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世界2
2148200000037

第37章 凶猛动物(3)

猪科最着名最成功的种类当属野猪或家猪。野猪是家猪的祖先,二者为同一种,学名相同。猪科成员集中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只有野猪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的广大地区都能见到。野猪在很早以前就驯化成了家畜,但是现存野生种群仍然很繁盛,是驯化称家畜的野生动物中唯一野生种群仍然繁盛的物种,也是现存欧亚大陆最常见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野猪适应力极强,繁殖迅速,可以食用遇到的各种食物,体格强壮獠牙发达且成群活动,可以抵御任何食肉动物,少有天敌,而现在大型食肉动物日趋濒危,野猪更是几乎没有了天敌。

家猪虽然性情上与野猪相差较大,但是一旦逃逸到野外,仍然能或多或少地恢复野性,在澳洲等地野化的家猪成功在野外繁盛起来。非洲的疣猪和河猪也是非常成功的动物,可见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河猪还出现于马达加斯加岛,是岛上现存唯一的野生有蹄类。河猪体色变化较大,从鲜艳的红棕色到较暗淡的颜色都有。

猪科除了野猪这样比较繁盛的物种外,也有一些分布局限的珍稀物种,如鹿豚仅分布于苏腊威西岛,上獠牙并非从口中伸出而从鼻骨上伸出,主要起装饰作用;倭猪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东段和中段,体型非常小,体重仅10公斤,是体型最小的野猪,数量稀少,非常神秘。

老虎

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身型巨大,体长约119~290厘米,亚种当中体型以东北虎为最,而苏门答腊虎体型则最小。虎的体毛颜色有浅黄、橘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个部位的毛底色很浅,一般为乳白色。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北部的东北虎在几个亚种当中体毛最长,那是为了抵挡北地的严寒。一般来说,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会比夏天长,体毛颜色和花纹也会比较浅。虎的头骨滚圆,脸颊四周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颊毛,这使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雄性虎的颊毛一般比雌性长,特别是苏门答腊虎。虎的鼻骨比较长,鼻头一般是粉色的,有时还带有黑点。它们的耳朵很短,形状如半网,耳背是黑色的,中间也有个明显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强壮有力,前肢比后肢更为强健。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并有黑色环纹环绕,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虎基本上是奉行单身主义的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它们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各种野鹿、野羊、野牛、野猪。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据说它们连昆虫和浆果也吃,为了帮助消化,它们也会偶尔啃点草。有时饥饿之极虎也会捕食人类家畜,甚至杀人(吃人的虎经常是那些老弱病残,无法对付健康动物的可怜家伙,而这种惨剧通常只有在人类进入虎的领地后才会发生),因此遭到某些人类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们也会把剩下的藏起来,通常是距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等过几天再来吃。

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虎利用在树干上抓挠以及喷洒排泄物来划分自己的领地范围,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母虎,不过母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扞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对无耻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杀无赦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母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荫躲着。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

虎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不过它们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间四处寻找自己的心上人。这种时候雌性虎可能有好几个倾慕者追求呢,当然,只有比武获胜的一方才能赢得美人的爱情。母虎的孕期大约有93~112天,每次通常产下2~3个宝贝,最多可能会生下7个!宝宝们通常在6~14天后睁眼,20天左右学会走路,5~6个月断奶,长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和妈妈一起狩猎了。虽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们通常还会和妈妈待着,直到2岁左右。东北虎可能成长得比较慢,甚至有年轻的孩子在妈妈身边待四年的纪录。一般当妈妈有了另一群宝宝的时候,这些大孩子就会离开母亲了,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家伙可能仍然赖着就是不肯走。年轻的母虎一般在36~48个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个月。圈养记录中,寿命最长的虎活了26年。

迄今已确认有八个老虎亚种,但有三种已经灭绝:

孟加拉虎:分布于印支半岛,估计种群数量约有3060至4735头。

西亚虎:分布于土耳其、亚洲中部及西部,1970年代灭绝。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及朝鲜一带,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37至506头。

