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176200000079

第79章 人物故事(16)

清朝中叶,广东番禺(今广州)有个叫庄有恭的著名书法家。这庄有恭从小就聪明伶俐,胆识过人,很是讨人喜爱。

庄有恭十一二岁时,一次与伙伴们放风筝,一不小心,扯断了风筝线,那风筝便飘飘荡荡地掉进了隔壁镇粤将军官署的内宅。其他儿童都傻了眼,呆呆地站在官署门外,连呼“可惜”,懊恼不已,却又束手无策,唯独庄有恭说:“既然掉在将军署中,取出来就是了,有什么好懊恼的?”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说:“将军的官署,平民百姓怎么进得去?”“即使混进去了,不被当成小偷,打个半死才怪呢。”庄有恭自告奋勇地说:“好,那你们在这儿等着,看我进去取风筝。”说着,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慢慢地凑近官署大门玩耍。守门人见是个小孩,也没有在意。庄有恭突然跌入门内,直向内宅奔去。待守门人发觉时,庄有恭已在数十步外了,急得守门人连呼:“站住!”然后在后面使劲追赶。

镇粤将军正在客厅里与客人下象棋,听到呼声,连忙起身而出,拦住庄有恭,将他带进客厅询问。庄有恭不慌不忙地说明了来意。镇粤将军见他眉清目秀,一副伶俐相,心中已有几分喜爱,问了他一些家中情况。庄有恭对答如流,镇粤将军更加高兴,又问:“你读过书没有?”庄有恭答道:“正在读。”将军问:“那么,你会不会对对子?”庄有恭满不在乎地说:“对对子是小事一桩,有什么不会?”将军一听,暗想这小子好大的口气,于是又问:“你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道:“一个字的能对,一百个字的也能对。”将军哪里肯信,不满地说:“好,那我就出副对联让你对对,若对不出来,我可不饶你!”抬头看见客厅上悬挂着一幅《龙虎斗》彩图,便随口吟道: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将军的意思十分明白:你看堂上龙虎尚且不吟不啸,你这个无知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口出狂言,若对不出下联来,我可要好好教训你了!哪知庄有恭略一思索,指着将军与客人下的象棋残局,答道:“就凭着这个棋局,便能对出将军的下联了。”然后朗声吟道: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庄有恭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将军的棋艺并不高超。输掉一局棋倒也罢了,若真的统兵打仗,碰上这车马炮卒均难运用的窘境,看你如何对付!

将军与客人听了,都大为叹赏。将军亲自捡起风筝,递给庄有恭,一直送他到大门外,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果然聪明过人。好好用功读书吧,日后前途无量啊!”

庄有恭让人赞叹的不仅是他的胆识过人,敢独自闯进将军官署,而且是他的才思敏捷,从周围事物中得出灵感,在瞬间接上将军出的对联,不仅平仄相对,而且内在的寓意也针锋相对,怪不得将军说他“聪明过人”。

“兴”是《诗经》六义之一,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言之物,可见古人深谙借用他物的价值。其实不仅是吟诗作对,在其他方面我们也要善于借用身边的事物,这样便会化难为易,变不可能为可能。

郑板桥改诗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江苏兴化县人,本名郑燮,因为兴化县城东门外有一座木板桥,他很喜欢这座木板桥,于是自号为“板桥”。

郑板桥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颖,善于独立思考。十岁的郑板桥还在县城读私塾时,就因其聪明伶俐深得老师的喜爱。

三月的江苏,草长莺飞,阳光明媚。一天,老师带着小板桥,兴致勃勃地到郊外去春游。师徒俩沿着一条小溪漫步,一路上春风拂面,花繁树青,风景十分优美,两人心情也十分愉悦。走了一会,他俩就在一座小桥边坐下休息。

突然,郑板桥喊了起来:“老师,您看,水中有个死人!”

老师一看,桥下果然有一具年轻的女尸在水面上漂浮。只见那女子身穿红色外衣,仰面朝天,散乱的头发随波浮动,粉红的容颜还未变色,看来是刚淹死不久的。心地善良的老师顿生怜悯之情,含着眼泪随口吟了一首诗: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低头品味着老师作的诗,仔细望着河边的女尸,皱着眉头,沉思不语。

老师看到后,就问郑板桥:“你觉得这四句诗怎么样?”

