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焦虑是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怎样才能战胜焦虑呢?如果你想获得满意的效果,不妨试一试心理暗示。
一、想象成功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想象力对个人的业绩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当你体验到的是恐惧时,你实际上是在为你的演讲想象最消极的结果。你的想象力越强大,你所能想到的灾难就愈加生动可怕。不过,完全有可能把这些负面的奇思异想转化用于积极的目的。比如,网球运动员、足球比赛中的前锋、音乐会上的钢琴家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你会发现在脑海里假想自己已获得成功对他们的临场发挥大有帮助。
在准备一次演讲时,不要让自己想到失败。当你察觉到脑海里出现那样的念头时,用一种积极的想象来取代它们:“我将镇定地走上讲台,对着听众微笑,并开始我的演讲。我的声音听起来浑厚有力、充满自信。”不要设定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要在你的想象中考虑到发生某些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如果我忘记了某点内容,我将看一下我的记录卡片并继续专注于主要观点的阐述。”在你演讲的前几天每天像放电影一样回顾几次这些积极的想象。在进行练习时,想象听众对你的演讲做出善意的回应。在你即将站起来演讲之前,告诉自己你所喜欢的语调和形象。“当我站起来走上讲台时,我将以一种平和、自然、自信的态度向听众传递我的真诚和关切。”
二、用积极看法取代消极看法
有这样一种减少恐惧的方法,它基于所谓认知重建的治疗技术。它探查了我们内心的诸多想法,明确了哪些判断不切实际或非理性,接着用更为积极乐观、合乎逻辑并切合实际的信念来取代它们。很多想法在我们脑海里一闪而过,或者心灵深处有某种声音在那里窃窃私语。这些念头和想法对我们而言是如此熟悉,以至于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借助内心自省,你可以揭开它们朦胧的面纱,使之清晰呈现出来,并分析一下它们对你的行为所构成的影响。但这些想法并非是对事实的陈述,它们只不过是我们自身所缔造出来的一些念头——记住这一点大有益处,如果它们干扰了我们身体的正常功能,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取代它们。一旦你完全意识到是什么东西使得你害怕公众演讲,你就可以着手用更加积极的念头来取代徒劳无益的想法。
那些徒劳无益的想法往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根深蒂固,因而不易轻松予以改变。最初的时候你不得不机械地一遍又一遍重复强调积极的替代信念,就像你在学习一个新的公式或方程式时一样。由于积极的替代信念是合情合理、逻辑井然,你肯定会接受它们。这些信念有自我安慰的功能,它们通常有助于使你的身体平静下来,而这种更为舒适的感觉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新的信念。
三、通过寻求外在的帮助来克服恐惧
某些人对演讲过于恐惧,即使把我们刚才建议的方法统统派上场也无济于事。如果你对演讲的恐惧近乎压倒性的,你或许需要外在的帮助来对付它。研究显示,当得到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协助时,即使是严重的演讲恐惧症通常也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没有必要去接受长期治疗,全面探察导致你焦虑的所有原因。许多针对演讲恐惧症而开设的培训课程都能直接对症下药,只需相应改变用于克服对蛇、蜘蛛、苍蝇以及诸如此类恐惧症的技术。
许多大学和学院为患有恐惧症的学生开设了专门的演讲课。另外一些学校则提供了不分年级的研讨会,用以补充常规的课程。这些项目运用了系统脱敏(一种综合了放松练习和想象的方法)、认知重建、技术培训或将上述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综合。心理学家和演讲顾问也会提供相关课程帮助人们减轻对演讲的恐惧。这些课程名目繁多,如怯场、沟通恐惧、演讲焦虑、沉默寡言或者害羞胆怯等。
演讲时要做到胸有成竹、从容镇静,侃侃而谈,必须熟记讲稿,反复试讲。特别是脱稿演讲,更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花气力。对于演讲中最为精彩、节奏较快的部分,尤其要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熟记讲稿的重要性
记忆是人类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基本手段,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熟悉和背记演讲稿,在演讲者的演讲思维乃至整个演讲心理活动中处于突出的地位,也是演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整个演讲活动中,除了个别较长时间的事迹报告演讲外,其他类型的演讲,绝大多数都要求脱稿。照本宣科,必然失去讲话的魅力。宣读式的演讲,由于注意力集中在稿纸上,常常缺乏表情与动作的配合,不能充分表达出演讲的感情色彩和发言者自己的实际感受,因而使讲话失去生动性,成为枯燥、生硬和呆板的叙述;又由于注意力集中在稿纸上,必然缺乏与听众直接传情,就会使演讲失去吸引力。因此,可以这样说:不熟记,无以演讲。无论哪一个演讲者,在演讲前都必须经过熟悉和背记演讲稿这一关。
