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
21656400000004

第4章 运营人的基本功修炼

运营工作中基本功的练习,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踏踏实实、用心进行实操的。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你需要补充很多其他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很多时候,结果跟你预期的也会完全不同。

先决条件:做事的霸气

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霸气,做运营也一样。这个霸气可以作为界定运营人员能力大小的标准。我将运营按照能力划分为:顶级运营、高级运营、中级运营,初级运营。事实上,现在很多公司都存在一种从来不看平台、不看title(头衔),虽然挂着运营总监、运营vp(泛指所有的高层副级人物)的名头,却对任何运营环节都不懂的职位。这样的人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管理者,并没有一线的实操经验,谈到具体细节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很多时候,一个人只是看起来优秀,或者说是他的平台把他衬托得优秀,而不是真的很有能力。运营工作,说到底是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接地气。所以,我从来不喜欢空谈战略、大谈道理的人。我宁愿把时间用来做点儿实事。

你会发现,真正优秀的运营人员都是非常踏实的,从一线摸爬滚打做起来的。所以我说的这个霸气,是以踏实做事为先决条件的。

运营工作虽然细碎,说到底就是基本功。当你做工作能做到条件反射,能懂得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时,自然能把工作做好。我说的这个霸气,也不是指说话有气势,能用吐沫星子淹死人。很多运营人员都是不太善于表达的人,再说这个跟性格也有关系。我从来都不觉得爱吵架的人能做好运营,这种人反而经常坏事。因为一个人平时的行事作风,一定也会非常自然地体现在工作上。要知道,在网络世界里,你的一次冲动行为也许用十次好的表现都无法挽回,用户走了就永远走了。一个好的运营人员往往能够做到以德服人,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你习惯了用俯视、不屑的姿态处理事情,或者关键时时刻习惯露出一副欠揍的表情,那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运营了。

我在猫扑的时候,有一个女孩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说的这个霸气在她身上体现得很明显。那时候她负责的版块在猫扑《大杂烩》里面也是最出色的。那个女孩就是写出了《腾讯运营兵法:七情六欲聊运营,如何做更懂用户的产品运营》,现任QQ空间功能、创新项目运营负责人陈婷婷。优秀的人就是这样,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发亮,永远不会被埋没。

我特别不喜欢做事软绵绵,总是用习惯性思维对待每件事的人。时间久了,只会越来越迟钝。反之,只有那种每天都能把自己工作的亮点总结出来,每天都能保持进步的人,才有可能在未来变得优秀。

所以,你若真想成就一番作为,就只能在运营上下功夫。那些天天围着领导转,总想着表功的,往往成不了大事。我见过很多思路清晰、工作汇报非常棒的人,但他们算不上顶级运营。

很多事情其实都源自我们的不甘心、不满足,所以才做出了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决定。我天生愚笨,不是一点就通的人,幸运的是若干年前终于开了窍。或许是因为开窍太晚,到现在也没做出多大的成绩。我这些年的经历过于曲折,也许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不甘心,我经常强迫自己做根本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只为了能比别人做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因为笨,所以我只能一直以厚积薄发聊以自慰。

如今,我个人有三个QQ、三个微信,微信群甚至根本拉不到底,粉丝群有35个,群里总计14000多人。或许这些你听起来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对于我来说,这很正常。或许是因为已经成为习惯了吧。

总之,我对霸气的定义是:做事要求极致,只争第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骨子里面有一种对任何人都不服气的劲头;相比别人的认可来说,更看重自我认可;当你拿到一项工作时,能够把你与众不同的地方体现出来,能做出特色;就算你换了工作,甚至更换了行业,你也一样能把它做好。因为你骨子里面不看别的,只看能否给自己一份满意的交代。我想,这就叫霸气。

最后,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没有个性的人,一定成就不了大事,失去好奇心的人,终将只能做个凡人。

关键因素:对工作充满自信

前几天看到一则笑话——

记者:“大爷,您腿脚这么灵活,精神这么旺盛,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

大爷:“风吹,日晒,起早,贪黑,熬夜,一天两包烟,一日三餐没准时。一年365天天天加班!”

记者:“啊?大爷您是做哪个行业的?”

大爷:“做运营的。”

记者:“那大爷您今年高寿?”

大爷抽了根烟,45°仰望天空,说:“26啦!”

