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2167000000021

第21章 谁来保护“钱”,关注“看不见的手”——每天学点金融监管和调控知识(3)

三、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特高的,除按20%征税外,还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以保护合理的收入和限制不合理的收入。

但是现在中国出现两种倾向:中低收入者纳税、缴费不少并且一个也跑不了,而暴富者、高收入者纳税偏低并且偷税漏税现象既严重又普遍。统计数据显示的我国个税征收工薪阶层贡献最大就是例证。因此,减税是现阶段税改主基调,但从调节贫富悬殊、调控房地产市场等方面讲,应是对多数人减税、对少数人增税。如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首先要对个人所得税涉及的多数人减税,其次是对富裕人口、特富人口增加新的调节税种。

财政赤字:影响国家经济的债务

财政部发布的2008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财政收入增速为19.5%,财政赤字1110.13亿元。专家认为相比西方国家赤字率,我国依然较低。

2008年1~12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为61316.9亿元,同比增长19.5%。这低于2007年32.4%的增速水平。其中10、11两个月,财政收入出现多年不见的负增长。10月同比下降0.3%,11月下降至3.1%。以绝对值来看,四季度各月接连下降,延续了全年收入增幅前高后低、逐月快速下降趋势。

2008年前11个月,我国实现了1.224万亿元的盈余,并且2007年也有财政盈余。但为刺激经济,2009年年底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12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6601.69亿元,同比增长30.8%。综合统计,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2427.03亿元,同比增长25.4%。据此计算,2009年我国出现了1110.13亿元的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指的是什么呢?它对我国整体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所谓财政赤字,是指一个财政年度中,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出现了收支差额。为什么叫赤字呢?了解会计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书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二是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家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而当国家出现了财政赤字,就会通过政府的开支,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的规模,赤字规模越大,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也越大;二是同样规模的财政赤字,采用不同的弥补方式,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我们知道,一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收费和国债。自然,政府可以用新增的税收、收费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来消除赤字。但是,这些方式或者远水解不了近渴,或者实行起来会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

那么最可行的消除赤字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动用历年结余。动用历年结余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形成的结余来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出现结余,说明一部分财政收入没有形成现实的购买力。在我国,由于实行银行代理金库制,因此,这部分结余从银行账户上看,表现为财政存款的增加。当动用财政结余时,就表现为银行存款的减少。因此,只要结余是真实的结余,动用结余是不会存在财政向银行透支的问题。但是,财政结余已构成银行的信贷资金的一项来源,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用于信贷支出。

财政动用结余,就意味着信贷资金来源的减少,如果银行的准备金不足,又不能及时通过适当地收缩信用规模来保证财政提款,就有可能导致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因此,财政动用上年结余,必须协调好与银行的关系,搞好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平衡。

第二,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包括开增新税﹑扩大税基和提高税率。但它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不是弥补财政赤字稳定可靠的方法:

首先,由于税收法律的规定,决定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增加税收,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这使增加税收的时间成本增大,难解政府的燃眉之急。

其次,由于增加税收必定加重负担,减少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所以,纳税人对税收的增减变化是极为敏感的,这就使得政府依靠增税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意图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从而使增税可能议而不决。

最后,拉弗曲线标示增税是受到限制的,不可能无限地增加,否则,必将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恶果。

第三,增发货币。增发货币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方法,至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增发货币并不是让印钞厂加班加点,多印些钞票就能搞定。而且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的增长速度,但是过量的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将带来恶性后果。因此,用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第四,发行公债。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政府发行国债,政府成了债务人,企业和个人成了债权人,这样做,只是资金使用权发生了转移,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所以,一般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公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公债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行公债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认购者都有好处,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也最易于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但是政府发行公债对经济并不是没有影响的:首先,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公债发行会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其次,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持有公债时,通过货币乘数会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因此,政府以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并不意味着一国经济由此而避免了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赤字无法避免,但赤字不能像滚雪球一样,无限增大,需要掌握一个度。这个限度既取决于自身状况,如国家的经济状况、财政实力,也要依据经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目前,国际上评价财政赤字的常用指标有两个:一是赤字率,即赤字在GDP中的比重;二是负债率,也就是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经验表明,赤字率在3%以内,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财政赤字就基本是安全的。

