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面临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位置的沉浮等问题,这些都让人殚精竭虑。成败、是非、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忧、或惧、或惊、或诧。一旦心中所欲求的未能实现,一旦心中所憧憬的未能成功,一旦心中所期待的落空,化为泡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因此,要想让事事平常,唯有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万事万物。
步步高总裁段永平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过演讲。在演讲时,他指出:“我非常推崇‘平常心’,这不仅对经营企业重要,在做任何事时都特别重要。比如,在企业中,时常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围绕着你,面对这些诱惑就需要平常心。如果有人推荐一个项目,说投入2000万元,短时间就可以挣2亿元,我们肯定没兴趣。我们所做的,就是播种、耕种,然后才收获。”
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人世间最难得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为虚荣所诱,不为权势所迷,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貌所惑。
有一个人对慧海禅师说:“请问禅师,您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慧海禅师回答说:“有!”
“那您说说自己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吧!”这个人又道。
慧海禅师回答说:“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如此啊,没什么不同吧?”这个人不屑地说。
慧海禅师回答说:“当然不同了!”
“这有什么区别呢?”那个人不解地问。
慧海禅师解释说:“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其他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的时候也总是做梦,睡不踏实。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看了对方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总是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荣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迷失了自己,也将‘平常心’丢失了。要知道,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如此的,唯有将心融入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方可找到生命的真谛。”
在禅宗眼中,一个人能明心见性,抛开杂念,看透功名利禄,看透胜负成败,看破毁誉得失,就能抵达时时无碍、处处自在的境界,从而进入平常的世界。
慧能大师有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这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的最好解释。平常心也是杜甫“一览众山小”式的豁达,更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式的超脱。
平常心是一种大境界。周国平先生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已经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平常心绝非用来自我安慰,也不是拿来自嘲的靶子。有些人遇到困难,便将平常心拿过来掩饰落寞,以为将平常心挂在口上,就能够实现心理平衡了。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导致“消化不良”。
平常心也绝非装饰品,更不是用来标榜的。有些人随时尚而动,昨天小资,今日达人,忽然前后左右的人都拥有“平常心”了,自己也就见谁都是一句“平常心”,倘若不如此,就会显得落伍,不够品位。但这并不是“平常心”的体现。
平常心,不平常。一个人想要真正拥有一颗纯粹的平常心,并非是嘴边说说那么简单。在当今这个时时处处都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社会中,平常心是一种需要长期“修炼”才会拥有的心态,而保持一颗平常心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我们心中不要有过多的私欲,这样才不会患得患失。
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于看重得失与成败,也不要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次,无知是不能拥有平常心的,我们要善于学习,因为平常心需要以知识为底蕴。平常心还要以勇气为后盾,性格懦弱是不敢拥有平常心的;平常心还是不墨守成规、不牵强附会、不察言观色、不见风使舵、不蹬鼻子上脸。
放眼滚滚红尘,静观置身其中的人们,大都在忙忙碌碌中度日,尽管各自忙碌的目的不同,但也是各为其事。为了名誉、位置、权力、财富等,像个旋转中的陀螺不得停歇,以致劳累成疾。身处浮沉之中,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焦灼与浮躁,就不会被无休止的欲望毒蛇吞噬,更不会让自己的灵魂搁置于无氧之室中。
顺其自然,学会随遇而安
想象生活总是可以让人如愿以偿,无异于痴人说梦。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经历沟沟坎坎,品尝种种酸辣苦涩与不知所措。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一个人如果懂得了顺其自然,知足常乐,那么,无论发生多大的变化,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都会收获丰美的人生。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赶紧撒点草种子吧!这样简直难看极了啊!”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到了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吩咐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大事不妙啦!好多种子都被风吹跑啦!”小和尚大声喊道。“没关系,吹走的大部分都是空瘪的,撒播到土里,也是没有办法发芽的。”师父说,“随性!”
等到小和尚撒完种子,接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大事不妙啦!种子被鸟儿吃啦!”小和尚暴跳如雷。“没关系!种子多,是吃不完的!”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过后,清晨,小和尚冲进禅房说:“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它们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又过了一个星期,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一大片绿油油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透露出浅浅的绿。小和尚愉悦地手舞足蹈。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贪恋、不妄求、不慌乱、不急躁,一切自然随意,那么人生还会有太多的事物能让你坐立不安、愁眉不展吗?世间很多事物都是人人想要的。因此,世事纷争、你怒我怨,但有几人可以得偿所愿?为何不释放自己的心灵,无私无欲?
