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
2175500000033

第33章 30岁,做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10)

平时的作业是在打基础,是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由此可见: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

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得从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开始。

2.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作业是对独立自主最简单的诠释。作业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思考能力的发展。要达到作业的目的,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自己开动脑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己不动脑筋,抄别人的作业,这就是一种单纯完成任务的观点和不认真的态度,是绝对要不得的。

3.抓紧时间,一鼓作气

得抓紧时间。在安排时间上应当先紧后松。他们要求自己必须要专注,一鼓作气地把作业做完。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状态不好,就先暂时不做,但是在抓紧时间的前提下适当地放松,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然后,再教孩子一些做作业的步骤。

第一步: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做作业前,把所学的有关内容简要地复习一遍,掌握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重要内容,理清知识体系,在脑海里形成总体印象。这样,在做作业时,才能头脑清醒、反应灵敏、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得心应手。否则,知识不熟练,做起题来处处碰壁,不是公式想不起来了,就是单位不统一了,或相关内容混淆了,答跑题了。

第二步:感知理解题意。这一步包括审题、联想与课题的类化三个环节。

审题即了解题意,搞清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要求。

搞不清题目要求,忽视或遗漏某些必要条件,或领会错了题目意思,解题一定不会顺利。因此,我们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解任何一道题时,都应列出以下几项:已知、求解、解。认真写一遍,可预防遗漏。

联想是指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此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它不是盲目的,它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的合乎逻辑的联想。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想呢?习题的设计一般是为了考查某一知识点,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必须首先分清这道题究竟考查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解题要求顺藤摸瓜,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求三角形在这条边上的高。这道首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只要你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将已知代入,即可解开此题第三个环节是课题的类化。指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同类的知识系统中去。一般而言,公式是我们最常见的类化。例如,公式(a+b)在解题[(8a+6)+(7c-5)]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类。虽然题目看上去很复杂,但它其实不过是公式的变形。题中,(8a+6)相当于公式中的a,(7c-5)相当于公式中的b。划到归类后,问题很容易便迎刃而解。同时,可以这么说,凡是找不到归类的习题都是没有练习价值的。

做作业最关键的—步就是审题,连题都判断错了,作业内容就全错了。解决任何—个问题都是如此,首先第—步是审题认真审题就要多琢磨,细推敲、深思考。审题时首先是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所给的条件,有什么限制,什么要求,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等等;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道题分成几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设计好整个解题步骤,—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第三步:细心的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的抄好题,书写格式必须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达严密,准确无误,考试时才能按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指审题后,把解题的思路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个动脑筋和动手的过程。在做题时,要注意质量,也就是要做到“准确、规范、快速”六个字。

准确就是要求我们做题时争取“一遍对”。钱学森曾说过:“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这种科学工作习惯不是凭空得来的。他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每一个习题、作业,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力求准确、规范。从初中开始就要培养“三严”的学习习惯,树立“三严”的学风。

规范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简明易看。行要直,边要齐。要留出必要的空白,使复习时看起来方便、教师批阅时方便、有毛病查起来方便、错题改起来方便。做到规范的另一个措施就是不要轻易下笔,先把解题思路搞清楚,方法步骤搞准,然后再下笔。

快速就是要求我们解题的效率要高。要对自己提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科竞赛,通过各种途径训练速度使自己的作业和练习做得又快又好。

练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次数,也取决于练习的质量。决定质量的关键在于所做的习题是否有较好的练习价值。一般而言,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价值都比较高,教材中的练习题,练习价值也比较高。对教材习题的熟练掌握,能使你掌握最基本的题型,考试时,自然胜券在握了。

最后,教孩子一些做习题的技巧。

1.从最有把握的地方开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好避免一开始就屡遭挫折。所以,最好从比较有把握的部分开始做练习,如果大部分题都能做对,就会兴致勃勃。

2.对教材中的习题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的练习题一定要无一不知,无一不熟,作为第一参考书。在此基础上,有精力和时间不妨多读几本参考书,把其中的精华都吸收过来。

3.一定不能在习题旁写出答案

有些孩子认为,在习题旁边注明答案以后就不会再错。恰恰相反,由于有了答案,下次做这首题时,会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不能独立进行练习,练习效果自然不会好了。为了及时知道对错,可将答案注在书后或其他笔记本上。

4.利用好习题答案

选择参考书时,要选有答案的,答案越详细越好。如果有错误分析,则为上选。做过练习的题,应做上记号,对的打勾,错的打叉。但答案一定不要填上。做完一遍后,隔一段时间,再重做,同样,对的打勾,错的打叉。再隔一段时间,可把做对的放在一边,只做错的,直到做对为止。

学习中与人合作

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它们俩都觉得自己本领大。大象伯伯说:“我来考考你们。河对岸有棵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子。你们谁先摘到果子,就算谁的本领大!”梅花鹿想:我跑得快,我一定能先摘到果子。金丝猴想:上树是我的拿手本领,我肯定能先摘到果子。

比赛开始了。梅花鹿飞快地跑去,轻轻一跃,就跃过了小河。它一口气跑到果树下,得意洋洋地说:“哈,还是我的本领大吧!”可果树太高,它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只好灰心丧气地回来了。这时金丝猴被河水挡住了去路,正急得团团转呢!

