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2186000000020

第20章 沉住气,享受简单人生(1)

在急速的生活节奏中,面对人生历程突现的波折与崎岖和波涛汹涌般的挑战,拥有开阔的胸襟与坦然的心态,必能平和从容,波澜不惊,决胜于千里之外。简单是一种完美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人心演绎的境界。经历人生的冗杂与繁复、过滤与沉淀之后,凝就的是一份简单哲理的精髓。

品茶品出人生的滋味

中国人喜欢喝茶,茶是中国的第一饮料。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就把茶叶当作礼物送给途经的各国。茶叶与咖啡,是世界两大饮料。咖啡,初时尚甜,一会儿变淡、涩,甚而苦,而且还须有牛奶与糖做伴。茶则相反,无须陪衬,先涩,继而甘、醇。东西方文化之异同,也在此吧?

年轻人喜欢喝茶,因为茶比任何饮料都解渴。烈日当头,口渴难耐时,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尽,是何等惬意,何等痛快!老年人喜欢喝茶,因为他们能从中品出人生的滋味,茶能让他们回忆起往昔的酸甜苦辣。

茶如人生,闻之香味扑鼻,入口则是苦的,但仔细品味,却又有一股香甜之气从口至舌,至喉,至嗓,久久萦绕。

茶有红茶、绿茶、花茶之分。绿茶消热解暑,适宜夏季饮用;红茶清香浓郁,养气清肺,适宜冬季饮用;花茶爽心,适宜于春秋天饮用。此外,中国名茶如云,知名的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罗春等等。

巴利说:“人生像一杯茶,若一饮而尽,会提早见到杯底。”所以喝茶重在品,如能品出茶的种类便高出一般,如能品出茶的出处更是不凡,最是不凡者能从茶的轻淡厚重中品出茶出自何人之手,是年轻的小姑娘,还是年过半百的长者。饮茶重在那份情趣。泡一壶淡茶,静坐看山,或独步寻芳,慢慢揭开悠长的寂静。喝着茶,对着山,对着树,对着雾,春去也,秋去也,冬去也,连太阳的血色也褪尽了,品着苦涩后的香醇,蓦然抬头,似乎从中体味出了人生的真正内涵。

喝茶又不能太过于讲究。日本人喝茶讲究茶道,据说完整的茶会有三段十八步,什么“沐淋瓯杯”,什么“茶海慈航”,什么“杯里观色”等等,不一而足。中国人喝茶不太讲究,紫砂壶也可,瓷壶也行,玻璃杯可以,大粗碗照样,中国才是真正懂得茶的国家。喝茶不能为茶所困,太过讲究,否则,反而被束缚。

一部《茶经》,洋洋洒洒:什么茶用什么水,什么水用什么壶,什么壶用什么火……详细得连日本人也叫绝,但只有饱食终日的士大夫之流,才能斯斯文文参照实施,一般平民百姓,谁个去讲“扬子江中水,云峰顶上茶”?这一点日本人应该向咱们中国人学习。当然,中国人喝茶并非全不讲究情调。如果你想要一种情调,那便去北京的老舍茶馆。老舍茶馆的气氛,是仿古多于现实,瞎子说书外,还兼京剧坐唱,不但卖茶,还出售“茶文化系列”物品。那门楼、桌椅、杯壶,无不力求古色古香。

茶是一缕清风,令人安静悠闲;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茶是一眼清泉,能洗去生活中的烦恼与悲苦。

境界谈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喝下去的是清苦,沉淀下的是深思;喝茶,重在品味,但又不要太过拘泥,人人心中有菩提,只要能够喝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得到了茶的真味。

钓翁之意不在鱼

一个美好的心境,要比10服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整日生活在嘈杂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心烦气躁,让人增加心理负荷,从而有碍身心健康,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病症。所以,我们应该工作休闲两不误,在工作的同时,不忘给心情一个放松的机会。如果放长假,时间允许,你可以选择去远足;如果忙里偷闲,那最好选择钓鱼,这既不会让你太过劳累,又能让你消除紧张的精神状态,使你恢复良好的心境。

