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2174300000015

第15章 穷养男孩并非放养(2)

第二个母亲,她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激发了男孩的成就感。经常有成就感的男孩能够在将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男孩在将来能够出人头地,那么如何培养男孩的成就感呢?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开始:

(1)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提升孩子成就动机的大前提。孩子敬重和认同父母,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家长的影响力,家长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对孩子的成就欲也有着间接的鼓励。

(2)丰富孩子健全的情绪体验。脑生理学家指出,支配创造欲望的区域与支配情感的区域,同在大脑“新皮质”的额叶。这正是与动物本质不同之所在。人有两片额叶,动物没有。只有人才会产生动物远不能比拟的复杂欲望和感情。因此,要发展孩子的成就欲,必须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使他们成为情感丰富、健全的人。

(3)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会体验到各种情感,这种体验会反过来激发他们做事情的欲望和兴趣。在他们的努力下,事情成功时,心情与在别人帮助或强迫下成功是大不一样的,巨大的喜悦会激起争取取得更大成功的欲望,相反,失败了也会使他们产生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4)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早取得成功。成功欲是在一次次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无论孩子学什么、做什么,都要为之创造条件,耐心引导。切忌冷嘲热讽,伤害孩子。

(5)适时地给予正向回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能成为激发孩子成功的动力。回馈可以用具体明确的言语表达,也可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6)鼓励孩子涉足新的领域,敢于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家长习惯于责怪孩子的冒险行为:“太危险了!”“那可不能去!”禁令和责备对孩子十分有害,会使孩子兴趣的萌芽、新奇的体验受到摧残。额叶因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发展不起来,孩子会变成一个缺乏欲望的人。

(7)要帮助孩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事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想想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如果重新做时应怎样改进会做得更好,使孩子的聪明才智和成就欲得到更好的发挥。

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有过“穷”养经历

刘明今年13周岁,上初中一年级。不久前,他滋生了一种和别的同学比阔气、比花钱大方的思想。比如,学校组织校外参观,他听说有的同学带了20元零花钱,他就要家长给他30元。以前,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现在他则嚷着要买名牌球鞋,还说:“不少同学穿的是进口名牌,我买国产名牌已经是低标准了。”为了他上学方便,家里专门给他买了辆轻便自行车,结果没骑多长时间,他就又缠着要买辆变速车。

这是很多孩子的一种攀比心理。青少年往往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他们觉得来得很容易,久而久之,乱花钱的行为就会根深蒂固。如果这种行为愈演愈烈,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你的孩子的生存会因此而受到威胁。

现在,我国的许多家庭物质条件好了,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一门心思地想让孩子尽量过得舒服些,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口袋里零花钱不断,如今随便从一个孩子的身上掏出50、100元钱,不是什么稀奇事。孩子手里钱多了,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体现。但是孩子手里的钱多了,也令人担忧。

靠工资生活的“工薪族”,在购买商品时未免有些踌躇,很难真正潇洒起来。然而,和“工薪族”的孩子相比,一些暴富人家的少男少女们却先“富”了起来,着着实实地“潇洒”:穿的是“彪马”或“耐克”名牌运动衣,用的是“派克”金笔、日本进口卷笔刀、高级文具盒,骑的是千元的赛车,累了就到麦当劳爆撮“巨无霸”和冰激凌,那份派头儿,令每月靠工资生活的父母们叫苦不迭。

在发达国家,人们生活普遍比较富裕,但大多数富人对孩子要求甚严。他们生活保持低标准,并不鼓励孩子纵欲使性,为的是砥砺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艰苦的品质,不让他们堕落成钱多智少的庸才。

前面提到的罗斯福总统不肯为儿子拿路费的例子,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正是他用“穷养”的方法才教会了儿子自食其力。

让男孩们“穷”着点实际上是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如有可能,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参与父母的劳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有一名对已下岗的父亲嗤之以鼻的男生,有一天,陪父亲在街头替人修自行车,还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拧了几下扳手。他回家后默不作声,脸上写满了愧疚。从此,每当父亲回家,他必定端一盆温水,绞干毛巾塞到父亲手里。那份真诚的孝心,出自对父亲艰辛工作的感激和敬重。

如此“穷养”大的男孩子,必定懂得生活的艰苦,比同龄的孩子更坚韧,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也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西汉宣帝时一位大官叫疏广,告老回乡后,每天让家人提供酒食,宴请亲朋乡邻。他经常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让家人赶快拿出去买酒买菜。这样过了一年多,家人劝说疏广买一些田地和住宅,留给子孙。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我是想,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田地和住宅,子孙如果勤劳,足够供给衣食,与普通百姓差不多。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变懒。如果是贤材,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的志向;如果是蠢材,财富多了,就会增加他的罪过。而且,富人容易招群众的嫉恨。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教育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又被很多人嫉恨。”

经常听说某某官员铤而走险给子女安排一份好工作,谋求一个好职位,用心可谓良苦。这些人总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把老祖宗“财富不长宜子孙”的忠告置于脑后。

一般人富贵了之后自然想到封妻荫子,给子孙留下一笔可观的财富。但是,我们从历史上看,很多人虽然留了财富,子孙都不会享受一辈子的。名门之后,还想高人一等,结果是连普通人都不如,享受少而受苦多,有出息的更少。在东南亚的华侨,有很多人发了大财,但是,传到第二代,就破产了。电脑大王王安有若干亿美元的财富,传到第二代也就破产了。所谓“富不过三代”,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问题在于这些有钱人把钱的作用扩大化了,把钱看做是万能的,因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积累财富任其消费,以为这样就是爱心的充分体现。实际上,这是危害子女的普遍做法。“坐食山空”,即使有金山、银山也会花完的。鉴于古人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为子孙后代计划呢?