1954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已经会见过国际上许多领袖人物,并具有丰富的演讲经验。但他在准备欢迎英国首相丘吉尔来访的演说时,仍然十分认真。头天晚上,花了一个多小时准备了一篇一分半钟的欢迎词,当丘吉尔的飞机出现在上空时,他还赶紧在脑子里背记温习了一遍。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表的著名演说,也是经过精心准备,反复熟记,反复演讲,才登上讲坛的。周总理脍炙人口的演讲,结果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要脱稿演讲,使口语表达收到最佳效果,必须对演讲稿反复熟记,反复演练,其主要技巧如下。
一、朗读法
记忆讲稿时,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以至“烂熟于胸”。美国前总统林肯十分重视这种方法。他认为,“当我高声朗读时,有两种器官在工作:第一,我看见了我所读的是什么;第二,我的耳朵也听见了我所读的。因此,我容易记住。”
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由于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率也不同。专家的试验证明:在接受知识时,如果只靠耳听,三小时后可保持百分之七十,三日后只保持百分之十;如果只靠眼看,三小时后可保持百分之七十二,三日后只保持百分之二十;如果用口、眼、耳结合的“视听法”,三小时可能保持百分之八十五,三日后可保持百分之六十五。由此可见,“多道协同”的朗读法,能明显提高记忆率。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重朗认为,在头脑不清醒或头昏脑涨的时候,特别适用此法。实际上,朗读法不仅能增进记忆,它也是一种演讲的“彩排”。通过这种方法,演讲者既锻炼了口才,也能体会演讲的临场效果。
二、纲目法
所谓纲目法就是指抓住演讲稿的大体内容,只记住“骨架”的方法。例如,议论型演讲稿,通常离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章法。在记演讲稿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方面,按照提出了什么问题,采取了哪些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提纲挈领的记忆。又如,叙事型演讲稿,一般都离不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个人认识等要素,记忆时,只要提纲挚领地抓住这几个要素,就能快速度、高效率地记住这些内容。
三、默念法
一般人的记忆特点,都是形象记忆能力强。默念时人的注意力集中,大脑思维积极活跃,眼、手、口(默念)等多方密切配合,记忆内容就能很好地巩固。在演讲记忆实践中,采用默念法的主要方式是边念边记。
四、形象法
形象法也称画图法,即用画图画的方式以启发记忆。根据心理学研究,具体的形象具有熟悉性、情感性,容易引起注意和联想,同时也不易忘记。
驰名世界的美国大作家和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刚刚开始其演讲生涯时,最使他头痛的事就是无法把自己的讲稿内容记住。为避免因忘词发生颠三倒四的事情,他通常不得不写个提纲性的东西,把很多要点写在一张纸片上。后来,他改为记下每段话的头一个字母。但这样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还是要常常停下来看一两眼,从而影响了演讲效果。经过多次的记忆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克·吐温最终想出了一个记忆的绝妙办法——画图记忆。图画是具体形象化的作品,最便于记忆,尤其是自己画的图画。有一次,演讲前他画了几幅这样的画:第一幅画看上去是一个干草堆,下面有条曲线,曲线代表响尾蛇。这张图画提醒他演讲的内容是关于美国西部的牧场生活;第二幅画是几条歪歪斜斜的线和一个马虎但称得上雨伞的图案。前者代表风,后者代表一座城市。在伞旁边有个罗马数字“Ⅱ”(代表两点钟),这幅画指的是一场大风总是在下午两点袭击卡森城。第三幅画是几条像闪电一样的线条,其含义是在讲完第二点后,该讲讲圣弗兰西斯科城(其演讲所在地)的恶劣天气了(一个常伴有闪电和雷雨的城市)。
从此以后,马克·吐温演讲再也不需要事先写下要点了。每次演讲内容都用图画表示。马克·吐温发明的这个办法符合记忆特性,而且简单易学,初学者可以一试。
五、联想法
联想,是记忆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联想,就是由此及彼地为被记对象(事物或话语)设造出许多其他体验过的、可以想到的事物、话语,然后把它们与被记对象联想进行记忆。这样记忆,只要想到设造的、体验过的事物或话语,被记对象便会自然地呈现出来。例如,有一位演讲者在演讲《荣誉的光环是“钉子”精神的闪烁》时,总是在一个地方卡壳,忘了说一句赞美“钉子”精神的“挤”劲和“钻”劲的话。在这句话中有“高山”和“海洋”的词句,因此,这位演讲者采用联想法:演讲会场人山人海,由演讲会场的人山人海,联想到演讲词句中的“高山”与“海洋”。这样,卡壳的这句话便立刻呈现了出来。许多演讲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篇演讲稿基本记住后,总是在那么几个老地方出现“卡壳”现象。联想记忆法最适应记住这种“卡壳”的地方。其方法是:在练习和试讲时,把经常“卡壳”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采用联想法。联想的事物,最好设造为与演讲现场有关的,在讲台上随时看到、听到、感觉到、联想到的。这样,当演讲“卡壳”时,只要看到、听到、感觉到现场所设造的事物,就会立即联想到演讲时被忘却的内容。
