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
21500900000004

第4章 序

人工智能崛起,启动新一轮教育革命迫在眉睫

围棋是人类发明的最复杂的棋类游戏。“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好比少林寺里秒杀一切高手的无名扫地僧,一举成名天下知。2016年因此被人们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未来世界属于“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

我在人机围棋大战后提出,必须在人工智能元年启动新一轮教育革命,教育革命的方向是“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

有朋友困惑,人工智能技术是厉害,无人工厂、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都很酷炫,但这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我反问道,你费尽心思培养孩子首先是为了什么?他说,当然是希望孩子大学毕业了有份好工作,特朗普的女儿招人喜欢,不仅因为颜值高,还因为事业好。我又问,你自己都说了无人工厂、无人机、无人驾驶,将来好多工作都不需要人了,你的孩子去哪儿找工作?他愣住了。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比如200年前约90%的美国人是农民,现在美国农民不到总人口的2%;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革命同样让几亿农民变成了工人、服务员以及白领、企业家。

今后10到20年,大家会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工作革命。

今天的智能机器不仅力大无穷,而且能“听见”,还能“看见”,这意味着新一代机器可以做很多“老一辈”机器干不了的事情。

智能机器既可以在阿里和京东的仓库里精准快速地完成商品的分拣、运输、出库,也可以在农田里采水果、摘棉花、打农药,还可以完成宝马汽车生产厂里90%的工作;澳大利亚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卡车,英美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出租车,浙江安吉县已经在用无人机给山区投递邮件;智能机器扫地、给花草浇水已经不在话下,还可以给各种会议做速记,速度和准确度超过所有人类速记员,财经作家吴晓波因此感叹,一个智能程序就能消灭一个行业。

能“听见”还能“看见”的机器人必然会消灭很多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作。估计还会有些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的孩子将来要做的是“高大上”的脑力工作,收入好、地位高的律师、基金经理、医生才是他们的未来。

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国最赚钱的知识产权律师、破产清算律师,已经受到人工智能程序的严重威胁:一种处理法律文件的自然语言处理软件,能让知识产权官司的成本下降99%;一款集成了过去五六十年所有破产案件的智能软件,与每个濒临破产的人或企业互动之后,就会自动推荐最科学高效的破产程序,这严重威胁到了破产清算律师的前途。

基金管理是典型的高难度工作,在中国的近千只股权类基金里,没有一支基金能够连续五年挤进行业前三分之一,所以优秀的基金经理非常值钱,但目前已经有好几个人工智能程序具备基金经理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机器人投资顾问已经在美国兴起,因为很多客户偏好低费用、自动化的投资方式。

很多国家都在抱怨看病难,人工智能医生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它们不需要预约,仅凭借一个手机APP就可以为病人做全年无休的健康监测,甚至在病状出现前就能判断出病因,因为它们掌握着人类医生无法掌握的大量数据。在美国,看X光片的放射科医生年薪数十万美元,堪比美国总统,但如此高智力的工作,却完全可以被自动识别癌细胞的人工智能软件取代,其病情诊断不仅比放射科医生更精准,而且其成本只有人工的1%。

“耳聪目明”“智力超群”且物美价廉,这样的智能机器一旦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中外人工智能专家普遍预计,未来十几二十年全球将面临一次严重的失业危机,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就将失业。

根据历史经验,要成功应对未来的工作革命,就要靠教育系统大规模培养新型劳动力。培养新型劳动力需要时间,因此教育革命要先于工作革命启动。

比如德国提前普及了初等教育,发展了高等教育,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普及推广教育,这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日韩和中国港台地区纷纷把工厂开到了中国大陆的原因之一;再比如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0年后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就受益于此。人工智能教育革命同样需要提前20年布局。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基本目标是培养能够与智能机器一起工作的新型劳动力,我将这种新型劳动力称为“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

农业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就亲近动植物;工业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就学习机械原理;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就玩电脑、网络;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小时候和智能机器一起愉快玩耍,长大了和智能机器一起高效工作。

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未来会有多厉害,我们看看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成绩就能明白了。Facebook估值2000多亿美元,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80后;Snapchat估值200多亿美元,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是90后。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也是如此,对智能机器的深刻理解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他们最擅长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时代的必备素质:AIQ

不同的时代对劳动者有不同的要求。简单来说,工业时代依赖IQ(智力商数),信息时代赢在EQ(情绪商数),人工智能时代必备AIQ(Artifi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人工智能商数)。

我把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劳动者素质总结为“三层金字塔”模型,IQ位于金字塔的底部,EQ位于金字塔的中部,AIQ位于金字塔的顶部。

人的智力主要体现为推理、计划、解决问题、进行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的思想、迅速地学习,以及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是智力的关键。

工业时代是人类征服自然、改天换地的大时代,要提高处理“人与物”关系的效率,必须具备相当的智商。普通人的中等智商为100,美国物理学博士的平均智商为140,科学家的智商就更高了。研究表明,牛顿的智商高达190,伽利略为185,开普勒为175,达尔文为165,哥白尼为160。

即便不搞科学研究,进现代工厂做一个普通工人,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文盲无法高效处理与机器、原材料等“物”的关系。在建立现代义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智商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因为义务教育暴露了智力低弱的孩子的存在,他们在阅读、写作、算术上不开窍,会妨碍全班的教学进度,也经常因为成绩跟不上而早早辍学,明显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效率。

