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2156000000056

第56章 科学巨人(3)

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有着一种可以自由思想、质疑和修正以往学说的学术气氛,正是这种气氛,给人们的创造性以无限空间。哥白尼亲眼目睹了人文主义者同中世纪卫道士之间政治上以及世界观、科学观、社会秩序观上的尖锐斗争。当他听了当时欧洲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提出的“月亮的轨道是椭圆的”等诸多著名论断后,哥白尼开始对人们长期信奉的理论的绝对性产生了怀疑,他甚至发现了当时奉为权威的托勒密学说中的矛盾之处。舅舅出于好心,劝哥白尼不要选择天文学而攻读医学,因而,他在大学毕业时获得的是医学证书。

有意思的是,哥白尼对数学、天文学的酷爱不仅不与医学矛盾,反而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期间,哥白尼已经掌握了计算时间和推算日历的繁琐技术。在意大利学习期间,他又努力学习埃及和中国历法,并且反复核算了各种历法,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天文学发现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能选择的最好职业就是出家当僧侣,哥白尼准备当修士,一辈子担任教会职务。于是他在舅舅的安排下到意大利学习教会法。哥白尼兴趣广泛,他钻研数学和天文学,并阅读了大量文献。1503年,哥白尼获得了教会法博士学位。

从意大利回到波兰后,哥白尼很关心教区贫民的疾苦,开始兼作医生,由于医术高明,他赢得了病人和同行的赞赏。但作为一个牧师,他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宗教职位上,而是倾注于天文学的研究和观测方面。哥白尼不管春夏秋冬,三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用自制的简陋仪器,进行观测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天体运行学说。

哥白尼认为从前人们以为的太阳绕地球运转是错误的,事实是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运动,就像人们坐在大船上行驶,感觉不到船动,只见岸上的东西在后移一样。哥白尼学说的诞生,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它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巨大变革。当时,一些宗教人物一听说哥白尼在观测天象,检验“地心说”的真伪,就惶恐不安,于是便雇佣一帮人诽谤中伤,干扰哥白尼的天文研究。他们当众挖苦哥白尼:“大家来看哪!连傻子也看得出太阳在动,地球不动,哥白尼真是岂有此理,硬说太阳不动,地球动。”哥白尼一生谦让谨慎,但是,要推翻常识性的见解,不但要靠科学,更要靠勇气。他常对嘲笑挖苦付之一笑:“天体的运行丝毫也不会为这些笨蛋的嘲弄或尊敬而受丝毫影响。”

哥白尼观测计算的数值精确度极高。他认为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仅比现在的精确值多约30秒。

哥白尼的不朽巨著《天体运行论》直到他快70岁时才决定出版,当时的恶劣环境使他害怕危及自己的学说。正是在他生命最后一天,1543年5月24日,他从印刷商那里收到了这部著作的样书。

哥白尼的天文学思想及其新的宇宙体系,不仅否定了占统治地位近2000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学说,而且彻底动摇了宗教教义的基础,使“创世说”中有关上帝创造世界的描述成为一派胡言。这无疑让教会和神学家感到恐惧和不安,就连宗教改革家路德也认为哥白尼的学说是危险的,并称哥白尼是“白痴”,说他想搞出点新鲜玩意儿,企图混淆视听,欺世盗名。即使在哥白尼逝世后,教会方面也没有放松对他的谴责。1616年,罗马教廷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以阻挠日心说理论的传播。

然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继哥白尼之后,无数科学家锲而不舍,努力探索,以无可辩驳的论据证明了哥白尼理论的正确性。罗马教廷也不得不在300多年后宣布取消对《天体运行论》一书的查禁。哥白尼的天文学思想终于被世人广泛接受。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拜访,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道:“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努力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三年就停了学,而到意大利去学习“教会法”了。这是他舅父务卡施的主意。因为当时盘踞在波兰以北的十字骑士团经常侵犯边境,为非作歹,而和他们作斗争,就必须有人精通“教会法”。哥白尼认为抗击十字骑士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没有任何义务比得上对祖国的义务那么庄严,为了祖国而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他同意了务卡施的建议。为了取得出国的路费和长期留学的生活费用,他再次接受他舅父的安排,决定一辈子担任教会的职务。1496年秋天,哥白尼披上僧袍,动身到意大利去了。

