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2172900000037

第37章 创造卓越成就的领导艺术(4)

朱可夫还认为,武器装备和人员质量对兵种合成兵团的组织编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武器装备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军队的形式:直接的影响是通过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发生的;间接的影响是通过作战方法发生的,而作战方法的变化显然是由于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造成的。军事技术装备是军队作战方法和组织编制发展的物质基础。武器装备对兵团的编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毋庸置疑,这丝毫也不降低人的作用,人在探索战争中使用技术装备的最好的方式方法方面仍起主要作用。技术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战斗、战役、战争中能否取胜,主要取决于全体人员的军事技能、政治和战斗素质,以及各级指挥员和首长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学术水平。人是技术装备的主人和主宰者。朱可夫在60年代成书的《回忆与思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4年第1版)强调指出:“由于军事技术上的革命和陆海军组织上的重大变化,由于火箭武器成了主要的突击火力,经常有人说什么,现在已到了‘按钮战争’的时代,人在战争中只能起辅助性的作用了。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这是朱可夫留给后人的关于人与武器以及组织编制等诸因素中,人永远是决定性因素的真知灼见。

在运谋斗智上主动制敌

朱可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称得上“常胜将军”;他之所以能常胜不败,其奥妙就是在于“不打无把握之战”。他熟谙军事,精通战理,善抓战机;在敌强我弱时,善于集中我方之优势,攻打敌人之劣势;在防御战中,善于以逸待劳,耗敌锐气;在歼灭战中,善于以多制胜,以快制胜。作为高级指挥员,朱可夫讲究实际,无论战略还是战术,他总是因地制宜,知己知彼,因而他才能百战百胜,这就是他作为军事家、谋略家的秘诀所在。

对各种复杂或意外情况有应变之法

战争既然是你死我活的搏斗,用兵被称为“诡道”,因此必须做到“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凡是与朱可夫共过事的人无不对他足智多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常常能想出并大胆采用出敌不意、令人惊奇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朱可夫从他初次指挥重大战役起,就表现了他灵活机智的策略才能。在1939年夏季发起的哈勒欣河战役中,朱可夫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包括打击敌人的侧翼,包围敌人防御的南北端,要在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消灭敌人。由于供应问题,情况变得复杂化,因为铁路运输终点离前线有465英里。在朱可夫领导下,第1集团军参谋部制定了使用坦克、炮兵、飞机和步兵互相支援配合的作战计划,给予苏蒙军队的任务很简单:做好准备,然后发起决定性的进攻,全歼侵犯边疆的日本人。要实施这一计划,根据敌情的变化,当时拥有的兵力还嫌不足。因此,又从远远的后方调集了新的部队到哈勒欣河:计有步兵第82师和57师,步兵第152师的一个团,坦克第6旅和空降第212旅。这样一来,苏蒙军队就在数量上超过了日本人。

朱可夫还使用了一种不寻常的巧妙办法,给士兵发了一本小册子《苏联战士防御须知》。他让工兵部队不停地在防御阵地上干活,卡车也卸除了灭音装置来掩盖坦克的调动。飞行员专门进行了侦察飞行来了解地形,夜里还派出侦察兵去摸清敌人的阵地,为了帮助监督作战和保持接触,朱可夫给参谋部配备了12名联络官。在他准备好发动进攻时,他已悄悄地调来了35个步兵营和20个骑兵营。他的498辆坦克,其中有些是最新型的,是T-34型的前身。

在进攻的最后阶段,朱可夫的“料敌计险”更为令人惊异。海拉斯台音河水浅有淤泥,本来以为可以作为雷米佐夫高地南面的屏障,但朱可夫却命令工兵在夜间把河床加固,这样坦克部队便可以从这方面进攻,使日本人大为惊恐。有一天夜里,前苏联部队突然渡河,摧毁了日本人的工事,开始有步骤地肃清负隅顽抗的敌人。由于这一系列出奇制胜的举措,到8月31日清晨,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上的日本侵略者就全部肃清了。

机遇在谋略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人讲:“动皆中于机会,以取胜于当世。”(韩愈:(与鄂州柳中远书))就是说,因机而动,是取胜的关键。战机与历史性的机遇、机会有所不同,战机给予相互抗争的双方以不均等的权利。当“机遇之神”偶然降临之时,如果按常规定路,就会失掉战机,造成历史的遗憾。只有当机立断,因机而动,才能走向胜利的坦途。