金融统计:为宏观经济“把脉”

福州金融业是近代史上较为发达的行业之一,其统计产生也较早。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金融业之一的典当开始兴盛,统计随之建立。福建官钱局有光绪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1900—1908年)每年发行银元票数量统计。

民国二年有保险业统计。据私营保险统计,私营保险公司有外商在福州设的26家,其中英国16家,美国3家,日本4家,荷兰、挪威、丹麦各1家。民国四年,华商保险公司还经营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其他保险分类统计,有保户花名册及收付登记。

上面列出的都是金融统计,或者说是金融统计的雏形。那么金融统计有什么意义呢?

金融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综合、灵敏、及时、准确、系统的特点,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金融统计数据。

当经济出现明显波动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觉出来。比如遇到通货膨胀,什么东西都变贵了,钞票不值钱了;当有通货紧缩时,什么生意都不好做了,工作不好找了。但当经济异常只是刚露出苗头时,人们的感觉就不那么灵敏了,昨天的菜价跌了,今天东边的楼盘又涨了,您怎么判断这就是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这时金融统计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它把成千上万个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记录、统计和汇总:这个月全国增加了多少存款,发放了多少贷款,货币供应量有多少……人们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的分析,就能够判断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能对未来较短时期内的经济走势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预期。

中央银行制定政策,要以金融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举例来说,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明显增长偏快,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回笼基础货币、冻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信贷投放过快,商业银行在第一季度3个月内就完成全年信贷投放计划的一半,这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4月27日召开“窗口指导”会议,在4月28日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在8月19日再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出台这些政策的意图就是为了控制贷款投放节奏,适度抑制过度投资。

那么,金融统计数据是怎样形成的呢?

每年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人去银行开户、存款、贷款,不知有多少企业在与银行发生着资金往来。但用不了几天,全国存款规模、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等指标的年度数据就摆在决策者的案头。别小看那些小小的数字,它们就是金融统计数据的初始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要得出最后数字,首先需依靠各类金融机构为它报送以各种实际业务为基础的数据。数据只有标准一致才方便汇集加总,中国人民银行为此专门建立了通行的统计制度,统一科目,统一数据指标,规范数据源,制定编码规则。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各类数据被分门别类、井井有条地加工处理,最后的统计结果很快就能显示出来。

当然,中国人民银行还会开展的几项制度性统计调查:

企业景气调查。对象为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涉及27个行业,包括月度企业财务状况调查和季度企业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

储户问卷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度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调查约20000名储户,内容涉及人们对未来的收入和物价的预期,当前及未来的消费、储蓄以及投资的意愿等,以此反映人们的储蓄、消费、投资行为及心理预期的变动。

银行家问卷调查。对全国各类银行机构负责人进行的季度问卷调查。

企业商品价格调查。调查对象是在国内生产并且在国内销售的物质商品,反映批发物价水平的月度变动情况。这项调查及上述几项调查,是中央银行判断经济形势从而制定金融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统计体系还不够成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金融统计与地方经济统计和国民经济统计的关联度差。金融统计一向孤立地就金融数据而分析金融数据,与地方及国民经济统计相脱节,货币指标与财政指标、经济指标缺乏比照和关联,这种单一的数据能够说明的内容很少,辖内的金融运行到底是否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无从分析,地方经济对金融的制约和影响也无从预测。

再比如在日常统计工作中存在重报表、轻分析,重数据收集、轻成果运用的不良倾向。统计工作本应注重数理分析,整合孤立、零散的数据为工作服务,不幸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统计人员的最终成果只是形成厚厚的统计表,日复一日,简单重复,不愿从数字中去挖掘其所代表的内涵,报表一成,万事大吉,分析报告往往是老生常谈、照搬照套,造成数据和结论两张皮,统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不能发挥统计对金融运行的参照、校正、改进功能。

但是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也应该学会去解读金融统计数据,因为几个简单的金融统计数字背后,往往隐藏了中国金融运行的真实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