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德谟克利特知道生儿育女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他极言生育养育之忧苦,并不是说德谟克利特就不重视儿童教育。不,他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看作是创造人的第二本性的巨大力量,他说:“本性和教育有某些方面相似,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但这样做了它就创造了一种第二本性。”
他之所以重视教育,与他重视智慧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在他看来,是否爱智慧不仅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并且也形成了人类内部的差异,而其中关键的因素是教育:“在青年中有聪明才智的人,而在老年中也有愚蠢的人,因为其实并不是时间,而是适当的教育和天然的禀赋教会人思想。坚定不稳的智慧是最宝贵的东西,胜过其余的一切。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起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
此外,至为有价值的是,德谟克利特认识到,人们只有吃尽千辛万苦才能发展好的禀赋,而坏的禀赋则用不着丝毫努力就自己发展出来了,所以德莫克利特说:“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拒绝付出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利特的一生便是“行胜于言”的一生,他非常注重实践,他的名著《道德思想》是他作为一个“阅历甚广”的人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他反复强调要注重实践,要人躬行道德,而不是空谈道德。“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是空谈道德。”
【智慧心语】
德谟克利特强调一个人“精神的完善”,并主张,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获得这种“精神的完善”。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魔鬼。要成为天使,那是艰巨的自我磨练的历程;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增强自己对“善”的了解,不辞辛苦地习得一切有益的本领,我们内心的魔鬼就会肆意横行。因为后者是最不费力的。
此外,“任何艺术,任何科学知识,都不能不经研究而获得;大部分天性不能干的人,都能经过练习而变得能干。”在德谟克利特时代,人还匍匐在神灵的脚下,被大自然的必然规律所支配着,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丝毫的主动性。而德谟克利特就已告诉大家,人能通过提高心智的办法摆脱去发现事情的必然规律,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常说“能者多劳”,也可以换过来说“劳者多能”。“能者多劳”是消极地接受天赋的才能;而“劳者多能”则要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扩充先天赋予每个人的资源。“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给孩子参与的机会。说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态度,只有孩子亲自参与其中,或有切身体验,才能真正在他的性格或态度上烙下印记。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学海泛舟】
汪国真,中国大陆现代诗人。在学校时,喜欢读书、爱好诗歌创作,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练、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因此,他的诗歌虽有缠绵的情思,却也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在他的《跨越自己》中,他这样写道: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的确,生活总不可能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总是坎坷。但难倒自己的,不是生活环境为我们设定的重重阻碍,而是我们自己。一如汪国真说说:“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智慧心语】
人生没有撒满鲜花的道路。父母也不要总想着为孩子提供十全十美的人生,相反,应该让孩子去经受生活的考验,但教给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
美国著名企业家亚科卡,曾任福特公司总裁。他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无疑得益于他乐观豁达的父亲。他父亲既是一个精力充沛、善于身体力行的长者,又是一个循循善诱、擅长做思想工作的能人;既是一个一丝不苟、懂生活、善管理的凡人,又是一个思想豁达、善于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智者。每当亚科卡遇到烦恼或挫折,父亲总是不失时机地给予他安慰和信心,让他振作起来。
1973年亚科卡在福特公司负责生产的新型轿车销路大增,并打入西欧市场。但老板福特三世唯恐亚科卡威胁到本家族企业的继承权,在1978年解雇了他。同年11月,他应聘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工作。1980年接任该公司董事长兼业务主管。此时正值公司危难之际,他首先想起的就是父亲那些安慰人的话。那时候,亚科卡常自言自语道:“爸爸啊,太阳在哪儿?太阳在哪儿呀?!”亚科卡承认,1981年他曾不止一次地准备认输,但是,凭着回忆父亲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他在那些日子里努力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父亲常说:“此刻看起来是够困难的,但是要记住,就是这种困难也会过去的。太阳还会出来。”这一教诲激励亚科卡奋力拯救了濒于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他大胆改革。到1984年,公司净赚24亿美元,被誉为美国新时代的英雄、企业界的超级明星。
每当家里遇到困难时,总是父亲鼓励家人振作精神。不论发生什么事,他总是全家的靠山。他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是:人生有起有落。每个人处于逆境都要安之若素。“你得明白,生活中稍不如意的事总是有的。”当亚科卡在学校考试成绩不佳或者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他总是这样对儿子说:“没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作比较,你就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了。”
同时,他不喜欢见到孩子们有谁愁眉不展,并且总是千方百计地让他们振作起来。每当亚科卡有什么烦恼的事,他总是说:“告诉我,亚科卡!上月或者去年,你有没有这么不顺心的事?此刻你自己都记不起来了!所以你今天如此烦恼,有些事到头来也许并不真那么糟呢。别想它啦,明天好好干吧!”