钓鱼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静可以养神,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心平气和,使心灵得到陶冶;动则可以养形,让人舒展筋骨,锻炼身体。马克思曾说过:“一个美好的心境,要比10服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钓鱼时,手握鱼竿,独坐在钓鱼台前,不需费尽心思,专等“愿者上钩”即可。这种意境,让人心旷神怡,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早已抛到脑后,心情会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说,钓鱼可谓是修身养性,防治疾病和增强体质的最佳运动方式。坚持垂钓,不但可以陶冶性格,培养耐性,调剂生活,消除疲劳,能让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让人以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再次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佛家修身养性讲究静,认为静可以“炼心,强体”,所以打坐是他们的必修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来的小和尚夏天热得受不了,一个劲地扇扇子还是汗流浃背,可他却见自己的师父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一点也不感到热,似有凉风吹过。他便好奇地问:“师父,为何弟子感到这般闷热,而你却如此清凉?”师父笑着说道“心静自然凉,心里能放得下,不去想着热,也就不感到热了。”看来,“静”字对修身、处世都是大有好处的。钓鱼也讲究一个“静”字。钓鱼时你要能耐得三分静,有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要能够冷看鱼漂起伏静观竿梢颤动。如果你心浮气躁,永远也不会钓到鱼,你必须忘我,你必须全身心放松,你必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此时,你心如止水,似眠非眠,哪里还有什么名利、是非之争啊?

钓鱼讲究一个火候,讲究恰到好处,讲究一点“中庸之道”,钓鱼时竿提早了,钩子还未被鱼吃进嘴不行;提晚了,吃进鱼嘴的钩子又被吐出来也不行。而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只有我们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希望,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从容追求沉着守候,才能适时抓住机遇,在生命的长河里钓起人生的辉煌。此外,钓鱼也能让人起慈悲怜悯之心,眼见得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在自己手中泯灭,心中肯定会忏悔。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一处心态,为人也讲究一个“善”字。真正的钓鱼之人,个个都有菩萨心肠。

钓鱼不仅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放松身心,而且可以锻炼心性。脾气急躁者钓不得鱼,因为他们耐不得寂静;心胸狭窄者钓不得鱼,因为身旁的人钓到鱼会让他们嫉妒,让他们心中起波澜;贪婪吝啬者钓不得鱼,因为他们只想钓到更多更大的鱼,而不想下大鱼饵,他们满脑子是鱼,最后却钓不到鱼。真正的钓鱼高手,是不为钓鱼而钓鱼的人,他们图的是个过程,是种体验,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不管是姜太公垂钓,还是诸葛亮、罗斯福或达尔文在余暇时去钓鱼,都不仅仅是为了吃鱼,而是为了修炼身心,为了松弛一下紧张情绪和有意磨炼毅力以及耐力,为了静心休养。

境界谈

朋友,整日奔波劳苦的你,不妨离开繁忙的都市,到郊外觅个好去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于和风暖日之中,执竿垂钓,亲身体验一下张志和《渔歌子》诗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垂钓意境,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而在垂钓时的全神贯注,静观水面鱼漂的沉浮动静,定会倍感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也大大地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

忙中偷点闲

培根曾说过,肉体和精神的关系,似乎有一种平衡。在一方面受损害,在另一方面也会有反应。

现代人兴忙,满世界就听到一个“忙”字。大人们忙赚钱,小孩儿也同样身不得闲,就连离退休的爷爷奶奶辈也忙于发挥余热,或养身保健或吟诗作画。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忙是自然要忙的。然而这绝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不仅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不仅需要忙碌,也需要休闲。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忙,人生如果没有休闲,就像一幅国画挤满了山水而不留一点空隙,缺乏美感。人生没有悠闲,就不能领悟、体味、享受人生。所以忙碌中要学会偷闲。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味地、盲目地去忙,连革命的本钱都搞垮了,那人生也就没有忙的意义了。我们崇拜陈景润,但我们不赞成他那种不顾一切、废寝忘食,以致英年早逝的生存哲学。

人生就像登山,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着重在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人们最美的理想、最大的希望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顶点。

古人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应该有张有弛,也应该忙中有闲。人生就像条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就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就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要总是牵肠挂肚,去钓鱼、去登山、去观海,想干啥就干啥。

其次就是工作休闲应该搭配得当,不能忙时累个半死,闲时又闲得让人受不了。可以隔三差五地安排一个小节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游等。适时的忙里偷闲,可以让人适时从烦躁、疲惫中及时摆脱,为了更好地工作而积蓄精力。

境界谈

总之,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学会忙里偷闲,有时休息比工作更有效。

在水墨丹青中寻找乐趣

巴尔扎克说过,一位高明的画家,不刻意照抄一个风景,他留给我们的就不仅是表面形象,而是实质性的精髓。

生活中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人生道路上碰上点障碍在所难免,忧郁、彷徨、烦恼、悲愤可能每个人都体验过。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寄情于水墨丹青,让这些充满灵性的艺术瑰宝去抚慰你那伤痛的心。