这则笑话言外之意就是说,运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无论这一行有多苦,只要选择了,再累也要硬着头皮啃下去——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最强,这就是运营。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分享一些可以让运营人员建立自信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不喜欢的行业不要进,照顾自己的兴趣。

“把兴趣和工作结合,才能发挥最大能量”,这句话我说过很多次。

记得以前猎头曾为我推荐过很多汽车行业的职位,比如汽车之家、PP租车等,我基本都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我这人没方向感,一旦阴天就分不清东西南北,加上我能记住的汽车标识总共也不超过10个,确实对汽车行业没有太多的兴趣。同类型的,比如母婴行业,试想我连女朋友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去接触这一领域呢?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我不会做金钱的奴隶,不会为了高薪就选择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行业。因为我知道只要做得够好,该来的自然会来,不必急于一时。

当然,很多行业你现在不感兴趣,并不代表以后也不感兴趣。很多兴趣其实可以后天培养的,比如玉器,我最近就在研究。但我绝对不会勉强自己做内心不喜欢的事情,那样于人于己都不好,更不能把自己本身的潜能激发出来。

第二,给自己的进步一点儿小奖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千万别因为一些无所谓的事影响了心情,从而让自己气馁。如果真的靠公司给你加薪、升职才能让你获得最大的满足感,那你一定会失望。因为这种概率实在太小了,就算你再努力,也不一定轮到你。

或许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我们总认为如果有进步,是一定能得到嘉奖的。就像小时候每次只要考到第一名,妈妈总会煮个鸡蛋或是买个炸鸡腿作为奖励。可长大成人,成为上班族以后才逐渐领悟到:并不是每一次的进步都会有人为你喝彩,而你也不能期许有人为你加油才去努力。

对我而言,正是在北京的15年的生活,让我慢慢学会了慎独。现在,我已经不再需要用一种形式上的奖励来告诉自己今天是我的生日或者其他。

要习惯没人喝彩和鼓励的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轻松自如地督促自己随时都能进步。当然,必要的时候,你要关注自己的进步,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一定要懂得自我调节和安慰,一定要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充实,每个月、每半年、每年都有进步。如果你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你负责的数据创了新高,你可以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女生可以给自己买一件衣服、化妆品之类,等等。

第三,让自己不断地去尝试新工作。

运营的基础工作其实都是极其枯燥的。我刚开始做运营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Ctrl+C(复制)、Ctrl+V(粘贴)等。我负责的第一个版块是《真我秀》,有机会接触很多美女,但日子一久,看多了也会觉得腻。重复的事情重复做,工作本就是如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工作没有意义,或你无法在这份工作上得到提升。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

首先,对于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会想办法提高效率,并同时保证效果,尽量节省时间。

其次,合理利用节省出的时间。一是用来尝试新的工作内容,二是用来思考。所以我总是有时间去做一些别人不敢做、不想做、不曾做的事情。

再次,充分利用下班时间。运营本来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你不能指望上班的八个小时就是全部,而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儿。

在此,我也希望公司能给运营人员提供一些交叉工作的机会,至少我是这么做的。

最后,给自己的每个工作细节设定目标。带着目标去做事,这是我一直坚持的。

绩效指标只是公司或者领导给你设定的,如果纯粹为了绩效而工作,那你必然会陷入误区,走向极端,因为任何一个数据指标都有作弊或者急功近利的手段。所以对于每一项运营工作,最好都能设定一个目标,至少在自己的心里有个目标。

比如活动,我会以活动参与的质量为目标,而不是数量,秒杀活动除外。

比如用户沟通工作,我会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至于使用何种手段则不是重点,哪怕是软硬兼施。

比如起标题、写文章,我会以自己满意为目标。

比如版主管理工作,我会以有效版主的数量为目标。

……

总之,无论做什么工作你都要清楚,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最好的。这样在目标拆分时,你才能知道每个环节该如何去设定。

第四,必须培养自己的数据意识。

数据是大部分公司界定运营人员工作完成度的唯一依据,关系到你能否顺利升职加薪。因此,看到数据涨,想必是每个运营人员最欣慰的事情。

第五,要努力拓展人际关系,认识牛人。

其实这点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早年做运营的人可没这个意识。掐指一算,我这些年少说也接触过几万个用户,可以说形形色色的人差不多都见过。

