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3
2148800000006

第6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5)

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巡幸洛阳,准备东封泰山。薛延陀真珠可汗估计天子封泰山,士马从行,边境必将空虚,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棘辐、看诸部兵二十万,南渡大漠进攻突厥,屯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突厥俟利苾可汗率部落入长城保朔州(今山西朔县),遣使告急。十一月唐太宗命李世勣、张俭、李大亮、张世贵、李袭誉等发兵十余万,东起营州(治今辽宁朝阳)西至凉州(治今甘肃武威)五道出兵反击薛延陀。薛延陀越过大漠,行军数千里,人马疲困,突厥又烧割秋草,致使马啃林木枝皮略尽。十二月,大度设率三万骑逼长城,李世勣引唐兵至,尘埃涨天,大度设惧而北走。李世勣选部下骑兵及突厥精骑六千,追过白道川,至诺真水,双方展开激战。薛延陀万矢齐发,唐战马多死,世勣命士卒下马冲敌阵,薛延陀兵溃,唐兵纵击,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大度设率残部奔漠北,正值大雪,薛延陀人畜冻死者十之八九。

贞观十六年(642),薛延陀真珠可汗遣使谢罪、请婚、献马。唐太宗以为,遂其请求,结以婚姻,足可安静三十年,表示:“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许以新兴公主妻之。贞观十七年,真珠可汗遣使纳币(缔婚之后男家送聘礼给女家),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太宗征真珠可汗至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亲迎,并将亲赴灵州与其相会。发使三道接受其所献杂畜。薛延陀素无库厩,真珠可汗税诸部羊马以为聘财,往返万里,途经沙漠,死亡将半,失期不至。太宗乘机与其绝婚,停赴灵州,追还三使。褚遂良等群臣力谏不可失信其戎狄,致屯边患。太宗则认为:今我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献马请婚,实欲假朝廷之声威,以镇服同罗、仆骨等十余部。诸都不敢反抗,亦因其为朝廷所立,今若以女妻之,彼将自恃大国之婿,诸部谁敢不服,助其强大,反而易成边患。今绝其婚,诸部知我弃之,必将起而攻之⑦。

贞观十八年(644),薛延陀数攻突厥,俟利苾不善抚御其众,突厥人皆弃俟利芯南渡黄河,请求安置于胜州(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夏州(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之间,太宗许之。俟利苾既失群众,遂轻骑入朝,太宗以之为右武卫将军。

真珠可汗曾请求以其庶长子曳莽为突利失可汗居东方,统铁勒其他诸部;以嫡子拔灼为肆叶护可汗,居西方,统薛延陀本部。太宗许之以分其势。贞观十九年(645),真珠可汗死,二子不和,拔灼杀曳莽,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多弥可汗乘太宗亲征高丽,一引兵十万攻河南,唐军诱其深入,至夏州境,大破之,追奔六百余里而还。多弥复发兵攻夏州,贞观二十年(646)正月,唐军再败薛延陀,“虏其众数万”⑧,多弥可汗轻骑遁走,部内骚然,国中震恐。多弥对部下猜忌无恩,国人不附;多所诛杀,人不自安。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同罗共击之,多弥大败。六月,太宗命李道宗、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茎何力、薛万彻及张俭等率部分道并进,大举进攻薛延陀。薛延陀诸部大乱,多弥引数千骑遁走,为回纥所杀。诸酋长互相攻击,争遣使降唐。薛延陀余众犹存七万余口,西归故地,共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未几去可汗号,遣使奉表于唐,请居郁督军山之北。太宗使兵部尚书崔敦礼往安集,又恐其终为漠北之患,又遣李世宗与铁勒诸部共图之。李世勣至郁都军山,纵兵追击,前后斩五千余级,虏男女三万余人。咄摩支降唐,至京师,拜右武卫大将军,薛延陀至此宣告最后灭亡。

李道宗、薛万彻分别遣使招谕铁勒诸部,太宗亦亲往灵州,行抵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铁勒十一部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等各遣使入贡,并请于各部置官以统辖之。九月,太宗至灵州,铁勒各部俟斤遣使至灵州者数千人,皆云:“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太宗诗序其事日:“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⑨并勒石于灵州。至是“北荒悉平”⑩。

贞观二十一年(647)正月,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灵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瑟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蹄林州,白霫为真颜州,是为六府七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诸酋长奏称:“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⑩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太宗皆许之。至此北方各族同唐朝的关系大为缓和,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四月置燕然都护府,统瀚海等六府、皋兰等七州。接着下令访求隋末以来,为戎狄所虏掠的边民,遣使赎还本籍。室韦、乌罗护、棘鞨部人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赎还。高宗龙朔三年(663)二月,徙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更名瀚海都护;徙高宗永徽元年(650)所置瀚海都护于云中古城(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更名云中都护。以大漠为界,漠北州府皆隶于瀚海都护府,漠南皆隶云中都护府。高宗总章二年(669)八月,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注释

①《通典》一九九《边防典十五·薛延陀》。

②《册府元龟》九五六《外臣部·种族)。

③《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④《旧唐书》一九九下《铁勒传)。

⑤《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考异日:“《旧传》云为化州都督,按化州为突利故地,安得云统颉利部落也。”

