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2204300000017

第17章 让孩子拥有宽容博大的心胸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对此不要耿耿于怀,不要过分计较在意,能够笑一笑就过去,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宽容的人,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为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具有仁慈宽厚的心灵、有一颗博爱之心的人,都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人,他们能用自己的宽容容纳一切。

在校园里,很多教师经常要接受学生一些鸡毛蒜皮的“投诉”。如“老师,他把水洒在我桌子上了”,“老师,他刚才骂我……”“老师,他把我的桌子、椅子换走了”……

还有一些学生好发脾气,总是通过动嘴、动手来发泄,不能自控,有时仅仅是看人家不顺眼,就想去“修理”人家,在“征服的胜利”中体验自尊与快意。在种种不大不小的矛盾中,孩子们如果都抢着“占上风”,不退却,也不谦让,那就可能冲突不断。而这一切,都是孩子缺少宽容的表现。

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与众不同的个体。生活中与我们相处之人往往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大多数都容易犯主观主义的错误,都拿自己的标准或原则去衡量他人。当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的标准原则发生冲突时,他们就武断地以为是对方的错误,因而盲目地批评指责,甚至怨恨在心,伺机报复。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做人心态。

法国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很重视宽容的品质。如孔子曾说,一个真正的人要有宽容、恭敬、诚信、灵敏、慷慨五德,并把宽容放在五德之首。庄子也说,圣人应有包容天地、遍及天下的宽阔胸怀。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指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善于宽容,他的人格才会像海一样伟大。

现在的社会更具有开放性,社会变化加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个性也变得更加鲜明。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有具备宽容的品质,才能接受、容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人们的独特个性。

哲学家罗素曾说过:“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培养自己豁达的性格。”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只有大方地看待别人的错误,才能原谅别人。宽容的心会帮助孩子意识到个性的差异,使得孩子尊重别人,并对种族、性别、外貌、文化、能力或性别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有更多的包容。这种美德会影响孩子以善良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反对仇恨、暴力和偏执。

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的天地一定更加广阔,他的精神一定更加充实,他的心灵一定更加纯洁,他的灵魂一定更加美丽。一个拥有宽容的人,他一定会是一个快乐而成功的人。宽容是对自己的善待。

一、培养孩子豁达、开朗的性格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恒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孔子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有包容、恭敬、诚信、灵敏、慷慨五德,而包容是五德之首。

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乃至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话,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人都必须持有自己的看法,尽管不一定是对的;在心理方面,每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换句话说,采取了这两种态度以后,你会容忍我的意见,我也会容忍你的意见,这样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

当然,豁达不等于无限度地容忍别人,开朗也不等于对已构成危害的犯罪行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对于个人而言,豁达往往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宽容开朗,无疑是创造一种和谐气氛的调节剂。因此,豁达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个性的体现。

美国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豁达就没有宽松。”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你爬过多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少闲暇,无论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标,没有宽容心,你仍然会遭受内心的痛苦。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古今中外,因豁达、开朗、宽容、谦让的品德,而获得他人的友情、爱戴,或者消除仇恨、恩怨的例子,数不胜数。

唐高宗时期有个吏部尚书叫裴行俭,家里有一匹皇帝赐的好马和很珍贵的马鞍。他有个部下私自将这匹马骑出去玩,结果马摔了一跤,摔坏了马鞍,这个部下非常害怕,因此连夜逃走了。裴行俭叫人把他招回来,并且没有因此而责怪他。

又有一次,裴行俭带兵去平都,结果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珍宝。于是,他就宴请大家,并把这些有价值的珍宝拿出来给客人看。其中有个部下在抱着一个直径两尺、很漂亮的玛瑙盘出来给大家看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盘子摔碎了。部下顿时害怕得不得了,伏在地上拼命叩头以至流血。裴行俭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脸上并无可惜的样子。

裴行俭并没有因自己的损失和难堪而大发雷霆,怀恨在心。相反,他表现出宽宏大量、豁达开朗、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更多的损失、得到更多的难堪,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博得了别人的颂扬,赢得了别人的支持。

一个人只有豁达、开朗、宽容,才能接受别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为集体所接纳,就能与别人互相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才会协调,才能与集体成员融为一体。合群的人,常常能够与朋友共享快乐,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情感;即使在单独一人时,也能泰然处之,无孤独之感。因为这种具有积极情感的人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个性、情感、长处和不足作出恰当和客观的评价,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做人的原则,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并不回避和否认自己的缺陷,尽量用自己的乐观情绪去感染别人。正是这些特点才赢得大家的喜爱和认同,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孩子豁达、开朗的性格。

二、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说:“我恨死某某了。”这种憎恨心理对其自身的不良情绪起了不可低估的副作用。一方面,在憎恨别人时,心里总是愤愤不平,希望别人遭到不幸、惩罚,却又往往不能如愿。这种失望、莫名烦躁,使人失去了往日那种轻松的心境和欢快的情绪,扰得他心神不宁。另一方面,在憎恨别人时,由于疏远别人,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言语上贬低别人,行动上敌视别人,结果使人际关系越来越僵,以至于树敌为仇。而且,今天记恨这个,明天记恨那个,结果朋友越来越少,对立面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会使自己有一种孤独感。长此下去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社会支持越来越少,情绪也会一落千丈,郁郁不可终日。

人生有缘相处,或亲情相依,或同窗共读,或为伍共事,或结伴同旅,彼此之间,总会有一些磕磕绊绊、恩恩怨怨。为何不以情为重,化解冲突,做一个宽容的人呢?

林肯冲破重重阻碍,当上美国总统之后,仍沿用了一个能力很强的死对头任部长之职。幕僚和随从们都十分不解。

“他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消灭他!”大家愤怒地建议。

“把敌人变为朋友,”林肯解释说,“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得了一个朋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宽容者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巨大的智慧。这种胸怀和智慧对他们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做父母的,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教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为了孩子今天能处理好同学关系,而且也是为孩子将来的成功和幸福打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呢?

1.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会下棋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学下棋时,往往仅考虑自己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而不会考虑别人会怎样。只有棋下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我怎样,对方会怎样应对;对于对方的应对,自己应当如何一一应对。如此考虑的回合数越多,个人的水平也会越高。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设想,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2.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理解能带来宽恕,宽恕能带来和谐。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应该理解和宽容。

一个不肯理解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错而需要别人理解的时候。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理解和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帮助孩子学会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不会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孩子真正学会了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强的同伴学习,帮助比自己“差”的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也只有通过交往,他们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快乐。

要告诫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一次人,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于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3.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缺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4.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因为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和神奇,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教科书。很多学者都说过,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无不蕴涵着美的因素。大自然的博大与雄浑,可使人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心情愉悦,进而促人产生宽容之心。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应多带孩子到郊外,让封闭在钢筋水泥世界中的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另外,尽可能创造条件,带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秀丽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灵,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襟。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应该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玩一玩,这样也算是亲近一下“小自然”,也会对孩子宽容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