我们都知道,用户运营是自上而下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这就意味着:倘若你有心,能够想方设法去接触那些所谓的牛人、达人,自然就能到达用户金字塔的顶端。倘若再能搞定他们,那么棘手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用户资源有多少是检验运营人员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认识多少牛人则是一个顶级运营人员所应有的基本素质。所谓自信,便是来源于此。

运营人员的自信心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所以不要小看一些细节、小事,如何能从各种运营工作的细节中找自信,发现运营工作的乐趣,是每个运营人员必须努力探究的重点。

运营人员的基本素质

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做运营”“一个优秀的运营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之类的问题。其实很难说适合或不适合,没有人与生俱来就适合做运营,很多人其实都是在后天的学习和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某些所谓的素质。只是说,在做具体每一项工作时,你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值得做的事情就应该努力把它做好,不值得做的事情就应该懂得放弃。对于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事情,也要直接放弃。在这篇文章里,我简单说说运营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运营人员的特质

所谓特质,其实就是一个人骨子里面的东西。一部分包含个性、心性、天性的因素,另一部分包含个人的心理素质。我把特质放在第一位,说明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特质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发一个人身上的各种潜能。

这就好比你的“小宇宙”,它的强弱决定了你可能会把事情做到何种程度。具体地说,我觉得包括责任心、态度、对细节的关注、耐性、韧性、逆商、做事的魄力和霸气、价值观和品德修养等。这些东西里有些是先天的,但大部分其实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比如我的很多性格和价值观,就是在做运营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这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做好运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冰山模型,你会发现,这些特质基本都是“冰山”以下的那些东西,不容易外露,平时不易察觉,至少从感观上我们不可能一下子看出一个人到底有没有这些特质。一份工作,我们很可能不会做一辈子。那么,当你换了一份新工作之后,是否还能做好,这“冰山”以下的80%的东西便能真正发挥作用了。

而这些东西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磨砺。为此,我们应该感谢逆境带给我们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和出身都是不同的,比如价值观,我们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之后,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很多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自己之前某个领导的影子,因为毕竟每天耳濡目染,下属会形成基本的判断:他认为对的,他就会学习和继承;他认为错的,他会规避。但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事情能分得清对与错?

中国有一家女性网站,长期以来形成了冷漠无情的工作氛围。毕业生或者职场新人一旦进入之后,潜移默化地就继承了这些职场上的坏东西。这些人到了其他公司,就会把这些坏东西也带到那里,影响周围的其他人。我之前就曾经有这种经历,许多年后,依然耿耿于怀。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

二、运营人员的文化素质

关于运营人员的出身,这个是没有硬性要求的。没有所谓“××专业毕业的,一定比××专业的更适合做营运”这种说法。我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无双(把我带进猫扑的人)大学的专业是空气动力学,造火箭的。但我们一样进入同一家公司,做了同样的工作并且都还做得不错。再者说,对于运营这项工作,目前也没有一个专业是和运营工作完全对口的,大学里也没有这门课程。

想做好运营工作,做好用户工作,其专业素质还是要求过硬的。运营工作涉及的工作模块很多,如果想要做到专业,就意味着必须懂很多东西,比如数学学得好,在数据运营方面就会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心理学学得好,在用户心理、用户意识方面就会把控得更有分寸;中文学得好,文字能力就会相对较强,等等。

同时,做运营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一个人连文案都写不好,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运营人员。“我文字功底差”这句话,压根就不允许从一个运营工作者嘴里说出来。不好不会练吗?而作为专攻用户运营模块的运营人员,对于这两方面的要求会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一些,比产品运营、商务运营要高得多。

基本功同样需要常年的实践和锻炼才能练成,你要相信:工作8年的和工作2年的,绝对不一样。基本功依据每个人的用心程度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而且会越拉越大——同样工作5年的运营人员,可能在能力上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有时你会发现很多人理论一套一套的,而做起事来、实操起来就不行了,差别就是这么体现出来的。

三、运营人员的品德和修养

这一点看似和工作关联不大,但若放在用户工作层面,就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了。

我们是整个平台的运营者和管理者,是用户体系、生态的建设者。一个社区的文化,归根结底是我们和用户共同打造出来的,而我们又属于这个社区文化的引导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用户都看得很清楚。很多价值观、思维观念都是通过你传递给核心用户的,然后又通过核心用户传给更多的用户——某种程度上,我们是“根”。有时候,用户传播你的某些“故事”会较一般人快,波及面更广。倘若你是个人品低劣、品德和素质低下的人。那就甭指望整个平台能好到哪儿去。

