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艺术,是衡量人真实品性的尺度
谈话的艺术,是衡量人真实品性的尺度。人类活动中没有比谈话更需要如此小心谨慎的了,因为没有比这更普通了。不过我们的成败输赢都取决于此。书信是深思熟虑并诉诸笔端的交谈,我们要小心谨慎为是;而实际谈话更要小心,因为慎重与否马上就得到检验。行家只须观其人舌动,即可把握其思想脉络。先哲说:“听其言,即知其人。”对有些人来说,谈话的艺术就在于毫无艺术可言,犹如穿衣,宽松舒适即可。此种情形常见于朋友间的闲谈;而在更高雅的氛围里,交谈则变得深沉,时时流露出人们的真知灼见。要想成功地交谈,需调整自己以求和对方的气质知识达成默契,不可对他人的修辞表述过分挑剔,否则你就有语法学究的嫌疑,或者更次于此,被看成句子检查员。这样就会招致别人的敌意回避,而你也无从与人交谈了。此外,审慎的言辞比滔滔的口才更为重要。
《智慧书》的智慧
语言是一门艺术,话说得合适,不仅能体现出自身修养的高雅,也能够很舒服地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以前更为频繁,这个频繁的交往更难脱离语言,语言的重要性不必细说,便可得知。一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那么理解。如果我们说话不注意,很可能会被人们误解。警觉性不够的人,还可能以为自己说得很好,忘了解开当中的误会,让友情不断地出现裂痕。
话说得好,不仅是一个人修养水平高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增强自己仪表与风度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日常交往中,最忌四面树敌,无端惹是生非。所以,即使陈述利害,为避祸免灾,也应刚柔并济,以退求进,装点糊涂,拐弯说话,免受陷害。要知时势有变化,命运有沉浮,少一点锋芒,便多一份平安。
《智慧书》的智慧
早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在扑灭了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之后,就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但赵匡胤仍不放心,他觉得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虽然曾经拥立过自己,但还谈不上是自己的心腹,况且他们在军中日久,根基益深,自己如果出征在外,实在很难保证他们不生异心。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解除他们兵权的计策。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赵匡胤专门设宴,把石守信等人招来一起饮酒,在酒会之上,赵匡胤特意劝大家开怀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屏退左右,装出一副深有感慨而又推心置腹的样子,长叹一声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里能当皇帝?但你们不知道,当皇帝也真是太难了,倒不如当个节度使痛快些。我啊,晚上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一听,觉得大为不解,连问为什么,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我这个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赵匡胤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怀疑将领们有谋权篡位之心了,慌忙跪下,边叩头边问道:“陛下怎么这么说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赵匡胤一脸的真诚与无奈,慢悠悠地说:“是啊,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怎么知道你们手下的人不贪图富贵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是推脱不掉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真是吓得汗流浃背,慌忙跪下,顿首哭道:“我们这些人愚昧得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请求陛下开恩,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见火候已到,就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遗福子孙。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真是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话说得如此明白,哪还有回旋的余地,而赵匡胤当时在禁军中的地位还不可动摇,他们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称病,乞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见大喜,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智慧锦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一滴血没流,一句口角没发生,酒酣之间,赵匡胤假意诉苦了一番,兵权就这样得手了。赵匡胤真是会玩大糊涂。
适当时候一句适当的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可以令人寸步难行。在日常生活中,围绕在身边的人有口若悬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语言干瘪、意兴阑珊的,有唇枪舌剑的……人们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当然可以说,会说话是一种素质。
善听弦外之音,并巧加利用
善听弦外之音,并巧加利用,这是和人打交道最为奥妙之处。此术可用来测试人的机智,探测他人的内心。有一种旁敲侧击之音,将恶毒、草率、嫉妒之情溢于言外,激情之毒暗含其中,这是一种无形的意外霹雳,可让你身败名裂。有的人仅仅因为一句含沙射影的恶语而覆灭。善于运用权力的人对于众人的非议和一些人的恶意毫不惧怕。有的弦外之音,则是有利之言,其作用正好相反,可使我们的声望益增。但是,如果这些飞镖以恶毒之心向我们飞来,则需要我们做到接镖有术。镖来时小心与之周旋,无镖时耐心加以防备。防备要好,须知己知彼。我们若先怀防人之心,则打击到来时,也必能随时化解。
《智慧书》的智慧
说话交流有一种情况非常令人尴尬,那就是说者有心,听者却无意。任你费尽心机,磨破口舌,对方总是不明白你真正的意思,结果是听的着急,说的更着急,极度尴尬。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说的“意”,指的是“言外之意”。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言外之意”的。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说话不能太直接、太明了。比方说,批评人,你不能伤了人的自尊;给老师提建议,你不能让人觉得你比老师都能;面对别人的提问,你有难言之隐,你不能说但也得让人要有个台阶下;事情紧急,但涉及机密,只有你的密友才能明白的“暗语”是最好的选择……
智慧故事苑
故事一:
有一次,齐威王决定派能言善辩的淳于髡去赵国搬兵。他让淳于髡驾上马车10辆,装上黄金100两。淳于髡见了放声大笑,连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齐威王就问:“先生是嫌这些东西少吗?”
