旁边那个窗口去等一下。她把林阿姨的身份证和银行卡都递给了旁边那个工作人员,叫她帮林阿姨看看。

林阿姨此刻再次焦虑的在心里埋怨道:“你们前面看了那么久不是在白耽误时间吗?你们难道不知道抢国债就是在于争分夺秒的吗?”不出所料,那位工作人员仿佛是听到了林阿姨憋在心中的种种抱怨似的,她在窗口里面也假装惋惜的告诉林阿姨说,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国债都没有了!

瞬间,林阿姨如同得到了一个被宣判死刑的噩耗。她在为自己默哀三分钟之后,就转而又想到:从6月10号,到7月10号,从7月10号到8月10号,林阿姨都把手上的这笔闲置资金寄托在了买国债上。这国债要是再这样耽误起一直买不到的话,自己不是要每天眼睁睁的看到,自己的存款利息被白花花的流失掉吗?

比如买20万5年期的国债一个月的利息是800元,这样从6月10号耽误到9月10号,甚至10月10号也不一定能买到国债,那么四个月的利息损失就是白花花的现金3200元,五个月的损失就是4000元,以此类推。多么痛心的事实!这个世界有人为没有钱而烦恼!还有人为手头上的闲钱找不到理想的保值增值的渠道更加烦恼!

抱着手上少有的那么一点点“半生心血”,可怜的林阿姨仿佛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正在严重缩水贬值。就像一个身高180厘米的壮年男子,被慢慢的逐渐缩小,最终变回了他的婴儿体格。也许只有80厘米那么长的身体了!这太可怕了!

林阿姨又联想到了前几天,有一个大姐来复印房产证的时候,她说她2017年的一套小房子才20万就卖了,没想到2018年就可以卖40万了。为此,那位大姐懊悔不已。物价上涨,存款利息本来就远远不够抵御通货膨胀。买国债本来都是无耐的选择了。

现在连国债也是买不成了。惊慌失措中,林阿姨想到国债每个月才能买一次,现在抢国债如此难,不可能这样长久的耗下去。长久耗下去,资金一直处于活期利息左右徘徊,严重贬值缩水,这本身就是一种损失。林阿姨想着,必须得要重新规划一下她家这笔仅有的现金的理财渠道了。

无奈,买不成国债,资金又再不能继续闲置下去了。本不想存银行定期的林阿姨一时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了。

所以林阿姨就想顺便咨询一下B 银行的工作人员,她们这边的三年期,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息分别是多少。可是还没等林阿姨开口,这B 银行的工作人员和大堂经理等一共四个人早就七嘴八舌的围着林阿姨聊开了。林阿姨感到此刻她们的热情比起刚才林阿姨要买国债时,至少要高出100倍!

现在她们看到林阿姨买不到国债了,倒反而成了她们最大的幸事似的。她们几位都热情膨胀似的说道:“其实我们现在有一款存款保险,利息比国债还要高。”

林阿姨看这架势,听这开场白,就感到一种心惊肉跳的窒息。要知道,林阿姨对银行里推销的“存款保险”有着严重的心理阴影。因为2017年,林阿姨就再次在ZG 人寿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部去混过一年的时间。

第一次走进保险公司,还是在2004年。当时林阿姨从无数的失业大军中被其主管刘经理“救赎”出来,走进了ZG人寿这家号称世界500强的国企保险公司。

并且从此每天爬坡上坎,走街下村,不分白天黑夜的执意要“把爱心送给每一个人,把真情献给每一个人”(这是在保险公司每天都要唱的一首司歌)。像所有刚刚入司的新人那样,林阿姨完全相信保险就是一份“成人达己,成己为人”的光辉职业。林阿姨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在林阿姨的小小心愿中,如果一个人通过努力的工作,既能收获一份正当的收入,又能帮助别人,这就是一份很美好的事业了。

可是在2007年,林阿姨有一个客户,也是她婆家的亲戚,就是她舅母患了脑瘤。要知道林阿姨在给她舅母推销保险的时候,一方面也是真心希望自己的亲戚通过购买保险,能获得一份大病医疗保障。

