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156300000031

第31章 《庄子》作品(20)

天下的是非是不能够成为定论的。尽管如此,无为的态度是可以确定是非的。非常的快乐能够让身心养活,只有无为的生活可能会得到快乐。请让我试着说一下:天因为无为而自然清澈,地因为无为而宁静。因此天地的无为相结合,就使万物变化成长。恍惚但却不知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恍惚蒙昧却没有一点迹象!万物繁茂,都是从无为的状态中生长出来的。所以说:“天地无心但任何东西都是从它们中生长出来的。”有谁可以学习这种无为的精神呢!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①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②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③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释】

①甚:过分。

②概:即“慨”,慨叹。

③噭噭:哭叫的声音。

【译文】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前来凭吊时,他看见庄子正坐在那儿,敲着盆子唱歌。

惠子说:“你和妻子一起生活,她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年老身死,你不哭泣就罢了,居然还敲着盆子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去的时候,我怎么能够不悲伤呢!可是察探她的开始原本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本来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中,变化气息,气息变化成有形,形体变化成生命,现在又变成死去。生死这样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的运行一样。她安静地躺在天与地之间,而我在这悲哀的啼哭,我认为是不通达生命的,所以才停止哭泣。”

【原文】

支离叔①一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②,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③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④恶之。

支离叔曰:“子恶之乎?”

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注释】

①支离叔、滑介叔:虚构的人物。

②冥伯之丘:虚构的山名。

③柳:“瘤”的借字。

④蹶蹶然:受了惊动的样子。

【译文】

支离叔和滑介叔一起游览冥伯的丘陵和昆仑的旷野,那是黄帝曾休息过的地方。不经意间滑介叔的左胳膊上长了一个瘤子,他很吃惊而且非常讨厌这个瘤子。

支离叔说:“你厌恶它吗?”

滑介叔说:“不,有什么需要厌恶的!身体是假借外在物质生成的;外在物质假和成生命,是临时的集凑。死生像昼夜的交替变化一样,而且我和你一起来观察万物的变化,现在变化产生在我身上,我有什么厌恶的呢!”

【原文】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①,②然有形,撤③以马捶④,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于是语卒,援⑤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

庄子曰:“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

髑髅深颦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注释】

①髑髅:死人的骨架。

②:空洞的样子。

③擞:从旁边击打。

④马捶:马鞭。

⑤援:牵,拉。

【译文】

庄子在去楚国的途中,看到一个骷髅,是空枯有形的。庄子拿马鞭敲了几下,然后就问:“先生是贪生违背了天理死的吗?还是因为国家灭亡,在战乱中被斧钺的砍杀死的呢?还是有恶行,怕给父母妻子儿女丢丑自杀的呢?还是因为遭受冻饿的灾难而成这样的?还是年岁大后的自然死亡呢?”

把这些话说完。庄子拿骷髅,枕在头下睡着了。半夜时,骷髅在梦里对庄子说:“你说话的样子像是辩士。你所说的情况,都是活着的人的牵累,死后就没有这些事情了。你想听我说死后的情况吗?”

庄子说:“是的。”

骷髅说:“死后,上没有君王,下没有臣子,也没有四季的交替,从容舒适和天地一样长久,国君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种快乐。”

庄子怀疑地说:“假如我让掌管生命的神把你的形体恢复,使你长出骨肉皮肤,重新返回到父母、妻儿、邻里和朋友那儿,你愿意吗?”

骷髅皱着眉头忧虑地说:“我怎么会放弃国君一般的快乐,回到人间受苦呢?”

【原文】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①小者不可以怀大,绠②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③而觞④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⑤,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谎⑥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人,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注释】

①褚:布袋。

②绠:井绳。

③御:欢迎。

④觞:设宴款待。

⑤脔:肉块。

⑥:喧闹。

【译文】

颜渊向东去齐国,孔子面带忧愁之色。子贡离席上前问道:“学生向老师请教,颜回东去齐国,您面带忧愁之色,为什么呢?”