淳于髡说:“我怎么敢嫌少呢?”
齐威王又问:“那你刚才笑什么呀?”
淳于髡说:“大王息怒,今天我从东面来时,看见有个农民在田里求田神赐给他一个丰收年。他拿着一只猪蹄和一坛子酒,祈祷说:‘田神啊田神,请你保佑我五谷成熟,米粮满仓吧!’他的祭品那么少,而想得到的却是那么多。我刚才想到了他,所以禁不住想笑。”
齐威王领悟了他的隐语,马上给他黄金1000两,马车100辆,白璧10对。淳于髡于是出使赵国,搬来了10万精兵。
故事二:
一位世界著名谈判家的邻居是一位医生,在一次台风过后,医生的房子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医生希望能从保险公司多获得一些赔偿,但觉得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于是想找这位谈判家给自己想办法。
经过商议后,谈判家答应帮忙,并问医生:“你希望能得到多少赔偿呢?”
医生回答说:“我希望通过你的帮助,保险公司能赔偿我500美元。”
谈判家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么请你老实告诉我,这场台风究竟使你损失了多少钱?”
医生回答道:“我的房子实际损失在500美元以上。”
几个小时以后,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员见到了谈判家,并对他说:“我知道,像您这样的专家,对于大数目的谈判是具有权威性的。但这次你恐怕无法发挥才能了,因为根据现场的调查情况,我们不可能赔得太多。请问,如果我们只赔300美元,你觉得可以吗?”
谈判家沉思了一下,然后对调查员说:“你的顾客受到这么大的损失,你居然还有心思开玩笑?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双方沉默了一会儿,调查员打破了僵局:“好吧,你别把刚才的价钱放在心上,不过我们最多也就能赔400美元了。”
谈判家严肃地回答说:“看一看毁坏的现场,你就会知道这点钱是多么可怜,绝对不可能!”
“好吧,好吧,500美元总该行了吧?”
“小伙子,别随便说出结果,我们再一起去看看现场吧。”
在谈判家的一再坚持下,这一桩房屋理赔谈判,最终竟不可思议地以1500美元的赔偿费了结,这简直太出乎医生的意料了。
聪明而富有经验的谈判家从理赔员说话时的口气里,发现了隐含在对方谈话中的重要信息,找到了突破口。理赔调查员一开口就说:“如果我们只赔你300美元,你觉得怎样?”注意,关键就在于这个极易被忽视的“只”字上,它表现出了理赔调查员自己也觉得这个数目太小,不好意思张口。因此,他第一次所出的价格只是一种试探,绝不是最后的出价,在第一次出价后一定还有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在作出了这种判断后,谈判家在和调查员谈判过程中牢牢地控制住了局面,不轻易松口,最后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果。
智慧锦囊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人们可以通过对方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了解他人话语的真正意图,从而透视一个人的内心。对每一个人来讲,倾听是从我们听到别人讲话声音开始的,但倾听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听。
“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是一种尴尬,“说得巧妙,听的聪明”是一种艺术。也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能听出没有说出的信息。因此,听话者要能听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也就是说,听话者要对说话者的感觉产生反应,而不是对其话语。
言行反映人的内在
说得体的话,做得体的事。前者显示完美的头脑,后者显示完美的心灵,二者皆产生于卓越的精神。语言是行为的影子。语言为雌,而行动为雄。接受赞美远胜赞美他人;言易行难。行为是生命的本质,箴言只是美饰。盛名在行为中延续却在语言中消亡。行为是深思熟虑的产物。语言表现智慧,行为表现崇高。
《智慧书》的智慧
第一次见面,有人外表堂堂,滔滔不绝,却不讨人喜欢,而有人不言不语,就那么站着或坐着,却带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甚至还能令人毫无保留地对他产生信任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就出在人的内在素质修养上。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是内心素养和美的外在体现,该行则行,该止则止,该坐而坐,该说而说,做事稳重而有份量,待人热情而又有分寸,礼貌而又不拘小节。
它不是自模拟得之,更不是装腔作势的结果,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良好性格、气质的自然流露。要增强自己第一印象的魅力,关键还在丰富自己的内在修养。
智慧故事苑
有一次,一所大学曾经邀请一位身高170厘米的工人和一位只有165厘米的哲学家同时给学生作报告。
