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2169800000036

第36章 哈佛有效执行课(1)

为什么执行重于一切?

--格瑞斯特定理

美国企业家格瑞斯特提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美国航空公司是美国最大也是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之一。其功劳归功于它的执行长官罗伯·柯南道尔及其管理团队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执行高品质的服务体系等管理制度。

美国“奇异”公司最年轻的执行总裁韦尔奇在管理上以结果为导向,重视“底线”和结果:公开宣称凡是不能在市场上持续前两名的实业,都会面临被卖或被裁撤的命运。韦尔奇依据公司制度,裁起员来绝不手软。当然,“奇异”公司的很多员工抱怨韦尔奇的管理模式要求太严。但是,执行结果导向的管理有利于员工全身心地投入企业事业。

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制定全面而细致的管理制度固然重要,但要有一批能长期不懈、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制度的人,却更难能可贵。武汉广场六年蝉联全国零售业单体经济效益冠军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每天都切实地履行这种可贵的执行精神。这里有两个武汉广场关于管理执行的两个小细节:

细节一:武汉广场的管理非常细致,为了控制物业成本,全场营业照明的开关时间也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规划。在开门营业前3分钟,场内的照明设备才全部打开。而在此之前,场内仅提供柜台的基础照明,以供员工进场做各项开门准备工作。

细节二:在促销活动结束后,客户都会将多余的商品及奖品,从武汉广场的周转仓中退出来。每次,武汉广场5号门、6号门的保安及电梯管理员都会按照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关于退货的管理制度流程,非常认真地检查他们的退货清单,并一一核查相关的签批程序,确定无误后,才有礼貌地让客户通过。

目前,“执行不力”是我国企业界的通病,其现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不知“执行力”为何物,把它曲解为权威或权力,单凭老板或老总说了算,没有合理的制度支撑,或者有一些制度,但实际运营是老板或老总凌驾于制度之上。二是有相关的制度为“执行”作支撑,但常常是目标种种、策略多多,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流于“口号管理”。特别是对问题反应慢,不能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重视执行,但缺乏合理的执行系统,执行阻力很大,以至于控制不力、效率低下。这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最为普遍的执行问题。

执行不力的主要问题出在执行系统和执行者上,企业建立科学的执行系统和调整执行者的心态与行为尤为关键。提升执行力的步骤具体如下。

1.规范战略制定,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在战略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地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明晰每一个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并在每个环节系统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

2.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建设

首先,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要想员工对公司忠诚,公司首先要对员工忠诚,要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关心员工,爱惜员工。其次,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等理念来教育员工。同时,树立一些典型榜样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奉献有回报,以此来激励员工。最后,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能动的、善意的服从,公司应在大会、小会上都要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大家在决策前提建议,但一旦作出了决策,就应坚决执行。对于不服从决策者,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团队精神建设。树立美好的愿景,使员工了解本行业的魅力、本企业的美好前景和本人几年内会有什么样的位置与待遇,让大家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增进团结。加强教育,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教育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并给员工算一算不团结会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3.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升整体的执行素质

例如提供职员级、主管级、经理级、总经理级等级别的培训,让每一个上进的员工都有培训的机会,这也可以让员工明白自己未来会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让培训完了的员工把培训内容讲解给其他没有参加培训的同级别的员工听,并对培训者进行考核,让其根据培训的内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拿不出则记培训失职。每个主管以上的领导都要参与对内培训,即让每个领导为自己的岗位培养1~2个候选人。同时,把这纳入业绩考核之中,凡培养不出候选人的记为失职,扣除部分年终奖金,培养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则记大功,给予特殊奖励。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执行者能力倒退或嫉妒下属的事情的发生,能提高整体的执行素质。

4.建立合理的激励和授权机制

激励是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什么决策会执行不下去呢?

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这其实就是爱的缺陷。如果你想赞美下属,就一定要说出来。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杂志和光荣榜上贴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以此激励这些获奖者及其他的员工。奖励成功也奖励失败。对成功者进行奖励是理所当然的,但对失败者,只要是尽力了,精神可贵,就应找出一些失败的典型来进行奖励,以此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所创造的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其实就是无形资产,有什么理由对创造了无形资产的人不进行奖励呢?引入竞争。讲团队精神不是不讲究竞争,但竞争又不同于斗争,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双方的目的,又不会伤了和气。用爱惜的心态批评下属,指出其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这也是一种激励,并且是一种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激励。合理的授权是最高的激励方式之一,能帮助下属自我实现。但在授权时应把授权内容书面鉴定清楚,授权后要进行周期性地检查,防止越权。

5.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引入淘汰机制

对关键的流程进行简洁、实效、操作性强的控制,而不是对所有的程序进行控制。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控制系统,让大家在心里能够善意地接受,而不是潜意识地抵制。不定期地考核与检查。不定期地考核与检查能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考核和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能确保执行的稳定性,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引入“淘汰机制”。每年选举一次,凡下属和上司都不满意的领导自动贬为员工或解聘,有一方不满意者降职1~2级。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执行者控制好,如果你执行不力,做不出成绩,不能让下属和上司满意,你很可能就被淘汰出局。