法国政府因此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调查智力在正常水平之下的孩子的情况。1905年,著名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法被发明出来。通过10岁年龄段智力测试的孩子,“智力年龄”就是10岁,如果他的生理年龄是8岁,10除以8是1.25,再乘以100,他的智商就是125。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把智商分成许多等级。智商在140以上的,超过了99.6%的人,属于天才或近乎天才;120~140属于超强智商;110~119属于高智商;90~109属于中等智商;80~89属于低智商;70~79属于智能不足;70以下属于智障。特曼对1000个孩子进行了智商测试,发现大多数人的得分在90~109之间,属于中等智商,智商极高或极低的都属于极少数。

智商是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基石。比如美国中等智力的白人学生的辍学率仅为6%,而笨学生和非常笨的学生的辍学率则分别高达35%和55%;美国智商最低的5%的白人妇女,婚外生子的比率比智商最高的5%要高出6倍;美国的罪犯的平均智商为92,比人均智商低了8分。因此在美国,大学录取学生、军队征兵、企业招聘,甚至橄榄球联盟海选职业选手,都要进行智商测试。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依然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因此智商位于“三层金字塔”的底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率先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故对劳动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和语文因此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加德纳认为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他提出人类至少有八个方面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比如建筑师、画家及雕塑家的视觉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身体动觉智能比较强。

前面说过,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属于智力的范畴,在其他六大智能中,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在信息时代具有很强的普适意义,得到了持续的研究和推广。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情商理论。1995年,时任《纽约时报》科学记者的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引发全球性的情商研究与讨论热潮。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了实施SEL(社交与情绪学习)的十大基本原则,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SEL。情商成为不少国家的基础教育内容。

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情商是由五种特征构成的,包括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

如果说智商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那么情商就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本人的关系,比如戈尔曼所说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和自我激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情商理论、情商教育会在信息时代特别流行呢?这是因为人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全面地提升了。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把信息社会称为后工业社会。他将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做了对比,指出“如果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那么后工业社会是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

在信息时代,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诸如贸易、金融、健康医疗、学术研究、教育和管理等行业,掌握知识的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把他们称为“知识工作者”。

在工业时代,体力工作的管理者的职责只不过是正确下达命令,要求下属执行而已,他们对待工人就像是对待机器。但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光有智商是不够的,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机械执行命令的下属,而是性格与价值观各不相同的地位平等的专业人员,准确把握他人情绪,处理好相互关系,才能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团队任务。

此外,在信息时代,产能的过剩、渠道的多元和信息的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主动权,真正成了上帝,用互联网思维来说就是“用户为王”。知识工作者必须用心揣摩用户的心思,学会与用户有效互动。

既要处理好与组织成员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用户的关系,高情商因此成为信息时代的必需品。

此外,知识工作者还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里,人人都是CEO。知识工作者必须善于利用自身的长处,重视对外界的贡献,自觉地为成果而工作。“自我意识、控制情绪和自我激励”因此不可或缺,这是高情商的另一重意义。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总结道:“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怀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无成。”

人工智能智商高而情商不高,擅长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将是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因此,情商位于“三层金字塔”的中部,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人工智能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因为在这个时代,不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会继续存在,人和智能机器的竞争也会浮出水面。

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不仅要具备IQ、EQ,还要进一步具备AIQ。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成熟,意味着地球上出现了另一种高等智能体,AIQ要处理的就是“人与AI”的关系。

简单来说,AIQ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读史可以明智”,我们必须看到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最近一万年人类的基因没有明显改变,但人类文明却极大提升了,因为人类利用的工具(长枪大炮、蒸汽机、计算机等)在明显进步,银行业就利用计算机信息联网实现了全球扩张。人工智能这个超级工具理应为我们所用,它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生产力,显著改善我们的生活。

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阅历丰富,他曾表示,当计算机出现时,人类的工资开始上涨,而且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人的报酬比不用计算机的人更高。

人工智能时代将会重演信息时代的历史,那些具备较高AIQ、善用先进智能工具的原住民们将在众多新职业中获得丰厚回报。比如,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等公司的算法工程师月薪起点是25000元,是传统的人工编辑收入的3倍。

再比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位18岁女高中生,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760万个大数据的深度分析,设计了一种确定乳腺癌癌细胞位置的算法,预测准确率高达96%,超过了所有专科医生的水平。这样具备高AIQ的年轻人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抢手的人才。

在网络媒体就职的作家马平感慨,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工作方面,善于用搜索引擎的人和不会用搜索引擎的人完全就是两个物种,效率天差地别。在人工智能时代,高AIQ的人和低AIQ的人也将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将大不相同。因此AIQ位于“三层金字塔”的顶部,是一个人在人工智能时代成功的关键条件。

“三层金字塔”素质模型对应的教育方法,我在本书下篇“AI教育革命十大纲领”中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关于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为何应该展开,到底如何开展,本书可能是中国第一本相关著作。北大教授郑也夫说:“一个好的著作最大的成果就是,它问世后,引起了纷繁的争论,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很多新的东西。”我期待着教育界同人们的认可赞许与批评指正,盼望着和大家一起构建和完善AI教育理论体系。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精彩文章和著作,以下列举一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曾鸣、猎豹移动CEO傅盛、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社会学家郑也夫、教育名家李镇西的相关文章;吴军的《智能时代》,杰瑞·卡普兰的《人工智能时代》,薛涌的《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一岁就上常青藤》《参与孩子的成长》,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卢西亚诺·弗洛里迪的《第四次革命》……在此向所有给予我知识养分的专家学者深深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