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2186000000039

第39章 换个方向,吃苦也是吃甜(3)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同朝代的孙康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但是他觉得睡觉浪费了很多时间。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光,正好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天气很冷,孙康的手和脚都冻冰了,可是他依然坚持读书。这种吃苦的精神最终让他的学识突飞猛进,大大超越了那些富家子弟,成为饱学之士。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在浙江省绍兴市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开始便练习书法,17岁时他便阅读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看熟了就练着写,据说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不知道写完了多少墨,不知道写坏了多少笔头。他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境界谈

无论是悬梁刺股还是雪地取光,这些故事都成为激励我们后人不怕吃苦的典例。要以吃苦为乐,苦是甜的前味,只有敢于吃尽天下苦,方能收获天下之甜。换一种角度来理解生命之苦,或许你的人生便会豁然开朗。

人生就是一条波浪线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生就是一条波浪线,有众多的曲折起伏,高峰低谷相互穿插才谱写出生命之歌。处于高峰时,面对辉煌,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是幸福的,没什么区别;然而当人生的低谷出现时,智者和愚者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做法:智者即使跌到最低,依然心怀希望,不离不弃,做好准备,厚积薄发;愚者则悲观抱怨,一蹶不振,只会哭泣,丝毫不为改变现状而积极努力。

跌到最低怕什么,只要明天还在,希望就还在,在哪跌倒了就在哪爬起来。

蔡耀星,16岁那年因为工作时误触高压电,而成为高残者。一个晴天霹雳般的伤势让他的人生跌入了谷底,对于一个健全的人而言,有什么比失去双臂更悲惨的呢?

随着亲人的离去,蔡耀星必须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他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因为没有手,他便学小狗那般用嘴直接吃饭;因为没有手,他不得不用脚趾、嘴巴、树枝才能慢慢地穿上衣服;对于他而言,两只脚便代替了失去的两只手。后来,他又学会了用脚和其他工具的配合完成洗脸、刷牙、洗头、写字、看书、梳头、上厕所等生活琐事。别人眼中的奇迹是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慢慢练成的,每一天都混合着他辛苦的汗水,别人一个简单的动作,他甚至需要半天才可以完成。后来,在全国“炬光奖”颁奖典礼上,蔡耀星光荣地接受了属于他的人生奖杯。作为一个残疾人或许他的身体是不完整的,可是他的人生却比我们大部分健全的人要完整得多。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利,即使当我们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我们依然有权利、有希望去积攒我们的能量,等待爆发的那一天。

喜欢看侦探小说的朋友或许都听过《菲洛·万斯探案集》这本著名的小说,然而对于他的作者,美国推理小说之父--范达因的人生经历,你或许就很陌生了。这个成功的小说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来自于显赫的家庭,相反,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没有什么出国深造的经历,大学毕业以后,他便走入社会谋职养家。最初,他在一家杂志社上班,也会常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年轻的他雄心勃勃,非常敬仰海明威那样的文学作家,并以之为人生的理想。然而,少年不得志,几年过去了,虽然他发表了不少文章,但仍然是无名的,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或许并不适合写作。

后来,他和杂志社老板出现了分歧,老板一怒之下,把他开除了。他又开始四处求职,很不顺利,工作一直没有着落,他的生活一团糟。一天,他忽然晕倒,不得不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得了一种怪病,而且这种病在短期内没法痊愈,需要长期住院观察,同时还叮嘱他,住院期间,应该休息,不能用脑过度,做长时间的阅读是不利于恢复的。这个消息如同霹雳把他的人生打入谷底,他甚至有些绝望了。日子慢慢过去,然而他的病情却不见好转,他想,他不能如此等着死掉,他要做点事情,为他的人生留下点什么。于是他想起来医生的话:不能用脑过度,做长时间的阅读是不利于恢复的,那么他短时间看看书总可以吧。于是他找来很多包括爱情、推理、生活等方面小说,书籍给了他心灵的安慰,也开导了他的身心。由于精神上得到了慰藉,他的病情也随着好转。当两年以后,他完全康复离开医院的时候,他竟然已经阅读了2000册小说。这些书籍同时给了他巨大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开始着手写推理小说。收获是惊人的,他住院的短短两年,同时也是他无意中潜心准备的两年。这一次,他成功了,《菲洛·万斯探案集》成为世界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著,全球销售量达到了8000万册。

境界谈

或许贫穷、疾病、残缺、失败都可以把你打入谷底,但是他们却不能把你压在谷底,真正的谷底是自己悲观的、绝望的人生态度。所以,当你跌入最低的时候,坚强地告诉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给自己一个充分的准备时期,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疲惫不堪时,奖励自己