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诵
林肯作为一位出色的即席演讲家,在入主白宫后,除非对自己的讲话有周密的准备并付诸于文,否则他是不会对自己的内阁发表的,哪怕是一次非正式的讲话也是如此。当然,他不得不宣读自己的就职演说,因为,宪法中的具有历史性质的文件所使用的措辞用语其准确性是无可比拟的,是不容许即兴而讲的。可是,当我们回首林肯在伊州利诺伊州那段时光时,就可发现他是从不使用讲稿演讲的。林肯认为:使用讲稿或笔记会使听众感到厌烦。
恐怕没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难道在演讲中使用笔记不会让你感到索然无味吗?难道使用笔记不会妨碍演讲者与听众之间亲密无间的交流吗?难道这样做不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受吗?不会让听众感觉演讲者缺乏自信和无形的力量吗?
在演讲的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做笔记——这些笔记可能有的珍贵,有的就没什么作用。在你单独练习演讲时,你可能希望这些笔记能起到参考辅助的作用;在你面对公众演讲时,你可能希望它们起到稳心定神的功效。但是,正如火车里的锤子、锯子、斧子一样,它们只是一种紧急备用工具,只有在火车发生碰撞、损坏以及面临灾难式的事故时才会动用。
如果你不得不使用笔记,一定要用一张宽格纸、用极为醒目的字体尽可能简洁地表述出来。然后,提前到场,把笔记藏在桌子上的书籍后面,在需要时,你可瞥一眼,但一定要掩人耳目。
然而,尽管我们反对使用笔记,但有时,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例如,许多演讲者在其职业生涯的开端过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完全忘记了已经准备好的讲稿。那么,结果如何呢?只能是离题万里。因此,这些人在其初次演讲时,为什么不能持有一些精缩的笔记呢?正如一个孩子在初学走路时,要借助于家长一样。但是,这种情形不应维持太久。
不要试图一字不漏地背诵你的演讲,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既浪费了时间,又可能导致演讲失败。然而,许多人不顾这句忠告,尝试背诵自己的讲稿。那么,当他们面对听众时,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呢?是他们想要表达的所感所想吗?很遗憾,并非如此。这时,他们只是在努力回忆自己背诵的语句,恰与人们的正常思维相反,不是向前,而是往后。这就必然导致演讲僵硬,丧失生机和活力。所以,我奉劝这样的演讲者,不要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免徒劳无功。
在举行重要的商业会晤时,你是否先逐字默记所要说的话,再表述出来呢?当然不是。实际上,你会先形成自己的主旨大意,然后有所表示。在会晤期间,你可能会做一些记录,询问一些资料,心中默想:“这个问题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情需要完成的理由有哪些?”然后,你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陈述其理由,论证其合理性。这就是准备商业会晤发言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不把这种方法应用在演讲准备之中呢?
反复试讲
从记熟演讲稿到演讲获得圆满成功,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试讲即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临阵磨刀,不快也光”,模拟现场进行试讲就像戏剧的彩排一样。通过试讲,不仅可以较全面较透彻地了解自己的演讲风格和演讲水平,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演讲中可能出现的疏漏,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演讲的内容,使自己的演讲更顺畅、纯熟、优美、动人。事实上,试讲的过程,就是演讲者把自己记熟的内容外化的过程,使谙熟于心的无声的东西变成抑扬顿挫的有声的语流;是对演讲稿进行实践修订的过程。
试讲的方法很多,既可像林肯那样对着树桩或成行的玉米反复练习,也可像孙中山那样对着镜子反复琢磨;既可面对亲朋好友反复斟酌,也可对着录音机侃侃而谈。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因人因时而异。总之,要通过试讲,明确自己的长处,善于发现自己演讲的弱点和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改正,以力求做到临场演讲时,语言规范,口齿清楚,态势恰当,富于表情,达到扣人心弦、撼人胆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