你在平台的威望,你在用户心目中被打上一个怎样的标签,跟你的品德、修养息息相关。不要小看自己能够发挥的作用,如果你足够努力,平台也能因你而产生巨大的变化。我在之前的运营职业生涯里,曾经多次真切地遇到过、体会过。

运营人员的基本能力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作为一名运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接下来我来说说运营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或者运营工作中的一些技巧。

一、和用户打成一片

要做到这点其实是非常难的,大部分做运营的都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点。但对于用户运营工作人员来说,回避就等于逃避。如果一个运营在社区型的产品上工作了若干年,结果用户连你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那你的工作就是非常失败的。

能力是什么?你经手过10万个用户和你经手过1000个用户,这之间差得肯定不是100倍。和用户沟通几乎是每个用户运营人员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当然我们不需要像客服一样那么标准化和流程化。如果一个运营人员按照那样的方法处理问题,反而会像一个机器人。但正是在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和用户的交互过程中,我们才能了解用户,摸清楚用户的典型性特征,在用户群体里形成一个自己独有的口碑。所以说,口碑如何,全在个人。

什么叫作用户?这个概念并不取决于你掌握了多少用户资源,而在于有多少用户认识你,甚至非常喜欢和你聊——用户真正打心眼里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知心人,觉得你靠得住。为此,我们不能避实就虚,而应该帮用户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不能打着“用户为王、用户至上”的幌子,故意将用户的抱怨、吐槽丢在一边,置之不理。

某种程度上,能做到和用户打成一片的人,对于平台上用户的需求一定是了如指掌的,因为他时刻都关心用户在表达些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哪些需求该做,哪些可以放弃,有时候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二、了解用户驱动和用户心理

我们常说的用户驱动,其实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我们在与用户的长期接触、磨合过程中,了解和把握用户的需求。我们的产品优化和改进、运营手段和策略、市场行为、销售策划等工作都应该符合用户需求,不能逆天。我见过有些产品的设计,一些思路和出发点完全是“逆天”的,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普通用户,你自己都不肯使用、不会接受,用户又怎么可能接受呢?难为用户就等于难为自己,这又是何苦呢。

另一种含义是,我们需要懂得驱动用户,把用户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去引导。比如活动运营,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加方便、简捷并且非常乐意地去参与活动,并且能拿到奖品。为此,做活动之前应该有一个心理预期,并努力保证达到或者接近这个预期。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能任由用户的行为自由地发展和进行下去,但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干预和干涉用户的行为;甚至有时候基于口碑、PR(网站的PR值,全称为Page Rank,是Google搜索排名算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级别从1到10级,10级为满分,PR值越高说明该网页在搜索排名中的地位越重要)的考虑,我们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制止行为。

关于用户心理,其实一个出色的用户运营人员在心理学方面都有着天生的悟性——很多用户都会受到从众效应、破窗效应、收集癖、罗森塔尔效应等的影响。其实,当我们遇到某一个用户,就好比拿到了一个用户样本,他到底具备怎样的标签,潜移默化中你应该有个基本的判断,并且拿出一个相应的对策。其中,女性用户是很难突破的,想要维护好女性用户,你首先得让对方感到你是能够信任的,这样她们才愿意对你说出心里话。

三、自我调节和心理修复能力

运营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有时候很多工作可能很枯燥、很无聊、很乏味,做起来毫无成就感,甚至在部门和公司找不到存在感。运营的很多工作,真到汇报的时候,也许还真找不出几个亮点,汇报的结果不一定客观,何况很多人还不善于汇报,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对这点我有很深的体会,毕竟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有可能你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到头来在领导面前还不讨好,反而是那些善于汇报或者阿谀拍马的人更能讨领导的欢心。为此,很多做运营的就会觉得不爽。

所以说,自我调节能力是每个运营人员必须学会的,当然这个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工作。在用户那里碰了钉子,下次注意就行,凡事别在同一处跌倒三次就好。学会修复自己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事,其实也没必要太钻牛角尖,有时候,雨过天晴之后,也许会更加美好。

归根结底,这是心态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每一个运营人员必须要努力的。

四、自我判断、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对此每个运营人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狂话,不是你说出来就有人信的,给自己打气可以,但保持谦虚、低调、谨慎总是对的。

我见过很多人,刚工作两三年就出来炒作包装自己。有些东西,他明明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境界,就说自己如何优秀。所以与其做出头鸟,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多说几句“我是来学习的”,有什么不好?

