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2174000000016

第16章 人无完人,对他人何必吹毛求疵(2)

一天,这个村子里来了一名旅行者。旅行者在这村子里稍作停留之际,发现了这位特立独行的老先生。他对老先生的穿着感到很费解,忍不住询问:“您为何要穿如此怪的外衣走来走去呢?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这位老先生严肃地回答说:“我这衣服上的补丁啊,颜色各异,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乡亲们的一个错误。我不想他们忘记自己曾犯下的过失。”

旅行者听完,继续问老先生说:“我想知道的是,您胳肢窝处的白色补丁又代表着什么呢?”老先生面带不悦地回答说:“这代表我自己的错误。我将其搁置在我目光不容易看见的位置。”

仔细想想,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是否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情景?就好比这个穿着一件打满补丁外衣的老先生,过于计较他人的过失,并将其放在最明显的地方,用最引人注目的颜色标识出来,却将自己的过失隐藏在胳肢窝下的丁点儿大的白颜色中。

其实,过于计较他人的过失,就如同磁铁,那些怨恨、责怪、猜测、多疑就如同铁屑,统统都会收拢归位,进而让你用怀疑不解的眼光去与人交往,去处理事情。这世间的一切都会随风而去,灰飞烟灭,我们何必事事太较真呢?

曾见过一些甜蜜恋人分道扬镳,可能只为一个误会;一些恩爱夫妻以离婚收场,可能只是对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心存分歧;结识多年的挚友对彼此芥蒂满怀,可能只为一些莫名的缘由。试问这些事例,有哪一条理由可以站住脚?

智者从来不会抱着“锱铢必较”的心态度日,从来不会让别人制造的过失或麻烦转变成自己的烦恼。因为他们懂得,不管自己因此有多么愤怒,对方也不会为自己而失眠的。假如因为他人的过错而令自己陷入无尽的烦闷、苦恼甚至悲恸之中,自己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将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加以强化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懂得接纳别人的缺点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77年,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时说:“依照苟变的军事才能,他足可统率五百乘的军队。”但卫侯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清楚他是一个将才,不过他在向老百姓收田赋时,曾白吃过人家几个鸡蛋,因此不可以用他为将。”子思听完这个逻辑,进言说:“圣明的君主用人,犹如木匠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合抱粗的大树,尽管烂了一些,但好木匠绝不会因此而将之抛弃。如今,您处于狼烟四起的环境中,需要选择勇猛之人,因为区区几个鸡蛋而舍弃捍卫社稷的将才,万万不能让邻国知晓啊!”

这个小故事说的大概内容是,子思推荐苟变担任将领,卫侯却由于苟变昔日为官收税时吃了百姓几个鸡蛋而弃之不用。结果,子思以“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劝谏:选人任官不可求全责备,而应“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为我所用,最后成功说服了卫侯,使苟变获得重用。

我们要明白,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只存在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别人的缺点。一个人学会了接纳别人的缺点与短处,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与自由,才有可能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假如我们总是去计较和放大别人的缺点与不足,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对对方感到满意;假如我们总是习惯于揪住别人的缺点穷追猛打,那么实际上也是在作茧自缚。

一天,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幅“画”:白纸中间画了一个黑圆点。老师指着画,问同学:“你们看见了什么?”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黑点。”老师进一步开导说:“你们只答对了极少的一部分,画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只看见小,对大视而不见,就会束缚人的思考力。成千上万的人难以突破自己,这便是关键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个黑点好比是人的缺点。一个人揪住自己的缺点不放,就会成为一个自卑的人;而揪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就会失去所有的朋友,人际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镜子肉眼望过去是非常平的,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变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我们的双眼看起来非常干净的东西,放到显微镜下,将不再如此。试想,假如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看见饭菜里的细菌,恐怕连饭也不敢吃了。与人交往时,如果拿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恐怕不少人都会被视作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记得四川乐山凌云寺内弥勒佛旁有一副这样的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低。”这副对联强调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己要时时处处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人要尽量找出别人的长处。笑,并非笑人,而是笑自己无知无识;观,并非是观人之短,更要观人之长,取人之长,学人之长,容人之短。任何正常的人,都是有短有长的,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总是并存的。所以说我们在看人、待人的时候,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得见人之长、容人之短。

郑晓龙导演有一部特别火的清宫戏,那就是《甄嬛传》。在这部剧中,有一个人必须要提一下,那就是令雍正念念不忘、又总是被剧中人提及的纯元皇后。纯元能歌善舞、上善若水,对待宫女体恤有佳……总之吧,她简直就跟神一样完美。可惜她死了,且殁于盛年。或许,这个人物形象的隐喻是,完美无瑕的人,在世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何不学会包容、学会接纳别人的缺点呢?