在老师目光的督促下,郑板桥抬头反问道:“老师,你认识这个少女吗?”

老师不解地摇了摇头。

“那您怎么说她‘二八女多娇’,正好是十六岁呢?”

“问得好,你接着讲!”老师点了点头。

郑板桥接着又说:“老师既不知道女尸的来历,又怎么知道她是‘风吹落小桥’呢?又怎么能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浪转悠呢?”

老师被郑板桥问住了,觉得这位十岁的孩子确实聪明厉害,虽说是自己的学生,但其眼光之锐利、思维之敏捷却完全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他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郑板桥,说:“那么依你看这首诗应该怎么作呢?”

“好,那我就试试,改得不好,还请老师多多指点。”说罢,郑板桥吟道: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连连点头,说:“改得好!改得好!你用‘谁家’代替‘二八’,用‘何故’代替‘风吹’,真实而又含蓄,表现了初见女尸的人必然会产生的疑问。我说的‘三魂’、‘七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改作‘青丝’、‘粉面’既具体又形象,并且抓住了女尸的特点,比我的原诗好多了。这真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10岁的郑板桥,竟然不惧老师的权威,毫不客气地指出他诗中的失真之处。而小郑板桥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勇气,是因为他具备了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能很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理直自然就气壮。

年轻人通常具有怀疑和反叛精神,不畏权威,思想大胆,敢于创新,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怀疑必须有理有据,如果只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毫无根据地去怀疑和否定一切,就会成为虚无主义者。

何梅谷智阻夫人念佛

清末光绪年间,有个叫何梅谷的人,以研究孔孟学说闻名于世,而他的老伴却特别信佛,在客厅里的神龛中供奉了一个花高价买来的观音菩萨,天天对着观音菩萨念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每天从早到晚要念上1000遍,毫无半点停下来的意思。

虽然说何梅谷是呆在自己书房里研读四书五经,他夫人是在客厅里念念叨叨,但是嗡嗡嘤嘤的声音还是像蚊子一样从门缝中、窗缝中传过来,弄得何梅谷根本集中不起精力来读书。这让何梅谷感到十分恼火,何况深谙孔孟之道的他坚信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因此在他看来,他夫人的这一切纯属自欺欺人,只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于是何梅谷和颜悦色地要求夫人不要再念了,但她不听。他又语重心长地跟她讲道理,说这样做既徒劳无功,又影响他人,但是她还是不听。何梅谷无可奈何,谁叫她是自己的老婆呢?于是垂头丧气的回到书房中。

当天晚上,何梅谷在书房里踱来踱去,苦思劝阻夫人念佛之道。突然他一拍脑门,激动地说:“有啦!就这么办!”然后便高兴地宽衣解带,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何梅谷夫人照旧在客厅里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何梅谷也不阻止她,来到书房看自己的书。正当他的夫人念得起劲时,他突然在书房里喊叫:“夫人”。他夫人听到何梅谷叫他,以为他有什么事,便停止了念叨,可是一推开书房的门,却发现何梅谷正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在看书,于是她以为自己听错了,关上房门又返回客厅。

夫人坐在蒲团上,又开始念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来,可是刚念了几句,何梅谷又在书房里叫起来:“夫人”。何梅谷夫人于是又站了起来,可是走到书房发现和刚才的情景是一模一样的,于是又返回来。这次屁股还没坐稳,书房里又传来了“夫人”的叫声,她只好又站起来,推开房门问何梅谷到底有什么事,何梅谷不予理睬,继续摇头晃脑地读他的书。夫人无奈只好返回,再次念起她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来。可才开始,何梅谷又在书房里叫起“夫人”来了。如此往返几次,何梅谷夫人大怒,说:“跟叫魂似的,没完没了,你烦不烦人?”

何梅谷等的就是她这句话,他慢条斯理地说:“我刚叫你几遍,你就生气了,你一天念1000遍观世音,菩萨难道就不烦吗?她一烦还会保佑你吗?”