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准备时,朱可夫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周密考虑采取了建立假的主要突击方向的措施,迫使敌人把自己的军队向假突击方向变更部署和以加强的航空兵轰炸该方向上模拟军队集结的假地域。更值得注意的是1944年夏季白俄罗斯战役军队准备时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谋略。从战场的实况和敌情的实际出发,大胆地变更5个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的部署。一些集团军是沿铁路在1500~1800公里远的地方从克里木和其他战略方向转移到白俄罗斯方向而完成变更部署的。此外,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从自己的预备队中转给各方面军5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4个骑兵军和其他兵种兵团和部队。这么多军队隐蔽地变更部署,都是朱可夫参与谋划的辉煌杰作。

使敌不知我之虚实和战略动向

用兵既然是一种诡诈的行动,就必须在战争中灵活采用一切手段,充分造成敌人发生错觉和过失的条件,加重其主观指导的错误。孙子曾说:“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涧不能窥,智者不能谋。”这就是说:欺骗敌人的方法高明到了极点,就能把我们的真相掩蔽得毫无形迹。毫无形迹,就是有暗藏的间谍也摸不清我们的底细,聪明的敌人想不出办法对付我们。诡诈和隐蔽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诡诈是以隐蔽自己的企图作为前提的,因此它是同直率的、无所隐讳的,即直接的行动方式相对立的。就如同双关话语和直接的表白相对立一样。”

朱可夫所指挥的战争之所以总是胜券在握,与他熟练地运用谙悉敌情而又隐蔽自己的高超的军事谋略是分不开的。他在1945年12月研究华沙—罗兹—波兹南战役的科学会议上讲述的观点,集中反映了他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运用军事谋略最丰富的经验,他就敌我双方欺骗相反欺骗问题说:

“首先要求指挥员熟知敌人,正确评估敌人的行动计划、兵力、手段及其可能性,知道敌人的弱点和强点,知道敌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用什么方法能使敌人上圈套。

“为了正确地估计敌人,熟悉敌人,部队首长应经常与自己的部下见面,帮助他们弄清敌人。我强调‘正确’这个词是因为有些指挥员有时过高估计了敌人的实力和能力,这也是危险的。这些指挥员不善于识破敌人采取的欺骗手腕。”

他强调指出:

“突然性主要是通过欲骗敌人达成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认为敌人是笨蛋,从而安慰自己,说敌人不能识破我们的意图和欺骗我们。敌人同样在竭力地欺骗我们,不能落入敌人的圈套……应该深入分析一切蛛丝马迹,不但不上敌人的钩,而且要欺骗敌人。

在朱可夫的直接组织和指挥下,在卫国战争期间,前苏联采取了一系列隐蔽自己、欺骗敌人的重大措施。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交谈时强调了战争年代苏军军事谋略的重要作用。因丘吉尔建议要详细考虑准备“霸王”战役的隐蔽性,斯大林介绍了苏联方面的经验。他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欺骗敌人的办法是建立坦克、飞机模型,修建假飞机场,然后在拖拉机的帮助下使这些模型运动起来,而敌人把侦察到的这些运动情况报告给自己的指挥部,德国人错误判断这一地区正准备突击。我们在许多地方设置了5000~8000个坦克模型,约2000个巧机模型和大量的假飞机场。除此之外,还借助无线电欺骗敌人,在那些不准备进攻的地域进行各无线电台之间的呼叫联系。敌人测定到电台位置后得出印象:这里驻有大兵团。有时候敌人的飞机昼夜轰炸这些实际完全空旷的地区,而同时在真正准备进攻的地方却一片宁静。一切运输均在夜间进行。”

保障隐蔽军队和重要目标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伪装。按照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决议,1941年7月初在莫斯科市苏维埃建立了承担完成隐蔽任务的专门勤务,而第一位的是对首都最重要目标(克里姆林宫、中央电报局、工厂、自来水站、油库、桥梁和其他目标)进行伪装。

完成类似的任务在其他城市也有。比如,在被围闭的列宁格勒,对开设方面军司令部的斯莫尔尼宫、主要的自来水站、所有的火车站、涅瓦河上的军用舰艇和其他目标都进行了伪装。朱可夫在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期间,命令工程兵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沃尔霍夫工程局沃尔霍夫河铁路桥梁,成功地进行了伪装。为了迷惑空军,离开主要干线设置了带引桥的假的铁路桥梁,而真的则用迷彩伪装成被破坏的样子。沃尔霍夫水电站也用伪装网可靠地伪装起来,网上缝有装饰物,建筑物的面貌换得无法辨认。尽管遭到敌人猛烈的空袭,不论是桥梁还是水电站,都没有受到破坏。

在莫斯科战役期间,为了在反攻中达成战略突然性,朱可夫参与领导的苏军最高统帅部不仅恰当地选择了主要突击方向,而且还运用了军事谋略——隐蔽地变更部署和集中大量的战略预备队,仅在1941年11月和12月初的期间内,把近70个师向这个方向变更了部署。兵团预备队向前线开进,基本上也是在夜间或敌视不能侦察的天气进行,并且它们集中的地点是在森林里和居民地。对在莫斯科地区集中大量的战略预备队,希特勒指挥部一无所知。

