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176200000052

第52章 历史故事(6)

作为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人,给下属分配了任务,就该放手让他们去做,不要处处限制,使其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事事无成。作为领导就应该充分相信下属的能力,这样下属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如果上级处处都要给下属做指示,反而使下属无从下手,不仅影响上下级关系,更不利于事情的处理。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很想学习驾车,于是就叫王子期教他驾马车,王子期先为赵襄王作示范,为他仔细讲解驾车的要领,而且手把手的教赵襄王。赵襄王自恃资质过人,不喜欢王子期婆婆妈妈的,就让他赶快把驾车要领都教给他,让他自己细细揣摩。王子期没有办法,知道大王是个急脾气,只好随他的心意。赵襄王的确对驾车有极大的兴趣,自从跟随王子期学习驾车以来,每日都坐在马车上不肯休息。不几日,他就可以自己独立驾车了,而且他自认为自己驾车的本领已经很高了,心中十分的欣喜。

这天,赵襄王找来王子期对他说:“我已经学会驾车了,咱们比试一下吧。你也好检验一下我这个徒弟的水平,如果我这个徒弟胜过你这个老师,你可不要生气哦!”说完哈哈大笑。于是侍从们为他俩赶来两辆马车,王子期让赵襄王先选马,赵襄王选了一匹最好的马。两人便套上马车,侍从一声令下,两匹马飞奔出去,赵襄王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用尽全力去驾车。尽管如此,头一场赵襄王还是输了,他便怪自己选的马不好,要求和王子期换马。王子期也不多说,赵襄王说换马就换吧,第二场,赵襄王换了王子期的马,王子期用赵襄王的马,赵襄王本想这次我该赢你了吧,可是这匹马好像成心和他作对,一到他手里就没有第一场在王子期手里跑的那么快,反而输了。赵襄王很是生气,痛骂那匹马不时抬举,可是他还是不肯服输,就对王子期说:“刚才,您那匹马跑了第一场,用力太多,到跑第二场的时候就没体力了,这样吧,我们再重新选马,再赛一场如何?”王子期点头表示同意。这次,赵襄王特意请来训马的师傅,要他给自己选一匹跑得最快的马,而王子期自己则选了一匹一般的马。此次赵襄王势在必得,可是赵襄王驾着这匹平日里跑得最快的马还是不能赢王子期。

赵襄王气恼的对王子期说:“你是不是对我有所保留,不肯把驾车的全部技术都教给我吧?”

王子期答道:“我已经把技术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技术的时候却犯了错误。”赵襄王不太懂,要他仔细说。王子期说:“一个车夫驾车时最注重的就是,要是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与马的动作协调,马才能跑的快,跑的远。现在您落在我的后面便一心想着怎么追上我,等到您跑到我的前面就怕我追上您。其实马在大道上比赛,不是前就是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您无论在前或是在后都想着和我比赛,怎么能一心一意调度马呢?这就是您比输的原因啊!”

赵襄王一心专注在竞争对手上,对手跑得比自己快,他心焦,一心想超过他,而对手跑得比自己慢,他又怕对手赶上来,超过自己,结果不顾马套在车辕里是否舒服,不去专心调度马,导致三次都失败。

一心专注在竞争对手身上,就会违背自然规律,结果导致失败。球场上,念念不忘胜负,而看不清球和网;考场上,一心惦记着成败,不能集中精神完成试题,都免不了赵襄王的下场。因而,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总考虑失败了或者成功了会怎么样,不要考虑自己的对手多么多么多强大,只要自己用心尽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鼓不陈列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一向以仁义标榜自己。如不要老幼病残来当兵服劳役,遇到有人欺负老幼病残必定严惩此人等。他在国内百姓心中赢得一片好评。有一年,他率领本国军队与楚军作战,双方军队都集结在泓水河边,楚军势力强大,欲渡河与宋军交战。宋军司马子鱼劝宋襄公说:“主公,楚军渡河的时候必然疏于防备,他们在船上不便攻打我们,我们就趁此良机,放火箭烧他们的船,杀他们的兵,楚军一定大败。”宋襄公不同意,说:“趁人不备攻打人家,此举不是君子所为,我不会做。”当子鱼还想再劝宋襄公时,楚军已经渡过河了,以至宋军错失了良好战机。

等楚军渡过了河,还没有排开阵势,正在一片混乱的时候,子鱼又劝宋襄公说:“主公,我们趁楚军刚刚下船,还没有排好阵势,正在混乱的时候攻打他们,他们一定没有防备,我军必然大胜啊。”宋襄公还是不同意,说:“这也不是君子所为,我不干,你不要破坏我的好名声。”子鱼气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在这双方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又不好和宋襄公理论,于是又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战机。结果等楚军一切就绪,就向宋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宋军本来实力就不如楚军,宋襄公又不肯倚仗有利时机攻打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弃械逃跑,宋襄公也狼狈不堪,而且腿部还受了伤。

宋军大败,大家都怪宋襄公不听子鱼的话,两次错失战机,可是宋襄公反而很得意,自我安慰说:“君子不伤害百姓,不抓头发花白的俘虏。古时打仗,不在险要的地方狙击敌人。我是最讲仁义道德的君主了,对待没有摆好阵势的敌军,是不能攻打他们的呀!”