孔子说:“问得好!以前管仲有句话我非常欣赏,他说:‘小布袋不可以装大东西,井绳短不能够汲取深井里的水。’如此看来,应当认为性命有产生的理由,形体也有适宜它的用途,这是不能改变的。我担心颜回向齐侯谈论尧、舜、黄帝的道理,还会推崇燧人氏和神农氏的言论。齐侯听了会内求却发现自己不理解,不理解就会疑惑,疑惑就要遭殃。

你没听说过吗?先前有一只海鸟飞到了鲁国的郊外,鲁侯把海鸟迎进太庙,并给它饮酒,演奏《九韶》让它听,宰牛杀羊让它吃,而海鸟眼乱内心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这是因为是用养人的方式来养鸟,而不是用鸟的方式来养鸟。用鸟的方式养,应该让它栖息到山林里。漫游在沙滩上,在湖泊中飘浮,用泥鳅小鱼喂养它,随着鸟群活动,从容自在的生活。鸟最厌烦听到人声,为什么还要如此喧杂吵闹呢?在广阔的原野演奏《成池》、《九韶》,鸟听到会高飞,野兽听到了会逃走,鱼听到了会潜入水底,人听到以后就会围观。鱼在水里能生存,人在水里就会死亡。人和鱼禀性不一样,所以好恶也不同。因此古代的圣人不追求能力的统一,不追求事物的相同。名符合实,事理的设置求其和各自的性情适宜,这就叫做条理通达福气长存。”

【原文】

列子行食于道从①,见百岁髑髅,捷②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呼?予果欢乎?”

【注释】

①道从:道路旁边。

②攓:拨开。

③养:忧虑,忧愁。

【译文】

列子出行时在路边吃东西,看到一个长达百年的骷髅,他拨开蓬草指着骷髅说:“只有我和你知道没死,也没有生。而你真的忧虑吗?我果真快乐吗?”

【原文】

种有几,得水则为继,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①则为陵舃②,陵舃得郁栖③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④,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⑤,羊奚⑥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人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人于机。”

【注释】

①陵屯:山陵高地。

②陵乌:车前草。

③郁栖:粪土。

④蛴螬、鸲掇、斯弥、食醯、颐辂、黄轨、九猷、瞀芮、青宁、程:都是虫名。

⑤腐罐:萤火虫。

⑥羊奚:植物名。

【译文】

物种中有一种非常微小的叫做“几”,如果有水它就会长成的继草,在水土相接的地方就形成了青苔,在高地上就生长成为车前草,车前草有了粪土的营养就会变成乌足,乌足的根生成蝎子,叶子变成蝴蝶。蝴蝶迅速变化为虫子,生在灶下,形状就像蜕了皮似的,它的名字叫鸲掇。鸲掇经过千日后就变为鸟,它的名字叫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变成斯弥,斯弥又变成食醯,颐辂就生于食醯。黄軦从九猷中生出,瞀芮形成于萤火虫,羊奚草和不笱久竹结合生出青宁虫,青宁又产生程。程生成马,马生出人,人又回归自然。万物都是从自然中产生,而后又回归自然。

达①生

【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②,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③。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④矣。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⑤天。

【注释】

①达:通达。

②却:推辞。

③弃世:舍弃俗世的事。

④几:接近。

⑤相:辅助。

【译文】

通晓生命实情的人,不追求对生命无用的东西;通晓命运实际情况的,不去追求命运感到无奈的事情。保养身体一定要先有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充足,但身体没保养好的人也有;保有生命一定要先把形体留住,有些形体虽没有离散但生命却已经失去了。生命来临的时候没有办法拒绝,离开的时候也不能阻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以为保养形体就足以使生命保全,但保养形体真的不足以使生命保全,那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做呢!虽然不值得但是却不得不去做,这样做就不能够免于辛劳了。