⑥《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⑦《通典》一九九《边防典十五·薛延陀》。

⑧《旧唐书》一九九下《铁勒传)。《通典》作“二千余人”。

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⑩《旧唐书》三《太宗纪》。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吐谷浑附唐

吐谷浑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原居徒河之寿山(在今辽宁义县东北),西晋末(公元四世纪初),其首领吐谷浑率所部西迁至今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姓氏。南北朝时先后属宋、齐、北魏;北周时其王慕容夸吕始称可汗,建都于伏俟城(故址在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有地方数千里”。隋文帝时,吐谷浑可汗世伏遣使奉表称藩,文帝以光化公主妻之。隋炀帝将通西域,因吐谷浑阻遏商路,出兵大破之。其可汗伏允率数千骑投奔党项,吐谷浑故地皆空,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隋末,伏允乘隋朝举国混乱,尽复其故地。

唐初,高祖遣李安远“使于吐谷浑,与敦和好,于是吐谷浑主伏允请与中国互市”①。伏允子慕容顺曾为质于隋,高祖应伏允之请遣其归国。东突厥灭亡后,吐谷浑渐趋强大,成唐朝西南境一大势力。时伏允年迈,由天柱王用事,“数入塞侵盗”,多次侵入河西走廊,威胁唐与西域的交通,并成为唐进攻西突厥的主要障碍。贞观八年(634),伏允扣押唐使赵德楷,太宗频繁遣使宣谕,不下十余次,仍无所动,六月,遣段志玄、樊兴等为行军总管,率边兵及契苾、党项兵击吐谷浑。十月间大破之。追奔八百余里,直抵去青海湖三十余里处,吐谷浑仓皇驱青海牧马而遁。接着,唐亚将李君羡败吐谷浑军于青海湖南悬水镇,虏羊马二万头而还。同年十二月,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诸军及突厥、契苾之众击吐谷浑。贞观九年(635)闰四月,李道宗败吐谷浑精骑于库山,伏允轻兵逃入沙漠以避唐军,为阻追兵,沿途悉烧野草。诸将以为途无野草,马已疲瘦,不可深入,不如撤军鄯州(治今青海乐都),待马肥再图进取。侯君集说:吐谷浑于库山“一败之后,鼠逃鸟散,斥候(侦察、候望)亦绝,看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②。李靖从其议。军分两道,分进合击,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由北道,侯君集与李道宗由南道。

侯君集南路军于无人之境行军二千余里,气候恶劣,盛夏降霜。经破逻真谷,其地无水,人咬冰,马吃雪③,艰苦备尝。五月追及伏允于乌海,一战破其主力,俘其名王。继越星宿川至柏海后始与李靖军合。

李靖北路军,先败吐谷浑于曼头山,斩其名王,获大批杂畜,用作军食;再败之于牛心堆;三败之于赤水源。五月薛万均、薛万彻又败天柱王于赤海,是役薛万均、薛万彻又败天柱王于赤海,是役薛万均、薛万彻轻骑先进,被困重围,兄弟皆中枪,失马步战,从骑死者十之六七。左领军将命契茎何力率数百骑救援,竭力奋击,反败为胜,敌披靡遁去。李大亮败吐谷浑于蜀浑山,俘其名王二十人。李靖督率诸军经积石山河源,至且末,直抵吐谷浑西境。伏允西走突伦川,将奔于阗。契芯何力选精骑千余,直趋突伦川,薛万均引兵从之,果敢追袭,沙漠无水,将士刺马血而饮。终于袭破伏允牙帐,斩首数千级,获杂畜二十余万,伏允逃遁,俘其妻子。伏允率千余骑逃沙漠中,十余日,众叛亲离,为左右所杀。其嫡子慕容顺本隋朝之甥,为质于隋,久不得归,伏允立别子为太子。及慕容顺为唐高祖遣送归国,意不平而郁郁不乐,至李靖灭伏允,其国人皆怨天柱王,慕容顺顺应众心,斩天柱王,举国降唐,国人立顺为可汗。李靖奏吐谷浑已平,太宗诏复其国,立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趟故吕乌甘豆可汗。又虑其不能悉服众心稳定局势,乃命李大亮率精兵数千为其声援。由于慕容顺曾久质于隋,国人不附,为其部下所杀。幼子诺曷钵立,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十二月侯君集等率兵援之。贞观十年(636),以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贞观十三年(639)诺曷钵来朝,以宗女为弘化公主妻之。