事后经过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认为哲学家比那位工人长得高。虽然这里并不排除两个人在衣着打扮上的美感效应的差异,但更重要的还是演讲内容、知识修养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人与人之间内在素质的吸引力往往比外表的吸引力更强。
智慧锦囊
外表的漂亮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外貌的吸引力对于男性就比女性更为重要。男性更多的受女性外貌的影响,而男性的外貌对于女性的影响就要弱一些。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有时会影响他的外貌。
心灵的内在美可以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能引起人的内心深处的激动,打下深刻的烙印。它操纵、驾驭着外在美,是人之美的源泉。有了内在美的存在,人才能真正成为完美的人,才能让人产生由衷的美感。灵魂比身体可能具有的美还要美得多。孟子将内在美理解为“充实”、“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们如能“善养吾浩然之气”,就能不局限于有限的身体而腾跃到内心充实的境界。内在美比外在美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与广度。
倾听比诉说更重要
每个人都随兴所至地产生种种看法并例举诸种理由加以支持。但大多数人的判断总是受情感驱使。两人对论,各执己见,这是常有之事。但是道理是不欺人的,绝无两张面孔。在这种情况下,应小心机智地加以处理。有时不妨站在对方立场上,谨慎修正自己的观点,从别人的思想角度考察自己的动机。只有如此,你才不会盲目地谴责他人或盲目地自我辩护。
《智慧书》的智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当然离不开耳朵与嘴巴。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因此,从人的生理结构上,也告诉了我们倾听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说会听是金,会说是银。
要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懂得耐心地倾听。倾听比说话更重要。那些能成大事的人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倾听别人的谈话,他们知道,为了使自己的话语为人重视又不惹人讨厌,唯一的办法是在别人说话时少说话,安静地、耐心地倾听。
其实,倾听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利用双耳去接受声音信息的生理功能,而是牵涉到诸多方面的一个综合的复杂过程。如果我们学会倾听,做好倾听,便可以从倾听中获得许多的有用信息,并以之来指导我们的言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倾听具有更大的艺术应用性。
倾听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去获取信息,人们不仅仅可以从倾听中得到为己所用的重要信息,而且,倾听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因此,如何倾听,善于倾听,做到有效倾听,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智慧故事苑
几年前,乔·吉拉德从一个到他的车行来买车的人那儿学到人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一招。
当时那位顾客花了近半小时才下定决心买车。乔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让他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签下一纸合约。
当他们向乔的办公室走去时,那人开始向乔提起他的儿子,说他儿子就要考进一所有名的大学。他十分自豪地说:“乔,我儿子要当医生。”
“那太棒了!”乔说。当他们继续往前走时,乔向其他推销员们看了一眼。乔把门打开,一边看那些正在看着乔“演戏”的推销员们,一边听顾客说话。
“乔,我孩子很聪明吧?”他继续说,“在他还是婴儿时我就发现他相当聪明。”
“成绩非常不错吧?”乔说,仍然望着门外的人。
“在他们班最棒的。”那人又说。
“那他高中毕业后打算做什么?”乔问道。
“我告诉过你的,乔,他在最好的大学学医。”
“那太好了。”乔说。
突然,那人看着他,意识到乔完全忽视了他所讲的话。
“嗯,乔,”他蓦地说了一句:“我该走了。”就这样他转身走了。
下班后,乔回到家回想起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分析他所做成的和失去的交易,又开始重新考虑白天见到的那位顾客。
第二天上午,乔给那人的办公室打电话说:“我是乔·吉拉德,我希望您能来一趟,我想我有一辆好车可以卖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