他父亲甚至不能容忍一个陌生人愁眉不展。当全家外出到外边饭馆里吃饭时,如果女招待员态度不好,吃完饭后他就会招呼她过来,把自己心爱的格言奉献给她。“我要送给你一点真正的小费,”他说,“你干这个工作为啥这么不高兴呢?是谁强迫你做女招待啦?你干起来这么不高兴,就等于告诉每一个人说,你不喜欢你做的这份工作。你看,我们出来是为了得到愉快,却让你给搅了。如果你真的愿意当招待员,那你就应当一个世界上最棒的招待员,否则不如去另找一份工作。”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是苦还是甜,只是个人的感受。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积蓄力量突破环境的限制,超越自我,创造美好的生活。
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陀思妥耶夫斯基
【学海泛舟】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不过,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但他的确做到了“征服全世界,就得征服自己”。
他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于莫斯科的穷人医院。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莫斯科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年纪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虽然父母不允许,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喜欢去医院花园走走,看看那些晒太阳的病人,听他们讲故事。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他将内心复杂的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都诉诸于纸笔,以此揭露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为此,有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国的深度。
苦难的人生经历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使得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境界。他征服世界的武器,就是他经历苦苦挣扎之后累积而成的强大自我。
【智慧心语】
冰心曾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就为伟人的,并非生来就是天之骄子。他们,往往经受了世人所难以想象的折磨和苦难,付出了多于常人百倍的艰辛奋斗。他们,突破了人性的弱点,自强不息地完善自我的品质,才最终折服了别人,被大众所认可、仰慕。
美国专门设了一个奖项——“霍雷肖·阿尔杰奖”——每年授予那些从逆境中崛起的、取得重大成就的人。获得这一奖项的人中,很多人都能想到美国的节目主持人奥普拉,她从贫穷到成功的经历令每个人都由衷地敬畏。
奥普拉的一生中曾发生过一连串的偶然。她生下来是私生子,父母亲当时的年龄都不是很大。她母亲弗尼塔·李当时才18岁,在男女关系上比较随意,都不确定谁是奥普拉的父亲。奥普拉出生后,便留给外婆养育,她小时候一直和外祖母在一起。直到6岁,奥普拉始终和外祖母住在密西西比州德尔塔地区的一个小农场里。
农场生活十分艰苦。外祖母在后门廊用铁锅煮衣服,因为当时家里没有洗衣机。水必须去一个井里去提。小农场没有室内排水设施,没有室内洗手间,只有户外厕所,奥普拉每天的工作之一便是倒粪桶。从小时候开始,她就帮着照料牛、猪和鸡。她没有自己的卧室或床,而是和外祖母一起睡在一条羽毛褥子上,晚上还经常被吓醒,因为外祖父经常进来打骂她和外祖母。
与农场的生活一样,外祖母对她也十分严厉和无情,做错一点事情都要惩罚,甚至连她无法控制的事情也是如此。皮鞭成了奥普拉受教育的生活的一部分。
在农场,她孤单无助,没有一个朋友。奥普拉非常羡慕那些过着舒适生活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白人的孩子,他们家里有电视和洗衣机,身上穿着从商店里买来的衣服,可以去看电影,不会因为犯一些有意或无意的小错而受到惩罚。虽然在她那个狭小的世界里,挨皮鞭是家常便饭,但她也看到白人的孩子很少挨打。她还幽默地说,如果白人的孩子受到惩罚,他们得到的是“打屁股”,而黑人的孩子得到的则是“皮鞭”。他们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在家里做的,鞋也是只在星期日礼拜时才穿,其他时间小孩子都是光着脚。
然而,长大之后的奥普拉,却征服了全世界的人们。她的吸引力超越了种族界限。似乎世界大多数地方以及全美国都知道她,人们对她的熟悉程度也许比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当代政治人物、学者、艺术家或作曲家都要高。当新闻媒体曾一度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可能成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时,有人就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说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未来的奥普拉”。
奥普拉征服世界的魔力就是真实、热情、风趣。虽然成长的道路布满艰辛,但她没有因此而悲观堕落。她渴望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此,她磨砺自我,挑战自我,尽可能以一个完美的姿态走向公众的视线。最终,得到了全球人们的认可。
战胜自我,不甘堕落,就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