那么,该如何接纳别人的缺点呢?

第一,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够从容地对待全部的人生际遇,包括嘲笑、诽谤、嫉妒、误解等。

第二,以尊重人的态度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尊重每个人,但不苛求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三,诚信、公正。诚信与公正一样,是我们在人际关系构建中一种必需的美德。缺乏诚信,就会很容易失去别人的信任;有公正才能维持人际关系的稳定与有序。

第四,帮助他人。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在整个团队中无疑会拥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自己一直处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

寻找发现别人的优点

古时候,在一座深山中,有一位勤劳的农夫。他生活特别有规律,每天都会肩负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木桶去河边汲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来,这两只木桶中,有一只产生了一道裂纹。从此之后,农夫每次回到家时,这只木桶常常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另一只木桶由于没有裂纹,因此总是满满当当的。就这样,过了两年,农夫每天只能从小河中挑到家一桶半水。

完好无损的木桶觉得自己对主人贡献很大,所以整天扬扬得意、自命不凡,有裂纹的木桶则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能胜任工作而汗颜不已。一天,存在裂纹的木桶终于忍不住对农夫说:“两年了,我觉得非常惭愧,因为我身上存在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挑半桶水回家。”

农夫听完这只木桶的话,安慰它:“你留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边上鲜花怒放,而另外的一侧却没有一点儿花的影子。其实,我很早就发现你身上有了裂纹,会漏水,于是将花籽播撒在你的那一侧的路边。我每天挑水回家的途中,你就给它们浇水。两年了,我常常从这路边采摘鲜花,作为装饰房间之用。假如不是因为你的所谓的缺点,我如何能够获取美丽的鲜花,把房间装扮得芳香怡人呢?”

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的综合体,就好比那只有裂纹的木桶,总会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点。倘若我们心怀包容,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我们的生活必定会变得轻松愉悦、多姿多彩。

不容否认的是,每个人都可能存在思维偏见,只不过是程度有轻有重罢了。所谓“偏见”,是根据自己所获取的信息,凭主观的想象,甚至已有的经验与逻辑,杜撰故事般给对方构造出一个形象,甚至以此去推测他的过往与未来。

与对方第一次见面,如果你看见对方穿着邋遢,谈吐不雅,你很可能会判定他是一个文化素质不高且缺乏教养的人。当然,你有如此认为的权利。不过,假如你进而认为他做事一定马虎粗心,并且为人自私,甚至可能性情邪恶,以至于日后不想与其有任何交集,这样就会变成一种偏见,就欠妥当了。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非常容易丧失良机。在与人交往、合作过程中,明智的人总是懂得充分利用并发挥对方的优势,从而为自己提供这样或那样的方便。

对别人存在偏见,结果往往不利于自己。有人曾说:“一次偏见就等于失去了一个合作伙伴,甚至失去了一个潜在的朋友。”因为对别人有偏见,很容易被对方察觉,一旦别人感觉到你对他存在偏见,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假如你们要做的事需要合作方能完成,那么你就摊上事儿了!同心协力地合作是肯定没戏了。

要想消除偏见,我们就得设法改变自己的一些思维定式,对自己的观点稍作调整。首先,要让自己坚信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然后努力去寻找别人的优点,这样做将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假如能多关注别人的优点,对别人持吹毛求疵态度的倾向和不满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就能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去。

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不单纯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寻找别人的缺点进行批评,不仅会影响自己原本愉悦的心情,还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烦躁起来。对别人持有吹毛求疵的态度,有时是自己对别人“羡慕嫉妒恨”的一种表现。因为你“羡慕嫉妒恨”对方,所以会专门挑别人的缺点与不足,以平衡自己的不良心理。如果对方察觉不到你的挑刺儿,反而会让你的心情变得更加郁闷、烦躁。