子鱼听了非常生气,说:“大王,您根本不懂什么是打仗。利用有利的地形打击敌人,那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强国来讨伐我们,他们是敌人,我们还和他们讲什么仁义道德,不管他们是白发还是黑发一律要抓,这是为了胜利啊,。如果一味爱惜敌人,和他们讲究仁慈,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们投降,又何必打仗呢?您和他们讲仁义道德,人家可不和您讲这些,该打就打,该杀就杀,管您是白发还是黑发啊!击鼓是为了鼓舞我方军队的士气,战胜敌人,管他是否有没有摆开阵势,趁他们没有摆好发起攻击,我们才有成功的把握啊!”

宋襄公听后很是惭愧,知道自己犯了十分愚蠢的错误,从此忧愁成疾,再加上他腿部伤势严重,次年五月就病逝了。

“不鼓不成列”是说在敌人尚未排成战斗行列,未做好准备的时候,不向他们发起进攻。用来讽刺死守教条,错失战机的做法。宋襄公一味的标榜自己的仁义道德,甚至在两军交战,你死我活的战场还要和敌人讲求仁义,不攻打没有准备好的敌人,以至两次错失战机,最终被敌人打败。

向宋襄公这样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他们把书本或是某些领导、专家所说的话当作圣旨,丝毫不敢有所违背,一切都要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我们要学会活学活用,不要死守教条,死抱书本,脑子是活的,书本是死的,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同一件事情的处理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像宋襄公一样愚昧。

假阶救火

赵国人成阳堪家的房子着了火,想要把它扑灭,可家里又没有梯子上房。慌乱中有人告诉成阳堪说,奔水先生家有梯子,于是,成阳堪忙叫儿子成阳肭到奔水先生家去借。

成阳肭不慌不忙的从衣柜里找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和帽子,照照镜子,穿戴整齐,斯斯文文的迈着方步走了。路上遇到熟识的人还不忘客气的点头问好。丝毫没有着急的样子。

到了奔水先生家,成阳肭彬彬有礼的连作了三个揖,拱手抱腕说:“奔水叔叔,您一向可好?”奔水先生照例和他客气一番,然后请他到厅堂说话,成阳肭坐在西面柱子之间的坐位上,一声不响,只顾慢慢的品茶。奔水先生问他:“你父母可好?”答:“好,谢谢您的关心。”奔水又问:“你的学业怎样?”答:“好,每日苦读到半夜。”总之,人家问一句他就答一句,显得很尊敬的样子。

成阳肭来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此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奔水先生叫下人准备饭菜设宴招待成阳肭。席间主人特地献上肉食,这是招待尊贵的客人时才有的,并向成阳肭敬酒。成阳肭起立,举起酒杯,慢慢地喝下,并回敬了主人。饭桌上宾主进行了友好、客气的交谈,一顿饭吃了很长时间。酒饭过后,奔水先生问成阳肭:“您光临寒舍,有什么吩咐吗?”成阳肭这才开口说:“上天不公,给我们家降下大的灾祸,发生了火灾,我们家的房子着火了,烈焰正在熊熊燃烧,我父亲想上房浇水灭火,怎奈两肘之间没有生双翼,一家人只能望着着火的房子哭喊。我们听说您家里有梯子,父亲特遣我来,向您借梯子一用。”奔水先生听了,急得直跺脚,说:“你怎么这么迂腐!要知道,在山上吃饭如果遇到了老虎,就必须赶快扔掉吃的快快逃命;在河里洗脚看见鳄鱼,就应该马上丢掉鞋子逃命。现在你们家的房子已经着火了,你还在我这作揖礼让,你可真糊涂啊!”

说完,奔水先生命人抬上梯子,迅速往成阳肭家跑。可是,等到他们到的时候,房子早已化为灰烬。

拜见客人讲求礼节这是应该的,但是向成阳肭这样,遇事不分轻重缓急,反而耽误了做事的进程。

我们办事、做工作,都要讲实际,求实效,反对拘泥守旧的作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遇到十万火急的事情,就不必再按照以往的规定去做,那样岂不是耽误时间又解决不了问题吗?成阳肭家着火,这时他不必再拘泥于礼节,赶快借到梯子才是,奔水也不会怪他不讲礼数。特殊情况下就不必再按部就班的行事。

