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2155900000006

第6章 神奇的医学,是福还是祸

颇具争议的克隆技术

1997年,体细胞克隆羊“多莉”出世,克隆技术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人类会不会跟在“克隆羊”后面“克隆人”?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的过程。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并使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1997年2月22日,英国生物遗传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绵羊,并给它取名为“多莉”。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克隆成功的动物。

“多莉”的诞生震惊了世界。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大量生产出完全相同的生命体,完全打破了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这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科学突破。

克隆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另一方面,它将对生物的多样性提出挑战,而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进化的动力。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克隆技术一旦被滥用于克隆人类自身,将使人类世界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带来空前的生态混乱,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伦理道德冲突。

2003年2月14日,克隆羊“多莉”因患严重肺病而接受了“安乐死”。“多莉”的早夭无疑是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应用克隆技术需格外慎重,克隆人类更应该慎行!

神奇的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指当代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功能时,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若献出器官的供者和接受器官的受者是同一个人,则这种移植称自体移植;供者与受者虽非同一人,但供受者(即同卵双生子)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这种移植叫做同质移植。人与人之间的移植称为同种(异体)移植;不同种的动物间的移植(如将黑猩猩的心或狒狒的肝移植给人),属于异种移植。

据介绍,一个病人的死亡原因常常只是某个脏器损坏而非所有脏器都有问题。基于这一点考虑,器官移植手术的想法产生,通过做器官移植手术就可以使很多患者的生命延续下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1989年12月3日,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实现了人类的这个梦想,世界首例肝心肾移植成功。

这一天,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位器官移植专家,经过21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地为一名患者进行了世界首例心脏、肝脏和肾脏多器官移植手术。这位名叫辛迪·马丁的妇女当时26岁,已经是第二次接受移植手术治疗。三年前她曾做过心脏移植手术,但她体内对移入的心脏产生了排斥反应,并患了肝炎和肾功能障碍。马丁第二次手术后情况正常。

迄今为止,全世界仅心、肝、肾人体三大器官的移植已经达到50万例。我国器官移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虽然开展的时间比国外晚,但进展却很快。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体器官奇缺。

那么,到目前为止,哪些器官可以接受器官移植呢?

心脏。当病人出现心脏衰竭时,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肝脏。处于良性肝病末期,无法用传统内科手术治疗时,可以考虑肝脏移植。

肺脏。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经过传统内科治疗无法治愈时,可以考虑肺脏移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

肾脏。尿毒症患者可考虑肾脏移植。

胰脏。胰脏移植多数是与肾脏移植同时进行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后糖尿病。

除了上述器官,尚有患有脾脏、小肠等也可以通过接受移植手术获得治愈。

器官移植并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手术,它也是有风险的。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供、受双方的基因型是否“相配”。“基因相配”比例在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最高,因而移植成功率最高。另外,共同生活20年以上的夫妻,肾移植成功率也非常高。如果“相配”,器官移植将会很成功。反之,则失败。

心脏移植能改变性格吗

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有可能是很多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性格大变或是经历奇怪梦境的原因。据统计,自从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以来,每10例接受移植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的现象。

心脏原主人的品性、喜好会同心脏一同移植吗?科学家对此看法争论不休,难下定论。

19岁的萨拉是一名素食主义者,喜欢自由恋爱,总是在更换男友。萨拉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但她的心脏却挽救了一名29岁的女子,并改变了这名大龄女子的生活。

接受了萨拉心脏的女子苏西患有心内膜炎,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萨拉的经历成了她的噩梦。几乎每天晚上,她都感觉到自己的胸部被撞击着,但医生告诉她一切正常。她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曾经很爱吃肉的她现在看到肉甚至感到恶心。她说:“我曾是麦当劳的常客,但现在我连肉的味道都不能闻。”

苏西还曾是一名同性恋者。但是手术之后,她对同性完全失去了兴趣,她开始对男人着迷。她说:“我对女性没有任何感觉了,我就像是做了一次性别手术。”她的哥哥也描述了苏西不可思议的变化,他说:“她扔掉了所有关于同性恋文化的书籍,并且不再谈论与这有关的话题。”

