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你其实不懂销售心理学
2158500000040

第40章 销售其实有心机:销售中不可不用的心理学诡计(1)

欲擒故纵,让客户急于和你成交

做销售的能够做到客户依赖你,那就是一种成功。

当走在沙漠的时候,如果水用完了,太阳非常的毒辣,你就快变成烤肉干了。这个时候有人过来卖水,哪怕矿泉水是一千元一瓶,你也会花钱买下,因为那不仅仅是一瓶水,而且是救命的东西,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千元一瓶。

同样,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仅仅让客户发现问题是不够的,还要告诉他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招致多大的损失,而且必需得到客户的认同,就是要努力给客户制造痛苦,痛苦感越强,产品在客户眼里的价值就越高。人们总是先消除痛苦,其次才是追求快乐。产品销售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客户感觉到的痛苦程度。

美国有一家公司专门经销煤油和煤油炉。公司创立伊始,大肆刊登广告,极力宣传煤油炉的诸多好处,但收效甚微,其产品几乎无人问津,货物大量积压,公司濒临绝境。

有一天,老板突然灵机一动,让手下职员登门向住户无偿赠送煤油炉。职员们大惑不解,还以为老板愁疯了呢,但看着老板那踌躇满志的神情,只得依令而行。

住户们真是大喜过望,一个个竞相给公司打电话,索要煤油炉。不久,公司的煤油炉就被一送而空。

当时,炉具还没有现代化,人们生火做饭只能用木柴和煤。这时,煤油炉的优越性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家庭主妇们简直一天也离不开它了。

很快,他们便发现煤油烧完了,这回只能自己到市场上去买,公司可绝不赠送。当时煤油价格不低,但已离不开煤油炉的人们也只得自掏腰包了。

再后来,煤油炉也渐渐用旧用坏了,于是顾客只好买新的。这个公司也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

这就是营销学中著名的“毒品法则”,当你把商品做成了人人都离不开的“毒品”,那还愁卖不出去吗?有时候,为了吸引客户,打开销路,你不妨暂时做做“亏本”的生意。在把握商机之后,欲擒故纵,先是给予,等他们认可你的产品、习惯你的产品之后,客户们就会主动找上门来。利润自然随后也就源源而来。但是要保证的一点,就是你的产品有持续升级的价值,或者是物超所值的使用效果。否则,毒品发展难以实现。

制造短缺假象,快速促成交易

制造短缺假象就是告诉客户,所剩商品不多,欲购从速。这一促使客户作出购买决定的方法,其实指销售人员提请客户立即采取购买行动,以抓住即将消失的利益或机会。当客户对产品作充分了解以后,对购买仍犹豫不决,客户或许在考虑一些非决定性因素,如考虑购买时间是否妥当,是否还要参考其他人的意见等,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制造短缺法促使客户下定决心,此法比较适合感性的客户。

例如说:“这种尺寸的该款服装我们已经不多了,该款服装销得很快,我估计这款服装不会等您到星期六。”“这是最后10件,要买趁早。”再如,“我们这种机型的空调只剩下3台了,我们最后的优惠时间只有两个星期了……”运用机会型促成成交这一方法时,还可以从付款条件、广告承诺、季节包装、现金折扣等方面入手。

许多准客户即使有意购买,也不喜欢迅速签下订单,他总要东挑西拣,在产品颜色、规格、式样、交货日期上不停地打转。这时,聪明的推销员就要改变策略,暂时不谈订单的问题,转而热情地帮对方挑选颜色、规格、式样、交货日期等,一旦上述问题解决,你的订单也就落实了。

利用“怕买不到”的心理,人们常对越是得不到、买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它、买到它。推销员可利用这种“怕买不到”的心理,来促成订单。譬如说,推销员可对准客户说:“这种产品只剩最后一个了,短期内不再进货,你不买就没有了。”或说:“今天是优惠价的截止日,请把握良机,明天你就买不到这种折扣价了。”告知客户“存货不多,欲购从速”,“赠品限时限量”等。

在这种促成交易的方法中有一项特别的方式,即“特殊诱导式促成成交”。运用这一特别方式时,销售人员以特定的一次性利益诱导客户做出购买决定。例如,经营空调的电器零售店里的销售人员对客户说:“如果您今天购买,我们将提供免费安装,还提供终身维护。”

下面来看看Zara是怎样成功的:

“品种少,批量大”是传统制造业的天条,而在“长尾市场”中,“款多量小”却成为当红的商业模式。Zara以其“多款式、小批量”,创造了长尾市场的新样板。

Zara值得大多数传统企业借鉴的是,它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产品中“制造短缺”。虽然一年中它大约推出12000种时装,但每一款的量却并不大。即使是畅销款式,Zara也只供有限的数量,常常在一家专卖店中一个款式只有两件,卖完了也不补货。总裁Isla说:“我们不想所有人都穿同样的衣服。”随着每周两次补充新货物,公司使客户养成经常来逛的习惯。

