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2
2151700000023

第23章 明仁宗因何暴亡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不足一年,无疾骤崩,为什么会暴亡呢?

纵欲而亡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其长子朱高炽登位,即明仁宗。次年五月,仁宗暴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岁。

仁宗去世前三天还在和大臣们商议处理政事。他从感觉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明代学者黄景称仁宗“实无疾骤崩”。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无疾骤崩”,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缘由。但《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明代一切正统的史书,都只字不提仁宗的死亡原因。

有人指出,仁宗是死于纵欲过度。仁宗的贪欲好色人所共知,当时的大臣李时勉在仁宗即位不久上了一份奏疏,其中有劝仁宗谨嗜欲之语,并说:“侧闻内宫远自建宁选取侍女,使百姓为之惊疑,众人为之惶惑。若曰,天子之宫,古有常制,则大孝尚未终;左右侍御,不可无人,则正宫尚未册。恐乖风化之原,有阻维新之望。”仁宗览奏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

仁宗直至垂危之际,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仁宗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确实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仁宗死后即位的宣宗皇帝,因为仁宗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曾亲自御审李时勉,在殿上大骂道:“你一个小小的臣子也敢侮辱先帝!你的奏疏上到底写了什么话?”李时勉叩首答道:“我是说皇帝在守孝期间不应该近女色,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左右。”宣宗叹息着称李时勉是忠臣,恢复了他的官职。只因为李时勉所说的两件事也正是他深深忧虑的。

可见,宣宗对仁宗嗜欲一节也一清二楚,不以李时勉所奏为非。

“灵丹妙药”

仁宗因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这在明人陆钱《病逸漫记》中也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这个说法出自仁宗身边的一个太监之口,应当有一定的可信度:当时治疗此等“阴症”并没有特效良药,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机可乘,献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灵丹妙药”给病重的皇帝服用。所以也有人说导致仁宗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不治身亡。

杀父夺位

还有学者经过精细的考察各种蛛丝马迹,指出仁宗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宣宗害死的。仁宗生性温厚懦弱,理政能力差,且嗜欲享乐,成祖生前已经对他大为不满,只因为他是嫡长子的关系,才立为太子,但成祖一直有废朱高炽储位之心。仁宗长子朱瞻基与其父的性格正好相反,他善骑射,谙武事,又热衷权利,工于计谋。

成祖在世时,他就深得成祖赏识,他还竭尽全力为其父保全储位。成祖死后,仁宗即位,虽然是立朱瞻基为太子,但是已经开始察觉到他的非分之想,所以屡屡有劝戒之语。然而朱瞻基迫不及待地想为自己早日登位筹谋,根本不顾骨肉亲情。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仁宗命朱瞻基南下祭祀皇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四日离京,随侍仁宗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照和朱瞻基事先定下的密谋,着手加害仁宗,五月十三日仁宗就突然驾崩了。朱瞻基离开北京后,不按应循日程行进,而是直奔南京。在他还没有离开南京之前,南京城中就已经开始传言仁宗“上宾”。须知当时北京还未发丧,那时也没有如今迅速的传播手段,可见“仁宗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于途中等待携诏书而来的海涛,于六月三日回到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他说现在京城里人心惶惶,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回答说:“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宣宗实录》卷一)充分的显示出一切皆在其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

仁宗究竟因何暴卒,仍有待进一步考察。不过,现在历史学界流行的主流说法仍是认为仁宗死于纵欲过度,因为宣宗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人们大概都不愿意相信这样一个皇帝的皇位居然是靠谋杀自己的父亲而得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