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3
2151600000016

第16章 绿林赤眉起义(1)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被排挤出生产领域,成为辗转沟壑的流民,甚至沦为奴婢。成帝时,因饥馑而死于道路者数以百万计。哀帝即位后,大司马师丹建议限田、限奴婢,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等为此拟汀了方案,都因遭到权贵的反对而作罢。农民的处境日益古代风景画鉴赏恶化,谏大夫鲍宣上书说,由于租赋苛重,官吏贪残,豪强蚕食,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无辜,加上水旱自然灾害,民“有七亡(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①。因此,“部落鼓鸣”,“盗贼横发”,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王莽应运而出,实行托古改制,但是事与愿违,他的改制不但未能挽救社会危机,结果却转化为引发大规模人民反抗斗争的导火索。

始建国三年(11),边塞上首先爆发了反对王莽的农民“叛乱”。这一年是连年自然灾害后的一年,王莽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在连岁自然灾害之后又发动不义战争。不少农民被征为戍卒,屯田五原北假(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地区,当时属五原郡),“以助军粮”;海岱江淮之民,则转输兵谷于边塞;而并州一带农民,既承担更多兵谷,又受到莽军吏士的骚扰,受害更深。因之,并州农民最先举起了反莽的旗帜好天凤二年(15),随着王莽征戍压迫的加剧,反莽斗争愈加发展。按汉制戍卒服役为期一年,而王莽调发三年仍不更换,“边兵二十余万人仰衣食,县官愁苦。五原、代郡尤被其毒,起为盗贼,数千人为辈,转人旁郡”②。接着,在长江下游也爆发了“叛乱”。天凤四年(17)“……临淮(郡名,治今江苏泗洪东南)瓜田仪等为盗贼,依阻会稽(郡名,治今苏州)长州(苑名,在今苏州西南)”③。同年,在今山东也爆发了“叛乱”,琅邪女子吕母起于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吕母富有家产,有子为县游徼,因小罪为县宰判处死刑。吕母怨宰,散尽家财,招聚饥民数千人,为子报仇。吕母自称将军,亲率农民攻陷海曲城,杀死县宰,以宰之头祭其子墓。然后回到海上,继续反莽斗争④。

以上所述均为大规模农民起事的前驱,从天凤四年起,大规模的农民叛乱随之爆发。就地域分布来看,当时的农民“叛乱”,可以分为三大区域。在东方是青、徐(今山东)一带;在南方是荆州、南阳(湖北‘西部和河南南部)一带;在北方是河北地区。其中主要的后来成为大的军事集团的是东方和南方的两大支,起事后都曾先后攻到长安,这就是“绿林”和“赤眉”两支农民军。

天凤四年(17),荆州一带连年大旱,发生饥荒,农民相率在野泽中采掘凫茈(音符子,野荸荠)为食。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兄弟为人排难解忧,受到饥民拥护,被推举为首领。他们聚集饥民,不时攻击附近乡聚。一时诸亡命如马武、王常、成丹之徒,都率古画众参加。他们以今湖北当阳境内的绿林山为根据地,揭起反叛的旗帜,数月问众达七八千人,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绿林军”。绿林山的“叛逆’,一天天成为荆州的威胁。地皇二年(21),新莽荆州牧发兵两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攻拔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转攻云杜(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安陆东南)等地,部众增至五万人。次年,大疫降临鄂西,绿林山的叛民,死亡一半。为了求生,他们相率离开了绿林山,分道转移:一路击壬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治今江陵),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风、马武、朱鲔、张印(昂)率领,北入南阳,称新市兵。当新市兵进攻随县时,平林(今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也聚合了数千农民响应,称“平林兵”。由于新市兵与平林兵的结合,鄂北、豫南一带已完全为叛乱的农民所控制。

绿林军起事爆发后,一些与新莽政权有矛盾的西汉宗室和地方豪强也纷纷起兵。宗室刘玄投奔平林军,为安集掾。南阳的刘宝寅、刘秀兄弟也是西汉宗室子弟。他们兄弟既富资财,又广结豪侠,王莽即位后,遭到迫害,遂在农民军兴起后,抱着“复高祖之业”⑤的目的在春陵(今湖北枣阳南)起事。刘氏兄弟纠集族人、宾客七八千人,称舂陵军,与新市军、平林军联合反莽。

绿林军起义的第二年(天凤五年),在今山东、苏北地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当时青、徐大饥,民变蜂起。在吕母起事地区莒县的饥民,共推琅邪人樊崇为首领,尊之曰“三老”。樊崇的同乡逢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率众会合,部众发展到几万人。吕母死后,她的一部分部众也并人樊崇集团,于是樊崇遂成为山东农民“叛乱”的总领袖,而泰山也就成为当时农民“叛乱”的中心。“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寝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沉相称曰巨人”⑥。不仅樊崇的集团如此,其他“叛乱”集团,无不如此。

关于上述农民叛乱情况,曾有许多“盗匪地区”逃出来的官吏,上书向王莽报告。王莽将这些官员“下狱以为诬罔”,他认为,“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所以他下令要各地守令,务予殄灭,以后“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黜贼,而妄日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⑦。自是以后,臣下多不敢向王莽报告“盗贼”真实情况。当时有一个名叫田况的高级军官,曾因与“盗贼”交手,一度取得小胜,被王莽任命为兼领青、徐二州州牧。他大胆地向王莽建议,不要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王莽不听,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进击青、徐“盗贼”。当莽军前来进攻时,樊崇“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日赤眉”⑧。王莽官军“所过放纵”,东方为之语曰:“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⑨地皇三年(22)冬,莽军攻下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屠杀起事人民一万多人。赤眉军以逸待劳,勇敢杀敌,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会战中,大破莽军,击杀万余人,并乘胜追至无盐。在成昌会战中,廉丹丧命,太师王匡落荒逃走。赤眉军占领了东自莒城,西到陈留,南达汝南东海,北到濮阳青州的广大地区,基本上结束了王莽在东方的统治。战后,赤眉军在黄河南北纵横驰骋,队伍扩充到数十万人。

古代风景画鉴赏继樊崇之后,大河以北地区的居民也四方蜂起,各推首领,攻掠郡县。据《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称:“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当时,“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⑩,各部叛民,均有渠帅,如铜马贼帅东山荒秃,上淮况,大肜渠帅樊重……,富平贼帅徐少,获索贼帅古师郎等。其余“贼”,亦各有其渠帅。可见当时“叛乱”者声势之浩大与分支之繁多。

在赤眉军成昌大捷之后,绿林军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地皇四年(23)正月,绿林军在沘(音比)水(今河南泌阳)大败莽军,歼灭二万余人,杀死主将甄阜和梁丘赐。接着,又转兵向西,在洧阳(今河南南阳西南)击溃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和秩宗将军陈茂,获得大批装备,部众扩展到十多万人,随即进围宛城(今河南南阳市)。由于战局的胜利发展,需要建立政权来统一指挥。绿林军将领认为人民支持反对王莽就是“人心归汉”,因此,在这年二月,他们在洧阳拥戴刘玄做了皇帝,建元“更始”,正式建立了汉政府。从此,绿林军被统一称为“汉军”。汉政府建立后,一面发布复兴刘氏的政治号召,一面派刘演、刘秀等出师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