美国底特律“西奈”医院的生理学家波尔·皮尔索尔曾经对这种病人因植入别人的器官而性情变化的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他的《心脏代码》一书中曾写道:“在我给一个41岁的男子移植了被火车轧死的19岁姑娘的心脏之后,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他从小就是个慢性子、性格忧郁的人,可自从换了心脏之后,就像是注入了激情,萌生了对生活的强烈兴趣。”皮尔索尔认为,心脏里贮存有我们大脑受其支配的信息。心脏一旦植入别人的身体,便开始指挥新的主子,改变他的性格和习惯。并且,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性情”或者说性格,不是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储存在大脑中,而是藏身心脏里。正是在这里设计一个人的个性,所以说是心脏在思考、感觉,并同整个集体协同动作。这种“记忆细胞”或者说是性情,便在心脏移植过程中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但是,对于心脏的“记忆”功能,科学家却予以否认。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记忆是在大脑里面完成的,用心来想只是很久以前的一种说法。除哲学和古代有这种说法外,心脏具有“思考和记忆功能”的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许多心脏移植手术后的病人性格大变的例子也只是个例,只能算是一种推测,没有科学根据,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

另外,有学者认为,在器官移植时或之后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术对心理的冲击,移植之后获得新生的感觉,自我心理暗示等等,都有可能使患者的某些行为发生改变。特别是自我心理暗示的威力更加强大,而自己又无法觉察出来,就使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释。

俄罗斯莫斯科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研究所所长瓦列里·舒马科夫也认为:“病人接受移植心脏后,变得和死去的心脏提供者的性格一样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我们研究所没发现过这种情况。”

是巧合,还是未解的科学之谜?对于人体中的奇异现象,人们了解的还远远不够。

备受争议的异种移植

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体器官奇缺,很多人在等待中死去。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器官移植成为科学家的探索方向。

异种器官移植,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某一种属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另一种属个体的某一部位。这些器官覆盖在人类干细胞培育环境中,发育的新器官可被人类身体所接受,不引起悲惨性的免疫系统反应,这将形成事实上源源不断的人体移植器官来源,从而有效地解决人体移植器官严重短缺的现状。但这也是有条件的,只有新植入的异种器官被人体所接受,不引起悲惨型的免疫系统反应才行。同时,异种器官移植还涉及跨物种病毒感染的隐患等问题。

人类最早的尝试是把羊的脏器移植到人体内,但由于当时对免疫学方面的经验缺乏,这个器官很快就被排斥掉了。1905年,法国的Princeteau进行了世界第一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将兔肾植入肾功能衰竭的儿童体内,手术很成功,但16天后由于排异反应,儿童死于肺部感染。

世界上第一个把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内的是位中国人——美籍华裔冯宙麟博士,他成功地把狒狒的肝移植到人体上,虽然那人只存活了两个月,但这至少是种新尝试。

那天,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实验室里,美籍华裔冯宙麟博士把狒狒的肝移植给一名35岁的男子,手术后当天,狒狒肝脏就开始发挥功能,但两个月后这名男子还是死去了。

之后,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分别做过尝试,把狗、猪、猴子的脏器试图移植到人体内,但这些尝试最终都没有成功。

器官移植的最大难题在于排斥反应。人和人之间的器官移植还要发生排斥,那么动物和人之间移植后肯定也会发生排斥。因为人类经过亿万年时间生存下来之后,有一套自己健全的生态系统,绝不允许外来种族进行干扰。所以当异种器官移植进入后,人体自身就会产生大量抗体、补体,这些东西被激活后就把所有血管堵塞,此时这个脏器就会立即变黑坏死。

此外,采取异种移植,还有动物病毒的隐患没有解决。让人类谈之色变的几大病毒都是从动物体内开始传染给人的。比如,艾滋病病毒最初就是非洲猩猩传染给人的。禽流感、猪流感等病毒一旦传染给我们人类,那后果会相当严重。

