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灰蒙蒙的,阴沉的厉害,像极了这混乱的世道。自从两年前长生爹去世后,身为长子的长生就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长生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前最后一次和爹爹分别的情形。长生一家世代生活在一个叫鱼鸣嘴村的小渔村里,长生爹是打鱼的一把好手,每次出海总是能比村里的其他人捕到更多的鱼,因此日子还算过得下去。那是民国三年(1914年)10月的一天,长生爹出海打鱼回来,因为收获颇丰,所以他非常高兴,吃饭的时候还笑吟吟地说这次卖了鱼就买一些肉回来改善伙食。长生和弟弟都开心的不行,连声催促爹爹赶紧去卖鱼,惹得抱着不满一岁的妹妹的娘一直笑话他们是馋猫。可是,那天长生爹走了就没有回来。后来才听说长生爹在去买肉的路上被德国人抓了壮丁,去给德国人运输炮弹,结果被日本人的炮弹击中,丢掉了性命。
自那以后,日本人占领了青岛。长生和邻居山子哥曾悄悄去过城里几次,想着能找回爹爹的尸身,把爹爹葬到祖坟里。可是,长生爹是被炮弹炸死的,怎么能找得到呢?长生只好用爹爹的衣服立了一个衣冠冢,好在清明寒食能有一个祭拜的地方。
长生娘从生完小闺女兰妮身体就有些弱,干不了重活,听到长生爹去世的消息后更是大病一场,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才捡回一条命,从此再也不能断了汤药。这两年要不是山子哥一直在接济他们一家,他们可能早就被饿死了。想到这,长生把单薄的棉衣紧紧裹在身上,加快脚步往码头走去。
今年冬天格外的冷,近海早早就结了冰,长生家的小船根本没有办法到远海去打鱼,娘也因为打鱼的人少而失了修补渔网的微薄收入。所以,长生还没进腊月就开始到码头搬货,希望能多挣些钱以撑到来年春天海水化冰。
小港码头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开始建的,可以算是与长生同龄。一开始,码头是由德国人直接控制的,主要用来装卸军火、建筑材料等物资。后来,小港码头逐渐变成民船贸易港,日本人接手后,为了更方便地将中国的物资运到日本,将小港作为内贸港补充大港的外贸活动,因此即使到了冬天,码头的装卸工作也一点儿不少。周边的乡亲们在农闲和渔闲时都会到这里搬货来挣一些钱。
长生把二百来斤的麻袋扛到肩上,一边走一边算着自己挣了多少钱。长生是和同村的李家大叔一天来的,当时他们和李老板谈好,一天一人一角五分工钱,除去吃住,一天能剩下一角二分。因着李大叔要喝酒,每天还要再比长生多花去一分。他们已经干了二十五天,李大叔攒下了两元七角五分钱,而长生则攒了足足三元钱,比李大叔多了两角五分钱。想到这,长生又不禁笑了起来。
啪!
长生后背被打了一巴掌。
“傻小子,笑啥呢?是不是想娶媳妇啦?”李大叔放下背着的麻袋笑眯眯地问长生。
“叔,我比你多攒了两角五分钱!”长生放下麻袋回答。
“啥?”李大叔疑惑不解地问。
“两角五分钱!你每天喝酒要比我多花一分钱,我这些天比你多攒了两角五分钱。过年的时候可以买一斤肉包饺子了,还能给冬生和兰妮买零嘴呢。”想着弟妹吃到零嘴时开心的笑脸,长生的心情就特别特别好。
“呀!还真是呢。花的时候没觉着,算下来还真是不少呢。都快顶咱们两天的工钱了。”李大叔有点儿懊恼。
“那有啥办法?咱都有喝酒的习惯,大冬天的,不喝两口酒总觉得冷。哪像长生啊,除了吃住,啥钱也不花,吃的还是最便宜的,工钱都攒着拿回家。”一起搬货的王大哥感叹着。
“长生小小年纪就能和咱们大老爷们一样干活,还这么会省钱,真是好孩子啊!”
“就是,我家混小子要有长生一半我就知足啦。”
“长生的工钱都想着拿回家给他娘买药呢,多孝顺啊!”
“长生真是好娃娃啊!”
……
一起干活的工友们七嘴八舌地附和着。
这时候一个穿着厚棉袄,戴着羊皮帽的人走过来冲他们吆喝:“哎,老乡们,我们小港码头要扩建了,现在要招一批工人,工钱比你们搬货高……”
“一天多少工钱啊?”心急的工友抢着问道。
“多少?一天两角钱!加班还能多给工钱呢!”羊皮帽伸着两根指头自豪地说。
“两角呢啊!”
“能比现在每天多挣5分钱!”
