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2176100000189

第189章 张履祥安贫乐道,以耕读为乐

古代不入仕的学者多贫穷,而他们能成为学者也因其能安贫乐道,毕生沉浮于学海中,以读书著述为乐。清代颇多安贫乐道之士,张履祥就是一个以耕读为乐的学者。

他七岁丧父,家贫,母亲沆氏勉励他说:“孔、孟两家无父儿也,只因有志,便做到圣贤。”及长,受学于著名学者刘宗周之门。学成,授徒。他重视经世济用之学,并能实践,自食其力。他耕田十余亩,农忙时,穿草鞋戴竹笠,手提筐饭,到田里耕种,劳动在田里,吃在坡上。

他自己耕作种田,收入只够平常的吃和穿。他把房子取名为安乐窝,因此自称为安乐先生。他每天早晨燃香静坐;黄昏时小饮三、四杯酒,稍有醉意就停止不喝了。兴致来时,做诗自娱,快乐无比。有时候想到城里去,就坐着车子,兴之所至,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当官的、读书人听到他的车子声音,都跑出来争着迎接;小孩子们都很高兴,互相说:“安乐先生来了。”有时候也随兴留下过夜,天明方才离去。

他曾说:“人须有恒业,无恒业之人,原因在于他丧失了自己的本心,丧失了自己的信仰。他说自己因为愚笨,以稼穑作为自己生活的手段。因为一旦学会稼穑,就可以无求于人,则能立廉耻;知道了稼穑的艰难,就不妄求于人,不妄求于人,则能兴礼让。廉耻立,礼让兴,而人心可正,世道可隆。

明清之学,学者崇空谈的多,而他强调实践,以仁为本,以修己为务,着重经济,安贫乐道,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修身点拨

懂得“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俭是德的全面体现,是道德的根本;侈是万恶之首,也是万恶之源。只有倡俭尚廉,鄙弃奢侈,才能克己奉公,为人景仰。

我们不一定要身穿名牌衣服或过富裕的生活,才会觉得快乐,最重要是衡量自己的负担能力,不会因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生命中更有意义的东西,例如健康、家庭、学业和友谊等。如果我们能够长存感恩之心,珍惜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我们的生活已经十分富足。只要你表现出来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成熟的思想,加上努力奋斗的心志和清晰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