做用户工作,每天都会遇到无数件需要你做出判断的事情,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做到及时判断。我们讲运营工作的条件反射,其实就是拿到某一项工作的时候,你脑海里会立刻呈现出一个画面和场景,形成自我的基本判断。认知能力就是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

很明显,一个人头脑里储存着某种知识是一回事,但这些知识在需要的时候能否加以利用却是另一回事;具有技能和应用该技能是两回事;改进某种作业和对作业改进的了解也是两回事。对于这些差异,心理学家用元认知能力这一术语来加以说明。所谓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解和其他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人们的元认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专家和新手的明显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对专业知识知道得较多,而且还在于善于应用和组织所知道的知识。也就是说,在元认知能力上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五、同理心(换位思考)

同理心又叫作换位思考、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换位思考是用户工作中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或者我们周围的人经常做一些违背用户意志的事情。很多人的思维逻辑、运营观、价值观纯属自己主观臆断,其实就是自己随意琢磨出来的,他们却把这些不负责任的观点强加给用户——如此一来,用户当然无法理解你、认同你。

换位思考是情商的一种体现,因此,高情商的人做用户工作相对会有很大的优势。

其实,某种程度上,换位思考就是尊重用户。我们应该相信用户,把用户真正当成跟你共建这个平台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你的工具。尊重用户,就等于尊重自己。

六、执行力

这一点,也是用户工作必须要具备的。我们“80后”和“90后”“70后”的思维观念完全不同。领导交代的工作,很多“90后”没做之前,就已经给出基本的判断了。这是很多“70后”“80后”领导所不喜欢的。我记得我们工作那会儿,领导骂我们一句话,有时候我们会思考一周,觉得很歉疚,而绝对不会去怪罪领导。当然老骂人肯定是有问题的。

执行力是什么?领导交给的工作,如果你无法给出合适的理由去拒绝,那就老老实实地去做,做好的标准是什么?让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其实话说回来,运营工作还有个特殊性,就是很多工作真的没法做判断。因为点实在太多了,细节实在太多了,也许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件事情做成,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要学会判断。有些工作,平台太大不见得是好事,也许你的思路并不是正确的,平台的优势导致事情做成了,离开了这个平台,这个优势就荡然无存;平台太小也不是好事,因为你即使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不一定能够有机会得到验证,思路因而被阉割,无法形成判断和认知。

运营工作就是这样,只能够在多年的磨砺过程中慢慢培养和总结。这也就意味着:对一家公司而言,一个有多年运营经验的运营人员,其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不可或缺的时间观念

运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运营人员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夯实自己的基本功,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为此,运营人员要学会克服自己的惰性。作为运营人员每天工作8小时肯定是不够的,可能要花12小时以上。因为运营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有太多的模块和领域需要涉猎。

但是,时间花得多,并不等于死学、死用功。加班时间多并不代表工作就做得好,这是两码事。如果你真喜欢这份工作,真想努力,其实在公司和在家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真正的人才,会懂得给自己提要求。什么情况下,值得花比较多的时间;什么情况下,需要节省时间,聪明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那么,运营人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时间观念呢?

一、关于运营基本功的练习,不可偷懒

我这里所说的基本功是指分布在运营工作主线上,无论你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运营工作,都能够复制、复用,需要反复练习、试错,并达到熟练运用的基本工作能力和技巧。

基本功对于运营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针对不同的运营模块,基本功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比如,用户运营人员,基本功主要包括用户沟通、用户维护和管理、用户规则的梳理、基本的活动运营内容等;内容运营人员,基本功主要包括文案的撰写、PS的基本技巧、图片和文字的甄别能力、行业的知识储备等;商务运营人员,基本功主要包括:社交的能力、谈判的技巧、文案的撰写、PPT的制作、人际关系和人员的积累等。

另外,根据不同公司和岗位要求的不同,对于基本功的界定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再加上,现在的运营人员都在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版图,没人会把自己定义为一辈子的运营人员。所以,对于基本功的界定,较之以往也高出很多。

