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2185600000018

第18章 胸襟阔,做人要有雅量,做事要有度量(1)

大度的人心胸宽广

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大度”,年少轻狂时,好胜心极强,什么都要和别人比高低、争输赢。

第二阶段是“比较大度”,人生经验丰富之后,开始知道“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等至理名言的深奥之处,于是学会了对人对事宽容大度。

第三阶段是“非常大度”,阅历更丰富,心态变得平和,真正明白了“大度为上”的人生哲理,因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虚怀若谷与豁达开朗。

从以上三个阶段不难看出,若想做人不生气,只靠智慧和机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如果一个人心胸大度,凡事以大局出发,就能博得众人的认同,事业上便会前途似锦。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明争暗斗,鲍叔牙与管仲各为其主,一个帮助公子小白,一个帮助公子纠。双方智斗时,管仲还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令小白险些丧命。后来小白抢先回国,做了齐国新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牙为相国。鲍叔牙心胸宽广,坚持把好友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并解释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利,我不如他;讲究忠信,使百姓为国家效力,我赶不上他;制订礼仪,使各国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英勇,我不如他。”齐桓公是个宽容大度的人,不记私仇,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齐桓公在内政、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在数年之间就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国,齐桓公也因此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

古往今来,那些能干大事、能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大度的人,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以德报怨,是他们的共同品质。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离任时,他兴致勃勃地出席告别宴会,频频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挥一挥礼帽向大家告别,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的维农山庄。

大度是大气、大方、大量,是开阔的胸襟、博大的胸怀,是用不生气来笑看成败得失,容忍冷嘲热讽。“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三国时,袁绍手下的谋事陈琳写了三篇檄文,不但把曹操本人臭骂一顿,而且还骂到曹操的父亲、祖父的头上。曹操当时气得火冒三丈,但是袁绍兵败后,曹操不仅没有杀掉陈琳,反而不计前嫌,委以重任。曹操因为有善纳言、心胸广、能容忍的大气度,让一大批文人武将聚集到了自己的身边,为雄踞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胸怀大度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是智慧、人格、品德和情操相结合的产物。大度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能对误解、诽谤不生气,付之一笑。这种心胸,正是干大事者所必备的素质。

原谅那些无心的人

古时候有个宰相,一天,请来一位理发师给他理发。理发师给他理好发后,就给他修面。面修了一半,理发师忽然停下手中的剃刀,两只眼睛看着宰相的肚皮。宰相心想:肚皮有什么好看呢?就问道:“你不修面,却在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

理发师听了宰相的问话,说:“人家说‘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如何可以撑船呢?”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所谓‘宰相肚里好撑船’,是说宰相气量大,对各种小事,都能容忍,从来不计较。”

理发师听了,慌忙跪在地上,口中连连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宰相忙问:“什么事?”理发师说:“小人该死。在修面的时候,小人不小心,将大人左面的眉毛剃掉了,千万请大人恕罪。”宰相一听,十分气愤。他想,剃去了一道眉毛,如何去见皇上,又如何会客呢?正想发怒,但又一想,自己刚才讲过,宰相的气量最大,对那些小事,从来不计较,现在为了一道眉毛,又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里,宰相只好说道:“去拿一支笔来,将剃去的眉毛给我画上。”理发师就按宰相的吩咐,给宰相画上了一道眉毛。

心胸狭小的人多烦恼,别人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会使其烦恼;自己的机遇不如人,也会使其烦恼。在生活中遇到些许不顺的事情,便会叫苦连天,仿若安徒生童话中那个豌豆上的公主。

在人的一生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就可以使内疚、紧张和不愉快化为无形;我们也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

夏原吉,江西德兴人,是明宣宗时的宰相。他为人宽厚,有古君子之风。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客店里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担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条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呵斥,要他跪着向宰相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便笑着把他放走了。

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他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么?”又有一次,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命伙计去烘干。伙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坏,伙计却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情请罪。他笑着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进垃圾桶里。他回到家乡以后,每天和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不知道的人,谁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朝廷宰相的人。

成大事业者有大胸怀。这样的人不会成日计较于鸡毛蒜皮,整天着眼于蝇头小利,枉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他在生活中便多了理解,多了宽容,多了温和,多了宠辱不惊的气度。他也更能体会到宁静和幸福。

不走极端,给别人留有余地

韩非子的《林下篇》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意思是,雕刻的诀窍在于,鼻子要先雕大一点而眼睛要先雕小一点。鼻子刻得大还可以修得小一点,但刻小了就不能再变大了;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但刻得太大就没法再缩小了。

这段话表面上说的是“刻削之道”,却能引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人处世不能太绝对、太极端,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回旋的余地,这样才不会招致失败。

传说太阳神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恣意驰骋,横冲直撞。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空间。正当法厄同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最终万般无奈地葬身火海。

有的人能够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四处碰壁,主要原因就在于后者在待人处世中不善于给他人留有余地。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给自己留后路,不可把话说死,把事情做绝,更不能把人逼急。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如此立身处世,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宋代的吕蒙正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有大将风度。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付之一笑。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道歉,两人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吕蒙正这样做是对的,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人海茫茫也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又怎么知道他日会不会再相遇呢?与人相处留有余地,既不让别人难堪,也会让自己活得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人与人的相处,是因为距离而产生美。我们不仅对那些得罪过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在与朋友相处时,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与人交往需要彼此的包容与分享——包括喜怒哀乐,包括忍受对方的全部缺点,但做到这点很难,所以亲密得不分你我反而会滋生矛盾。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很多称兄道弟、歃血为盟的朋友最后往往成为仇人。

喜欢中国画的人都知道“留白”的重要性,“留白”就是特意在画面上空出那了无一墨的空白部分,这不仅仅是构图布局的需要,更可反衬主题,进而给观赏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所以有句行话说“留白天地阔”。我们要描绘出美好的人生,同样也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万事留有余地”。

满嘴饭不能吃,满口话不可说,载物船不可吃货太多,帆只可张满八九分……这些可是无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我们做人做事千万莫把话说死,别将事做绝,否则就会把自己的后路堵死,陷入无路可走的尴尬或者死路一条的绝境当中。

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家中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地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文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因竭力压低房价而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有句谚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心态平和了,自然就乐意给别人一个机会,一点空间,一些希望。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这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创造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李嘉诚的生意经是这样的:“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豁达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豁达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豁达是原谅可容之言、包涵可容之人、饶恕可容之事,时时宽容,事事忍让。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创造安宁的心境。

豁达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豁达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满快乐。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有些人对容忍范围之内的事会很豁达,一旦超出某种限度,他就会突然改变,表现出完全相异的反应。最豁达的人,则具有一种游戏精神,将容忍限度扩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未有畏惧之心的老将军,解甲归田后,以收藏古董为乐。一天,他在把玩最心爱的一件古瓶时,差点儿脱手,吓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当年我出生入死,从无畏惧,现在怎么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因为我迷恋它,才会有忧患得失之心,破除这种迷恋,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遂将古瓶掷碎于地。

豁达者的游戏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视为一种游戏,尽管他同样会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赏的只是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之中。那么,他也就解除了得失之心的困扰。

据说一位店主的年轻帮工总是迟到,并且每次都以手表出了毛病作为理由。于是那位店主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个手表了,否则我将换一位帮工。”这话软中带硬,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严厉地指出了对方的过失,这样比较易于让对方接受。

豁达才会赢得拥戴,一个领导者必须有大度的心胸,才能容下形形色色的下属、各种人的脾性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站在自己事业的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