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金铃子的呐喊
21464900000002

第2章 梨树村鸟语花香

爸爸妈妈要走了,要到广州去打工了。

以后,妈妈再也不能跟金铃子编美丽的小辫子了。

爸爸再也不能用胡子扎她的小脸蛋了。

想到这里,金铃子没有躲避爸爸的胡子。

爸爸见金铃子没有像往常那样咯咯笑着躲避,倒不忍心扎她了。

“爸爸,你走了,以后谁给我做好看的风铃?”

“傻丫头,我走了又不是不回来。再说了,我在广州那边也可以做风铃呀!做好了就寄给你呀!”

“爸爸!”金铃子搂住爸爸的脖子,她将脸贴在爸爸的脸上,也不管爸爸的胡子扎不扎人,“你可一定要回来呀!”

爸爸抱着金铃子说:

“你看,这里有我们家的田地,

有我们家的麦子,

有我们家的水稻,

有生我养我的父母,

有我们的整个大家庭,

还有我的傻丫头金铃子,

我怎么能不回家呢!”

“还有我们家的狗狗黑子。”

“对,还有们家的狗狗黑子,我也会想它的。”

金铃子望着爸爸。

金铃子终于破涕为笑了,她知道这回是留不住爸爸妈妈了。

两年前,爸爸妈妈就准备去广州打工了,考虑到金铃子还小,爷爷奶奶田里的农活又多,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今年,金铃子十岁了。

爸爸妈妈说,十岁的金铃子已经是大孩子了,要懂事。

今年开春,爸爸妈妈就不让爷爷奶奶种许多田了。

他们把一部分田给了隔壁冰爽爽家种,目的就是好放心地走。

其实,金铃子早就知道爸爸妈妈在悄悄地为去广州作准备,只是她不愿意证实这件事,总以为时间还早呢。

爸爸不是每天还在木厂干活吗?

妈妈不是天天去城里的石膏工艺厂上班吗?

现在,这一天终于来了,金铃子也一天天长大了。

长大了的金铃子不能老拖爸爸妈妈的后腿,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啊!

金铃子还知道,他们梨树村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有的甚至将不满周岁的孩子丢在家里。

这些年,有的人赚钱回来了,在梨树村盖起了小洋楼,有的买了小车子,还有的用赚的钱开了养猪场。好多好多的猪销往全国各地呢,金铃子家的餐桌上,就常常吃到他们家的猪肉。

“爸爸妈妈!你们可要早点回来啊!”

“一言为定!”

妈妈走上前去,拥着爸爸和金铃子,

温暖的晚霞将他们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爸爸妈妈终于还是走了,他们两人一起去广州打工了。

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金铃子一下子寂寞了许多。

每一个朝霞升起的日子,每一个晚霞落幕的时候,金铃子就会想起爸爸妈妈,想起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田间散步的快乐。

这种寂寞的日子一天天的过着。

现在,金铃子班上没有语文老师。

他们班原来的一位语文老师调走了。

梨树村小学老师本来就不多。

一至六年级各一个班,还有一个学前班。

七个班只有十个老师。

每个年级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都排得满满的。

有的老师带两个年级。

有的老师又教语文,又教数学。

现在金铃子他们四年级又走了一个语文老师,抽出老师临时代课都不够。

于是,上语文课,金铃子他们只能自己读课文、写生字。

金铃子、冰爽爽、吴琴、杨文涛他们几个喜爱语文的同学就着急了,这样下去不是耽误学习吗?

那些不爱学习的胡杰、小胖等人喜上眉梢。

太好了,没老师上课,玩得理所当然,捣蛋得理直气壮。

孩子们都知道,他们梨树村小学因为条件差,老师们都不愿意来。

有编制的老师都找这样的关系那样的关系调走了。

没走的那几个老师要么是年纪大了,要么是家就在梨树村,要么是代课老师。

其实,连代课老师都不愿意呆在这里。

代课老师的工资不高,只有五百块钱,什么补助都没有。

在杨桥市,随便跟人家干点活,都可以赚到这个钱。

所以,梨树村的代课老师也没几个。

梨树村离杨桥市有十来里的路,每天只有早晚两趟公汽,回市里不太方便。若留在梨树村,天一黑,什么娱乐都没有,日子又觉得太单调。

于是,就有人开始传言这所学校要拆掉。

但梨树村的村民不答应。

拆了,孩子们上哪去念书啊?

去杨桥市,那当然好,可谁去照看孩子?

梨树村有我们的家,我们的土地呢!

梨树小学的老校长杨文贵更不答应。

这所小学从无到有,凝聚了他多少心血!

二十八年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他燕子筑巢般地衔回来的!这里有他的家,有他的青春足迹,有他奋斗过的汗水。

他怎能舍弃?

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几多风雨!最辉煌的时候,每一个教室坐得满满的,小小的梨树村小学整天人声鼎沸。

因为办得红火,附近村里的学生舍近求远,都到这里来上学。

这所乡村小学甚至还走出过一个将军,一个学者。这至今都是杨文贵校长的骄傲。

快一个月了,还没有老师愿意来。

杨文贵校长急得整天往杨桥市的人才市场跑。

怎奈别人一听是所僻远的乡村小学,头就摇得像拔浪鼓。

这天,杨校长又早早乘公汽来到了杨桥市的人才市场。

见着了人才市场的小张,杨校长焦急地询问有没有老师。

小张早已熟识了这位着急的老校长,他爱莫能助地摇摇头。

“有倒是有,但别人不愿意去。”

“你帮我说说好话啊!”

“说了的,人各有志,这事不能强求啊!”

“唉!我那班上三十几个孩子怎么办哪?”

杨校长抱着头,一筹莫展。

旁边正在填求职表的燕春看见了这一幕,她停下手中的笔,试探着问:“杨校长,您看我行吗?”

杨校长听到一个清脆的女声。

他抬起头,一个约摸三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的女子,坐在边上,正用探寻的目光看着自己。

“您是老师吗?”杨校长喜出望外。

“我没有教过书,但是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教语文应该没有问题。”

燕春说着,将自己的个人简历递给杨校长看。

“我以前的职业是报社的聘用记者,现在精简地方报刊杂志,这次裁员就把我给裁下来了。这不,我正在找工作呢。”

“一看你就是文化人,教个小学有什么问题!走,这就跟我走。”

说着,杨校长起身,拉着燕春就要往外边走。

一旁的小张笑了,“杨校长,您也太着急了吧,好歹也该把您的学校向别人介绍一下啊!”

杨校长愣了一下,这才放了燕春的手。

“对不起,您看我急的,我们那三十几个孩子正眼巴巴地盼望着老师上课呢!”

杨校长顿了顿,“不过,还是向你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我们的学校叫梨树村小学,那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拥有大自然最清新空气。”

杨校长又停顿了一下,“只是,工资不高。”

说完,他一脸焦急地等着燕春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