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3
2151600000026

第26章 班固修《汉书》

东汉班固所撰《汉书》是继西汉《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学名著。

古代风景画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郡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汉书·本传》称其“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班固之父班彪,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史学家,他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问),想续写武帝之后,于是收集史料,写成《史记后传》65篇,以补足《史记》的西汉部分。班彪死后,二十三岁的班固回到家乡,看到父亲所写史书,认为还不够详备,决定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不久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因而下狱,后其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

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固被任命为兰台令史(兰台,是汉朝宫内贮藏图书之处),不久迁升为郎,奉命续写《汉书》。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完成《汉书》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中护军,参与谋议。在追击匈奴时曾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颂功,《封燕然山铭》,即为班固所撰。后窦宪以失势自杀,班固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免官,后为仇家洛阳令种兢逮捕入狱,古代风景画鉴赏死于永元四年(92),年六十一岁。以后和帝又命班固之妹班昭补写八《表》,同郡马续补写《天文志》,终于最后完成了《汉书》的编撰。

《汉书》分为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终于刘玄更始二年(24),共记载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汉书》体例与《史记》大略相同,都是纪传体。《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对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前的西汉历史,在史料来源上,多采自《史记》。但亦有所增补。如《贾谊传》增加了《治安策》,《晁错传》增加了《贤良策》、《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邹阳传》增补了《讽谏吴王濞邪谋书》,《路温舒传》增收了《尚德缓刑疏》,《公孙弘传》增补了《贤良策》等文章。在韩信、楚元王、肖何、卫青、石庆及公孙弘等传中增加了一些史实。此外,还在《史记》材料的基础上,新立了一些篇目,如《惠帝纪》及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李陵、苏武等传。

梅花图武帝以后的史料则以班彪的六十五篇《后传》作为基础,并参考其他有关著述,作了大量订正,增强了史料的可靠性。班固还利用官府藏书,收集许多遗闻轶事,经过取舍剪裁,熔铸于书中,使《史记》缺漏的重要文献在《汉书》中得到补充。《后汉书》作者范哗肯定班固的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①,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汉书》的体例也大体根据《史记》而小有改变,如改“书”为“志”,废“世家”,将“世家”并人“列传”。

《汉书》的精华在“志”。其十篇“志”,比《史记》的八篇“书”,内容详备,规模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均为班固新创。《五行》与《刑法》分别记载古代自然变异和立法设刑的情况。《地理》则叙述从传说的“九州”到西汉的地理沿革,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风土和物产,还记载了亚洲一些国家的地理情况,是我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艺文》是综述各学科和学派的源流,记载西汉皇家藏书情况,是论述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其他六志,如《食货志》补充《史记》的《平准书》,系统地记述了西周以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是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料。《沟洫志》续补《史记·河渠书》,详记黄河变迁与治河对策,所载西汉哀帝时贾让《治河三策》是极珍贵的古代历史文献。《律历志》记录了大量自然现象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礼乐志》是研究我国古代国家机器和典章制度的重要史料。十志在八书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志书规模,后来“正史”的志,大体依十志稍作增减。唐宋时期,志书体得到大发展,出现了《通典》、《通志》、《通考》等典章文献专著。《汉书》十志的创始功绩不可泯灭。

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东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任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官吏的变迁情况,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后世《百官志》、《宰辅表》开辟了道路。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自此以后,用纪传体编纂的断代史连续不断,遂形成了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其中,除《史记》、《南史》、《北史》外,全都是纪传体的断代史。这是因为“中国自汉以来政尚专制,忌讳滋多,本朝之人不敢指斥本朝,以述罪戾。班氏史体最合古代文人著述家之心理,盖记前朝之事,危疑较少。讥谈政事,臧否人物,均视在当代为自由,《汉书》家独盛于后世,即此故也”(范文澜),《正史考略》)。而且除了“正史”外,还有一些编年体的断代史,如东汉末年苟悦的《汉纪》,就是将《汉书》的内容删略为编年体的史书。我国历史悠久,自东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史料,都能相当丰富而没有间断地保存至今,是与历代都有断代史的编纂分不开的。班固开创了断代为史的方法,是对我国历史学的一大贡献。当然断代史也存在着割断历史联系的缺点,这一点,过去的史学家唐朝的刘知几和宋朝的郑樵都曾指出过。

《汉书》的另一特点是在传中多载有关学术、政论文章,因此《汉古代风景画书》又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如《贾谊传》载《治安策》,《晁错传》载《贤良策》,司马相如、杨雄等的文章皆人本传。在古代书籍流传不易,不集中在大著述中是不易保存的,多载文章,亦有必要,后人以此相讥,不得谓之公允。又《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东汉人已有很多地方读不通。这就提出了为《汉书》作注的要求。东汉末年已有服虔、应劭所作之注。到唐代,颜师古汇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释,纠缪补缺,完成了对《汉书》的新注。清朝人王先谦又作了《汉书补注》,征引繁博,成为《汉书》旧注的代表作。

《汉书》亦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班固生活在儒家伦常完全定型的东汉时期,历史观受到儒家尊君思想的严密束缚,虽然,《汉书》较之《史记》,有“文赡而事详”的长处,但是,就班固的历史观来看,却远不及《史记》进步。《汉书》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准绳,指责《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②,认为《史记》把汉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③,是降低了汉朝的历史地位。在高帝赞巾义有特为刘邦编造的从尧开始的世系,企图证明“汉绍尧运,以建帝业”。班固在《五行志》里还用大量自然变异现象附会政事,积极参加东汉的谶纬迷信,神化皇权活动。他还对农民起义领袖,对出身社会下层,对敢于反抗强暴的人物,力加贬斥,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在《汉书》里都改为列传。故晋朝傅玄在批评《汉书》时说“论国体则饰朝阙而折忠臣,叙事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④。《汉书》在思想方面比起司马迁的《史记》来,确是中庸、保守得多。

注释

①《后汉书·班固传论》。

②《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

③《汉书》卷一○○《叙传》下。

④《史通·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