“是啊,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多挣点过年也能吃上肉饺子呢。”
……
“有报名的赶紧来啊,明天就能过去上班。”羊皮帽提高嗓音向众人喊着。
一时间众人就将羊皮帽围住,纷纷喊着要报名。
李大叔也赶紧往人群走去,手里还拉着站在那不动的长生,“长生,愣啥呢?赶紧去报名吧,要不人家就招够人啦!”
“叔,我现在不想去。”长生说。
“为啥?能多挣五分钱呢,你小子不是挺想挣钱的吗?这会儿怎么傻啦。”李大叔疑惑地看着长生。
“叔,咱刚来的时候和李老板说好了,给人家干到腊月二十五,现在要走,不是失信于人吗?”长生一本正经地和李大叔解释。
“呀,是呢,咱庄户人讲一个信,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李大叔停下脚步。
“啥信呢?多挣两毛钱是正经。”旁边有人不屑地说。
“挣钱也不能不讲信用。李叔,咱年前就在李老板这干,年后要是那边还招人,咱们再去。”长生认真地说。
“行,就听你的。”李大叔下定了决心。
旁边几个人听了也纷纷点头,从报名的人群中出来,跟长生他们一起去继续搬货。
因着有一半人去扩建码头了,搬货的活计就多了起来。长生他们每天都要比原来多干一个时辰,每天累得倒头就着。
腊月二十这天,长生他们每人喝了一碗甜沫就早早来到码头干活。还有十天就要过年了,他们得早点干完好早早回家。
“招工啦,招工啦!出洋工,赚洋钱。出洋工,赚洋钱。去欧洲赚大钱喽!”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边喊着一边把一张告示贴在码头入口的木桩上。
“干啥的?”
“写的都是啥?”
“能挣多少?”
“欧洲在哪儿啊?”
码头上干活的人立马围在告示周围,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静一下,静一下,都别说话了,听我说。”小伙子站到一块大石头上,冲着人群大喊。
“告示上写着呢。英国人要招劳工去欧洲干活,一天给一法郎工钱,你们家里还能每个月领到10块大洋。出去干个两三年,回来你就是富翁啦!赶紧抓紧时间去仁记洋行报名啊!”小伙子喊完又拿着告示去其他地方张贴了。
“真的假的?给洋人干几年活儿就能成富翁?”
“十块大洋?能顶咱们两个月的工钱呐!”
“欧洲远不远?是不是得坐火车啊?”
“法郎是个啥钱?跟咱的大洋一样不?”
……
众人又开始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长生,你认识几个字,能看懂告示上到底写了啥不?”李大叔拉着长生急切地问。
“叔,我就在咱村附近的学堂偷听过几天课,没学到几个字,真看不懂啊。”长生懊恼地说,心里却坚定了要送小弟冬生去学堂认字的想法。
“这,这咋整,咱也看不明白到底咋回事啊?”李大叔看着周边同样目不识丁的工友们,连连哀叹。
“叔,李老板来了,他认字,咱让他帮忙看一下!”长生眼尖地发现正走过来查看状况的李老板。
“哎,行,这主意好,还是长生聪明啊!”李大叔说着笑眯眯地迎向了李老板。
李老板因上次码头扩建招工的事很感激李大叔和长生,因此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经过李老板的详细解读,长生他们才明白,原来是英国人要招人去遥远的欧洲,说是去木材厂之类的厂子里干活,不仅包吃住,包往返的船票,除了工人的工资,在国内的家人每个月还能拿到10块大洋的补贴。李老板还说,他听别人说这次不光英国人招工,法国人也在招工,而且8月份的时候第一批工人就已经到了欧洲了。现在英国人在威海那边设了招工局,只要通过初筛的人都能去威海进行体检,合格后就能去欧洲挣钱啦。就是体检不通过,人家也给发回来的路费,很多人都去呢。
长生和李大叔都很动心,在其他人走后又追着李老板仔细问。
李老板也没去过欧洲那么远的地方,因此不是很清楚那边的情况。只知道坐船过去大概要一个多月,而且那边现在在打仗,给这么高的工钱招人,就是因为那边的洋人们都去打仗了,厂子里的活儿没人干。
晚上,累了一天的长生却辗转难眠,他觉得去欧洲打工是个好机会,先不论自己在那边能攒下多少钱,单是给家里的就不少。10块大洋啊,有了这些钱,娘就不用拖着病歪歪的身子给人家补渔网了,冬生也能找个学堂识两年字,现在识字才能找到好活儿干啊。不好的就是一去要好几年,而且那边在打仗,搞不好会死人的。
长生一直想着这事,连白天干活也在不停小声嘀咕,惹得李大叔都以为他生病了。
长生和李大叔说了自己的担忧,李大叔兴冲冲去欧洲打工的心也沉下来,不确定地说:“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上战场的都是洋人,咱就在厂子里干活应该没事。”
两个人都沉默了,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过完年就去报名,毕竟10块大洋的诱惑力太大了。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长生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他们到了欧洲之后,面对的危险远比现在他们想的要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