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杨译童书经典:胡桃夹子和鼠大王
21901000000001

第1章 代译序《胡桃夹子和鼠大王》与霍夫曼

杨武能

胡桃夹子这个名字很美,实际所指不过就是坚果钳,一种常见的小工具罢了。在德国,它常常被做成可爱的小人偶,化身为了有欣赏价值和装饰效果的工艺品。因为又要完成用牙咬碎坚果的艰巨任务,所以模样通常都是孔武有力、神色威严的男性,例如骑士、兵勇、将军、国王等。这样的玩偶坚果钳,自然很受人们尤其是小孩子的喜爱,所以几乎家家都有,在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圣诞市集上,卖坚果钳的小摊便这儿一家、那儿一家。

咱们中国没有这种有趣的玩意儿,但胡桃夹子这个名字同样家喻户晓,因为不只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经常上演,还有美、英、俄、德等国拍摄的多部同名影片,在电影院和网络上供人欣赏。因此《胡桃夹子》在我国人人皆知,也深得孩子们喜爱。

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胡桃夹子》原本是德国作家霍夫曼1816年完成的一篇童话小说,本来题名叫《核桃夹子与鼠大王》。它相继被法国名作家大仲马和俄国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选中,改编成了芭蕾舞剧,就因为这篇小说实在好看!相比之下,芭蕾舞《胡桃夹子》和同名的所有电影,我想说只能算个故事梗概罢了,霍夫曼原著内容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色彩斑斓得多!

圣诞节的晚上,刚满七岁的小姑娘玛丽得到了教父送给她的礼物——一个骑士模样的胡桃夹子,令她爱不释手。当天夜里她便梦见胡桃夹子骑士指挥她的玩具锡兵,跟由长有七个脑袋的鼠大王率领的老鼠大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其间在胡桃夹子身陷重围、千钧一发之际,小姑娘扔去一只鞋子,打跑了群鼠,胡桃夹子才转危为安,赢得了胜利。随后他变成一位王子,领着小玛丽进入了仙女之国,途经冰糖草地、橙子溪、柠檬江、杏奶海、姜饼村、糖果城、玫瑰湖、蜜饯堡,最后到达杏仁糖宫,两人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芭蕾舞《胡桃夹子》的内容,我以为不妨简称其为“圣诞夜的梦”。霍夫曼的小说呢却没有这么简单,它不但多了一篇教父罗色美耶讲的铁核桃童话,还让现实与梦幻不断交替、穿插、重叠,人物也变来变去,例如胡桃夹子一会儿是王子,一会儿又成了玛丽教父的侄儿小罗色美耶——纽伦堡的一位钟表制作师。我已经说了,霍夫曼的原著内涵要丰富得多,情节要跌宕得多,想象要奇特得多!阅读、品味霍夫曼童话小说的快乐,就留给青少年读者们吧,接下来我只讲讲霍夫曼这位作家,讲讲他的童话小说风格为什么如此独特、如此精彩。

霍夫曼是18世纪初出现在德国的一位天才。他是作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视为歌德之后、海涅之前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他1776年出生在柯尼斯堡(后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今属俄罗斯)的一个律师家庭,自幼爱好音乐和文学,尤其喜欢读骑士小说和神怪小说。大学学的是法律,毕业后在法院当陪审官,后因同情受凌辱的市民作漫画讽刺普鲁士军官,被贬职到了波森(今属波兰,即波兹南)。1806年法军入侵,几经周折调到了华沙的霍夫曼失去公职,不得已回到柏林以写作为生,第一批中、短篇小说问世后即受到欢迎。晚年罹患脊椎结核,双腿瘫痪,但仍坚持写作,直至1822年6月25日逝世。

霍夫曼的文学创作集中在逝世前的十二三年里,共写有三部长篇和数十部中、短篇。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德国浪漫派特有文学样式的童话小说或者说艺术童话;一类为所谓“历史小说”。可是不论哪一类,霍夫曼的小说都有一些共同的、鲜明突出的特点,归纳起来即为一个“奇”字加上一个“异”字:小说情节充满奇思异想,写的都是奇人异事,气氛情调也都奇异诡谲。不过霍夫曼并非为了奇异而写奇异,无论是他的历史小说还是童话小说,全都有着现实和幻想的双重背景,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也同样具有两重性,不但因此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不乏对黑暗社会现实的针砭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因此颇为推崇霍夫曼的创作,尤其喜爱他的童话小说《金罐》和《侏儒查赫斯》。霍夫曼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除去受当时的浪漫主义潮流影响,也跟上面讲的他的身世、遭遇和政治态度有关。

这本文集还收录了霍夫曼的另一篇童话小说《外乡孩子》。它以幽默夸张的笔法,赞扬乡下孩子的纯朴、自然,讽刺来自“文明社会”的少爷小姐的矫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