要避免形体劳累,不如舍弃俗世。舍弃俗世就没有牵累了,没有牵累就心气平正了,心气平正就和自然共同变化更新了,与自然一同变更就接近道了。俗世值得舍弃,难道生命也值得舍弃吗?舍弃俗世形体就不劳累,遗忘生命中的事就不会使精神亏损。身体健全,精力充沛,和自然融为一体。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它们相结合就成为万物的形体,离散就成为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开始。身体和精神不亏损,就可以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精而又精,就能够反过来辅助自然。

【原文】

子列子①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②,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傈③。请问何以至于此?”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语汝!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是形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人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④物而不慴⑤。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

“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⑥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

【注释】

①子列子:人名,指列子。

②窒:窒息。

③悚:恐惧害怕。

④:恐惧。

⑤帽:碰到。

⑥忮心:嫉恨的心思。

【译文】

列子向关尹请教说:“德高的人在水里行走不会遇到障碍,脚在火上行走不会觉得热,行走在万物之上不会感到恐惧。怎么能达到这种境地呢?”

关尹说:“这是能够守住纯和之气的缘故,不是取巧果敢就能做到的。坐下,听我说:凡是具有外形声音和颜色的,都是人,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同样是具有外形声音和颜色,为什么有的人能居于前位?而至人能达到不露形迹也不变灭的境地,能够达到这种境地并穷理尽底的人,外物怎么能够阻止他呢!至人将处于不过当的限度,隐藏于变化无穷的境地,在万物的根源神游。使心性专一,气息能得以涵养,与德行相合,通达于自然。像这样的人,他的天性齐全,精神凝聚,外物怎么会侵入呢!

醉酒的人从车上掉下来。虽然受伤但是不会死,骨节和别人相同但遭受的伤害却和别人不同,这是因为他的精神凝聚,不知道自己在乘车,也不知道自己掉下去,生死的惊惧都进不了他的心里,因此受了外物伤害却不会恐惧。那得全酒的人尚且是这个样子,何况是通达自然之道的人呢!圣人在自然之中含藏,因此外物不能够伤害他。

报仇的人不去弄折宝剑,即使心存恨意的人也不会去怨恨飘来的瓦片,因此天下太平。所以没有进攻征战的乱,没有杀害屠戮的刑罚,这是遵循道的原因。不开启人的天机,打开天的天机。开启自然天机就会使人的德生,开启人的天机就会产生智巧祸患。不厌天,也不忽视人,民众就接近质朴的真性了。”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疴偻者①承蜩,犹掇②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①病偻者:驼背的人。

②掇:捡。

【译文】

孔子去楚国,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看到有个驼背的老人在黏蝉,好像捡的一样容易。

孔子说:“先生是有技巧?还是有道呢?”

老人答:“有道。我经过练习五、六个月在竿头上累叠两个丸子而不会掉下来,那失手的情况就很少了;垒叠三个丸子而不会掉下来,失手的情况就只有十分之一了;垒叠五个丸子不会掉下来,就好像捡取一样容易了。我安处身心,我用臂执竿就像干枯的树枝;虽然面对的天地很大,万物繁多,但我只专注于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不愿用万物来换取,怎么能得不到呢!”

孔子回过头对弟子说:“心志不分散,凝聚精神。大概说的就是驼背的老人吧!”

【原文】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①乎觞深②之渊,津人③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④,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⑤,视舟之履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人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⑥。其巧一也,而有所矜⑦,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注释】

①济:渡过。

②觞深:渊的名字。

③津人:撑船摆渡的人。

④吾告:即“告吾”,告诉我。

⑤陵:山陵,高地。

⑥歹民〖〗曰:昏乱。

⑦矜:怜惜。

【译文】

颜渊向孔子请教说:“我曾经在觞深那条渊渡过,撑船人的操作实在巧妙。我问他:‘撑船可以学吗?’他答:‘可以。会游泳的人想学会很容易。会潜水的人,即使没有见过船也会操作。’我又提出问题,但是他不再告诉我了,这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