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2167000000039

第39章 昔日可买一房,今日只抵一瓶酒——关注通货膨胀要学的金融学(2)

为了弄清通货膨胀的成因,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奥地利学派先提出了颇具争议的观点,他们把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指向政府,冯·哈耶克曾经指出,政府控制货币史造成货币体系不稳定的原因。他严厉地批评说,政府控制的货币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不论何时何地,通货贬值都是政府行为的后果。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交换媒介呢?

紧接着,奥地利学派的新领袖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更严厉地指出:“只有政府这个机构,既能把白纸印成钱来花费,又能滥印纸币而让其变得一文不值。”他认为:“要说历史大部分是通货膨胀的历史,我认为这毫不夸张。一般而言,通货膨胀就是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精心炮制出来的。”

下面是经济学家们罗列的几个主要理由:

(1)通货膨胀使得我们的国债更便于管理,因为我们可以用更便宜的美元偿还之。

(2)在一个全民负债的民主国家,政府自然是选择有利于债务人的货币政策,以期赢得选举的胜利。

(3)通货膨胀有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实现选民所要求实行的社会项目,从而避免了不利于政治选举的选项,如提高税收等。

(4)通货膨胀容易与经济增长相混淆,而经济增长又容易与经济健康发展相混淆。当然,从理论上讲,GDP是考虑了通货膨胀的,但通货膨胀数字是否被人为操纵,那就不得而知了。

(5)通货膨胀导致名义资产价格上涨,比如说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从而给选民制造一种创造财富的假象,即便是他们手中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已经下降。

所以,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政府一方面在制造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在掩盖通货膨胀。最后让我们记住艾伦·格林斯潘在1966年撰写的《黄金与经济自由》中对通货膨胀的描述:“将财富秘密充公的计划”。空穴不来风,比如伯南克就曾在华盛顿特区全国经济学家俱乐部发表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打了一个从直升机上撒钱的比喻,表示美国经济可以通过政府财政(降低税收)和货币政策(印刷钞票)来实现高速增长。这就是有名的“直升机理论”,从根本上讲,这就是在鼓吹通货膨胀。

好了,还是让我们回到本来的问题上: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种观点认为是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了通货膨胀。资源价格上涨后生产率没有相应地提高,那么最终将导致产品价格提高。比方说,对一家汽车制造商来说,钢铁的成本便是钢铁制造商出售钢铁的价格,而当钢铁价格上升时,那么汽车生产的成本就会增加,由此带来整个价格水平的上升。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总需求过大而引起了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由于太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或是由于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现行价格条件下可能的供给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经济体内,货币供给与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总体上是一种平衡关系。当然,在这一框架内,如果某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其价格也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会被系统内的其他变化所抵消。也就是说,总需求和总价格仍将保持不变。

导致总价格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或者说商品和服务供给的紧缩,这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政府把价格上涨归咎于需求,实际上就等于把通货膨胀解释为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我们成了我们自身成功的受害者。但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将导致消费价格下降,因为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性产出增加,也就是说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增加。这样,在货币供给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消费价格自然是下降的。

简单打个比方,当人们解释为什么会被淋湿时,都会说因为下雨,而不是说由于高气压南下与冷气流相遇等,同样,人们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也只是知道成本增加,需求拉动,人们并不知道货币增长的根本原因。而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只有政府才有权印刷钞票,所以,通货膨胀的成因,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这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也是通货膨胀的唯一成因。

与通货膨胀对决

津巴布韦2008年7月的通胀率写下天文数字:2.31亿%。2009年1月,央行发行100万亿津巴布韦元的大钞,1的后头有14个0,也算是一项世界纪录。为了抑制犹如脱缰野马的通胀,津巴布韦政府在4月正式废掉国币,宣布以美元和南非币为流通货币,不过旧津巴布韦元还是在民间继续流通。

在津巴布韦,一旦出了大都市,强势货币一文难求。城市的巴士司机有小额美元或南非币可找零,乡下商店虽然没有,但山不转水转,店家会给顾客糖果、巧克力,或是在收据上注明下次消费可享折扣。首都哈雷拉,一位大妈抱着总值3万亿津巴布韦元的钞票搭公车,只为了支付一次车费。更有意思的是,司机大叔根本懒得清点,收下就对了。

通货膨胀是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抗通货膨胀呢?

