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21504900000020

第20章 班固 班彪 班昭 《汉书》

两汉年间出现了两部伟大的史书:一是司马迁的《史记》,二是班固等人的《汉书》。《汉书》又称为《前汉书》,成书于东汉时期,名列“二十四史”之一,并与《史记》《三国志》《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是由班彪、班固、班昭共同创作完成的,前后历时将近四十年。班彪是班固和班昭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生平最大的志愿就是续写《史记》。可惜他去世时只写出了六十五篇《史记后传》。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汉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出自班固之手。可惜班固同样没能完成这部史书,留下了一小部分,最终由他的妹妹班昭——中国第一位女性历史学家完成。由于班固是《汉书》最主要的作者,因此后世提及此书的作者时一般只会提到他。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记录了从西汉汉高祖元年,即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总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篇,分为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八十多万字。其中,“帝纪”是历代皇帝的编年大事记,如《高帝纪》《武帝纪》等,跟《史记》中的本纪有些类似;“表”是对各诸侯王的事迹记录,如《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等;“志”记录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如《律历志》《礼乐志》等;“列传”是公卿将相的传记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如《卫青霍去病传》《司马相如传》《匈奴传》《西域传》等。

《汉书》有很好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的记录力求系统、完善、清晰,除对中原历史的记录外,还在“列传”中详细记录了西汉年间边疆各少数民族的状况。而“志”中涉及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为后人了解西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比如《刑法志》中系统记录了当时的国家律令;《食货志》中分别记录了“食”和“货”两部分内容,前者是当时的农业经济状况,后者是当时的商业和货币状况,即经济状况;《艺文志》中考证了各学术流派的源流,记录了当时存世的书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这些都使得《汉书》在西汉一朝的历史研究资料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卓越地位。

不仅如此,《汉书》还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书》是跟《史记》并列的史传文学典范,尤其是“列传”中堪称全书精华的人物传记。《汉书》中的人物刻画非常到位,作者将人物性格塑造得鲜明生动,水准极高。

以《汉书》中的《朱买臣传》为例,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早年十分落魄。《汉书》中写道,朱买臣“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意思是,朱买臣家境贫寒,喜欢读书,他从不置办家业,时常割草砍柴,卖掉后换来粮食维持生计。他背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朗诵。妻子背着柴跟在他身后,多次劝他不要在路上大声朗诵。他非但不听,反而朗诵得更大声了,这让妻子羞惭不已。这段描述极具画面感,试想一个破衣烂衫、灰头土脸的穷书生,却偏要“行且诵书”,在被妻子劝阻后,却“愈益疾歌”。短短几句话,就使朱买臣这个荒诞、滑稽、近乎无赖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之后又提到朱买臣做官后,有一回被免职,被诸位同乡看不起。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太守,却藏着官印不给同乡看。他借着跟一名同乡吃饭的机会,才有意露出官印。吃惊的同乡忙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大家纷纷赶来向朱买臣道贺。《汉书》中对这出“好戏”的记录,再度将朱买臣性格中的荒诞揭露无遗。

类似的例子在《汉书》中还有很多,这种平实中见生动的叙述方式,让《汉书》成了之后历代传记文学纷纷效仿的对象,也让今人阅读《汉书》时少了几分枯燥,多了几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