他在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大学学习“教会法”,同时努力钻研天文学。在这里,他结识了当时知名的天文学家多米尼克·玛利亚,同他一起研究月球理论。他开始用实际观测来揭露托勒密学说和客观现象之间的矛盾。他发现托勒密对月球运行的解释,正像雷吉蒙腾所指出的那样,一定会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月亮的体积时而膨胀时而收缩,满月是膨胀的结果,新月是收缩的结果。1497年3月9日,哥白尼和玛利亚一起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观测。那天晚上,夜色清朗,繁星闪烁,一弯新月浮游太空。他们站在圣约瑟夫教堂的塔楼上,观测“金牛座”的亮星“毕宿五”,看它怎样被逐渐移近的娥眉月所掩没。当“毕宿五”和月亮相接而还有一些缝隙的时候,“毕宿五”很快就隐没起来了。他们精确地测定了“毕宿五”隐没的时间,计算出确凿不移的数据,证明那一些缝隙都是月亮亏食的部分,“毕宿五”是被月亮本身的阴影所掩没的,月球的体积并没有缩小。就这样,哥白尼把托勒密的地心说打开了一个缺口。

1500年,哥白尼由于经济困难,到罗马去担任数学教师。第二年夏天,哥白尼回国,后因取得教会的资助,秋天又到意大利的帕都亚学医。1503年,哥白尼在法腊罗大学取得教会法的博士学位。

这时,哥白尼还努力研读古代的典籍,目的是为“太阳中心学说”寻求参考资料。他几乎读遍了能够弄到手的各种文献。后来他写道:“我愈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求帮助,就愈是把时间花在那些创立这门学科的人身上。我愿意把我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结成一个整体。”他在钻研古代典籍的时候,曾抄下这样一些大胆的见解:

“天空、太阳、月亮、星星以及天上所有的东西都站着不动,除了地球以外,宇宙间没有什么东西在动。地球以巨大的速度绕轴旋转,这就引起一种感觉,仿佛地球静止不动,而天空却在转动。”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地球静止不动,但是费罗窝斯和毕达哥拉斯却叫它围绕一堆火旋转。”

“在行星的中心站着巨大而威严的太阳,它不但是时间的主宰,不但是地球的主宰,而且是群星和天空的主宰。”

这些古代学者的卓越见解,在当时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但是对哥白尼来说,却好比是夜航中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

伟大航海家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新大陆的发现者。他曾四次乘船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的一些国家,开辟了自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路。他是踏上南美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

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的港都热那亚市,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勉强供哥伦布到巴比耶学校念书。在那儿,他热衷于攻读几何、地理、天文、航海学、拉丁语等,可是,哥伦布不多久就退学了。此后,他就全靠自修来获得地理、海洋、天文方面的学问,以及许多实用的知识。

14岁那年,哥伦布开始随别人出外航海,曾经过了一段海盗式的生活。当时有许多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长见识,而且可以多赚一点钱。他们不认为这是什么羞耻或卑贱的事情。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10年之久,饱尝了这种富于冒险性的动荡生活的艰辛,但他也因此实地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并最终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体格强健、坚毅果敢、胆大心细、机智聪敏的人。

哥伦布曾读过意大利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他被书中所述的丰富多采的见闻深深迷住了,尤其对其中描述的香料之国印度和黄金之国日本向往不已。他的心底深处便蕴藏了一个强烈而炽热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他能够找寻到这个神秘、美丽,充满诱惑的地方。