如同邮票的限量发行提升了集邮品的价值,Zara通过这种方式,满足了大量个性化的需求,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多款式、小批量”,Zara实现了服装企业商业模式的突破。

款式更新更快增加了新鲜感,吸引消费者不断重复光顾。快速更新店面里的货品,也确保了它们能符合客户的品位,从而能被更快地销售出去。在Zara你总是能够找到新品,并且是限量供应的。这些商品大多数会被放在特殊的货架上面。这种暂时断货策略在很多人眼中太大胆了!但是想想所有限量供应商品在市场上受到的追捧吧,人们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而Zara的暂时断货正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Zara由于这种颠覆性的做法慢慢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代言人。

Zara成功地运用了稀缺性策略。所谓稀缺性策略,就是指向潜在客户表明销售人员所在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稀缺性,以此暗示潜在客户,如果不尽早作出购买决策,就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或者作出决策晚了,就可能排队等待产品或服务。

使用稀缺性策略,需要销售人员对自身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且在与潜在客户的沟通中注意语气、气氛,避免给潜在客户一种要挟的感觉。

假设已经成交,将生米煮成熟饭

假定促成交易的方法是指零售店人员在假定客户已经接受了商品价格及其他相关条件,同意购买的基础上,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成交问题,直接要求客户购买商品的一种方法。例如:“您看,假设用了这套设备以后,你们省了很多电,而且成本有所降低,效率也提高了,不是很好吗?”假定成交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销售效率,适当减轻客户的成交压力。

下面请看一个优秀的服装售货员成功销售服装的例子。

当一个顾客在试穿西服看是否合身时,这位售货员没有问:“你是否要买?”而是领着顾客到镜子跟前让他自己看。“你瞧,这衣服你穿上多合身。”售货员边说还边扯扯顾客的衣角,紧接着又说:“我们现在去量尺寸吧。”

售货员喊来他的裁缝——仍没有忘记扯着顾客的衣角——问道:“您瞧,他穿着如何?”

“很好,我现在就为您裁。”裁缝说着,量着尺寸,拿起笔在衣服上画起来。

“腰部合身吗?”售货员问道。

“是的,这样很好。”顾客答道。

“先生,裤子就这么长您看如何?”售货员又问。

“啊,当然。”顾客回答道。

“先生,您喜欢有反褶的裤脚吗?”售货员问。

“不喜欢。”顾客答。

“这套衣服做好需要多长时间?”售货员问裁缝。

“星期四就可以来取了。”裁缝直接告诉顾客。

“这身衣服看起来很适合您。”售货员最后又说了一遍,并赞许地点点头。

“随我到领带室来,我为您选一条配套的领带。”他说着,挽起顾客的胳膊,走进领带室。

在上面的例子里,售货员一次又一次巧妙地采取了假设成交的方法。从假设顾客要照镜子到顾客要量尺寸,又到要定做衣服的时候至最后要配领带,无一不是售货员假设的结果。

顾客没有说出“不”字,也就暗示同意了。售货员知道此时这笔生意已十拿九稳了。

售货员在确认这桩生意能成交之前一直没有停止采用假设的方法,到顾客走出商店的时候,他还未停止推销:“请下次来时一定再找我。”这里,他又一次地假设顾客会再来。

事实上,因为售货员从始至终都在虚构“你要这件产品”的结果,那么,这种虚构的结果如何呢?结果是:顾客果然要了这件商品。这属于一种心理定式。

作为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如果在假设顾客愿意购买的前提下,进行推销,这种态度对于顾客作出购买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某石油公司培训了一批推销员,他们走近用户时总是这么问:“我给您装满牌汽油好吗?”这里,推销员“假设”两件事:首先是顾客需要的是满箱的汽油;其次,顾客需要的是本地区销售最贵的那种汽油。倘若推销员只是问用户:“您需要哪种汽油?需要多少?”不难想象,这样的结果可能是你只能售出5美元的普通汽油。

只要你稍作观察,你就会发现,像航空公司、出租车公司和酒店业在回答顾客询问预订机票、车票和房间时,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您希望把这些费用记在您的签证信用卡上,还是万事达信用卡呢?”这种索要信用卡的方式就是表示成交在望了。当然,假设成交的方法应该在能让顾客接受的前提下去完成。

在运用假定成交法时,零售店的销售人员常常避开促成成交的主要问题,从一些枝节问题或后续问题入手。例如向客户提出含蓄的问题,提这类问题也是基于已假定客户基本上做出了购买决定,但尚未明确表示出来。这时可以问:“您什么时候需要这种商品?”或“您需要多少?”这些都是促使客户做出购买决定的恰当提问。