舅母到县医院检查出得了脑瘤之后,她们家包括舅舅和表哥,都第一时间的告诉了林阿姨,他们希望林阿姨能最快的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报账。因为保险公司在宣传的时候,都是说购买了这款大病医疗保险,如果得了大病,可以凭诊断证明书,先在保险公司去领N万块钱,再去医院治病。

因为舅母一家人都是农民,当时医院的医生告诉她们家说,还好是良性肿瘤,及时治疗之后,可以完全康复。林阿姨当然理解他们的心情,也真心希望能帮到自己的亲戚和客户。更希望保险公司能通过切实的履行理赔和售后服务,给客户留下口碑相传的好印象。这样的话,业务员以后的保险就会越来越好做了。

可是林阿姨打公司的客服热线#5519报案之后,随即也在公司的营业厅去提交了所有的理赔资料。一周之后,林阿姨收到公司营业大厅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说是保险公司拒赔。原因林阿姨早该知道的。就是保险责任里面的癌症,其解释是癌症必须是要到了晚期,并且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之后,保险公司才能理赔。就是说,舅母得的这种还没有转移的原位癌不赔。

这让林阿姨感到无比的惊讶。后来林阿姨经历了无数次保险公司的拒赔之后,她才发现即使是一个才进入保险公司两三年的业务员,他们在还没有真正经历几次客户的理赔请求之前,他们都是单纯的以为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就能给客户提供保障。就能在必要时,给客户提供雪中送炭的帮助。

林阿姨也是专业人士。也不是无理取闹的人。就像保险公司说的,他们的合同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林阿姨从此开始再次认真的研究起了每一份保险合同书上的保险责任条款了。

这不是说林阿姨以前就没有认真研究过保险合同书上的责任条款。而是保险合同书上那些最最关键的,对重要名词(比如癌症,原位癌等)的解释,其字都小如蚂蚁,亦或是针尖。一般的业务员和客户,都会因为字太小了就不会去看。林阿姨想,这次,我就是拿着放大镜,也得把那些关键性的合同字眼给反复的读他十遍。因为老师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可是有的专业词语不仅涉及了保险行业,还涉及到医学专业。比如“原位癌”,就像林阿姨的舅母得了脑瘤,她还没有转移到其他部位,没有转移到喉部,没有变成喉癌。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就写的原位癌不赔。如果不是经历了这次的理赔被拒赔,林阿姨哪怕读20遍,也不会明白这个“原位癌”的意思。

诚然,保险公司的培训老师,难道就没有提前给大家讲解这些合同细节吗?保险公司的培训老师,其流动性比业务员稍微稳定,但经常也是在换部门和工作岗位,他们之中有50%的人,还不如那些经历过理赔的老业务员对合同的理解更透彻。

当然,更不排除,老师们是有意的回避给大家讲解这些合同细则的。因为不论是客户,还是业务员,大家都理解为,只要得了癌症,保险公司都是肯定会赔钱的了。客户心中都想:“我都得了癌症了,这么严重的病,保险公司还会不赔钱吗?”

业务员本着客户买了保险,得了癌症就能赔钱的想法,才能理直气壮的,底气十足的去给客户讲保险啊!

所以培训老师就是要让其职场的业务员有底气去给客户讲保险,这样才能卖出去保险。如果给业务员把保险细节讲清楚了,业务员就会没了底气和信心。

只有让所有业务员都给客户讲,买了这个保险,在你得了癌症的时候就能领到保险公司的赔款。这样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和客户都会在心中对保险公司寄托一个美好的愿望。客户才会买保险啊!