人在自己的奋斗过程中,总会有疲惫不堪的时候,甚至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有放弃的念头。这时候,我们是很需要一种力量的,这种力量能够支撑我们继续努力,或者让我们更有斗志,这就是激励的力量。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认为激励是要靠别人给的,但是实际上,在适当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给自己鼓励是更好的兴奋剂。在自己实现了某个计划时,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声“你真棒!”,或者可以吃顿大餐来奖励一下自己的努力,这不仅能让你放松自己,更能激发你继续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要吝啬对自己的赞美,在适当的时候要给自己一定的奖励。会奖励自己的人更知道怎样让自己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的人更容易接近成功。

4个来自不同方向的青年找到鲁班,他们希望能从鲁班手里学到精湛的木工手艺。鲁班拿出四把没有柄的斧头,对4位年轻人说:“翻过西山的6个山头,有一片灌木林,我的每一把斧头上都需要一把灌木做的柄,你们四个人去吧。回来后,我会把我全部的手艺都传授给你们。”

鲁班的家人从厨房拿出4个干粮袋,装入了等量的烧饼和鸡蛋。对四个人说:“去吧,这是你们路上的食物。”4个青年拿起斧头,背起干粮上路了。

火辣辣的太阳,满路的荆棘,让4个小青年感到又渴又饿又苦又累。行到第一座山头的半山腰,4个人坐在溪边的草地上,喝了几口甘泉,然后打开了干粮袋。干粮袋里有6个烧饼和6个鸡蛋。一个青年建议说:“我们应该爬到山头再吃!”另一个青年对他笑笑说:“别傻了,现在我们又饥又饿,还要背着沉甸甸的干粮袋,吃点儿,既解决了饥饿问题,又减轻了身上的负担……”边说边拿起烧饼、鸡蛋塞进嘴中。

看到他吃得津津有味,另两位青年咽了几口唾液,也拿起烧饼和鸡蛋。一个青年吃了3个烧饼3个鸡蛋,然后躺在草地上拍拍自己隆起的肚皮说:“好爽呀!我不上去了,又苦又累。一会儿我就下山,剩下的食物正好够我路上吃。”

3个人继续前行。到了山顶,3个青年在树下歇息,半路没有吃东西的青年,打开干粮袋,拿出1个烧饼、1个鸡蛋,说:“终于爬到山顶了,这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奖励!”“对,我们已经过了一道关,是应该奖励一下自己!另2个小青年也打开干粮袋吃了起来……

到第二座山的半山腰,一位青年的干粮袋空了。他躺在草地上懒懒地说:“你们两个走吧,我已经受不了这种磨难了。”

两个人继续前行,到了山顶,两个青年在树下歇息。半路没有吃东西的青年,打开干粮袋,拿出1个烧饼、1个鸡蛋,说:“终于又爬到了一个山顶!”另一个青年吃完自己最后的1个烧饼、1个鸡蛋后,望望眼前还有4座山峰,说:“求师的路太艰难了,你一个人去吧!”

到一个山头,他总会满脸笑容地打开干粮袋,对自己进行成功的奖励……

翻过最后一个山头,青年终于看到了师傅说的那片灌木林。在灌木林旁边一块大石头上,鲁班师傅笑眯眯地坐在上面。小青年忙上前叩拜,鲁班急忙拉起小青年,问:“其他人呢?”小青年说:“他们半路放弃了!”“那你为什么能一直坚持走下去?”小青年拍拍空空的干粮袋说:“因为有师傅给我的食物做奖励,爬到一个山头,我就会尝到一份成功的喜悦……”不等小青年说完,鲁班就哈哈大笑起来,说:“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了……”

最终成为鲁班徒弟的这个青年,就是很会在适当时候奖励自己的人,他没有把自己的食物一次吃完,而是把它当成登上每个山头对自己的奖励,所以,他路上都保持着热情,这份热情伴随着他成功到达了目的地,得到了鲁班的赏识。

境界谈

通往成功的路是艰难坎坷的,但学会时刻奖励、鼓励自己的人,似乎离成功会更近一些。拿破仑·希尔历来相信奖励制度。当你取得预期的成就时,你奖励自己,小成就小奖,大成就大奖。例如,如果要连续干几个钟头才能完成某项工作,你应对自己说做完了就休息,吃点东西,或看场球赛。但是绝不在完成任务之前就奖励自己。当你取得一项重大成就时,一定要把庆祝活动搞得终生难忘。

及时放弃无意的固执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鉴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意志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雨水,重得完全背不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所以说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作出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时刻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却失去了3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欢这种工作。他将思想集中于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1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用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于销售。那个最初失去了3份工作的人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福勒制刷公司现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境界谈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如果不是,那么,即使你再有本事,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