爪哇虎:分布于印尼爪哇,1980年代灭绝。

华南虎:分布于华中地区的南部,估计种群数量约有20至30头。

巴厘虎:分布于印尼巴厘岛,1940年代灭绝。

苏门答腊虎: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00至500头。

东南亚虎: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地区,估计种群数量约有1180至1790头。

剩下的5种虎分布在印度、东南亚、我国以及我国东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总的来说虎是林栖动物,只要不远离水源,它们在林地边缘的沼泽、草原也能适应。在我国,虎有4个亚种生存,即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印支虎,主要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广西西南部;华南虎,我国特有亚种,因此又被称为中国虎,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经过20世纪50~60年代惊天地泣鬼神的打虎运动以后,基本等同灭绝;东北虎,吉林省珲春县。

老虎头及身体全长:1.4至2.8米;尾长:0.6至0.9米。东北虎是现存体积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体重约180至306公斤,雌性体重约100至167公斤。老虎的栖息地多样化,茂密的植被、足够的猎物及水源是老虎最重要的存活条件。

老虎属食肉动物。捕猎多种类的动物为食粮,一般习惯在黎明至日落期间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如猪、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体型更大的猎物,一头重约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猎一头重达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琶虎每一次能进食四十公斤的肉类,在未受骚扰的情况下,它们一般在捕获猎物后的三至六天内重返捕猎地点享用剩余的美食,直至食物听余无几才罢休。

老虎是捕猎能手,老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内,就突然的跃出,攻击背部,这是为了避免遭到措物反抗所伤到。老虎会先用爪子抓穿猎物的背部并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锐利的犬齿紧咬住它的叫喉使它窒息,不然就是咬断颈椎,直到猎物死亡才松口。这种攻击方式也是猫科动物最典型的攻击方法。

但老虎捕捉猎物时往往有九成机会失手,由此可见,在自然条件下,老虎并不会导致猎物绝种,更不会对猎物的群落数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人类不断破坏老虎的栖息、砍伐及烧毁植物,及捕杀老虎赖以维生的动物,老虎的存活遂备受威胁。

老虎的分布范围可按栖息地及猎物的分布情况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为例,面积约有500~1000平方公里,范围最大的分布地位于西伯利利亚东部,约有10500平方公里。

老虎跟其他猫类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善于游泳,以往曾录得一头老虎游泳长达29公里。

本世纪初,全亚洲相信共有十万头老虎,但其后数量便缩减达几成之多,迄今只余下少于7000头野生老虎捕杀老虎作商业用途、其食物数量减少以及栖息地丧失,均是老虎面对的主要威胁。老虎的将来系于现有的栖息地能否得以保存,及人类可否全面遏止非法捕杀的危机。

一直以来,猎人为搜集虎皮、制做标本及装饰物而不断猎杀老虎,也有以老虎身体部分研制中药材。十九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射杀老虎更成为一项运动,1911年,短短11天内在尼泊尔便有39头老虎被同一群人射杀。在中国,老虎被视为“害兽”,“除害”更可获赏金。由40~70年代30年间,共有3000头华南虎因而被猎杀。以往,获取虎皮是老虎被杀的主要原因,近年杀虎却是为了获得虎骨制药,杀虎取骨的问题备受各方面的关注。

以往,传统中药业认为老虎身体各部分也可入药作医疗用途,惟至今大部分入药用途也不再通行,近年中医主要使用老虎的肱骨作为医治风湿的药物,同时,虎骨捣碎成粉末可制成药丸、膏药或浸制虎骨药酒。自199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删除以虎骨入药。然而,含虎骨的药物仍在不少亚洲、欧洲及北美国家广泛出售。

1997年12月,世界自然基金会赞助举行一个突破性的会议,席间集合了传统东亚药业人士、药商及研究学者,与环保人士共同商议在东亚药业中,使用其他动物骨骼取代虎骨的情况。会上研究人员就多个野生及饲养品种虎骨的功效进行阐释,并期望中国能尽快以其他材料取代虎骨,然而,取代的物料必须避免危及另一种野生动植物。