大象伯伯朝它们会意地笑了笑。

它俩一下子就明白了。梅花鹿驮起金丝猴,过了小河。金丝猴很快地爬上树,摘到了果子。它们一起把果子送给大象伯伯。

大象伯伯问:“谁的本领大呀?”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我,我看你,都笑了。

告诉孩子,独木难成林,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学习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离不开合作的。比如,在化学课上做的一些小实验,老师一般都是分组进行,让学生分工合作的。

1.对待合作的伙伴要友善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同样,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要吝啬赞美之词,相互间要鼓励,要使学生在相互鼓舞和激发中增强信心和力量。对暂时失败的同学不能嘲笑,要以朋友式友善宽容的态度,使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

2.合理分工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在合作学习中,要让每个人都去发挥自己的长项,合理分工,提高合作的效率。

3.对待合作伙伴要予以帮助和支持

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大胆地向身边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跟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成绩好的同学就要不怕麻烦,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给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讲解习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也是一种提高。因为给同学讲解,既是一种复习,又是对自己思路的一次整理。

4.对小组负责

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人有自己的个人目标,但这个个人目标是从属于集体目标的,是服务于集体目标的,而这个集体目标是成员的共同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要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克服消极等待或依赖别人的思维惰性。

5.合作中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同学都要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积极思考,积极表达,在潜心观察、操作、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交流,才能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6.要学会倾听、分析别人的见解

在合作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抓住关键处,听懂别人的意思,并认真地吸取别人的见解,调整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当自己的意见与别人有分歧时,既要坚持自己的,又要吸取别人的意见,体现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

学习上不怕挫折

牛顿小时候很聪明,但读书并不用心,都把心思用到做手工、想问题上了,所以在老师、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一个笨孩子。

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架小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都围拢过来看。正在一帮小家伙眨巴着眼睛羡慕牛顿的时候,一个同学怪声怪气地说:“哟!这风车做得还怪灵巧呢!”这同学讲的是反话,因为他平时学习成绩好,一直在牛顿之上,看到牛顿在他面前表演,很不服气,于是又提高嗓门说:“你这小风车外形造得还可以,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得这原理吗?”牛顿一时答不上来,脸就红了。那位同学劲头儿更足了:“哼!说不出来吧,可怜!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讲不出原理,说明你只不过和木匠一样!”牛顿被他这番话羞得无地自容,他哭丧着脸,走开了。这时,原来围在牛顿身边的一群小同学也一个个对他另眼看待了。“木匠!木匠!连原理都讲不出来,还在这里显摆!”说着,有的同学就动手打他的风车,别的同学也跟上去,七手八脚地把牛顿的小风车打了个稀巴烂。

牛顿心里很难过,眼泪一滴滴地掉下来。事后他细想:这些同学为什么欺侮我呀?还不是我自己不争气?自己为什么不下决心把功课学好呢?夜已经深了,小牛顿还在想白天发生的事。最后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功课学好。人小志不小,小牛顿自从立志勤学后,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认真复习,有空还不忘他的小手艺。不多久,他的学习成绩就赶上来了,而且超过了骂他是“木匠”的那位同学,成为班里的优秀生。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着成功的喜悦,也会面对着失败和挫折。对少年儿童来说,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们分析挫折的原因,变挫折为前进的动力,是每个家长应该做到的。

1.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耐力

不同耐力的孩子对挫折的反应是不同的。当孩子有挫折之后,父母要使孩子懂得,挫折是暂时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经受挫折的考验,某件事没做好,不等于你整个儿都失败了,你还有很多拿手的事。所以,不必为一次考试考砸了而伤心,也别为没有先去做一件自己拿手的事情而后悔,从灰色的情绪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起信心。摔了跟头之后,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为什么摔倒,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这是失败给你的最好礼物。摔了跟头是很疼的,但这能教我们以后走得更快更稳。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2.帮助孩子解决挫折中的问题

挫折的重要原因是孩子的某些愿望不能实现。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孩子的需要是合理的。例如,孩子喜欢踢足球,希望父母给买一个。但家长认为,学习时间都不够,还踢什么球?这就使孩子有了挫折,情绪低落,学习也未必好。这时父母应满足孩子的需要,避免挫折。第二,孩子的需要是合理的,但实际情况不允许。例如,一个孩子希望父母给自己买一架钢琴,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这时,父母就应当向孩子讲明原因,“以后有条件再买钢琴。”这样,使孩子的情绪得到调节。第三,孩子的需要不合理。例如一个孩子提出:我的衣服,鞋子都要买名牌的;别的孩子有的东西我也要有。这时,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严肃教育,指明危害性,让孩子经受一次挫折。

3.让孩子适当的受点挫折

如果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各种要求总是顺利地得到满足,他就不可能获得挫折的体验和忍耐挫折的经验。心理学家指出,儿童期挫折太少,会使他们不知如何处理挫折。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一件事成功了,不一定没有忧虑;失败了也不完全是坏事。我们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当然,儿童过多地挫折,也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如形成自卑、怯懦等,失去克服挫折的力量。

虚心向别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让孩子做这么一道题:

假如我们从全组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15个同学能找出多少条优点?从全班每个同学身上找出两条优点呢,65个同学一共能找出多少条优点?

演示乘法算式:2×15=30

2×65=130

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优点学习到自己身上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人如果能不断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能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就越能提高自己,无论是谁,都有优点、长处,也都有缺点、短处,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会有进步。

1.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

五代时期的钟隐年轻时已是个有名气的画家,在当时的社会里他的身份地位已经是比较高的。可是,他为了学习郭干晖的一技之长,不惜隐姓埋名,屈身为奴。这足以说明他要向别人学习的诚恳迫切的心情,经过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画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别人学习,即使已经成为优秀的、有成就的人,只要发现别人有一点比自己好,就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绩。

2.每个人都有优点,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要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对不如自己的人就没有必要向他们学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