何梅谷夫人顿时醒悟了,从此再也不日诵千遍观世音了。

法国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威力,剑与智慧。从长远看,剑总是被智慧制服。”运用智慧,常常可以出奇制胜,巧获成功,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牺牲,顺利地达到目标。

何梅谷就是一个善于用智的人,在平常的劝说方式无效的情况下,他灵机一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让夫人幡然省悟,主动放弃了日诵千遍观音的无聊之举。

“初生牛犊不怕虎”,青年人都喜欢做一个勇敢者,勇敢固然是值得赞美的。然而,面对这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面对这千变万化的现实,面对摆在面前的一系列人生课题,光凭勇敢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智,只有智勇双全才会真正所向披靡。

泥人张巧戏李鸿章

清朝光绪年间,李鸿章在天津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听说天津有个叫张明山的巧匠,捏泥人十分逼真,被人称为“泥人张”。于是,便派人把张明山唤到总督衙门,叫他给自己的老母捏个泥像。张明山心里很不高兴,但又不能不答应。

张明山被摆弄了一阵,学会参见贵人的礼仪之后,才被带去见李鸿章的老母。

张明山见过这老妇后,凭着他那高超的手艺,很快就在衣袖里捏好了草样。等拿出来让李鸿章一看,李鸿章连声夸奖。张明山说;“这只是捏的草样,还不大像,拿回去还要精心加工,三日后送来,保准大人满意。”

过了三天,张明山将人像送了去。李鸿章一看,老母容光焕发,栩栩如生,他高兴极了。当场表示,赏给张明山五两银子。

张明山说:“谢中堂!不过,五两可不行,得二十两。”

李鸿章问:“为什么?芽”

“回中堂话,我精工细做,特别费力。再说,这是给中堂老母捏像,不好,不像不行啊”。

李鸿章心里有些不快,说:“就凭这么一块泥疙瘩,哪里值二十两银子呢?芽”

张明山说:“凭中堂的身分,二十两可不算多,这和老百姓不同。”

李鸿章很不高兴,硬是不同意给那么多银子。

张明山说:“中堂不同意也不勉强,买卖不成仁义在,我将原物带回去好啦。”

于是张明山便将泥像带了回去。

张明山到家后,照样子又捏了四个。他拿到北城根去卖,并且吆喝着:“买呀!买呀!二两银子一个,中堂老娘的泥像啊!”

顿时,许多人围上来看中堂老娘的像。

北城根离总督衙门不远,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李鸿章的耳朵里。听说街上卖自己老娘的像,他十分恼怒,立即叫当差的去把张明山叫来。

李鸿章问他:“为什么卖我母亲的塑像?芽”

张明山说:“回中堂的话,我是做泥人的,做好先卖给中堂,中堂不买,我不能压着本,赔着钱,只好卖给别人。”

李鸿章又问:“怎么在街上卖二两银子一个,卖给我就要二十两呢?芽”

张明山说:“中堂圣明,卖给老百姓要二两银子,因为那是老百姓,卖给中堂就得二十两,是凭大人的身分。中堂要是不买,我还是拿街上去卖吧?选”

说着就要拿走。李鸿章心想:这是自己老母的像,让他拿走不妥。不买不行,要买又实在嫌贵。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满街卖自己的老母呀!最后,只得吩咐当差的给他二十两银子,忍着痛把泥人买下。

张明山又说:“回中堂的话,二十两银子不行,我这里一共捏了五个,每个二十两,一共一百两?选”

李鸿章气得浑身哆嗦,一时说不出话来。

张明山一看李鸿章生气了,就说:“要不然,大人您买一个,剩下的我还是拿到大街上去卖吧?选”

李鸿章又气又怒,没有一点办法,只得给张明山一百两银子,留下五个他老母的泥像。

一般说来,运用心理激励法能起到强化激励作用。当对方感到行为的结果不利于自身时,行为就不会重复出现。

李鸿章心里当然不希望满街卖他老母的泥像,而这种心理正好被泥人张所利用,故能和颜悦色,不急不恼,凭借自己的机智达到了目的。如果泥人张的对象不是李鸿章这样众人皆知的大人物,就很难说能够以智取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