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4
2152600000018

第18章 徐霞客漫游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以号著称于世。南京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江阴)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去世于崇祯十四年(1641)。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和杰出的地理学家。

徐霞客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到他父亲时,才无意仕宦,由有权势的官府之家变成一般地主家庭。虽说门第中落,但家境还算优裕。尤其是先世以科举成名,有很深的家学渊源,有丰富的藏书,加上他自己也无意功名利禄,使之有条件、有闲暇博览群书。他天资聪颖,“童时出就师塾,矢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①。成年之后,更是“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②,“搜古人逸事,及丹台石室之藏”③。书读得越多,他越是对书中描绘的壮丽山河心驰神往。同时,他也发现过去山经、地志书中舛误颇多,于是萌动周游天下名山大川,“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进行实地考察的决心。他母亲也鼓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④万历三十五年(1607),徐霞客第一次游览太湖,这一年他二十岁。从这一年起到崇祯九年(1636),他游览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地。因老母在堂及家事牵累,他这段时期内的游览都是“定方而往,如期而还”。他去这些地方,也主要是因为向往名山胜迹,游览了泰山、天台山、雁荡山、白岳山、黄山、武夷山、九华山、庐山、嵩山、太华山、太和山、罗浮山、盘山、五台山、恒山等。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两个月,每次游览大都有游记。从这近三十年间徐霞客的行踪及存留下来的游记资料看,他侧重于搜奇览胜,对山川地貌及水道源流的考察探索较少,对地理学的贡献不如后来的西南之行大。尽管这段时期的游记数量很少(仅名山游记17篇),但已表现出作者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崇祯九年(1636)秋,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历时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旅行,这也是他后期唯一的一次旅行。此前,他曾说过:“余志在蜀之峨嵋、粤之桂林及太华、恒岳诸山,”而“蜀、广、关中,母老道远,未能卒游。”在老母辞世,儿子完婚,自己也已年继五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时候,他自知“老病将至”,西游“必难再迟”。他的好友陈函辉说:“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记载以来,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衍,”所以徐霞客“遂欲为昆仑海外之游”。

从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1636年10月17日)起至崇祯十三年(1640)止,前后历时四年,行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而到云南,终因“病足不良于行”,又途经湖北、安徽而回。通过这一次万里远征,他考察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徐霞客的大西南之行,几乎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考察我国的岩溶地区。他不仅观察了这些地区岩溶地貌的地表特征,而且研究岩溶地貌的构造及特征,创立了许多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分类。《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357个溶洞,作者曾亲自入洞探察的有306个,在西南之行中亲自探查的有239个,占绝大多数。他不仅记录洞穴的方位、高度、宽度、深度,还对岩溶现象的成因作出正确的说明。如他指出,岩洞是由于水的长期侵蚀所造成的,钟乳石则是由于石灰岩中滴下来的水经蒸发后,碳酸钙凝聚而成。他所观察与记录过的岩溶地貌包括石芽、溶沟、孤峡、峰林、漏斗、落水洞、洼地、伏流、天生桥、地下河、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盲谷、穿山等等。同时,他对岩溶地貌的分布及其地区差异都有细致的观察和记录。除岩溶地貌外,徐霞客对地貌的考察还包括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及应用地貌。

徐霞客的考察对水道源流十分关注。除了大量记述水道源流之外,他还纠正了前人文献中记载的某些错误。如《禹贡》说“岷山导江”,他经过考察,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他晚年著有《江源考》,作出了“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的结论。除长江水系外,徐霞客对水道的考察还包括黄河水系、珠江(主要是西江)水系、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水系、天台山水系等。他的考察工作涉及到河流的流域范围、河流的大小、河水的流速、河水的含沙量、流水量的变化、河水水质、分水岭、伏流、地形与水文的关系、河床的地区差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外,他对湖泊、沼泽、泉水都有考察与记录。

除了对地形地貌的考察外,徐霞客的旅行还包括了对生物资源的考察。《徐霞客游记》中记述的粮食、蔬菜以外的植物达150多种,尤以云南省所见为多(计60余种)。他观察和描写植物形态,采集各种植物标本,注意植被状况。他还注重植物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海拔、纬度、温度、风、地形诸因素对植物分布、植物生态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在注重对自然地理进行考察和记述外,也注意考察人文地理。作者注意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观察人们进行改造、利用地理环境的各种活动,记录了手工业、矿业开采、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村落的分布和兴衰变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风俗等方面的情况。他的这些记述,对于我们了解明代经济、历史地理的状况,都有极大的帮助。

以日记体裁写下的《徐霞客游记》,不仅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景观,表现出作者所具有的先进的地理思想,也反映出作者掌握的先进的地理学方法。他博览群书,遍及古代舆地山经志,而又不满足于书本所见,于是他通过实地的考察来印证书本知识,并纠正舆地史籍承袭附会的各种错误。通过实地的勘察,他忠实地描述记载某一地域的各种地理现象,并且既有文字优美的形象描绘,又有定量化的数字描述。他的考察研究活动还注重分析比较,通过比较,找出被考察研究对象间的异同点,加以归纳总结。另外,他以采集标本(包括岩石标本与植物标本)的做法补记叙之不足。《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也可看作一部文学作品来读。他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让人觉得美不胜收。他写山地、流水、气候、山林、植被、洞穴、阳光、月色,各种风景明艳如画。他对社会生活、各地风俗的描写也生动细致。明清之际的钱谦益曾说《徐霞客游记》具有“真、大、奇”的特点⑤。所谓真,就是指真实,也就是“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然未尝有怪迂侈大之语,欺人以所不知”⑥。所谓大,是指“游记之伙”,篇幅上“遂莫过于斯篇”⑦。所谓奇,是说“其笔意似子厚,其叙事类龙门,故其状山也,峰峦起伏,隐跃毫端;其状水也,源流曲折,轩腾纸上;其记遐陬僻壤,则计里分疆,了如指掌;其记空谷穷岩,则奇踪胜迹,灿若列星。凡在编者,无不搜奇抉怪,吐韵标新,自成一家言”⑧。

崇祯十三年(1640)初,徐霞客脚病严重,已无法继续旅行。他曾想由云南继续去缅甸,这时则不得不放弃原计划,中断旅行,在丽江纳西族土司木生白的资助下辗转还乡。虽是万里长行,他也没舍得丢下采集来的那些标本。友人陈函辉说他“既归,不能肃客,惟置怪石于榻前,摩娑相对,不问家事”。《梧腾徐氏宗谱》中也说:晚年“先生病足息游,憩榻上,日陈滇中所携大理石、奇树虬根等于前”。次年,徐霞客去世。

在我国历史上,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条件下,没有任何政治、宗教的企图,而纯粹以地理考察为目的,不追求名利,毕生从事旅游,徐霞客亘古第一人。他足迹遍于今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九个省区,在交通不甚便利的当时,实属难能可贵。他考察范围如此之大,古今少有。他开创了实地考察自然、系统地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他的《徐霞客游记》不愧是我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注释

①②③④《梧塍徐氏宗谱》,第1184页。

⑤钱谦益《嘱徐仲昭刻游记书》。

⑥潘耒《徐霞客游记序文》。

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⑧奚又博《徐霞客游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