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非常困惑,在与邻居们谈话时不断诉说自己的烦恼,可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小镇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给他指出错误。吉姆依旧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对约翰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教。结果,约翰在一次斗殴事件发生后,被带进了青少年管教所。
可怜的吉姆始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到头来却落得如此结局。
用赞扬来代替批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史京勒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史京勒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由于表现好而受到奖赏的动物,它在被训练时进步最快,耐力也更持久;由于表现不好而受处罚的动物,它们的速度或持久力都比较差。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人。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改变他人,常会适得其反。
汉斯·希尔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说:“太多的证据显示,人们都普遍地不喜欢受人指责。”
因此批评而引起的愤恨,常常使人的情绪低落,对应该改进的状况,一点也不起作用。
历史全是由这些夸赞的真正魅力,来做令人心动的注脚。例如: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男孩在拿坡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却泄了他的气。他说:“你不能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但是他妈妈--一位穷苦的农妇--用手搂着他并称赞他说,她知道他能唱,她认为他有些进步了,她节省下每一分钱,好让他去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他成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剧演唱家。
在19世纪的初期,伦敦有位年轻人想当一名作家。他好像做什么事都不顺利,几乎有4年的时间没有上学。他的父亲锒铛入狱,只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这位年轻人时常受饥饿之苦。最后,他找到一个工作,在一个老鼠横行的货仓里贴鞋油的标签,晚上在一间阴森静谧的房子里和另外两个男孩一起睡,这两个人是从伦敦的贫民窟来的。他对他的作品毫无信心,所以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免得遭人笑话。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都被退稿,但最后他终于被人接受了。虽然他一先令都没拿到,但编辑夸奖了他。有一位编辑承认了他的价值。他心情异常激动,漫无目的地在街上乱逛,眼泪流过他的双颊。因为一个故事的付梓,他所获得的嘉许改变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这些夸奖,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老鼠横行的货仓做工。你也许听说过他,他的名字叫查尔斯·狄更斯。
史京勒的实验证明,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因受忽视而萎缩。
境界谈
赞美就像浇在玫瑰上的水。赞美别人并不费力,只要几秒钟,便能满足人们内心的强烈需求。看看我们所遇到的每个人,寻觅他们值得赞美的地方,然后加以赞美,并把赞美他人变成一种习惯吧!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实社会告诉我们:在这个讲究双赢或多赢的时代里,大家也逐渐认识到,一个孤军奋战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业的,就算他是英雄也难显英雄本色,只有通过强大的人脉平台,才能造就传世的伟业,才能成就一生的成功。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懂得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过好社会这一关。
过好社会这一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学会与人打交道。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与社会打交道实际上就是与人打交道。换句话说,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
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有好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是最不好打交道的。但是,不好打交道不是不能打交道,只要我们用心研究,还是有章可循的。不然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成功者呢?
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传世思想。这说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它提醒人们必须相亲相爱,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才能做到“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孟子提到的“人和”实质上也是想营建一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其实与人打交道也不是很难的。著名企业家俞敏洪曾说过:“打个比方,一个宿舍中有六个人,你是其中一个,与其他五个人之间的关系都不太好,那么问题一定不在其他五个人身上,一定在你身上。你一定有很要命的缺点,但是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就说明你不会与人打交道。反过来一个宿舍6个人,其余5个人和你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而且他们都非常愿意采纳你的意见,这就说明你和其他人的关系非常好,你会和人打交道。你懂得如何去利用别人的资源,你懂得去理解别人、团结别人,说明你将来是一个有雄才大略、能做一番事业的人。如果-个宿舍分为两派,你参与其中的一派,两派人天天勾心斗角,互相说对方的坏话,这就说明你是一个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的无聊之徒。”
现代都市文明在给人们带来种种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狂躁、压抑。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渴望一种清风拂林的生活氛围,使自己摆脱喧嚣、浮躁,像清溪自由欢畅地流淌在碧绿的春草间,这就需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都十分美妙。比如嫌老弃孤、嫌残弃病,比如利用、冷漠、嫉妒、勾心斗角、敌视,比如蜚短流长,比如巴权媚势、欺穷凌弱,比如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乃至歹毒、残暴等等。而这些,在各个地方各个生活群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别地方个别群落中还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些迹象,无疑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营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势在必行。
