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2155900000040

第40章 自命不凡的大脑,晕头难转向(2)

所谓濒死体验,也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是指由某些受严重创伤或患疾病但意外获得恢复,或处于潜在的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面临死亡威胁时深刻的主观体验。很多死里逃生的人都曾描述过自己的濒死体验。如美国作家海明威在意大利当救护员时被榴霰弹打伤的半昏迷之间,他经历了奇怪的事情。事后他描述说:“我的灵魂或者什么东西从身体里出去了,就像拎着丝手帕的一角将它从口袋里面抽出来一样。它在四周流动,然后回到体内,我又活回来了。”

对于人们津津乐道的“濒死体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两位教授认为纯粹是无稽之谈,它无非是因为窒息而导致的死亡幻觉,是由于感觉缺失而造成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特的幻觉,科学家则认为,这与当事人所受的教育、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生物学家罗兰·西格则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他认为,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都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时也能引起奇特的幻觉。

为进一步研究“濒死体验”,几年前,科学家在日本东京进行了一项被命名为“阿尔法3号”计划。参加“阿尔法3号”实验的志愿者共有16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瑞士,年龄在19至75岁间不等,都是濒临死亡的垂危病人。科学家在志愿者的头骨中植入电极,并且与电脑相连,使电脑可以在80千米的范围内,接收到志愿者的脑电波,并在60秒内把脑电波译成文字,显示在计算机终端的荧光屏上。

在实施“阿尔法3号”计划的头两年,有4位志愿者先后离开了人世,但是,电脑并未接收到他们传来的任何信号。科学家们并不气馁,他们对电脑程序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终于获得了成功。当时,一位名叫傅迪的志愿者病逝。三天后,电脑荧光屏上出现了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信息:“我是傅迪,告诉你,我很快乐,没有痛苦……没有痛苦……”“没有痛苦”这几个字,重复出现了20多次,信息突然中断。这一结果,大大鼓舞了参加“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和志愿者,使实验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不过,此后3位志愿者的先后离世,电脑却没有收到任何信息。直到一位23岁的白血病患者的不幸死亡,第二天电脑收到了她的信息:“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此间经常阳光充足。”“很多人与我在一起,他们知道我,并使我感到奇妙愉快。”“我的祖父与我在一起,我很爱他,我将会……”信息至此突然停止。

参与“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们认为,这里传达的生命信息的反馈结果是相似的,这是“濒死体验”存在的有力证据。鉴于此点,“阿尔法3号”计划还将深入展开下去。

对于死亡的秘密,人们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相信还会有很多的人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脑细胞的生老病死过程

人脑有神经细胞140亿至200亿个,在出生时就已经分化的细胞,不可能再进行分裂繁殖,其数量随年龄增加或种种有害因素只可能减少而不可能增加。大脑的神经细胞生命力很强,可以与人的寿命同时起步、同时终止。由于神经细胞寿命比较长,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等各种有害因素不断积累带来的损害作用。虽然大脑的神经细胞是不能分裂繁殖的,但是脑内大量的胶质细胞是可以分裂繁殖的。胶质细胞的数量为神经细胞的10倍,约2000亿个,对维持神经细胞的良好外环境起着主要的作用。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减少,主要是由神经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坏死性死亡所致。

细胞凋亡意指像秋天的树叶凋谢一样。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而被其他细胞吞噬。细胞凋亡整个形态学变化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诱导期,核的变化。核仁崩解形成数个染色较深的斑块;在核膜的内表面,染色质边缘形成一些新月形的较为密集的斑块,继之核固缩。与此同时细胞体积缩小,密度增加,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膜内陷。

第二阶段是效应期。细胞膜进一步内陷皱折,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如同水沸腾时出现的泡状结构,包被核裂解形成的膜被颗粒,形成凋亡小体。