为了避免传染动物的病毒,现在英、美等国家已经在法律上开始限制这方面的研究。瑞士在2001年7月颁布新规定严禁向人体移植灵长类动物器官,因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种群过于接近,他们担心移植后感染动物病毒的风险性比较大。因此,要想异种移植真正成熟地应用于临床还需进行更深的实验研究。

试管婴儿能否越过伦理道德这一关

有的育龄夫妇虽然很想要孩子,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不能如愿。随着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试管婴儿技术终于圆了他们的梦——他们能够生育小宝宝了。

试管婴儿又名体外授精后胚胎移植。对于患有输卵管堵塞等疾病的妻子,可以通过手术直接从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然后在试管里将丈夫的精子混合,让他们在体外结合成受精卵。对于精子少或精子活动能力弱的丈夫,则可通过一支极其微细的玻璃吸管,从他的精液中选出健壮的精子直接注入卵细胞中,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最先要在体外培养70小时左右,使卵受精并发育形成胚胎,然后再借助于内窥镜将之送到未来母亲的子宫内,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

试管婴儿是伴随体外授精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最初由英国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合作研究成功的。这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1944年,美国人洛克和门金首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布朗·路易丝于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在英国的奥尔德姆市医院诞生,此后该项研究发展极为迅速,到1981年已扩展到十多个国家。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接生手术。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解决的是因女性因素引致的不孕;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解决因男性因素引致的不育问题;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所取得的突破是革命性的,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它帮助人类选择生育最健康的后代,为有遗传病的未来父母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

当然,生物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难题。如果妻子的子宫有疾病,还可将早期胚胎移入自愿做代孕母亲的女性子宫内,这样生出的小宝宝就有了两个母亲,一位是给了他遗传基因的母亲,一位是给了他血肉之躯的母亲。可是如果她们均与孩子难舍难分,那么谁该是孩子的真正母亲呢?恐怕再高的医学技术也是解决不了的。这应当引起大家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工合成病毒的问世是福还是祸

2002年,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公布了小儿麻痹症病毒的合成过程,这种做法引起了科学界激烈争议。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巴里·布卢姆评价说:“红色警报真的拉响了!这篇论文意味着更为复杂的病毒可以被合成出来,甚至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病毒也可以被合成出来。”

200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化专家埃克卡德·威尔默教授研究小组从基因排序公司购买到小儿麻痹症病毒基因序列的碎片。目前,只有小段DNA序列能够向基因公司订购。因此该小组被迫自己排列出完整的序列。完整的病毒序列由7500个碱基对构成,这意味着要缝合若干个由约70个碱基对构成的序列碎片。基因组拷贝通过简便的反应产生核糖核酸(RNA)。把RNA放进近似人体细胞的细胞培养液中即可得到目标病菌。

合成的小儿麻痹症病毒只是病毒家族中最简单的一种。任何掌握病毒基因序列的人,稍加科学训练,用几个普通工具就可制造病毒。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恐怖分子可利用这一方法制造埃博拉、天花等病毒。专家指出,这些病毒制造起来难度远超过小儿麻痹病毒。尽管这项技术很难,但是恐怖分子最终会掌握这种技术的,届时将会对人类构成更大的威胁。

2003年11月13日,美国知名科学家文特尔宣布,他和同事用短短14天就合成出一种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噬菌体。噬菌体是一类寄生于细菌的病毒,结构比细菌和真菌等要简单得多,它会感染并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无害。新合成的噬菌体名为“Phi—X”,是利用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的人造单股DNA原料合成的。这可能是向合成用于能源生产和环保的完整人造微生物迈出的重要一步。

美国能源部长亚伯拉罕认为,借助文特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可以设计出特殊的微生物,让它们生活在燃煤发电厂的污染控制系统中,以清除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或者用它们来大幅降低水污染或处理有害的放射性废料。

综上所述,人工合成病毒也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