虽然哥伦布有志于出海探险,以寻求梦想中的香料国印度和黄金国日本,可苦于自己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自己冒险的理想。35岁的哥伦布漂泊到葡萄牙的里斯本,他知道这儿很盛行探险航海,他在盼望着能寻到资助自己航海探险的人。在那儿,他和出身望族的姑娘结了婚,但他的妻子并没得到已故父亲的遗产,因此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所幸的是,他妻子的父亲生前是一名有才干的航海家,哥伦布因此获得了他已故岳父留下的海图、航海日志和一些有关航海的记录。平日里,哥伦布便靠绘制地图和海图来度日,并继续游说能赞助自己出海探险的支援者。许多人都认为他不是疯子就是投机分子,因为当时地球是圆形的说法并不为一般人所相信,大家都认为这世界是平的,也有学者倡导说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绕太空而旋转。由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的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论断是在哥伦布死后的40年,难怪那时候的人们对哥伦布的话不加采信,不认为他从大西洋一直往西走,就能到达那盛产香料和黄金的国家。

葡萄牙、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威尼斯以及英国都没有人愿意资助他。正当哥伦布倍尝失意的痛苦滋味时,他的妻子也因病去世。失去精神支柱的哥伦布决定带着年幼的孩子到西班牙去碰碰运气。已经50多岁且几乎沦为叫化子的哥伦布意志坚定,无数次地找政府的高官、贵族和高僧们讲述他的梦想和计划。当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获悉哥伦布的探险目的,不只为获得东洋的香料、黄金和宝石,还能把基督教传播到东洋的异教徒之间,为全人类的共同幸福而努力时,她被感动了,并劝说斐迪南国王支持哥伦布完成到东洋探险的心愿。

虽然西班牙国王赞赏他的理想和勇气,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但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去。不得已,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甚至运用恫吓手段。除此之外,他请求国王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参与探险,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以恢复自由。最后,哥伦布终于组织成三只自己的船队,准备了几个月后,在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自己的88个船员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启航,向大西洋进发。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四周依然是除茫茫的大海外一无所有,本来就恐惧有余信心不足的船员们更加不安起来,恐惧和烦燥的气氛笼罩着整个船队。船员们组织起来,一起劝说哥伦布返航,甚至有一位主谋者凶狠地放出口风,如果三天之内看不到大陆,就把哥伦布杀了,不然就立马返航。所幸的是,三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在1492年10月12日,他们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的探险成功了。当时哥伦布还以为他们到达的是印度东海岸的一个岛,所以,他把这些人称为印第安人(印度人)。这就是现在美国印第安人的名字的由来。哥伦布继续向前航行,陆续发现了几个岛国,但他在这次旅行中并没有感受到《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写的东方景色,也没有找到遍地的黄金和香料,他感受到的除了新奇的动植物和奇怪的语言外,更多的是神秘。他返回西班牙后,受到国王的嘉奖。此后,他又向西航行了三次。

虽然哥伦布探险成功了,但是在“新大陆”所创立的殖民地却给他带来了痛苦、失望和灾难。首先是殖民地带的人都被印第安人杀害了,其次是殖民地的总督由于嫉妒哥伦布,故意控告他贪财失职,把各种罪名都推到他身上,把他拘捕起来送回了西班牙。当然,他一到西班牙就被释放了,但由此带给他的愤怒和伤心,足以使他灰心丧气和感叹无穷。当时,曾有不怀好意的贵族嫉妒哥伦布的成功,挑衅说:“什么新大陆长新大陆短,值得大家这么谈论不休,发现新大陆也并不是多么伟大的事业,这样的事,谁都能做到,没什么大不了的。”哥伦布听后不动声色,从容地拿起餐桌上的鸡蛋问:“哪一位能把这鸡蛋的尖端朝下,叫它竖立起来?”许多人都不服气地过来摆弄鸡蛋,却没有一个人能让鸡蛋竖起来的,最后,哥伦布拿起鸡蛋在桌子上轻轻一碰,鸡蛋竟动也不动地竖起来了。“原来是这样简单,那谁不会做呢?”刚才那贵族嘲笑道。“是的,我也相信谁都会做,可是,问题是因为我开头这样做了,所以你才知道这样做的。”众人为哥伦布的机智和用意所感动,都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