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209900000016

第16章 薛涛:孔雀开屏后的两难人生(1)

寒渐轻日渐暖,掬一把涟漪,细流不定。恰缤纷时节,云霓霞映,文绣玲珑。情丝绾夜昼,花解语,枕好梦。碧海丹心,如泣如诉。凌霜傲雪,沐雨经风香犹在。不邀恩宠不谄媚,仙葩从来冰肌玉骨。流年去,孤旅云烟寂寂,一捧相思难与。晴空蓝,阡陌覆阳光,高山流水古弦锵。深情浓诉女儿衷肠。

◆孔雀西蜀飞

与鱼玄机、李季兰齐名且阅历相近的还有薛涛。她幼时即显现出过人天赋,八岁能诗,其父薛勋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一语成谶,薛涛的对句预示了她一生的命运。这也可视为她命运中另一种形式的蔷薇情结。

薛涛(768—832),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人。后居于西蜀,故有孔雀西蜀飞之说。

薛涛之父薛勋,一生居官清廉,只靠薪俸节俭度日,薛勋死后,撇下薛涛与母亲孤儿寡母。迫于生计,薛涛凭自己过人的美貌及精于诗文、通晓音律的才情开始在卖笑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卖艺不卖身)。

薛涛的第一个情人是剑南节度使韦皋。薛涛此时的身份是官妓。其时唐宋时期的妓不等同于清朝的妓,这时的妓多以卖技的形式出现,我觉得应该称呼为歌姬更恰当些。韦皋将薛涛留在幕府内,管理一班乐舞弹唱、诗文书画诸事。

当薛涛进入了节度使幕府之后,如鱼得水、如鸟投林,不仅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得到了学习的好机会。凭借着她的聪明才智,她尽情地漫游在书林史海之中,广收博蓄,极大地充实了她的知识,使她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

韦皋慧眼识明珠,总是特召她在府中大会宾朋时侍宴赋诗,还让文采出众的她做一些文字工作,于是薛涛成了他的“女秘书”,不过那时称为“女校书”。

感恩之情让十五岁的薛涛向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轻解罗裳。

◆枇杷花下女校书

著名诗人、身为太子校书的刘禹锡到成都来谒访杜甫草堂,刘禹锡对薛涛的诗才已有耳闻,思之若渴,当韦皋为他举行接风宴会时,他急不可耐地提出要与薛涛一会。韦皋本来就有意用薛涛才貌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声望,自然答应,命薛涛立即赴宴、陪酒献诗。薛涛也久慕刘禹锡的诗名,且这次刘禹锡又是过路,不能久留,这更增加了薛刘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于是薛涛在宴会上当即赋七律一首,这就是著名的《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这首送别诗,可谓经典矣。分别在“月寒”、“夜有霜”的深秋季节,本来就教人伤怀,可诗人偏说“谁言千里自今夕”,反伤感之意而安慰对方,其伤感之深沉可见一斑。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薛涛是“工绝句,无雌声”。她的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大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

刘禹锡读后,深为折服。

薛涛后来因为受到挫折,索性破罐子破摔,当起了“交际花”。达官贵人为了求见她,纷纷送她钱物,她照单全收,红极一时,风光无限。韦皋越来越吃醋,爆发的体现就是将薛涛由官妓降至营妓,送往松州边地“慰问”军士。这是怎样一种难堪的经历啊,那粗鲁的蹂躏令薛涛绝望而窒息。当然也有说是她在途中即被召回,但我认为事情不会这样简单,粗暴的摧残还是发生了的。

薛涛此时表现了她突出的特点:聪明且冷静。身虽为妓,心洁如冰雪,花容月貌不减清烈。

来边塞不久,她对那些为保卫边塞而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将士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因而对这里的艰苦生活也就较快地适应下来。意想不到的是,严酷的边塞生活,对薛涛虽然是一次残酷的外在打击,但同时对她的心灵、内在修养却也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在这里,她的思想境界有了一个重大升华:她为自己过去只以声色歌舞谀侍达官贵人感到羞愧,她觉得能为那些保家卫国而出生入死的将士们献舞唱歌,才是真正的光荣。于是她顶风冒雪来到军营,在一无场地、二无伴奏的简陋条件下,她为将士们引吭高歌。岑参的《走马川奉送出师西征》、杨炯的《从军行》都是她的经典曲目: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风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铿锵的词句,雄浑的歌声,振奋了将士们的士气,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也消除了将士们与薛涛的隔阂与误解,他们不再把她看作是被罚来边塞遭摧残的妓女,而把她当成备受磨难的小妹。边塞是艰苦的,然而薛涛却在这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三年的边塞生活,使她爱上了这群生龙活虎的战士们。恰巧,宰相武元衡视察边防来到松州,薛涛借宴席侍酒之机,赋诗以求援。年轻的薛涛此刻就已显露出厌倦,她希望在获释之后,能够从乐籍除名,过上平民的生活。