运营工作中基本功的练习,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踏踏实实、用心进行实操的。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你需要补充很多其他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很多时候,结果跟你预期的可能完全不同。

运营人员彼此的差距,其实主要体现在基本功的方面。扎实可靠的基本功对于运营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在基本功上偷懒,基本上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且非常不利于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

二、运营外的流程性、纯辅助性工作

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这类工作难免会占据运营人员的时间。加之很多公司对运营的理解本身就有偏差——很多公司把互联网运营工作硬生生做成了市场或者客服工作。这其实跟管理人员的出身有关:一方面,运营工作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普及的过程,这本身就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国内真正优秀的专业运营人员数量其实很少,大家都在摸索,没必要过分苛求。

我们既然进入了一家公司,就理应尽到自己的责任,把公司和领导交予的工作做好。当我们拿到一项工作的时候,自己应该有个基本的判断,需要清楚哪些是主要工作,哪些是次要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并非领导交予的工作就是主要工作,运营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找活儿干。原则上,每天80%的时间是要花在主要工作上的。

如果属于职责范围内的核心工作,就应该努力做好,给领导和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是完全与运营无关的工作,还非得做,大可以就以完成为目标;如果你打心眼里想学习、不排斥,那需要自己额外再花时间把它做好,关键是自己要考虑清楚值不值。比如某些硬件行业的客服工作,完全可以作为了解公司产品的一个手段,了解得差不多就行,适可而止。

三、对某些日常工作的时间把握

运营工作做久了,对于每一项细分的工作大概花多少时间,都应该有个基本的时间原则判定。

比如,我当初做拉用户工作时,就给自己定了一个10分钟原则。即拿到一个用户的QQ后,从聊天到最后其同意发帖子为止。如果10分钟还搞不定,就放弃这个用户,接着攻下一个用户。

再比如,看一篇帖子10秒钟原则,即用10秒钟读完这个帖子,并且能够知道这个帖子大概的意思——这样不但强迫自己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而且能够培养出自己在很长的帖子列表里迅速甄别内容的能力。

再比如,对不同类型的线上活动的大概时间,都要在心里有一个基本的时间预期。比如“一句话”活动,5分钟内即可发出来。因为我觉得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动,花5分钟和花半小时,效果差不了多少。

四、巧妙利用节省出的时间

运营人员对每一个详细分的工作,在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对于较大的模块自然也会有一个心理预期。即便是同一个工作,也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尝试过多次才能熟悉每一步的操作流程。

你可以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努力继续控制和压缩完成的时间,或者在同样的时间内,让这项工作变得更加丰满、更有亮点和特色。日积月累,随着你对自己要求的提高,你一定会省出很多时间来。比如每天在版主管理上,以前你每天需要花5个小时才能做完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而现在,你每天只需要花3个小时就能完成,并且还能完成得更好。省出来的2个小时你就可以学习或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改进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这样,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能力,你熟悉的模块和知识框架会更加开阔。同时,你会变得更加高效,你每天能够完成的工作内容会比周围的人多很多。

五、运营人员应该主动说“不”

从日常的工作内容上讲,这个话题主要来自于三个部分:

第一,用户端。

作为运营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用户,你需要经常帮用户解答一些使用上的问题。慢慢地,即使对方没有问题,也会“策划”一些问题来找你解决。这样下去,你就会把自己变成客服人员了。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其实,这种事情不是不可以做,而是需要掌握一个度,适可而止。

很多用户在得知你的网站员工身份之后,会主动和你套近乎。因为可以拿到一手消息来源,让他觉得“上面有人,事情就都好办”。这样一来,很多用户可能有事没事都来找你聊天。你收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又是一个美女,可能会更惨。那么,在你遇到客户的奇葩需求时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网站人员,你应该保持低调,尽量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当然神秘感不等于不在用户里出现,那是走极端,等于逃避;其次,该说“不”的时候,可以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拒绝,当然不能赤裸裸地拒绝用户,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我真忙的时候,一般打字都会很短。

从运营角度上讲,运营人员应该把主要的时间放在核心用户身上,而不是将大量时间用在处理底端用户的需求上。我们应该站在整个用户体系去考虑问题,这样在拿到一个具体工作的时候,才会有一个辨识度。

第二,日常工作的配合、协调。

运营工作看似与每个部门都有关系,所以有时候,公司也会把一些本不该属于运营的工作交给你。这个时候,你就该有个自我判断: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