注释

①《旧唐书·李安远传》。

②③《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

唐灭西突厥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西突厥处罗可汗降隋入朝,国人立其叔父(达头可汗之孙)号射匮可汗。射匮开拓疆土,东奎金山(今阿尔泰山),西至西海(今里海)。射匮卒,其弟统叶护可汗立。统叶护勇而有谋,“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厨宾,悉归之。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其西域诸国王,悉授颉利发,并遣吐屯一人监统之,督其征赋。西戎之盛,未之有也”①。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遣使入贡。武德八年(625),统叶护可汗遣使请婚,高祖许之,因颉利可汗作梗,未果。贞观二年(628),统叶护可汗为其伯父所杀,伯父自立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国人立统叶护之子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两可汗相攻不已,皆遣使来唐求援,太宗拒绝他们的请求,劝各守分地,勿再动兵。西域诸国及铁勒皆叛之。肆叶护战胜莫贺咄,被推为大可汗,西突厥暂时统一。贞观六年(632),肆叶护诛杀有功酋长,诸部起而攻之,肆叶护逃康居而死。国人立咄陆可汗为主,咄陆遣使要求内附,愿去可汗名号。太宗遣使立咄陆为奚利邲咄陆可汗,赐给旗鼓,以示支援。贞观八年(634)咄陆可汗死,弟沙钵罗咥(dié)利失可汗继位。咥利失分西突厥为十部,每部有酋长一人,号为十设,每设赐箭一枝,又号为十箭。再分十箭为左右厢,每厢管五箭。左厢号五咄陆部,置五大啜,居碎叶川(今楚河)以东;右厢号五弩失毕部,置五大俟斤,居碎叶川以西。左右两厢,合称为十姓。咥利失失众心,为其部下击败,西部另寺乙毗咄陆可汗。乙毗咄陆与咥利庆大战,杀伤甚众,自是西突厥分裂,伊列水(今伊犁河)以西属乙毗咄陆,以东属呸利失。咥利失死,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继位,龟兹、鄯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史、可、穆、康等国皆附之。厥越失、拔悉弥、驳马、终骨、火藜、触木昆等皆附于乙毗咄陆。沙钵罗叶护可汗数遣使入贡,太宗立之为西突厥可汗,并赐旗鼓,未几,为乙毗咄陆擒杀,部众亦为其所并。贞观十六年(624),乙毗咄陆自恃强大,拘留唐使,侵暴西域,攻扰伊州(治今新疆哈密),为郭孝恪所败,又败其处月、处密二部。弩失毕诸部遣使来唐,请废乙毗咄陆,更立可汗,太宗遣使立莫贺咄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礼遣过去拘留之唐使,贞观二十年(646)遣使入贡并请婚。太宗许之,使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五国以多聘礼,事未果。乙毗咄陆西奔吐火罗,遭乙毗射匮追击,部落亡散,其所立叶护阿史那贺鲁于贞观二十二年(648)率其余众数千帐降唐,安置于庭州(治金满,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莫贺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东)。拜左骁卫将军,立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以旗鼓,使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并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以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

古代皇帝高宗永徽二年(651),贺鲁羽翼渐丰,闻唐太宗死,拥众西走,击破乙毗射匮可汗合并其部众,建牙于双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布),自号沙钵罗可汗,五咄陆部、五弩失毕部皆归之,胜兵数十万,与乙毗咄陆可汗连兵,入寇庭州,杀掠数千人。高宗命大将梁建方、契苾何力等发府兵三万及回纥骑兵五万击退沙钵罗军。永徽四年(653),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真珠叶护与沙钵罗不和,与五弩失毕其击沙钵罗,斩首千余级。显庆元年(656)以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击西突厥,先败歌逻禄、处月二部,斩首千余级。副总管周智度拨突骑施、处木昆等部斩首三万级。十二月,程知节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骑兵二万,鼠尼施等部二万余骑继至,前军总管苏定方率五百骑击之,西突厥大败,追击二十里,杀获千五百,获马及器械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其功,矫称得诏旨,因程知节恃勇轻敌,委王文度为之节制,收军不许深入。苏定方请囚王文度,飞表奏闻,程知节不从,遂班师。王文度以矫诏罪除名,程知节追敌不力免官。显庆二年(657)高宗发大军攻沙钵罗,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汉兵及回纥等兵自金山进军为北路,以降唐的西突厥酋长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西州(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进军,从南路招集旧众,约定两军在双河会师。北路军至金山北,先击破处木昆部,降其万余帐。泥孰部曾为贺鲁所破,至是从唐军共击贺鲁。至曳咂河西,沙钵罗率兵十万拒战。苏定方以万余人击之,大败沙钵罗,追奔三十里,斩获数万人,五弩失毕部悉众来降,沙钵罗率百骑西走。时阿史那步真出南道,五咄陆部闻沙钵罗败,皆降步真。苏定方率部追击沙钵罗,适大雪平地二尺,诸将皆请俟雪晴继进,他说:“虏恃雪深,谓我不能进,必休息士马,亟追之可及,若缓之,彼遁逃浸远,不可复追。”②于是踏雪昼夜兼行。至双河与南路军会师,距沙钵罗驻地二百里,长驱直入,直至其牙帐。沙钵罗方将出猎,苏定方攻其不备,纵兵击之,斩获数万人。沙钵罗渡伊丽河西逃石国(故地在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被石国人擒获,交给唐追兵,西突厥亡。阿史那贺鲁被擒,对唐将萧嗣业说:“先帝(指太宗)遇我厚而我负之,今日之败天所怒也。吾闻中国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太宗墓)之前,以谢先帝。”③高宗怜之,令免其死。未几贺鲁死,葬于颉利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