第三阶段是降解期。死亡细胞的大部分或全部形成凋亡小体,并被所在部位的巨噬细胞或邻周细胞所识别、清除和吞噬。

细胞坏死性死亡通常是由突然及严重的损伤,诸如严重的缺血、炎症、感染、物理性、化学性损伤或其他的创伤形成的,造成细胞急速死亡而结束生命。

真的存在人体第六感觉吗

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很久以前就列出了人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科学家提出应该在亚里士多德的这五种感觉基础上再加肌肉感觉、触觉的其他不同类型及运动感觉。其实亚里士多德本人也曾经认为,触觉其实还应该细分为多种感受类型,但是他在其理论总结中却拒绝接受添加第六感觉的思想。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再次将第六感觉提上科研日程。

动物心理学家丹尼斯·巴登在《动物心理学》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描绘了动物的“第六感觉”。书中提到,1940年希特勒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在德国飞机袭击前数小时,有一些猫就在家中来回走动,频频发出尖叫声,有些咬着主人的衣裙拼命往外拉,催促他们迅速逃离。

动物在危机来临前发出的种种奇特信号,使得科学家开始破译动物神秘的第六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20年来一直从事科学实验,他认为心灵感应和预感等现象可以从生物角度得到解释,它们是正常的动物行为,它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是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谢尔德表示,人类的第六感同样是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技巧。

直觉,或说第六感觉,原本在现代心理学中经常提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科学实验表明,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为“机体觉”,也叫做人体的“第六感觉”。国外把人的意念力或精神感应称为人的第六感觉,又称超感觉力(英文简写成ESP)。

生理学家将人们对内脏器官的感觉视为“第六感觉”的一种。人体内脏感受器的高级神经中枢在下丘脑,而且在大脑皮层中有相应的代表区。然而,内脏器官的感受一般都不像机体表面的感觉那样清晰,而是带有模糊的性质,而且缺乏准确的定位。比如,当腹部出现疼痛的时候,患者往往分不清楚到底是胃痛还是肚子痛,所以,有的生理学家把人体的“第六感觉”称之为“机体模糊知觉”。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无法清楚地感觉到胃肠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心脏的跳动等等。生理学家实验表明,当内部感受器受到特别强烈的刺激或者是持续不断的刺激时,人体的“第六感觉”的发现对人类了解自身的活动规律和防治疾病都是有益的。

有专家指出,从自然科学或者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在目前,“第六感觉”还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为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有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以外的感觉通道。但许多科学家相信,人体确实存在着除了亚里士多德列出的五种感觉以外的第六感觉,它是独立的肌肉运动感觉。

如果没有第六感觉,我们就无法行走、伸展肢体或者舞蹈。虽然我们有时候失去嗅觉或者味觉,但是很少失去肌肉运动的感觉。而一旦失去它,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1971年5月,英国南安普顿的伊恩·沃特曼不小心割伤了手指并引起感染,接着整个手臂开始红肿、发炎。他开始全身感到忽冷忽热全身无力。当他试图修剪一下草坪时,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割草机,只能任由乱跑。一个星期后,当他起床时,由于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摔倒了。病毒感染损坏了他控制本体感觉和触觉的神经,使他从脖子以下失去了所有的触觉。伊恩·沃特曼一直没有恢复本体感受,但他通过努力,利用视觉训练出了准确估计身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独特能力,不仅能走路,还会照顾自己,甚至开车。除了动作有一点儿机械外,很少有人怀疑他身体有毛病。

对于第六感觉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改变研究人员对本体感受运动神经控制重要性的理解。此外,这项研究还有助于解释“虚幻肢体综合征”现象:截肢者总感觉自己的肢体仍旧存在。但要想了解大脑信号对“第六感觉”的作用细节,还需要研究人员深入研究。

大脑摄食中枢受到抑制吃啥都没味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肚子饿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觉得香,但在肚子饱的时候,任何好吃的东西吃起来都觉得没味道。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人的大脑里有两个中枢控制摄食行为,也就是说决定“吃”与“不吃”。肚子饿的时候,大脑摄食中枢兴奋性高,发动摄食活动,所以食欲很强,吃起东西来味道就特别香;肚子饱的时候,大脑摄食中枢受到抑制而饱中枢兴奋,它决定停止摄食活动,所以食欲较差,人也就显得不那么爱吃东西了。