对事不对人,不轻易贴标签

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有一颗公允的心,多关注事物本身的对错,而不是依据这件事是谁做的来给出相应的评判。比如,面对不相上下的电器月销量,如果是小王当值,就是不错的业绩,有此销量已经是可喜可贺;如果是小杨当值,就是一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王根本就没有尽心尽力做事。此外,将对一件事情的评判直接发展成对人的评价,也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

“人不可能不存在缺点,不可能不犯错误,做事情时要对事不对人。”这个道理相信谁都会说,说出来谁都能懂,然而做起来,却并非谁都能够践行。

十几年前的百度,是一家快速发展中的搜索引擎网站。那个时候,百度一方面要面对独立流量带来的用户,另一方面,还要提供搜索服务给合作的门户网站。考虑到百度服务器每天承受的访问压力已经接近服务器的极限,倘若访问人数再增加,就会导致百度独立网站的服务不稳定,如此一来,会给用户的搜索体验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负责人丹尼尔差不多每天都盯着百度服务器。

碰巧这个时候,销售部那边新谈成了一个门户网站,希望立刻使用百度的搜索引擎服务。

对此,丹尼尔显得犹豫不决,他知道这个服务不应该上线,因为新服务很可能成为压垮百度服务器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最后出于各种原因,丹尼尔没能坚持到底,新服务还是上线了。结果,连续两天,百度网站的服务稳定质量性很是糟糕,用户在提出搜索请求时时常得不到正常的搜索结果,新服务被迫迅速下线。

丹尼尔因为这件事情忐忑了数日,已经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他知道,虽然上司罗宾从不发脾气,但依照罗宾的性格,是不可能容忍下属出现如此大的纰漏的。丹尼尔心想,或许罗宾会大发雷霆。

丹尼尔揣测得没错,罗宾的确很在意这件事,然而在例会上,他并没有对任何人发脾气,而是平静但认真地对丹尼尔说:“你的职责就是保证百度的服务可依赖,所以这次事故你有很大的责任,要好好反思。”随后,便迅速地将话题一转,环顾众人一圈后,说,“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抓紧时间讨论一下。”

丹尼尔说出了自己准备好的解决方案,罗宾非常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点点头,他认为这个想法考虑得很周全,随后非常投入地和他一起讨论起其中的细节来。丹尼尔长舒了一口气。

会后,丹尼尔看见罗宾还是有点儿难为情,没想到罗宾却好像不记得这件事了,主动过来对他说:“这个周末你有时间吗?”看着罗宾脸上那带着甚为期待的熟悉表情,丹尼尔笑了:“你是不是又想把大家聚一块玩‘杀人’了?”“对呀对呀,好长时间没玩了,你们不想玩吗?”“早就想了!我去约人,就这个周末吧!”于是,先前那个充满活力的丹尼尔又回来了。

事实上,在百度的会议室中,整天都可以听到人们在争论。直接反驳或争执得面红耳赤是司空见惯的,不过,走出会议室后,并不会改变员工之间的融洽互助关系。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一切争论都是“对事不对人”的。

一件事,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因为是人在做事。做事的人对能否做成一件事所起的作用的确至关重要。但这是否意味着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就一定要花费诸多时间与精力来对待人的因素呢?非也。当事情出现纰漏的时候,人的本性会首先找人的原因。所以,对事不对人,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对人不对事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日常交往中,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帮助这个人总结教训的人为了表明不是对这个人做评判,常用“对事不对人”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不是来批判你的,而是来帮助你以后再做类似的事情时可以做得更好。”言外之意是——这次这件事没有做好,是做这件事的方法和过程有问题,和做这件事的人关系不大;倘若换了别人,用同样的过程与方法,在同样状况下来做这件事,结果是差不多的。

“对事不对人”经常在事件发生之后被人们使用,它的精髓在于尊重规则、注重成果。在人际关系中,“对事不对人”能够让人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事情与结果上。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不带偏见地评价他人的做事成果,一事一议,不过多联想。

世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十全十美,却要求其他人尽善尽美。一旦其他人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毫不客气地对其展开嘲笑与批判。殊不知,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对别人吹毛求疵、嘲笑与批判的习惯,就好比任由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滋生出类似龙葵的致命物质。对此不加克制,最终将贻误甚至毒害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