值得做的情况有这么几种:维护部门间的关系,对自身的工作有利,领导强制安排的;不值得做的情况有这么几种:本属于别的部门的工作被附加给了你,自己当前工作已经严重饱和,对方根本不懂得感恩。

运营人员不能做“老好人”,这方面我吃过很多亏。有时候,工作做好了,可结果可能与你完全无关,对方连句谢谢都不会跟你说;做得不好,对方就会把责任怪到你头上。所以,在帮忙时也要看对方的人品。如果人靠谱,一切都好说。大家相互帮忙,也是值得的。

第三,不必要的会议。

对于运营工作来说,应该最大限度地压缩会议时间,增加在实际操作上的时间。会上需要有人拍板,否则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会议之前,也应该让每个人做好准备,避免出现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一般的会议控制在40分钟内即可。大型或者重要会议另说。

六、工作之外的时间利用的问题。

做运营工作必须有为工作牺牲业余时间的觉悟,除去领导给你安排的活儿,以及你8小时之内未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用户任何时候都可能找你,就算是凌晨也很正常;还有就是我们为了了解用户,需要和更多的用户建立深厚的友谊,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跟他们交流。

有一点必须说明,其实真正有消费能力的用户,白天可能根本不会上你的平台,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繁忙的事情要处理。那么,他们很可能晚上出现。如果你第一次不理他,第二次不理他,第三次还是不理他,那么,很有可能意味着你将失去他了。因为你是个不靠谱的人,无须解释。你将永远失去这个用户。

所以,我们在招聘运营人员时,会间接地问对方工作之外的时间如何利用。假如对方说拒绝一切加班,那对不起,我只能说:“你不适合运营这份工作。”

写出一个好标题的技巧

在前面讲到运营人员文化素质的时候,我提到了文字功底对于运营人员的重要性。在本节我主要说一下运营人员应该如何拟好一个标题。

拟标题这件事,几乎是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会面对的一个话题。谁都拟过标题,一个帖子也好,一篇文章也好,一个好的标题通常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哪怕内容再好,标题拟得极差,效果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从玩社区到做社区,我已经摸爬滚打了好多年,我愿意把这个话题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和技巧。

一、关于标题的长度和一些特殊细节

第一,标题一定要长。

对于这一点,玩论坛的人肯定都知道。一般的社区对标题都有最大长度的限制,否则会让列表页看起来很不协调。

标题的标准长度以个人之见,建议尽量控制在15个字以上,32个字以内。

10字以内的标题,第一,斟酌文字时会特别难,甚至有时候连主谓宾都不能概括全。另外,这么短的标题,我也极少见到特别能吸引眼球的。而32个字以上的标题,则会让用户产生阅读疲劳。

不过最合适的标题长度,其实应该是和这个社区的文章列表页的最大标题长度尽量保持一致。最起码,你得让你的帖子呈现在列表页的部分阅读起来感觉完整,能表达你要表达的意思。而这也是为什么标题里面最核心的内容一般要放在标题最前面的原因——这点想必没多少人研究过吧?

第二,标题一定要通顺。

这点不细讲了,如果标题里出现病句,或者主谓宾、定状补有问题,只能说明你的文字功底实在是太差了。

第三,适当地运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能起到减少阅读疲劳的作用,另外像双引号、书名号、双括号等,也能够起到强化点击的效果。

关于标点符号,一定要用中文标点,不要用英文标点。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双引号,中文的双引号显然要比英文引号更能吸引注意。

再就是像括号这种,尽量用【】、(),而不要用[]、{},哪个更能吸引注意,我想你那么聪明,一定能懂这是为什么。

第四,适当地断句。

如果标题里某句话特别长,那就一定要进行断句。为什么?你自己读读就知道了,太过冗长的句子,可能连你自己都读着烦吧。

第五,关于数字,尽量(注:不是一定)用阿拉伯数字,而不要用大写的中文数字。

比如“生活中那些你不知道的10个冷知识”与“生活中那些你不知道的十个冷知识”,显然,一堆文字中有一个鹤立鸡群的阿拉伯数字更能吸引点击量。

第六,如果帖子内容里面含有视频、图片,可以在标题里加上(图)、(视频)、(图+视频)的字样。

二、判断一个标题是否能火的小技巧:拆字法

这个技巧是我当年做SEO工作时悟出来的。方法很简单:

我们把某个标题拆开后,看看有几个最能吸引点击量的关键字,就大概能知道这个帖子能不能火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曾经看到一家娱乐网站的头条标题是这样写的:

地下情到底?范冰冰李晨过情人节酒店缠绵两晚。

我们把这个标题拆一下,发现最吸引眼球的几个关键字是:地下情、范冰冰、李晨、酒店、缠绵两晚。

而另一家的则是:

范冰冰李晨情人节甜蜜约会,缠绵三天两夜。

我们把这个标题再拆一下,发现最吸引眼球的关键字是:范冰冰、李晨、缠绵。

看到这里,哪一家的新闻更吸引眼球,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三、适当地运用“标题党”技巧

早年我们这些玩社区的人,估计很多都做过“标题党”。先来解释一下“标题党”的概念。

“标题党”的原意是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一部分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其主要行为简而言之,即发帖的标题严重夸张,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

现在,“标题党”的意思是指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论坛或媒体上制作引人注目的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力,点击进去发现与标题落差很大而又合情合理,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各种目的网站编辑、记者、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

做了很久的“标题党”之后,慢慢地就对这种夸大事实、夸张过分的做法觉得有所欠妥,所以我更倾向于相对折中地利用这一技巧。良性“标题党”有很强的幽默性和娱乐性,是和Just For Laughs Gags(加拿大一档无语言类整人娱乐秀)一样的善意搞笑举动。

关于“标题党”,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百度百科,了解一下它的具体释义、举例和要求,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通过大量地练习“标题党”技巧,可以促使你在拟定标题方面拥有超出常人、脱胎换骨的理解。

四、关于活动的标题的拟定

活动运营是运营工作的一个基本模块,它的标题同样重要。一个活动的效果和这个标题的好坏有着百分之百的关联。

那么,活动标题的拟定有什么技巧呢?

第一,可以直接将活动中最具分量的奖品写进标题。

比如在标题里加上iphone 6,例如:

参加酷我K歌网络神曲翻唱大赛,赢取iphone 6大奖哦!

第二,如果活动标题是同许多普通的帖子一起展示在列表页里,你可以在标题里加上【有奖活动】的字样。

如果活动正在进行,可以在标题里加上“正在进行中”的字样;如果活动已结束,可以在标题里加上“已结束”的字样,这样没参加活动的用户不至于点击以后感到失望,而已参加活动的用户也自然方便去查看结果。

五、关于App信息推送文字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App推送是现在App运营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个推送有什么技巧呢?

第一,不是文字越长越能吸引点击量,这点和帖子的标题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现在用户每天收到的推送实在是太多了,任何一个App都试图通过标题捞取用户。用户实在没有时间来看这么多的信息,如果遇到一大块文字,用户是绝对没有兴致读完的。

具体多少字合适,需要运营人员依据每个App的特殊性,长期摸索进行总结。

第二,用过分吸引眼球的文字也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现在的手机用户对这些字眼看得太多,已经产生麻木感,不像PC(个人电脑)是有针对性地阅读。

第三,千万不要试图将硬广告用App推送的方式进行展示,否则,你就等着被用户骂吧!

第四,大部分手机用户更钟爱这两类内容:跟自己有关系的内容、智能推送的内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量推送并不科学,只是因为很多App无法实现智能推送,却还想要积累用户,才不得已而为之。

六、关于标题拟定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第一,标题跟内容一样,不许涉黄、涉暴。

第二,不要做恶意“标题党”,这样只会损伤用户体验。

第三,标题、App推送中不能出现脏字、污秽庸俗的字眼。我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那些标题一看就是那种没做过编辑的人想要以此种方式哗众取宠,殊不知这样非但不会为你的产品吸引到用户,而且还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更重要的是,这简直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侮辱。不管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个道德底线,时刻牢记我们都是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第四,标题不能与内容完全无关。

第五,与读书的辩证关系。虽然读书多的人不一定就擅长拟定标题,但读书少的人,几乎一定没法胜任这项工作。所以,你在平时就要注重多积累,勤翻书,多看多练,做到心中有数。

第六,做运营需要懂得灵活变通。所有规则都不是一成不变、一生受用的,标题也一样。

第七,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甚至连我所说的,也可能都是错的。不要以为得到某个观念或者方法就能指导你所有的工作,要学会积极思考,用变通的思想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