我们应该给孩子留些什么?林则徐做出最好的回答:“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曾国藩写信给儿子说:“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兄弟努力读书,绝不怕没有饭吃。”

为人父母者假若不下苦心培养子女的一技之长,在当今乃至今后“凭本事吃饭”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社会里,你的孩子那个饭碗如何能端得牢靠?你纵然财大气粗富甲一方,给你的孩子留下一座金山,也架不住子孙坐吃山空、挥霍一尽。

养尊处优并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恰恰可能埋下祸根。倒是那些从小就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没有别的出路,没有任何指靠,只有以死相争,常常可以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理性的家长是用金钱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不是让孩子在挥霍金钱中消磨意志,自毁前程。

让男孩有意识地管理自己

1919年小西奥多竞选纽约州议会席位。有人称他靠父亲的声望竞选,他答道:“是我在竞选……并不是我父亲。”这是他鲜明的“独立宣言”。

小西奥多竞选失败后,父亲罗斯福写信鼓励他,信的大概内容是:

在你做决定的时候,最好的情况是你选择了正确的决定,其次是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最差的就是你什么决定都没做。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做人要独立,要敢于作出决定。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能做自己的主人了。记住:只要学会独立,总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的!

与西奥多·罗斯福的做法相反,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一点困难和磨难也舍不得让孩子受,致使有的孩子到了中学,甚至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就不会独立生活,处处表现出懦弱、畏缩、无能,这样的孩子将来恐怕难有出息。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培养孩子有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本领,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与困难。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回顾自身的教育经历,在一篇《论教育》为题的讲话中曾深刻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

自立是生存的开始。如果要让孩子生活中自立,就要养成他自理的好习惯,自己能做好的事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好。因为孩子们迟早要独自面对这个社会。如果说长辈的呵护是一篓鲜嫩的鱼,那么自理就是一根鱼竿。鱼总有吃完的时候,孩子们只有得到钓鱼的鱼竿,才能保证你未来的生活衣食无忧。

然而,在现在的青少年朋友中,具有自理能力的实在太少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的青少年“做事依赖别人”,28%的青少年“很少帮助家长干活”。

国内有一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曾忧心忡忡地说,青少年在父母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自理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青少年都将父母的呵护当做“拐杖”,可是却没有想过,一旦离开了“拐杖”,自己就寸步难行。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因此必须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那么,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

1.要养成独立生活的意识

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通过对6个月大的男女婴的对比实验,可以发现,面对困难的时候,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借助哭泣等手段。因此,孩子不够独立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我们总是娇惯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他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父母怕麻烦。有些父母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其余的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从而剥夺了他们生活自理的机会。当今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普遍是由于上述原因。

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自理能力培养的心态,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因此,强化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让他要养成动手的习惯

在训练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他学做家务。如让他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同时,可以对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碟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

3.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有时候,孩子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不要指责他,更不能惩罚他,对于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生活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孩子总是做得不好,也切不可性急。要以激励为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找出不足之处,从而为下一次避免失误找到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男孩娇滴滴,没有竞争力

不少父母都不自觉地把男孩看做“我的孩子”,认为他是属于自己的,没有意识到男孩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人。作家纪伯伦告诫人们:“孩子来自你的身体,但是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家长对男孩过度的呵护与保护、过高的期望及管教,会扼杀男孩本来的天性,令其窒息,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不经意间,我们的做法正是以爱的名义代替了男孩精神的独立。

2007年10月31日,某大学年仅26岁的研究生小洪跳楼自杀,当场死亡。他在遗书中说,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愿意成为父母的拖累,所以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某大学学生在一次学院联欢晚会上因唱歌走调,引起观众的哄笑,一时想不开,竟于当晚自杀身亡……

男孩原本应该是刚强的,如今却被这些不起眼的小挫折所摧垮。一个个不胜压力的男孩自杀的报道充斥报端,而他们自杀的首要原因就是在生活、学习中遭遇挫折、打击,比如无法适应独立生活、受到师长的批评、某个要求未被满足、就业不顺利、工作压力大和失恋等。

挫折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总会遇到障碍和干扰。现在的男孩们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可是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较低,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挫折,一旦遭到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从这方面来讲,当今社会的男孩又是不幸的。

男孩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

学校方面

男孩由于生理、心理发展较女孩慢,因此,中小学阶段的男孩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对男孩的言行也不像对女孩那样慎重,这些都能使男孩心理受挫,出现挫折心态,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悲观、失望。性格外向的男孩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男孩会变得心灰意冷。

家庭方面

有些男孩因家里突然发生意外情况,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天灾人祸等,或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经常受到责备打骂,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从而产生挫折心态。他们往往会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的处世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影响,如狭隘、抑郁、怯懦、孤僻、离群、对立、仇视等。经受这些挫折的男孩往往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或放弃追求目标逃避现实,或离家出走,或迁怒于他人。

社会方面

社会对男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孩子看到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如种种腐败现象,心理上失去了平衡,想到自己的基础差,学习又吃力,不如早点回家去做个体生意或外出打工,这样便产生了挫折心态。

自身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