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2170400000014

第14章 懒惰型性格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大部分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也不肯个人奋斗,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标,也缺乏执行的勇气。

性格特征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日常生活中,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情绪,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有些人的懒惰还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方面。面对懒惰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典型人物

明朝时的明神宗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

明神宗做皇帝时非常贪婪,然而可以与他的贪婪并驾齐驱的就是他的懒惰。

在他二十八岁那年,大学士王家屏就上奏章说:一年之间,臣只见到天颜两次,偶然提出一些建议,也和别的官员的奏章一样,皇上完全不理。这种情形越来越恶化,到万历四十二年,首辅叶向高奏称:六部尚书中,现在只剩下一部有尚书了,全国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他的奏章写得十分激昂,说现在已经中外离心,京城里怨声载道,大祸已在眼前,皇上还自以为不见臣子是神明妙用,恐怕自古以来的圣帝明王都没有这的样妙法吧。神宗抽饱了鸦片,已经火气全无。这样的奏章,如果落在开国的太祖、成祖、末代的思宗手里,叶向高非杀头不可。但神宗只要有钱可花,被大臣讥讽几句,甚至骂上一顿,都无所谓。

万历年间的众大臣中有人上奏,说皇上这样搞法,势必民穷财尽,天下大乱;有人说陛下是放了笼中的虎豹豺狼去吞食百姓;有人说一旦百姓造反,陛下就算满屋子都是金银珠宝,又有谁来给你看守?有的指责说,皇上欺骗百姓,不免类似桀纣昏君;有的直指他任用肆无忌惮之人,去干没有天理王法之事;有的责备他说话毫无信用。臣子居然胆敢这样公然上奏痛骂皇帝,不是一两个不怕死的忠臣骂,而是大家都骂,那也是空前绝后、令人难以想象的事。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神宗对这些批评全不理睬。正史上的记载,往往说"疏入,上怒,留中不报"。"留中",就是不批复。或许他懒得连罚人也不想罚了,因为罚人也总得下一道圣旨才行。

明神宗除了专心搜括之外,直到他死,拼命搜括的作风丝毫不改。同时为了对满清用兵,又一再增加田赋。皇帝搜括所得都存于私人库房、内库,政府的公家库房、外库却总是不够,结果是内库太实,外库太虚。在这样穷凶极恶的压榨下,百姓的生活当然是痛苦达到了极点。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凤羽中的奏章中说:皇上不见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

性格与命运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懒惰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拖延的人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一个人存心拖延逃避,他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代价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懒惰型性格的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