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多少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为解决通货膨胀苦苦思索,当然也为理清这一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20世纪的经济学界有一位伟大的与凯恩斯齐名的经济学家,他也是“二战”以后至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也是一位货币主义者,他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他的名字叫弗里德曼。

虽与凯恩斯齐名,但弗里德曼的经济学理论却与凯恩斯的背道而驰,在当时的经济学界,凯恩斯的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正如日中天,而弗里德曼的理论却恰恰相反,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的干预常常加剧了经济波动。

弗里德曼建立了货币主义学派,他认为,无论扩张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会使就业和价格稳定,反而会使情况更加恶化,价格和就业有可能大幅度震荡,因此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稳定价格就可以消除经济波动。一句话总结,通货膨胀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如何对抗通货膨胀呢?

第一,弗里德曼开出的药方是,只有货币增长速度与产能增长速度一致,才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多少,货币就增长多少,只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就不会有通货膨胀。弗里德曼甚至提出,由电脑取代中央银行的功能反而更好,只需在电脑上设定货币数量能有稳定的成长率即可。他曾经这样嘲笑凯恩斯主义者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用一匹马来代替联邦储备当局,在每年的第一天,这匹马会站在联储局总部门口回答有关货币政策的问题。”记者会问:“今年的货币供给将如何发展?”这匹马跺了4次蹄,结果第二天报纸新闻就会登出:“联储局又要增加4%的货币供给了。”

1973年,智利军事政变以后,皮诺切特开始当权,当时的智利混乱不堪,大范围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严重并存,皮诺切特政府邀请弗里德曼为智利的经济病痛出谋划策,弗里德曼实施了休克疗法,大量削减政府开支降低货币总量,尽管这样的措施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智利也经历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收入下降了13%。今天,关于智利改革的讨论仍在继续,但是无论如何,弗里德曼一生都在捍卫他的自由主义思想,这一点足以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他。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对抗通胀的方法:控制货币供应。而为了降低通货膨胀,政府必须做的就是,让增加货币供给的速度慢于经济的增长,这正是撒切尔夫人经济政策的基础,而这种方法却最终被放弃了。被放弃的原因是,政府从来不能达到其货币供给增长率的目标。

这虽然是一个简单易行的遏制通货膨胀的方法,但却很少有人敢用,这个方法就如同阻断通货膨胀这个发动机运转时所需要的燃料,并以此来放慢货币增长。但遗憾的是,由于高通胀带来的高货币需求,骤然减少货币供给的企图会使得利率陡然上升,进而激发一次严重的经济紧缩。

第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比方说,央行为了减缓通货膨胀采用升息的政策,以引导市场利率上升,使企业融资的成本增加,承担较多的利息支出,从而降低了投资的需求。另一方面更多的资金会流到银行体系,有助于抑制消费从而缓和过渡期的经济。在格林斯潘就任期间,这个目标的实现过多的是依靠个人判断而不是制度保证。毫无疑问,美联储的政策对产量和就业有实质影响,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

但是事情却不是这样发展的。1979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开始彻底治理通货膨胀。一时间,美国的利息率达到了20%以上,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尽管在这之后全球通胀这个幽灵就销声匿迹了。可是沃克尔,这位后来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至今回忆起那段经历仍然是非常痛苦的,他似乎永远不愿意再提起那段时光。

沃克尔实行的高利率使得1982年的实际GDP下降了约2%,而当年的失业率接近10%。据说当时愤怒的农民给沃克尔送去了一袋袋腐烂的食物,情绪激动的群众甚至在美联储的会议室里挥舞弯刀,一名美国参议院的共和党候选人甚至说沃克尔的“高利率政策正在扼杀美国经济并导致了上百万的美国人失业”,人们担心这种日益严重的衰退会演变成经济萧条。直到1983年,货币增长速度逐渐开始改善,一起都慢慢变好了,尽管沃克尔最终因消除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而在今天广受赞誉,但当时他所采取的行动却遭到广泛的抨击。

事实上,近年来,全世界的许多中央银行都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战略。它们选择一个特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比如2%,然后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利率使得通货膨胀维持或者接近在目标水平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众多优点之一是它可以防止经济陷入通胀的怪圈。如果央行在以利于击退任何微小的高于目标的通货膨胀方面具有完全的可信度,那么它根本不必担心对抗一次严峻的通货膨胀,因为这样的通货膨胀永远不会出现。

第三,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奥地利学派继承了弗里德曼的衣钵,他们坚定地维护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他们认为,由于政府的货币垄断权的存在,私人部门自由活动的条件受到限制,从而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他们的代表人物哈耶克认为,如果货币发行权被征服垄断,必然会带来市场的不稳定,引起失业和通货膨胀。因此,奥地利学派最先明确地提出了解决通货膨胀革命性的意见: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