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2204300000009

第9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

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自信心是比金钱、权势、家世、亲友等更重要的条件。它是人生可靠的资本,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胜利。对于事业的成功,它比什么东西都更有效。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他自信心的大小。假如拿破仑不自信的话,他的军队不会爬过阿尔卑斯山。同样,假如一个孩子现在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自信,那么他明天就很难成就重大的事业。

在如今国际大交流的时代,美国作为20世纪涌现出来的最具实力的经济大国,在民族素质上也自成一派。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这种自信心已渗透到美国的各个方面,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优良文化的发展。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非常重视自信心的培养。

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在街道两旁,宽阔的广场上,常常有孩子在冲来撞去,在台阶上跃上跃下,甚至从铁杆扶手上滑下,不禁令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但在这群孩子里面,你几乎看不到中国血统的孩子。原因是什么呢?玩滑板需要技巧,中国人向来是善于玩技巧性游戏的,但玩滑板还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样是在美国长大,受同样的教育,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玩这些冒险的游戏呢?追本溯源,是因为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许多中国家长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容易摔伤,因而不鼓励孩子玩。与美国人的教育思想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式教育传统,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训导。于是乎,孩子本来具有的对这种游戏的畏惧心理更加加强,有了更好的理由后退。虽然孩子暂时保证了身体不受损伤,但性格上的损伤却将是终生的。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上的软弱和胆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但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相信自己能做好的信念,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不成功誓不罢休的信心。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来讲,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对国家来讲,意味着整个民族的发展。

一个孩子应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明白自己立于世,必定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和特色。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并表现自己的个性,这对于世界、对于自己都将是一个损失。这种意识一定可以使我们产生坚定的自信并助我们成功。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但是,家长们往往在家教中忽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保护。有人在中小学校作过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来讲比较大,并且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心理不健康成为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在接受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家长中,有70%的家长承认在家里他们基本上不肯定孩子,总是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很少或者从来不肯定孩子;几乎没有考虑过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家教中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很值得现代家长注重的问题。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孩子勇敢、进取、敢于冒险、敢于竞争的性格,为将来成为一个自信十足、有所作为的成功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

有专家对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美国家长十分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家庭中平等、独立的一个成员相待;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并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能较好地处理平等与要求、自由与纪律、爱护与严格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了美国孩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敢说敢做的性格。

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对孩子“顺从”、“听话”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参与权等,父母基本上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甚至孩子的隐私也常常受到侵害:信件被拆开、书包被检查、日记被偷看等。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发挥。

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

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给孩子以信心就是给了他们通向成功的梯子。孩子可以依靠它,扶着它,一步一步登上每一个成功的高度。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地前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要尊重孩子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而是独立的人。家长只有真正尊重孩子,才能使他产生自尊,进而使孩子产生向上的内部动力,得到主动发展。

尊重孩子的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错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话语。“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行,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作为家长,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2.采取爱和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做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成人的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热爱的语言,不仅使孩子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能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探索世界。而成人的忽视、冷漠、拒绝、不理会,不仅使孩子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恐惧感和不安感增加,而且会使孩子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种关怀、宽松、平等、和谐的精神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满足他的正当需要,不以简单、粗暴、严厉的态度对待他。这对帮助他建立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成人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又要对他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指出他行为中的不足,并且引导孩子积极弥补不足。

3.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不少家长常因为孩子年幼而代替他们做许多事,帮穿衣鞋,替收拾玩具……如果给他包办过多,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自信也就很难建立起来。因此,家长不妨视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动手收拾玩具、书包及文具,让孩子铺床叠被,让他们洗洗简单的碗筷。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4.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父母的责任在于怀着一颗期待的心,帮助孩子建立适合自己每一阶段的目标。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得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当然,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5.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6.积极培养孩子的专长

孩子的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一般的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难辨优劣。但孩子进入小学后,衡量标准就集中在学习分数上,这就使擅长学习的孩子常受表扬,而学习稍差的孩子常受批评。由于学习成绩不如意而产生自卑,丧失了自信,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这种不利的情况呢?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某一专长。从小,孩子的能力倾向便会显露,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喜欢运动;有的孩子爱唱爱跳,擅长文艺;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爱绘画。家长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专长,顺势加以引导及培养,促进他在某方面具备其他孩子所不及的专长。这样,即便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丧气,反倒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发努力,或许还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培养孩子的专长,孩子就有了一种竞争优势,具有上进的动力,孩子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7.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和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