打击老虎身体部分非法贸易活动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使用者的保护意识。使用者认识到贸易限制后,便须遵守有关法例。首先需要使他们理解老虎身处的状况,鼓励他们加入救虎行列,包括禁止使用老虎身体部分及衍生物。

随着老虎栖息地内的人口不断增加,住宅、农业及其他人类活动促使老虎的栖息地减少。不仅面积缩减,甚至以往的野生地区也变得零散不全,难以作为老虎栖息地。现时,全球5000~7000千头老虎分散为超过160个细小群落。部分分布地因受人类砍伐柴木及捕猎老虎的猎物而备受破坏,导致老虎的数量可能因不断减少以致无法繁殖。目前,华南虎的栖息地分布零散,虽然已有一些积极的救亡计划,准备把部分细小的栖息地连成主要的保护地区,但恐怕仍未能赶及在这些老虎亚种完全绝迹前成功实行。

人类捕猎野生生物,导致老虎的食物减少,对老虎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大型的保护区内情况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假如每平方公里内猎物数目低于2~5头动物的标准,老虎便难以成功繁衍下去。199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一项华南虎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保护区内并无老虎被杀,但在区内捕杀猪支及鹿,却对老虎的生存构成威胁。老虎食物数量减少同样是其他保护区内的重要问题。同时,在保护区内放牧家畜,不但导致牲畜与野生生物争夺食物,而且老虎及猎物藏身的植被也大幅减少,这些牲畜也可能间接传染疾病与野生生物。由于老虎的食物减少,老虎的分布便越见零散,随着人类活动影响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生态,老虎的数量也将减少。

保护老虎必须全面遏止捕猎老虎及其身体部分的贸易活动,更须保存现有的老虎保护区。为确保这些美丽的生物能持续繁衍下去,必须扩大保护老虎的行动,识别大型的“老虎保护地点”,包括主要的栖息地及完整的猎物群落是切实执行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其后还需要推行创新的管理规划,以平衡地区内居民与老虎两者需求产生的矛盾。凡此种种,均是人类踏入二十一世纪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虎在近代是极为倒霉的,人们贪图虎骨虎皮等制品,又因为它们捕食家畜而恶毒地憎恨它们(吃人虎只是极少数)。在过去,人类没多少“改变”自然的能力,特别是没有多少火力强劲的杀伤性武器,所以,虎,以及全球其他七七八八的动物还算生活得安生。到了近代,当人类自封为自然的主人,一切就都改观了……以下是5种幸存亚种数量的简单介绍:

华南虎

又称厦门虎,南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亚种,一级保护动物,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十九世纪时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答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二十世纪初灭绝的。

现代虎类的化石首次出现在陕西蓝田公工岭。估计时间为中更新世初期,即距今大约60万年。199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的邱估祥院士认为在我国已经发现的化石中,时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距今约200万年前(含化石的岩性是红土)的古中华虎(Pantheratigrispalaeosinensis)。Pantheratigrispalaeosinensis是瑞典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ZdanskY)于1924年所建的,这个标本出土于河南渑池兰沟第三十八地点,最近在甘肃又出土了新的标本,目前这个种的标本非常稀少,全世界仅有3个头骨,一个在国外,其余2个保存于北京。1967年,着名猫科动物学家,德国古登博格大学的亨默尔(Hemmer)教授着论文详细讨论了这个种的性质,亨默尔教授非常详细地研究后认为绝大部分特征与虎接近,但部分特征也是美洲豹特有的。他也认为古中华虎应为虎的一个亚种(Pantheratigrispalaeosinensis)。

Pantheratigrisamoyensis(华南虎)这个学名是1905年由德国动物分类学家贺泽麦(Hilzheimer)依据5个产自汉口(今武汉)的虎头骨标本后所定名的。amoyensis这个名字是amoy(厦门)的拉丁化名词,这是因为华南虎最早被美国一生物学家发现于厦门岛而定名的。华南虎的头骨要明显的小于东北虎和印度虎,雄虎头骨的平均长度仅为31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