6.建立温馨与友爱的团队氛围

上班前把员工召集起来喊喊“爱公司、爱同事”的口号,并互相握握手,拥抱一下,活跃气氛,增进同事情谊。不要认为这是个形式,很多事情往往是“先有其形,后有其神”。只要心情好了,什么矛盾都好解决。员工生日时,组织大家去祝贺;员工生病了,组织大家去看望;员工有难,公司组织“爱心”资助。让员工感受到团体的温馨与友爱,这能有效地防止员工在背后刻意攻击同事或公司等扭曲心态的产生。开展拔河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活动,让大家体验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快乐。专门在晚上组织开展一些心态调整课,让员工明白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去弥补。

为什么态度决定成败?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件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往往会保持敷衍了事的态度,这样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合理地用人和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完成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与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工作。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价值观。一般来说,一件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人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一个人在一家大公司,如果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综上所述,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个人的价值观,适合个人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人看到期望。所以,领导者在用人时应该注意“知人”和“善任”。

“知人”,首先要对所需、所用之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在“知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选择”合适的人才,“知人”是领导者用人的第一要务和前提。当然,“知人”识才是为了“善任”,通过“善任”人才来获得企业持续的竞争力。

要用好人才,就必须“择人任势”。一个人,不可能具备种种才能,胜任一切岗位,某一特定人才总有最适合他的位子。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知人”的基础上,对人才的使用上给予恰当安排,形成人员配置的最佳组合机构,达成最佳组合,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这要做到两点:首先,领导者要广泛地了解他人的价值观、个性、期望及长处,并加以合理的运用,才算是艺术地“知人”。经过“知人”,领导者已掌握了一定的人力资源,这只是为用人打下基础,这还要第二步“善任”,只有这样,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集合众智,无往不利”,这是日本著名的松下集团老板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无比巨大的力量。”

事实也正如此,历史上看似一无所长的汉高祖刘邦是将知人善任发挥到极致的古代领导典范。刘邦市井出身,文不及张良、萧何,武不如韩信,却能驱策自如,善于发挥各自所长,用人到位,最终成为汉代开国帝王。

为什么“有争论才有高论”?

--波克定理

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说:“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南山集团是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一处村企合一的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改革开放前只有260户、800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地,到目前,已经拥有总资产150多亿元,村民6700人,员工3.6万名,企业40多处,涉及毛纺、铝业、电力、旅游、教育等十几种产业,在全国乡镇企业500强中位居前列。

说起南山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两大法宝:一是批评,二是争论。领导班子成员、厂长经理,每天早晨集中到集团办公室开碰头会,汇报工作不准表扬自己,更不准赞扬领导,只讲问题,讲办法,领导深度概括只批评,不表扬。南山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宣传表扬,南山集团董事长宋作文有句名言:“一边跑一边喊的人跑不快”、“不该你得的荣誉你得了,很危险”。南山的争论,是民主决策的过程。凡重大问题,党委成员必须调研、讨论、集体决策,尤其是涉及项目、投资等发展大计,班子成员往往争论得面红耳赤,用他们的话说,都是“吵”出来的,不“吵”透了不罢休。最后提请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宋作文做事果敢,但从不盲目地一锤定音。他说:“争论出真知,争论少失误。”

俗话说:无摩擦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如果不愿参与组织中的争论,永远也无法在工作中实现重要的事情。

有效的争论对于组织本身来说具有许多积极意义。当人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为之争论时,组织本身就变得更加健康。意见分歧会让人们对不同的选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更好的决定和方向。彼得·布劳克在《授权经理人:工作中的建设性政治技巧》一书中指出:如果你不愿参与机构中的政治与争论,你永远也无法在工作中实现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要是这样就太悲哀了。

但是,争论总是令人不安,一场拙劣的争论更会使许多人受到伤害,因此,学会如何提出观点并参与有意义的争论是成功工作和生活的关键。这里有几点建议:

(1)创造健康争论的工作环境。培养一种鼓励不同意见的组织文化或环境。使不同意见成为意料之中的事,让人们倾向于关注与之不同的经验而非相似的观点和目标。

(2)奖励、承认并感谢那些愿意表明和捍卫自己观点的人。组织内建立相应的认可制度、奖金制度、工资和福利体系以及绩效管理过程,奖励那些愿意表明或捍卫自己观点的人。

(3)让人们以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培训员工,使员工掌握进行健康、良性、积极争论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5)注意争论解决,把握争论方向。

(6)聘用有能力并愿意解决问题的人。

为什么不能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

--波特定理

波特定理的含义是: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在很多时候,当下属犯了错误时,领导者都会严词批评一番,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才能显示出领导管理者的威严。其实,有的时候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错误的话,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会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事务中,我们要学会宽容下属的错误。但宽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在批评的同时不忘肯定部下的功绩,以激励其进取心,并有效避免伤害其自尊和自信。一个懂得如何顾全下属面子的管理者,不仅会使批评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还能得到下属的大力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