有些人处于忧伤或不如意的时候,放眼望去,可能会觉得别人都比自己过得都快乐,于是计较之心顿起,感叹自己福薄命差,好机会全属于别人。其实,正如喜乐一样,每个人的忧伤也都只是暂时的,而事态又是发展变化的,所以,一时的忧伤,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就得哀哀戚戚地过一辈子。有时,随兴、随心、随缘的顺其自然就是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方式。
一个僧侣问洞山良价禅师:“该怎样回避寒暑呢?”禅师回答道:“何不向无寒暑处?”僧侣又问:“什么才是无寒暑处呢?”禅师又答:“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阇黎:梵语音译,指高僧)
禅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寒冷时彻底与寒冷打成一片,炎热时彻底与炎热浑然合一。”这话乍听起来,觉得很玄乎,细究之下,其实也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几乎一致认为,巴西足球队定能荣获世界杯赛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果没能将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他们认为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针毡。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巴西总统和2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了机场。
4年后,巴西足球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多达3万人。在从机场到首都广场将近20千米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数超过了100万。这是多么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人生之旅,成功时就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时就享受失败的乐趣(此种乐则要看你是否有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理和淡然的欲望),摒弃病苦与绝望,时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保持一种恬淡快乐的心情,保持一种无欲无求、无拘无束、无挂无碍的上好心境。成也是成,败也是败。
知足常乐,就是要时时刻刻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对于求不来、避不开的升迁荣辱不必太放在心上。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学会享受生活,自得其乐。这样,生活的滋味会更美妙一些,幸福也会随之而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要耐得住平淡,但不能没有追求
李叔同会作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无怪乎有人曾无限感叹:“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就连大名鼎鼎的鲁迅、郭沫若也以获得他的一幅字引以为荣。李叔同作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多么如诗如画。
然而,李叔同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入佛前是艺术家李叔同,入佛后是弘一大师。他将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来,更见出他的人生境界。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专程去拜访弘一大师。二人就餐时,只见弘一大师只吃一道咸菜,夏先生忍不住问道:“难道你不觉得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啊!”
过了一会儿,弘一大师就餐完毕后,手中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纳闷地说:“没有茶叶吗?你难不成天天都喝如此平淡的开水吗?”
弘一大师微笑地说:“开水尽管淡了一些,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师所言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多么富有佛法禅味啊!
事实上,弘一大师将佛法应用于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生,处处都是味道。一条毛巾用了3年,已经破洞了,他说还能够再继续使用;住在小旅馆里臭虫满地乱爬,访客嫌恶,他说只有几只罢了。的确,咸有咸的味道,淡也有淡的味道。人生要耐得住平淡。有着辉煌的人生固然是一份幸运,但平淡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呢?
人生的许多辛苦是因为欲望太盛,耐不住平淡的生活。唯有斩除过多的欲望,将它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需求显现而出,你才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也是快乐的。
有两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一位觉得自己到了这把岁数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觉得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追求。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练习登山,其中有几座还是赫赫有名的大山。后来她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记录给打破了。
记得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指出:“人的一生就像是他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你怎样想象,就将会有怎样的人生。”
一个人耐得住平淡的生活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因享受平淡而放弃积极的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平淡,包含着理性的坚韧和睿智的追求。一个人如果在享受平淡中缺乏理性的坚韧和睿智的追求,他的灵魂就很容易变成“死魂灵”,日渐沦为不思进取的茫然度日之辈。
智者往往会在平淡中享受生活,在追求中塑造精彩。因为他们懂得,如此行走人生,才能遇见最美的自己。美国大名鼎鼎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就是这样的一个楷模。
安德鲁·卡耐基12岁时从苏格兰移居美国,先在一家纺织厂当工人。当时,他追求的目标是“成为全工厂最出色的工人”。因为他时常这样设想,事实上也是这样行动的,终于有一天他成了全工厂最优秀的工人。后来,命运又安排他做了邮递员。那阵子,他追求的目标是“成为全美最卓越的邮递员”。后来,他的这一追求也成为现实了。他的一生常常依照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造最棒的自己,他总在追求“做一个最佳的自己”。
做一个最佳的自己,不一定非要成为什么“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么“名”,更不是与别人比身份高低,比财富多寡。好比人的手指头,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美丽。难道你能说中指就比无名指好吗?你是否能够做最佳的自己,既不是你物质财富的多寡所决定,也并非你身份的高低所左右,关键取决于你是否拥有自己的追求,并且在这种追求的驱动下,你能将自己身上的潜力发挥到什么程度。
人生本来更多的是平淡和寂寞。只有耐得住平淡与寂寞,才能邂逅一场又一场的繁华。耐得住平淡,愿意接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甚至是残酷,世间男女假如能够将心灵修炼到如此境界,那么,这个人就不缺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