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2172900000003

第3章 赢得他人信任和拥护的领导艺术(2)

独立之后的美国,由议会和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联邦政府统治。这13个州各州有自己的政府、钱币、军队和法律,因而被欧洲人讥为“一团糟”,被华盛顿称为“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拄着拐杖蹒跚而行”的政府。对于1786年发生的农民起义,这个政府束手无策,因此议会决定改变这种形式,建立即非君主制又强有力的新政府。1787年5月,为了国家利益,在各派人士的推举之下,为了自己护送的已到岸的航船再开始一次安全的新航程,华盛顿才不情愿地担任弗吉尼亚代表团长一职,参加制宪会议,并以会议主席的身份,召集主持会议。凭他非凡的调解才能,他和代表们一起制定了以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为理论依据的合众国宪法。在宪法文本上签字时,富兰克林说:“在会议期间,我总是一次次地凝视主席身后的太阳,分辨不出那是轮红日在升起,还是夕阳在落山。我现在明白了,那是一轮喷薄东升的旭日。”

1789年4月,华盛顿被一致推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开始了被杰斐逊称为“光荣苦役”的旅程,贯彻被汉密尔顿在心绪不佳时所称的一片“脆弱而毫无价值的织物”的宪法,并逐渐完善它。当时美国是个弱小农业共和国,置身于充满敌意的君主大国所控制的世界之中,国库空虚,没有名副其实的陆海军,没有先例可循,一切要华盛顿创“建立在真诚原则基础上”的先例。此时的华盛顿心情惴惴不安,他觉得自己“像是走向刑场的囚犯”,甚至在就职演说时,他的声音太低沉,声调太低,声音还有些颤抖,迫使听众只得屏息静听。一位评论家说他的脸色“严肃得几近悲哀”。宾夕法尼亚参议员威廉·麦克莱评论说:“这位伟人,而对枪尖炮口时,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激动和窘迫。”华盛顿的表现很正常。美国这种制度在200年前堪称一怪,那些皇家宫廷的政客们认为这种制度不会持久。他们认为:如果总统强有力,他不会屈从于选民的意志,定会自立为王,终生秉政;如果他脆弱,那么几年内,人民会造反,把他轰下台去。

为了美利坚的利益,保卫来之不易的自由民主和独立,华盛顿没有退缩,他运用无人匹敌的声望和调解能力,很快平息由各州全国代表大会意见分歧所激起的愤怒情绪。在组阁时,华盛顿任命不同政治倾向的著名人物来担任领导职务,以求得各地区各种观点的平衡,便于联盟政府对各州的控制。在裁决议案时,华盛顿也给各部部长以充分权力。他从不轻易发表意见,总是随和多数人的意见;只是在内阁意见不一致并且势均力敌,争执不下时,他才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看法。对他的左膀右臂,华盛顿很器重:他给杰斐逊国务卿以对学者的尊重;对汉密尔顿财政部长以养子般喜爱。可是这两只“斗鸡场上的公鸡”,却一直针锋相对。自由派杰斐逊对任何带君主和贵族色彩的事物都表示反感。他认为汉密尔顿在操纵国会“朝着他的政治方向而行”。在内阁讨论汉密尔顿为提高政府信用提出的建立“合众国国家银行”时,杰斐逊以其违宪表示反对。讨论结果双方互不相让。华盛顿没有表态,而是要求所有部长用书面文字说明其理由,在权衡了所有顾问的意见相对各种理由进行通盘考虑后,他说服了杰斐逊,并批准了该法案。新政府由此克服了财政混乱,经济蒸蒸日上。

华盛顿行使权力不采取专断做法,因此其光彩似乎不及其下属。其实他“在人民中的影响超过其他所有人”。1792年,华盛顿对政治有些厌倦,而且身体有病,于是他请求辞退。然而联邦还很脆弱,杰斐逊等坚持重新选举华盛顿这一统一的象征。像雷古拉斯那样,为了免于危及国家,华盛顿又一次勉强接下总统之职。

在第二任期内几个月,革命的法国与英国宣战。华盛顿不受亲英派和亲法派的影响,坚持走中立路线,以使美国有一个和平环境。他认为若有20年的平静,美国就足以“在一个正义事业中同任何一个强国抗衡了”。虽然华盛顿出色地表现为不偏不倚,但杰斐逊反对这种中立政策,坚决主张美国应履行与法国订立的军事联盟的义务,因此他在1793年底辞职,辞职后的杰斐逊对华盛顿的看法依然如初。他评价说:“华盛顿光明磊落,办事公道,任何益己的私利和裙带关系,朋友的私情和私人的嫌隙都无法影响他的决定。”华盛顿就是以这种品质成功地与各种代表进行合作,审慎地超脱政党和派系的分歧。他是时代和宪法均势要求的共和国领袖。1796年,华盛顿感到“天下已太平”。他也感到身心交疲。他说他像一个“浑身困乏的旅行者”,“情愿进坟墓,也不愿呆在总统职位上。”于是坚决要求辞职。

