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2206000000012

第12章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郑和七下西洋,这一历史壮举不仅震撼了国人,也震撼了整个世界,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的文明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国家开始了工业化前的原始资本积累,争夺海上霸权,在美洲、非洲及亚洲等地,用“剑与火”,进行血腥的殖民地掠夺。然而,郑和航海的性质与之是截然不同的,使团抵达之地,从不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而是施恩布德,共享太平之福。郑和船队为文明礼仪之师,既未强行占领别国一寸土地,也未掠夺当地一分一毫的财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睦邻友好的精神。

当时的东南亚、南亚、非洲很多国家都对中国的礼仪、风俗、服饰、历法、度量衡、生产技术等非常崇拜,为此还纷纷派学生到中国求学。文化的传播加速了他们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增进了和中国的友谊。同时中国也了解了各国的情况,学到了外国的生产、生活经验,促进了物种的交流。郑和信奉伊斯兰教,但他对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也很尊重,出航前后都要朝拜妈祖,祈求神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外交往的基本政策是“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方所得,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对各国要“厚往薄来”,他的意思是不图各国臣服的虚名,和各国交往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明成祖朱棣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对外政策,电讲究“内安诸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宣德化而柔远人”,“四夷顺则中国宁”,因此“锐意通四夷”。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敕谕各国王“祗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派郑和下西洋就抱着建立和平、友好、安定、有序的国际秩序这样一个总目标。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打通了中西海上航道,还将明朝“礼治”外交推向了全盛时代,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西方万国,奔走臣服,充凑于廷”。明代京师也成为了中国同亚、非诸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明朝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朝和东南亚、南亚、非洲地区的国家增进了友谊,一些小国希望明朝支持他们抵御强大邻国的欺压,而明朝主持了公道。郑和下西洋时调解的国家间纠纷,主要有安南和占城,满剌加与暹罗,三佛齐与爪哇,锡兰和各邻国的争端等。正是由于在政治上友好,贸易上有利,许多亚非国家纷纷派使臣来华进行朝贡贸易,这实际上是一种官方贸易。明朝对一些国家规定三年一贡或二年一贡,很多国家不仅年年来,有的甚至一年来几次。明朝政府对违令来的,还是允许贸易。仅明代永乐年间郑和到过的海外各国派使臣来华的就有318次(不包括朝鲜、日本、琉球),国王率团来华访问的有4个国家的11位国王,其中有3位国王逝世并安葬于我国,苏禄国东王葬于德州,渤泥国王葬于南京,古麻拉朗国王葬于福州。

因此,郑和的航海创举不仅在南洋与印度洋各国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他们还将中国精美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和先进的华夏文明远播至所到的亚非围家,并进行广泛的物质、文化交流,使中困“知异域之事”,“普天下何若不同”,也让“远夷知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