武元衡本也是文人出身,对薛涛也有所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才貌双全,不禁动了惜玉怜香之心,于是带薛涛返回成都。

在薛涛的有生之年,剑南节度使总共换过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对她十分青睐和敬重。在韦皋之后,继任剑南节度使的李德裕同样非常欣赏薛涛之才,他将薛涛自官妓中除名,并且在万里桥边、枇杷巷内为之营造了一座幽雅别致的“吟诗楼”,让薛涛过上了独守深闺的安逸生活。

有了李德裕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与保护,薛涛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在这段日子里,她的心情是开朗的、明快的,她一面广收博识,一面吟诗作书,使她的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写下了不少怀旧、抒情的优美诗篇。无怪乎著名诗人王建(一说胡曾)寄诗薛涛曰: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然而薛涛毕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的女人,她需要安抚,需要爱情。她不断回忆起往日,军营里那些美好的品德、雄伟的身影、亲切的话语,发自肺腑的同情与安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她在诗中写道:

长来枕边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何处江上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正当薛涛心烦意乱的时候,一位白马王子闯入了她的生活,他就是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杜牧。

年轻的杜牧本也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一次,杜牧出外旅游,来到成都,专门带着美酒到吟诗楼,拜访薛涛。此时,薛涛的诗词已广为流传,能有机会见到薛涛,是他最大的企盼。

今日终于来到了吟诗楼,眼望着这位国色天香的女子,他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而薛涛虽对杜牧的才名已有所闻,但是仍有戒心,所以她只用接待一般客人的礼仪接待了他。

杜牧对薛涛平淡的接待并没有在意,仍然神采飞扬地与薛涛攀谈。当他看到楼内立的一幅侍女屏风时,不尽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道: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用丹青上的侍女来暗喻眼前的名花,诗中所隐含的对薛涛过去遭遇的同情和对今日的赞美,不由得使薛涛对杜牧由戒备转为亲切,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抚今追昔,委屈的泪珠滴湿衣襟。

杜牧见时机已到,于是着意温存、慰藉,将薛涛拥入怀中。薛涛那颗已经冻结了的心又被暖化。

于是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销魂。正所谓一对鸳鸯春睡去,锦衾罗褥不胜春。

第二天,薛涛送走了杜牧,冷静下来细细一想,又感到自己过于孟浪了,非常后悔。

虽说杜牧年轻有为,人也英俊,但听说他也是秦楼楚馆的常客,一个朝云暮雨的纨绔子弟;自己对杜牧的为人并不真正了解,能否托付终身尚不可预料,便以身相许,不仅显得自己过于轻率,被人小视,而且也有违“告别世俗,淡泊独守”的初衷。

在自己不算很长的人生中,已经受了太多磨难,父亲的突然丧命,母亲的凄惨去世,周围人的见利忘义,自己七八年的妓女生涯,童贞的丧失,被蹂躏的精神和肉体,在权贵面前的低声下气、忍辱偷生,被罚戍边的酸甜苦辣……这一切把她的心搅得乱纷纷、闹哄哄,剪不断,理还乱。

这期间杜牧曾来信相邀,并表示愿意永结百年之好,但薛涛总是不敢轻易相信,更不敢匆忙赴约。

所以如何处理同杜牧的关系,使她很难拿定主意,既不敢轻易相聚,也不敢轻易相离。真可谓进退两难,就在这种背景下,她含泪写下《赠远》诗两首,寄语杜牧: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宇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诗中以“望夫楼”等典故自况夫妻,表达了对情人的眷恋,又隐约透露出对命运和前景的疑虑、不安,蕴含着难以明言的痛苦、悲伤。杜牧读后已悟其意,只得仰天长叹,就此作罢。时间一长,薛涛与杜牧也就断绝了交往。

◆繁华飘零归道家

薛涛怎么也想不到,在四十岁的时候,她居然第一次经历了爱情的强烈震撼,这震撼是元稹带来的。元稹这一年三十岁,正值男人的青葱岁月,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拈花惹草的心思并行不悖。

薛涛虽然已脱籍,但曾经艳帜高张,芳名远播,早已成了蜀地文人墨客的指南,要入蜀,必然要去拜她的“码头”。她的交往圈子里,除了权倾一方的节度使和著名文人外,还有幕府佐僚、贵胄公子和禅师道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