然而,如果才进入保险公司的许多业务员,都像留存下来的极少数的,经历过保险理赔的,林阿姨这种老业务员那样,知道了保险公司的某种大病医疗保险对癌症中的“原位癌”是不赔钱的。那么如果这个业务员是有良知的人,她就会在心中不断的犯矛盾,这个到底要不要给客户讲解清楚,得了癌症,还没有转移就不赔,只有到了晚期,癌症转移了,保险公司才会赔钱。

也就是并不能像保险公司里老师叫我们宣传的那样,领钱出来治病。这样的话,在整个销售过程中,这个业务员就会毫无自信和底气了。这自然会感染和影响到,客户的一种微妙的不可言表的猜测和质疑。进而影响到销售业绩。

林阿姨进而又想,这只是自己个人的心态问题。不说在公司里,有大部分的新业务员不知道这些保险细则里面的文字游戏,就是有多少的老业务员,她们虽然文化不高,但是经历了客户被拒赔的事实之后,也能理解合同书上的那些医学专业名词的意思了。然而,她们在销售过程中都能完全做到无我的状态,若无其事的与客户产生共鸣与共情。与客户一起共同展望买了保险之后的美好人生。

林阿姨的舅母最终没有及时得到一笔保险公司的赔款。拖延2年之后,肿瘤终于由良性发展成了恶性,但依然没有发生转移就过世了。

这件事在林阿姨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阴影。林阿姨从此总是战战兢兢的,强迫症似的,神经质一般(因为其他业务员只是研究怎样才能把保险卖出去。比如研究哪句话该说,说了才能引起客户的兴趣,说了客户才会被打动购买这个保险。哪句话不该说,说了就把这个保险的最实质性的本质给暴露出去了,说了客户就不会买这份保险了。这些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业务员在保险公司寻求长期良性发展,应该研究的问题。这叫“扬长避短”。这是做为销售人员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认真研究保险合同书上的每一个条款细节。对客户讲保险时,心中也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似的七上八下。

久而久之,林阿姨才知道,这只是关于医疗保险理赔案例中的冰山一角。同时,因为当初给客户推销分红保险的时候,林阿姨也是完全相信公司给客户承诺的,每1万块钱分红400元的承诺,这在当时绝对是可以打动客户购买分红保险的一个诱饵。所以过了两三年之后,林阿姨悄悄的给自己的客户查询了一下分红保险的真实分红情况。

她发现每1万块钱居然只能分红60元至80元。林阿姨想到这样低的分红收益本来也很正常,因为从平时的培训课程中了解到,保险公司的保费投资渠道中,有50%以上的保费收入又被投入到了银行的大额存款中。保险公司都是靠拉客户的钱去吃银行利息了。保险公司还要除去业务员高额的佣金提成,营业费用等各种庞大开销。

所以最后能分给客户的利益当然很少,甚至比银行利息还低了。但问题是,公司不应该让老师们误导业务员去把分红吹嘘得比天高。

所以林阿姨只得悄悄的给客户查询一下,绝不敢主动去告诉客户这个“好消息”。

至于有的客户在第二年就开始关注到了他的实际分红情况,那么,保险公司的培训老师又未卜先知的给各位业务员备案了一套官方答复:比如说我们一开始是投入阶段,就像租门面做生意那样,一开始有所收益都算是很不错的了。我们的分红收益在后期,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客户一想这比喻也是很有道理的。然后每年,保险公司都用这套比喻来回馈各位新老客户。真正的做到了一语值千金。

后来2008年,林阿姨家搬到城里居住,她发现城里的业务员做保险的方式方法更是让自己自愧不如和顶礼膜拜了。

比如,林阿姨的一个客户是在城里开厂的,城里找他推销的保险业务员自然是多如牛毛。于是这些人就各显神通,不择手段。某天,这位客户就问林阿姨说,在别人那里购买保险都是要返佣金给我们的,怎么你没有返钱给我们呢?

林阿姨知道,返佣不是违反了保险法吗?怎么这些人还敢大张旗鼓的以返佣作为条件来跟客户谈业务呢?后来林阿姨才明白,客户需要的正是这种最直接的利益回馈呢!所以业务员才会为了眼前利益抢着“违法”。

…………如此等等,还有很多的套路,林阿姨感到自己一时也学不会这许多套路。所以,又只得断断续续的兼职做了4年保险。

到2012年,林阿姨终是感到自己在寿险行业可能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的境地了。又心中惧怕以前的老客户会因为理赔被拒赔,和分红太低在心中质疑自己的职业。就匆匆的,逃也似的从保险公司辞职解脱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