那么,大脑是怎样得到肚子饿或饱的信息的呢?这和胃壁平滑肌的紧张度有直接关系。胃壁平滑肌紧张度降低时,食欲减退。胃壁平滑肌紧张度增高时,食欲就增强。胃壁平滑肌紧张度决定于胃的收缩。胃在消化食物时,只有靠近十二指肠的那一部分收缩。当胃即将排空时,收缩的范围逐渐扩大,等到胃完全排空后,全胃收缩,并且收缩力也逐渐加强。空胃猛烈收缩,兴奋了胃壁中的感受器,当信息传到大脑就唤起了饥饿感觉,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在这种饥饿收缩的情况下,胃壁平滑肌的紧张度达到最高峰。因此,这时的食欲也最强。与此相反,当肚子吃饱时,胃的收缩力量大大减弱,胃壁平滑肌的紧张度跟着降低,信息传到大脑里的饱中枢,所以,食欲就消失了。

奇异的意念疗法

长期以来,正规的医生都将意念疗法当做天方夜谭,或者将其看做是一种给人心理安慰的骗术。但是,在正规医学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意念理疗师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如果这是通过心理治疗而改善人体的生理健康状况的话,那这种疗法就很有科学意义。

有一个著名的意念疗法的例子。一个癌症患者,在意念理疗师的指导下,全身放松,想象进入了自己的血液循环系统,向其中的白血球发号施令:“注意了!”他想象他对白血球说话:“我们要进攻驱逐这些濒死的癌细胞。马上行动!”他看到白血球立即行动,把在放射治疗中杀伤的癌细胞清理掉了。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癌症病症果然减轻了!

爱德加·凯西就是一位精神治疗专家。20岁那年,凯西患了喉炎,并且越来越严重,以致不能正常说话了。这个状态持续了一年。后来有位会一点催眠术的人想利用催眠疗法帮凯西治病。他将凯西催眠后,开始暗示凯西恢复正常声音。这时处于催眠状态下的凯西居然能用完全正常的声音回应。可惜当他醒来时,喉炎又犯了。有位叫雷恩的人听说凯西的情况后,便想作进一步的尝试。他想让凯西进入催眠后,向凯西本人询问他的有关病情。在凯西“入睡”后,雷恩问睡着的凯西其病情。凯西便用正常清晰的声音告诉雷恩和其他人,自己的病的本质是精神因素,并告诉他们如何治疗。按照凯西的指示,雷恩对着凯西的身体,要求血液向患病部位集中。不久,周围的人便看到凯西胸部以上和喉咙部位的皮肤变成殷红色,患病部位皮肤开始发热。一段时间后,雷恩又按照凯西的要求暗示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凯西醒来了。这一次,他的声音完全恢复了。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作催眠解读治病。

这次的治病解读成功后,凯西开始帮助一位医生诊断疑难病例,开始宣传他的意念疗法与服务。他受到来自各地的慕名寄来的求助治疗的信件,此后让自己入境,找到病人的地理位置,在精神恍惚状态中检查病人的身体,描述各个器官的功能如何,确定患处并指出病因,然后提出治疗方法,包括正统的药物和手术,也包括按摩、矿泉水疗法和整骨疗法。凯西自称,他能看到患者的每根神经、每个腺体、每条血管和每个器官,并深信自己可以和患者的每个细胞进行交流。很多患者都将他作为治疗疾病的最后希望,所以治疗难度很大。

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发现,意念疗法是借助病人的主观意念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想象,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从而使病人的病症得以缓解或消除。同时,人的大脑右半球司职想象功能,倘若人们能通过想象改变不良刺激,就会分散脑右半球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鉴于意念有“越想越像”的神奇功能,美国专家已经将免疫系统与癌细胞作战的过程先编制成程序,然后让病人闭目、放松,再按编好的作战程序:放松、入静、聚气、杀癌、排浊等步骤“攻击”细胞。结果,在119名接受这种疗法的病人中,有1/4的病人得以康复,其余3/4的病人也不同程度地延长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