“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寄情于水墨丹青之中,沉浸于那洒满墨香的氛围之中,笔走神龙,气韵畅通,你的心胸会顿觉舒畅,感受艺术的同时也是更好地感受生命。

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威尔福莱特·康,尽管事业非常忙碌,在他为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时,他总感觉到自己生活中缺了点什么东西似的,于是他选择了画画,每天从百忙中抽出一个小时来安心画画,不仅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他在画画上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威尔福莱特·康在谈起自己的成功时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还是决定学油画,无论做多大的牺牲,每天一定要抽一小时来画画。”

威尔福莱特·康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每天早晨五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威尔福莱特·康后来回忆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怎么也不想再睡了。”他把楼顶改为画室,几年来他从未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而时间给他的报酬也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买走了。他把这1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专供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所获得启迪和愉悦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画不仅可以愉悦人心,陶冶性情,还可以治病疗伤。

美国有一位画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特地为一位癌症患者画了一幅名为《天上飞来的希望》的画。每当患者凝视这幅画时,那只正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展翅高飞的海鸥便会使他心中升起信心和希望。医生曾断言说这位患者活不过两年,可自从他试着每天去欣赏这幅画后,他的病竟然慢慢好转,他已活了35年,至今还健在。

无独有偶。另一个以画治病的故事更有趣。据传南北朝时鄱阳郡王被齐明帝所杀后,其王妃悲痛欲绝,整日茶饭不思,终于一病不起。试过了各种妙方,尝遍了天下良药,仍不见好转,最后,其兄慕名请来一位画师为鄱阳郡王作了一幅画像。画师深知王妃之病为相思病,经过一番冥想之后,便作好一幅画密封后转交给王妃,并让人转告她说,有人曾偷画王爷像,要王妃派亲信以高价赎取。亲信取回后,王妃展开一看,当即勃然大怒,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大起骂道:“这个老色鬼,早该千刀万剐!”原来,画上画的是郡王生前和一宠妾在镜前调情的丑态。可说也奇怪,王妃的病竟然从此日渐好转,最后竟然奇迹般康复。

境界谈

作画可以让人沉浸其中,抛烦恼于脑后,观画可以让人宠辱皆忘,愉悦身心,获得一个美好心境。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在家中挂上几幅清丽典雅的字画,在闲暇细细品味,可让人赏心悦目,获得一份清净,于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音乐提高修养和品位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为我们的情感服务。科学研究证明:听适合的音乐,可以完善人的性格,平稳人的情绪,提高人的修养品位,甚至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需要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从中受益。音乐可以调节人体大脑皮层的生理机能,提高体内生物的活性,调节血液循环和活化神经细胞。另外,音乐会使人体的胃蠕动更有规律,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在医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莫扎特效应”:当你听一曲莫扎特之后,你的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运动更有效,它甚至可缓解癫痫病人等患神经障碍的病人的病情。研究者证明,在IQ测试中,听莫扎特的受试者得分比其他人更高。

1975年,美国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凯金太尔夫人因乳腺癌缠身,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濒临死亡的边缘。这时候,金太尔夫人的父亲不顾年迈体弱,天天坚持用钢琴为爱女弹奏乐曲。或许是充满爱心的旋律感动了上苍,两年之后奇迹出现了,金太尔夫人奇迹般地战胜了乳腺癌。康复后,她热情似火地投身于音乐疗法的活动,出任美国某癌症治疗中心音乐治疗队主任。金太尔夫人弹奏吉他,自谱、自奏、自唱,引吭高歌,帮助癌症病人振奋精神,与绝症进行顽强的拼搏。

德国科学家马泰松致力于音乐疗法几十年,在对爱好音乐的家庭进行调查后注意到,常常聆听舒缓音乐的家庭成员,大都举止文雅,性情温柔;与低沉古典音乐特别有缘的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能够做到和睦谦让,彬彬有礼;对浪漫音乐特别钟情的家庭成员,性格表现为思想活跃,热情开朗。他由此得出结论说:“旋律具有主要的意义,并且是音乐完美的最高峰。音乐之所以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并有益于健康,正是因为音乐有动人的旋律。

音乐是起源于自然界中的声音,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所以音乐对人的精神、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音乐首先是通过乐曲本身的节奏、旋律,其次是速度、音量、音调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疗效。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诊断,在辩证配曲的原则下,选择适当的乐曲组成音疗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