事实上,当我们在不违背理智的情况下想要提高实践的能力时,就应该超出常规所设定的界限。

宓子知取舍

宓子,即宓子贱,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曾出仕为单父宰,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当宓子做单父宰的时候,正赶上齐国的军队要攻打鲁国,中途要经过宓子所管辖的地方即单父。此时正值麦收时节,眼看金黄的麦子就要到收割的时候,老百姓正盼望着今年的好收成,谁想齐国竟然打过来了,百姓们纷纷收拾行装,准备逃命。可又不舍得这诱人的麦子。于是,就有人请示宓子说:“大人,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了,您就让我们老百姓随便收割吧。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的粮食收入,又不至于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敌人齐国的粮食。”宓子没有同意。接着又有人请求,说:“大人,齐国军队马上就打过来了,我们如果逃走总得带上些粮食吧,不能把这已经熟了的麦子白白送给齐国人啊。您就让我们随便收割吧!”宓子还是没有同意。第三次,更多的人来请求宓子,有的人甚至给宓子磕头作揖,请求他让百姓随便收割麦子,可宓子依旧不肯同意。百姓们都不解,都暗自骂他是糊涂官。

不久,齐国的军队真的打到了单父这个地方,齐国军队毫不客气的将田里的麦子收割走了,这既解决了他们的粮食问题,又节省了运粮的费用和军队的开支,齐国士兵乐得合不拢嘴。鲁国公子季孙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大骂宓子是个糊涂蛋。当他听说百姓请求他三次,准许百姓随便收割,宓子都不同意时,季孙更加生气了,他甚至怀疑是否宓子串通齐国,白白送给人家那么多粮食。于是,他命人去单父向宓子问罪。使臣通告了季孙对他的不满和责备,说季孙很是生气,问宓子:“你白白把已熟的麦子送给齐国军队,却不肯让百姓随便收割,你到底安的什么心?”宓子听完皱皱眉头说:“那些麦子今年没有收割,明年还可以重新栽种。可如果让一些平时不劳作的人得到了不属于他的粮食,这就会在民间产生希望让敌军来进攻的想法。以单父这里一年的收成,收割与否对鲁国的粮食总量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可如果让百姓产生了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由此造成的后果会延续数百年的时间啊。”使臣听完觉得有理,也就不敢擅自做主治宓子的罪,于是回来禀报季孙,季孙听后,很是惭愧,他说:“如果有地缝我一定钻进去,我没脸见宓子啊!”

为了屈指可数的一点物质利益,竟然不顾人们的道德要求,从而导致人们道德水平的下降,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啊。宓子舍去小的物质利益,保全人们的道德水准,具有独到的眼光。而季孙虽然看到了眼前的厉害得失,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当宓子向他说明自己的想法后,他才会无地自容。

看待问题要分清主次,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达到最优,有的时候,舍弃一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小事,着力解决要紧的,关系长远的大事,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的在繁琐的小事中纠缠不清,反而不利于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

囤积居奇

子楚是秦孝文王的儿子,被作为人质送到赵国。他在赵国不仅要受到监视,而且生活得也不宽裕。因此,子楚心中不知怪了父王多少次了,为什么让我来赵国作人质?

此时,吕不韦正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此人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也很有远见。当他听说子楚在赵国做人质,不禁打起了他的主意。他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子楚是一个可以囤积起来,日后发财的宝贝。秦国目前实力强大,有可能称霸一方,他心想如果我辅助子楚登上王位,那么我不就可以成为秦国的功臣了,到时候要权有权,要钱有钱,虽然现在子楚处境不好,但是只要我帮助他,他一定能成大事。我现在投点资怕什么,将来我会连本带利都收回来。于是,他就去拜见子楚。子楚并不认识吕不韦,见有人来拜见他又是惊又是喜。吕不韦自我介绍了一番,并说自己很仰慕公子为人,愿与公子结交为朋友。子楚自己独身一人到了赵国,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现在有人愿意与自己结交,当然高兴。于是俩人促膝长谈。

当谈到子楚的生活时,吕不韦不禁同情的说:“公子,您住的太简陋了,我愿意帮助您光大您的门户。”子楚听后笑着说:“你还是先光大你的门户,再来帮助我吧!”吕不韦一本正经的说:“公子,你有所不知,我们家的门户要等你家的门户光大之后才能光大啊!”子楚听明白了吕不韦话中的深层涵义,于是邀他细谈。吕不韦为子楚分析当今秦国的形势,说:“现在您的父亲秦王已经年老体弱,您的兄长安国君被封为储君。我听说安国君这个人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可是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将来决定谁为王室继承人的大权就落在华阳夫人手中。现在你们兄弟有二十多人,你排在中间,并不怎么受到宠爱,平时还长时间的被当作人质送往其它国家。所以等到秦王去世,你并没有任何优势与长子和其它那些整日围在安国君旁边的兄弟们竞争,被立为储君的机会很小啊。”子楚说:“的确如此,那你看我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的生活清贫,又客居在此地,所以没有钱财奉养双亲或结交朋友。我愿意资助你一笔财产,以供你回到秦国后讨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欢心。这样你就有机会被立为储君了。”子楚听后高兴的不得了,说:“如果日后我真的能做上秦王的宝座,我一定与您共享荣华富贵。”

许多年后,子楚果然做了秦国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