1797年3月4日,亚当斯就任总统,这是他最具光彩的时刻,可是华盛顿仍占据着中心舞台,在场很多人为他流下眼泪。亚当斯抱怨这一幕说:“我想我是听到华盛顿这么说的,‘嘿,我是公平地离去,你是公平地进来,咱们看看到底谁最快活’。”

参加了亚当斯的就职典礼后,华盛顿回到弗农山过隐居生活。他的名望给他带来不少麻烦,很多慕名者来到弗农山看他,他和玛莎记得只有一次他们两人在一起安静地吃饭。有一次他走进歌舞厅看青年人跳舞。可是人们一看见他,立刻鸦雀无声。华盛顿很知趣地退出,从门缝里看青年人继续跳舞。

一生领导艺术总结:伟大人格

华盛顿在领导独立战争和组织联邦政府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而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得益于他的伟大人格所产生的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

身高6英尺2英寸的华盛顿身材伟岸,重约190磅,棕色头发,灰蓝眼睛,天庭饱满,脸上带着一些雀斑和太阳的晒痕。当他微笑时,几颗有明显缺陷的牙齿显露无遗。他的外貌呈现出习惯于受人尊重和服从,但决不傲慢自大的男人形象。“亲切”和“谦虚”是人们对他的评价。见过他的人们经常描述他眼里不时掠过的温柔。“要平易近人,切勿太过狎近。”他告诫他的军官们,“这是赢得尊重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他还教育他的军官们,“要学会宽恕别人的错误,这是你赢得别人尊重的秘诀之一。”

当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的时候,他率领着部队驻守在弗州亚历山大历亚。在选举弗尼亚议会的议员时,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同时,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华盛顿与佩恩形成了对抗。华盛顿出言不逊,冒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闻讯,群情激愤,部队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教训一下佩恩。华盛顿当场加以阻止,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就这样一场干戈暂时避免了。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派人送给佩恩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赶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佩恩怀着凶多吉少的心情如约到来,他猜想华盛顿一定要和他进行一场决斗,然而出乎意料,华盛顿在那里摆开了丰盛的宴席。华盛顿见佩恩到来,立即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过手来,说道:“佩恩先生,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是我不对,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华盛顿热情洋溢的话语感动了佩恩。从此以后,佩恩成为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除了平易近人,宽恕别人,华盛顿还有其他品行让人赢得了无数的尊重:他目光远大、心地光明、坚定果断而又谦逊质朴,他一生的行事为人,处处让人体会到他的谦卑、真诚和执著。他功勋卓著却不贪恋权力,即使在处于权力巅峰、统率千军万马之时,他也从来没有自我膨胀,没有任何狂妄的野心。他作风平和,踏实认真,讲话不多,但他的每一次讲话都发自内心,真挚感人,能字字句句打入人的心坎。告别政坛之后,他毅然临危受命,再度应召为国服务,却断然拒绝了总统提名,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证实了他纯洁无私的人格。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位总统,他肩负起组建联邦政府机构的责任。他心胸宽广,把美国第一流的人物都纳入他的政府。为了确立政府的威信,他力求从人的才能和品德来判断选举人才。他对各部官员的选择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戴,第二要对人民有影响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政府内阁中的党派之争,他总是冷静地用超人的智慧加以调解,对待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的论争,他希望能不带偏见地将对美国有利的观点集中起来。他不想压制别人的意见。他对别人过人的才干,毫无卑劣的嫉妒之心,他把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之造福国家。他主张为人处世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正是他的这种伟大品格,使他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爱戴。所以才在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决定授予他相当独断的军事指挥权,最终帮助美国获取了独立。而在联邦政府成立期间,他被一致推选为第一任总统。在宪政陷入争吵的时候,也正是凭借他的伟大人格,才有效地协调了各派的利益,把各种不同派别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的伟大品格促成了他的丰功伟绩。

1799年12月,华盛顿开玩笑说他可能看不到新世纪了。不幸这次他言中了。12月14日,他与世长辞死前他的要求是:“不要让我死后不到3天就放进坟墓”。1799年12月14日——这是美国人民至今都没有忘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晚上10时许,他们的开国元勋、民族英雄——乔治·华盛顿与世长辞。