战略范围内隐蔽自己的军事谋略导致的结果是,苏军的反攻对敌人来说是完全突然的。原西德军事历史学家K·赖因加德的自白可为此作证:“德军指挥部措手不及,证明俄国人成功地展开了自己的兵力……”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朱可夫和苏军统帅部采取的隐蔽和保密措施也是成功的。因为考虑到交通线的重要,首先恢复了被德军破坏的铁路、桥梁、车站,并修建了新的交通线。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2月,共修建了60公里长的铁路支线,恢复了1958公里的线路和293座铁路桥梁。“斯大林格勒”地区军用物资运输量,11月份达到41461车皮。运输行动均在黑夜进行,为了达到军事保密,禁止使用信件和电话,有关号令均口头传达给直接执行者。

英国作者A·沃尔特对苏军反攻前巧妙的准备工作十分赞赏。他说:“进攻前的准备要进行巨大的组织工作和绝对保守秘密。例如,在进攻前的好几个星期,三个方面军的士兵与他们家庭之间的所有邮政通讯联系即被停止。尽管德军轰炸了通往顿河以北地区的铁路线,但他们未能弄清楚到达(主要是在夜刘)顿河以北地区和顿河弯曲部苏军的两个主要登陆场的技术兵器和部队的具体数量。”德国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苏军这次反攻会有如此巨大的规模。

以虚虚实实的军事行动制造假象

隐蔽自己,使敌人不知我之军力及作战意图与动向,无疑是第一位的。但是就此一法还不够,必须同时采取模拟佯动、虚拟情报等措施迷惑敌人,使敌人造成错觉和失算,落入我设置的圈套。关于这方面的军事谋略,朱可夫也是异常出色的。

哈勒欣河战役最早为朱可夫施法谋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朱可夫在制定战役计划的同时,就精心拟制了一套迷惑敌人的计划,主要包括:隐蔽运输和集中为加强集团军从前苏联内地调整来的部队;隐蔽调动在哈勒欣河东岸进行防御的兵力武器;部队和物资储备隐蔽地渡过哈勒欣河;对出发地域、部队的行动地段和方向进行现场勘察;参加此次战役的各兵种特别隐蔽地演练各种科目;各军种兵种隐蔽地实施补充侦察;发布假情报,欺骗敌人,使敌人弄不清苏方的真实意图。苏军通过这些措施极力给敌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苏军没有任何进攻性质的准备措施,苏军进行的大量工作仅仅是为了组织防御。

为了确保战役欺骗的效果,朱可夫对各种细节考虑得很周到,大刀阔斧的作风与严谨细致的作风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他命令,部队的一切运动、集中、变更部署只在夜间进行。因为夜间日军的航空侦察和目视观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还命令,在1939年8月18日以前,严禁部队进入出发地域(发起突击的起始地)。进入该地域进行现场勘察的指挥人员必须穿红军士兵服装,必须由小车改乘货运卡车。

苏军预料到日军会进行无线侦察和窃听电话,他们便将计就计,制造假情报传递给敌人。苏军拟制了全套无线电话和电话通话计划。通话涉及建立防御和秋冬战役的防御准备,无线电通话主要使用易于被破译的密码,有意识让敌人获得“重大情况”。

更为奇妙的是,朱可夫还印制了几千张传单和一批《苏联红军战士防御须知》发给战士,使敌人看到,一向重视思想教育的苏联红军,现在已经把防御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进而对红军正在组织防御深信不疑。

仅此还不够。为了掩护部队的行动,苏军还使用了各种音响器材,逼真地模拟打桩、飞机飞行、坦克运行的声音。在突击集团开始调动前的12-15天,苏军就开始模拟这些音响,使敌人对此习以为常。起初日军把这些声音当成部队真正行动的声音,于是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进行射击,可到后来,日军也习以为常了,便对任何声音不再注意。而这一点对于苏军真正变更部署和进行集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使发动进攻战役的消息不泄露出去,在集团军司令部内,总攻计划由司令员、军事委员、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和作战部长亲自拟制。各兵种司令员和政委、后勤部长只根据司令员批准的计划分别制定有关计划。战役计划、命令、战斗号令及其他作战文书的打印只由一名打字员负责。在战斗行动开始前4天至前1天,逐次向各级指挥人员传达战役计划。在进攻前3小时,才向战士下达战斗任务。

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保密和迷惑敌人的措施,使日军对苏军在全力组织防御深信不疑,从而使苏军收到了战役战术突然性的效果。

针对其指挥的失策和破绽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