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游说顾客

为了刺激客户采取购买行动,有时候你说100句也顶不上你引用一次第三者对你商品的评价。

谈到你要出租的一块土地,你可能对你的客户说:“前不久一个客户也来此地看过,他觉得非常满意,想在此地盖栋别墅,可惜后来,他因资金周转不灵而无法购买,我也为他感到遗憾。”

这种方法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是说谎又被识破的话,那可是非常难堪的,所以应该尽量引用事实来推销。

巧妙地引用他人的话,特别是买商品的第三者的话,向你的客户说出他人对你的商品评价,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技巧的妙处在于,一般的客户对于销售人员的印象总是不那么好,对于推销这种售卖方式也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如果你非常成功地引用了第三者的评价来游说客户,那么客户一定会有一种安全感,他本人也会消除对你的戒心,相信你给他作的商品介绍,因此他便认为购买你的商品要放心得多了。

假如你为一家公司推销一种新式化妆品,而这家公司已经在电视上做过广告,那么你的推销一定应从广告(电视台也是一种第三者)开始。

如果你知道某位“知名人物”曾盛赞或使用了你正在推销的商品,那么你的推销会变得比原先容易得多,因为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等“知名人物”一定会比你更容易得到信赖,说服力也就当然比你强得多。

但这样的好事,未必就落在你所推销的商品上,那也不要紧,你如果能打听到你的客户的周围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曾经说过你的商品的好话,你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加以应用。甚至你可以先向他推销你的商品,只要你很聪明,无论成与不成,你都能从他的口中获得对你的商品的赞美之辞,这会成为你在他的影响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推销的通行证。

当然,假如你引用一个客户并不了解也不认识的人的话,也不一定就没有效果。只要这话的确有理,那么他仍然会觉得言之有理而加以考虑。如果你去推销圆珠笔,你可以对客户说:“我的一个朋友每半年总要买上七八支圆珠笔,在他经常工作的地方,每处放上一两支,他说这样很方便,因为那样就不会出现急需要用时还得满处去找笔的情况了。随手拿来就用当然再方便不过,而且七八支笔使用平均,半年都不用换新的,所以比一次买一支要划算得多。”

你的客户听了这段话一定会觉得言之有理,他便很可能从此改变了他的购买方式,一下子从你这里买去许多支圆珠笔,从而使你的推销额成倍地增加。

当你敲开一家客户的大门时,你应该对出来开门的女主人说:“这就是电视里天天出现的那种最新样式的化妆品,您一看就会认出来的。”然后你立刻将样品递过去,她便不会怀疑你了。

如果你认为她并不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你就可以接着告诉她:“我刚才已经推销了几十瓶,大家都是看了电视里的广告介绍才购买的,而且它也的确不错。”这样,她购买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因为你一直都在“请”电视和其他的购买者来为你说话,她“自然”不会产生什么怀疑,相反会感到安全而乐于购买你的商品。

某些人对新产品特别有兴趣,一旦新产品问世,会赶快抢先买来,显示给朋友或家人看,一副得意的样子。有些人正好相反,做起事来极度保守,对于新企划和新产品都不大欣赏,致使他的上司与同事都感到很迷惑。

购买商品时,客户若说:“新产品不知道怎么样?”就表示他有意思买下,可是又担心新产品的性能、质量、流行性、是否合乎自己的身份,想得很多。如果是代表公司来购货,说:“我曾经吃过苦头,不敢领教。”一定是从前曾因采购新产品而吃过亏。表示他的确是吃过苦头。此时,你应该先听听他的原委,知悉其来龙去脉后,再进一步商讨改进的方法,从而让他服下“定心丸”。

另外,还可利用第三者的评论来佐证商品的质量和服务,以此反驳对方的反对意见。

“经理先生,请您看看这里,这一部分使用的材料是具有特高硬度的合金,所承担的压力相当于旧产品采用金属的三倍。这儿有一份超硬合金的分析表(资料法)。前三天某一家精密仪器公司,也买了同样的产品,他们反映说性能特佳、生产力极高,大家都很高兴。这里还有一份工业周刊的记载,请您参考一下,正如它所推荐的一样发挥了高度的功效,在市面上大家都说是划时代的产品(市场评价)。某工业公司的洪博士很称赞这种新式机器(权威专家的赞誉)。”

如此,顾客就会对你的商品兴趣大增。

收回承诺,故作懊悔抬高产品价格

收回承诺是指本答应了客户以某个价格出售产品,但是过了一会就反悔,然后把价格提升上去的行为。使用收回承诺来和客户打交道的技巧,就是“收回承诺策略”。

高明的销售人员都懂得收回承诺的策略,这种策略往往可以使用在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客户身上。有些客户对砍价的行为一再地坚持,他所表现出来的坚决,连销售人员都会甘拜下风。然而,收回承诺策略能使客户最后不但接受销售人员涨价之后的价格,而且还感觉自己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