据说,罗马皇帝威斯巴西安临终前曾这样自言自语:“唉!我想我要变成上帝了。”倘若这句话出自弗农山庄病榻上的华盛顿,那历史该是多么的相似啊!因为,在他之后的这近200年间,描述赞美他的诗文,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在这无数的诗文中,华盛顿,这位一生谦逊的人物,被逐渐地推上神位,全身照耀着美丽的、令人难以企及的光芒,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如美国首都那座高达555英尺高的方尖形纪念碎,直刺苍穹,使路人难以望其项背。

C·P·森姆纳在他写的《华盛顿颂词》中这样写道:

弗农山荫,

将永远是后人敬仰之所;

波托马克河畔呵,

也将永远变为后人的朝圣之地。

历史的发展,不正像他诗中所言的那样吗?

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哀痛。昔日的敌人英国也为他的逝世鸣礼炮20响志哀。伟人倒下了,逝去了。但是他毕生奋斗、培植、呵护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却稳固长存,他那无与伦比的军人勇气,政治家的风范,至高的荣誉感和人格魅力将永放光彩,伟人不仅属于美国,他也属于世界。华盛顿在他身后留给他的国家和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伟大、诚实、纯洁和高尚的品格,这是所有后来人形成自己的品格时效仿的榜样。他是他所属国家的真正的力量的源泉,通过自己的生活的榜样作用和自己所遗赠的品格,他支撑和鼓舞了自已的国家,强化和巩固了自己的国家,使它更为高贵,使它闪烁出绚丽的光辉。

无私报国的二战策划官:马歇尔

1944年1月3日,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本年度新闻人物”是一位将军。随后该杂志对他作出了热情洋溢的评价,称他为“国家的栋梁人物”,他完全没有政治野心、自信、大度,善于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是国家完全可以信赖的人。

“他把合众国武装起来,实现了军事化,”《时代》周刊继续写道,“他穿着将军服,捍卫着这个民主社会的文明实体。作为美国文明的代表,他已经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通尊敬。他代表着无数英勇牺牲的战士,完全有资格接受国家的敬意和感谢。”

这位将军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1880—1959)。二战期间,他协助罗斯福总统指挥几百万美军,协同盟军在广阔的战线上同***作战,并最后赢得了反***的胜利。战后,又是“马歇尔计划”的倡导者,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它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军职人物。

在世界各国军事与战争的历史上,骁勇善战于沙场而后逐步得到最高军衔和职位的指挥官不计其数。但是马歇尔将军却是一位从未亲自带兵打仗,而仅仅凭借在作战图上挥动小小一支红蓝铅笔,就众望所归地获得了五星上将的最高军衔的参谋军官。

辉煌的陆军登顶人

从一名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学生,成长为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将,马歇尔的登顶之路,漫长而艰难。

马歇尔诞生于1880年12月31日。童年时代的马歇尔由于淘气和顽皮,常常挨父亲的骂。马歇尔的父亲曾经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并一直遗憾自己未能成为一名军官;因此,他特别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圆自己的夙愿。正是在这样的期许下,1897年9月,不满17岁的马歇尔跨入了维吉尼亚军事学院。这所军事学院与著名的西点军校的最大不同,是它的毕业生并不能保证都可以成为美国陆军军官。因此,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只有设法使它的毕业生超过西点军校毕业生的水准,成为具备更大发展潜力的军人。为此,院长斯科特要求学员们要不断努力向上和执行严格的纪律。

刚刚从一场伤寒病中痊愈的马歇尔,凭借他坚忍不拔的优异品行,一入校门很快就赢得了全校高年级学员们的敬重。当时,高年级学员经常以虐待新生为乐,其中最拿手的一项虐待方式是坐刺刀:在地板上立起刺刀,刀尖朝上,然后命令新生蹲坐在刀尖上。坐刀者必须恰到好处地压住刀尖而不使刺刀倒下,同时又要避免蹲得太重而使臀部刺痛。大病初愈的马歇尔因体力不支而倒在地板上,刀尖深深地刺入了他的臀部,血流不止。如果马歇尔向校方告发,则肇事者肯定会被开除;但马歇尔保持缄默,校方对此事的唯一表示是在校门口公告马歇尔因伤休息3天。但从此之后,新学员马歇尔威名大振,高年级学员宣布,自这一天起将决不再欺侮这个勇气过人的“北方佬”。坚忍不拔的良好品性伴着马歇尔渡过了4年的军校生活和其一生的军旅生涯。1901年9月,马歇尔以全校第8名的成绩毕业。院长希普将军认为:“如果乔治·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将会青云直上,远远超过西点军校的一般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