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2176000000015

第15章 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决定成败(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学海泛舟】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一生历尽磨难,一贬黄州、二贬惠州、三贬儋州。仕途坎坷,命运多舛,流离颠沛,多灾多难。“乌台诗案”入狱,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九死一生,负罪放逐。然而,因祸得福,苏轼在这种遭遇下,创造出了众多世代传颂的名篇杰作。

这都是因为苏东坡具有坚忍不拔之志,饱受迫害而不消沉自弃,忧愁而不悲伤。不戚戚于险途,不汲汲于名利,不心浮气躁,不怨天尤人。命运的大起大落,并没有使他消极颓废,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砥砺意志,彻悟人生;更加精研学问,焕发才情。正是他的坚韧旷达,挽救了困境中的苏东坡,使他的文学创作全面走入豁然开朗的境界,成就了命运坎坷、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玉成了他的人格与文格,铸造了他独特的精神。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是宋人苏轼《晁错论》中的一句话。他在诗文中说,自古能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堤口,引导河水流入大海。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也有洪水泛滥的巨大隐患;只是大禹能够清楚事情会如何进展,洪水发生后就不感到害怕,而慢慢的寻找处理办法,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

【智慧心语】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韧的意志。不管环境有多么恶劣,他的初衷与希望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将最终克服阻力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清朝的书法家文学家郑板桥,一生遭遇过诸多不幸:3岁丧母,30岁丧父同时丧子,39岁丧妻,57岁又丧子。“少怕丧母,老怕丧子”,俗语中的两怕,他无一幸免。他的官场生涯尤多坎坷,“两革功名一贬官,萧萧华发镜中寒”。然而,他却吟诗自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小开始磨砺自己坚忍不拔的品质,方能经受住“千磨万击”的考验,从而达到理想的彼岸。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学海泛舟】

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的母亲去世了。

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一个有4万人口的城市。旅途中,林肯亲眼看到了黑人奴隶遭受的非人待遇。他对伙伴说:“等到我有机会来打击奴隶制度的时候,我一定要彻底粉碎它!”

自此之后,林肯开始把握任何一次机会强大自己,以期望有朝一日粉碎奴隶制度,实现民主自由。

他一边艰苦地劳作,一边努力地增长知识。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并且自学法律,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自学使他成为了一位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

有一个渴望学习法律的青年,写信给林肯请求指教,林肯复他的信说:“如果你已经下了决心想做律师,那么,你已经成功了大一半了。请你永远记住在所有成功秘诀中,决心是最重要的条件。”

林肯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为了创造读书的机会,他曾历经千辛万苦。有一次,他从家里走到50英里外的地方去借得到书,到了晚上,便在小屋中燃起了柴火,借着火光读书,第二天一早醒来,就立刻揉揉眼睛再继续阅读下去。他常常走到二三十英里之远,去听名人演讲,回来后便私低下练习一番。他常常在田野中,树林里,或向约翰杂货店的买主们说。他曾加入春田市的学术辩论会,把每天的事件,作为练习演说的题目。

正是这样一段辛苦的积累过程,使得他在一次政治集会上有机会发表政治演说,表达他对于黑奴制度的不满与抗议。从而树立了他在公众中的正直形象和积极影响力,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

但他没有就此满足,废除黑奴制度的道路是艰辛、遥远的,需要他孜孜不倦地继续探求出路。直到他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他才有机会来完成他青年时期的心愿。当他就职之后,签署完《最后解放宣言》,他才庄严地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从此,美国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

试想,如果林肯没有如此强大的动机驱使自己去奋斗,那么,他的人生会和许多人们一样平常。美国的黑奴制度也许还需要延续许多年。但是,高远的信念决定了他事业的高度,他奇迹般地从穷困的、无知的、瘦小的黑人,骤变成为统领国家的总统。让我们不得不赞叹信念的威力。一如他自己的感慨:“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智慧心语】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不无道理。心志高远的人,就能通过勤奋、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走得很高很远。而人穷志短的人们,则只能在人生旅途中缓缓前行,甚至停滞不前。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少尉的时候,工作之余,他的同伴们便开始寻欢作乐,去游玩儿或找女人,他却在埋头读书,如饥似渴地读着那些对他的将来有用的东西:大炮的原理和历史、战争、哲学、文化、法律、天文、地理、气象学等等,拿破仑知道自己想要达到怎样的人生境界,所以,自强不息地追求更加完美的自己。

