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过时间
22156800000017

第17章 我和小说一起成长

知道有语文老师,没听说有小说老师。我这样写是想说在早期写作的道路上有几位老师引领我走进了小说的殿堂。“殿堂”这词儿,我认为是才华、成就以至高贵等耀眼词汇的世袭领地。一路走来,他们给了我肯定。因为,来自成长经历的回忆中“被肯定”是一件叫人进步的事。

认识焦祖尧老师时他已经从山西作协退休了。他来长治调研,我送他一本散文集子,几天后他见了我说:“你能写小说。也许小说才是你的气场。小说是当下文学的主流。”这几句话让我冷不丁的心动。冷静下来思考了一下:我写得了吗?

第二个叫我写小说的人是山西作协的鲁顺民老师,他也是看了我散文后跟我说:“你的散文里有小说的影子,好东西都浪费了。为什么不写?”进一步坚定了我写小说的方向。

第一个中篇《甩鞭》就在这样的思考中开始动笔了。因为有祖母的影子,写得比较顺利,写好后发送山西作协的《黄河》刊物。当时的主编是张发老师。张老师看后电话说:“你可否再写一个与现代贴近的小说?我集中给你发出来,我感觉你能写好。”我说:“可以写,只是想纠正一下,好,于我遥远。”他说:“许多事情都是由有勇气的人去做的,写好写坏不是结果,机会只有一次,鼓动你的人没有一个人说做坏的,都说好,你能明白我说下好的意思,你就一定能把握好机会。”我费解得想了半天后在电话里“嗯”了一声。

写《地气》时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几位老师看后没有多少声音,这让我底气很不足。这一期的《黄河》我的小说打头条,还有山西作协段崇轩老师的同期评论。小说发表后我没有想到会有选刊选发。是我意料之外的。被选刊选了,等于给了自己肯定。焦祖尧老师来电说:“你得一鼓作气。”一个长期写作人,写出来的作品只是自己看突然进入了大众视觉,是有助于我反观和领悟很多东西。我没有设计未来。未来蕴含着丰富,面对未来我必须任劳任怨,从这天开始,时间于我必须金贵起来了。

其实时间还是时间,只不过我迫切想写作欲望的计算单位从天变成了小时和分钟。我不能停止我写作的欲望,因为我拥有理解和督促我的人,这样我和永远就站在了一起。他们远离我眼外,却近在我心底,正是他们让我和小说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