和谐的人际网络背后的意义,其实比我们能想得到的还要深远。正如魏斯能在采访了280位企业总裁后写《不上,则下》一书时所说:“企业的总裁们,均致力于发展"双赢"互需关系的基础。他们每个人都有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顶端的精彩故事,而大多数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身旁人对自己的提拔。”
美国作家柯达同样认为:“人际网络非一日所成,它是数十年来累积的成果。你如果到了40岁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人际关系,麻烦可就大了。”
一个人从娘胎里出来,走过儿童时期,走过小学时期,走过中学时期,走过大学时期,最终要走入社会。不管一个人在大学以前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最终是为了走入社会并且在社会上取得事业成功。
个人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世界上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个人奋斗。因为世界上不只有一个人。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更不能成功,等待你的只能被饿死、冻死或被野兽吃掉。
众所周知,克林顿当年在总统竞选中的成功正是由于他拥有众多高知名度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在他竞选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以及当学者时的旧识等。当演说家罗安数年前应邀在阿肯色州热泉市为旅游业年会演讲时,他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人当年对克林顿的支持,才明白了克林顿当年在竞选中的人气。
大人物就是依靠他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成为大人物的。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表示:“与太阳下所有的能力相比,我更关注与人交往的能力。”正是洛克菲勒的这种卓越的人际沟通能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因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是完美的人生。
境界谈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没有人际交往,人们无法预测自己的前途,无法面对困难,无法面对天灾人祸;没有人际交往,人们就组不成家庭、社会和国家,更谈不上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离不开朋友,离不开朋友的帮助。自古以来,社会上已形成了平时礼尚往来的风俗,这样身边的朋友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其实你在交朋友的时候,已经给自己又投了一份人身保险,同时也就给你的生命多了份保证,你的人际网络就像你的救生圈,让你自由大胆地在水面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尽情地享受海水的滋润;当然,朋友是你离不开的护身符。
现代人生活、工作两点一线,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朋友联络,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友谊也慢慢褪了色。这真是得不偿失啊!友谊绝不能和金钱相提并论,这种缘分一定要珍惜,因为它真的难能可贵,就算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别忘了常联络朋友,沟通沟通感情,交流交流思想。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向他发出求救信号,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有些冒昧?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或者给自己脸色看?
这时,你不免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这话是不假,而且还理所当然。而平时就自己和自己相处,遇到困难,甚至在你生命发生危险的时候,就算你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可能你一个人也没办法真正解救自己,这时,朋友就是你的护身符了。
“天大的面子,地大的本钱”,说的就是这回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拥有丰富的朋友资源,成功还会遥不可及吗?编织人际关系网的同时为我们引来了很多的可能,你不仅认识了别人,别人也了解了你,彼此间形成了一种很好的沟通、互换,这种交往会让你喜获丰收,甚至一举两得,既加深了友谊又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善于开发人脉资源,捕捉机遇,成功的彼岸便离我们更近了。
“朋友”正是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他们之间有种天然的吸引力,或者是共同的爱好,或者是共同的志向,或者是共同的追求。正是有了朋友的互相帮助,才有了许多场合的和谐、许多人士的成功。
北京大学有一个由“金融投资家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200余人,他们控制的资金却高达1200亿元人民币。
一位创业者在接受《科学投资》杂志采访时说,他到中关村创立公司前,曾经花了半年时间到“北大企业家特训班”上学、交朋友。他开始的十几单生意,都是在同学之间或是由同学帮着做成的。同学的帮助,在他创业的起步阶段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史上,曾国藩喜用湖南兵;而徽商和晋商不管在哪里,都是广结盟友。正是同乡朋友之间的互相支持,才成就了徽商和晋商历史上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都是同乡会馆。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比如一个湖北人要到北京创业,或者一个温州人要到旧金山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条件之一。这也是近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原因。
1831年,肖邦从祖国波兰流亡到巴黎。由于人生地不熟,没有生活来源,生活极为艰难。但是由于李斯特的巧妙安排,肖邦在巴黎一鸣惊人。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钢琴家,其精湛的技艺惊遍巴黎。在一次李斯特的公演音乐会上,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的习惯,演奏开始,就要熄灭灯火,好让听众在黑暗中聚精会神地欣赏。这一天的钢琴演奏,效果极佳,使听众如痴如醉。可是,当演奏结束灯光重明时,令狂呼喝彩的听众大吃一惊的是:从钢琴旁站起来答谢的是一个陌生人,而不是听众熟悉的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