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看到许多农村人生病后因愚昧或贫穷不治而死,他便决心通过学医来解救劳苦大众的病痛。正是这种为劳苦大众解除病痛的理想,才促使他进了日本的仙台医专,师从当时著名的医学教授藤野先生。后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鲁迅先生感到只有拯救整个民族的命运才能最终解救劳苦大众。而要达到这一伟大理想,仅靠一点医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医学,而改学了文学。最终成了我国新文学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

众多名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人无志不立。立志,就是要树立人生的理想,找准人生的目标。胸无大志的人,就会在众多的选择面前无所事事,从而虚掷青春时光,错过发展的大好时机,终于碌碌无为,平淡度日。然而,心怀大志之人,才能够激发出为理想而拼搏的无限热情,从而利用好每一寸光阴积累才学,增长本领,逐步靠近理想的高度。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学海泛舟】

松下幸之助只有一个非常短暂的幸福童年,在他6岁时,他家里就开始破败了。才上小学四年级的松下,就接受父亲的安排,到大阪做火盆店的小学徒。随后又在一家自行车店当学徒。他始终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其背景和最初经历,如果按部就班,松下至多在一个中等公司中谋求一个稳定的生计。然而,貌似未被命运垂青的他,却凭着自己的“信念和忍耐”,开辟出了属于松下幸之助的康庄大道。

人穷志弥坚。年轻的松下踌躇满志,他并不满足于在自行车行做学徒。于是,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又瘦又小,觉得不理想,就找了一个托辞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这明显是一种婉拒。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执拗,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不料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

松下幸之助的决心和韧性打动了主管,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自学充实自己,在电器工厂成就非凡。尽管如此,他始终不满足于现状,总是不断地寻找突破。但是,由于当时老板不愿采纳他提出的生产新型电灯插座的建议,松下毅然辞职,决心自己生产这种产品。1918年,松下幸之助用100日元开创了松下电器公司。

然而,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更是超乎想象,但松下始终没有放弃。他更清醒地认识到,在荆棘道路里,唯有信念才能开辟出康庄大道。并且,信念忍耐能化不可能为可能。他在成功之后的回忆录中,给创业者们的建议就是,梦想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企业尚未获得成功之前,这种梦想可以说是支撑事业的惟一支柱。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及经营者如果没有美丽的梦想,就不会有壮丽的蓝图,更不会有企业长远的发展。松下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美梦和理想,虽然这种理想和美梦伴随着更多艰难险阻,但是一旦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纵然有千辛万苦,也都能够忍耐。

他的坚持和付出,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松下公司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走向了世界。他在电器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充分赞誉。日本政府为他颁发了日本最高的奖章——“一等旭日大绶勋章”。在他第一次访问美国洛杉矶时,该市市长把松下到达洛杉矶的那一天定为“松下幸之助日”。诸如此类的荣誉不胜枚举,完全都是对他50多年的艰苦奋斗经历的最好肯定。

【智慧心语】

罗素说:“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的人们可以登上永恒之旅。”成功是许多忍耐的总和。成功人士的特征之一,就是比平常人更会忍耐,小不忍而乱大谋。忍耐需要勇气,需要智能,更需要信念和力量。

我们会经常听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类的话,也会遇到许多喊着“忍耐、坚持,就能成功”这样口号的人。想要实现自己期待的目标,忍耐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而信念是支撑我们忍耐力的精神力量。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忍耐和坚持就是一把手中的利剑,让我们更用心地去面对困难,带给我们机遇,在困境为难之际,在挫败绝望之中,枯木逢春,走出光明之路。

我们当今的孩子都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成长,若不能懂得忍耐的可贵性,便可能在将来的人生路上处处碰壁,既不能很好地与人共事,也不能在困难重重的情境下,闯出自己的道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忍耐力是坚强品格的一个核心表现。隐忍克制并不是懦弱胆怯的表现,恰恰相反,它还是心怀大志向,善于自我克制的象征;它是一种强大的心力,它形成包容,孕育智慧,衍生成勤奋和积极;它是可以驰骋于各个领域、各个战场的优秀者所必备的内在素质,是一个人有修养、有内涵的表现。忍耐虽是痛苦的,但却能超越失望,绝处逢生。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学海泛舟】

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就是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当然,居里夫人并不是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第一人,但她无疑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