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李叔同说佛
221600000011

第11章 烧纸不是佛教的风俗

第一篇第二章3 烧纸不是佛教的风俗

中国人出殡,尤其是在乡村,白色的纸钱漫天飞舞,到了坟地还要焚化大量的纸钱、和纸扎的纸人纸马之类的祭品,非常热闹。

烧纸的习俗是中国自有的,弘一法师在《切莫误解佛教》一文中曾提到过:“古代中国祭祖时有焚帛风俗,烧一点绸缎,给祖先享用。后来为了简省就改用纸来代替,到后代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这些都是古代传来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成的。法师指出,这类行为“不是佛教里面所有的。”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一个融入的过程,为了适应中国的风俗习惯,兼受儒家“送死为大事”及“厚葬”观念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丧事与念经礼佛结合,并且越来越走向极端化,铺张浪费,仿佛纸钱烧得越多才越能表达后辈的孝心。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多原本正确的东西都被歪曲,现在甚至连佛教寺院好像超度佛事也有这些作法,那是变质的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

佛教认为,人生命终结后,快者一瞬间、慢者四十九天就会去转世投胎。投胎者会奔向六道,重入轮回。倘若逝去的人没有学佛也没往生净土的话,必定受业力的推动,投胎转世于六道中。众生很难掌控自己的业力行为,在投胎的刹那,会身不由己地随业而投入有缘该去的一道。业力是不自在、身不由己的,它污秽、无奈、痛苦、难以抗拒,是轮回生死的原动力。

佛子修行就是要用强而有力的愿力转化业力,使业力成愿力。愿力与业力相反,它自由自在的,没有受到过污染,清净光明的,能让人随心意而动,顿断三界六道、神通往来自如。所以真正的佛教中人会用修行来使死后的世界变得美好,而不会去烧纸钱。也就是说,如果逝者品性非常纯良或是正信三宝弟子,会立刻往生极乐净土,跳出轮回。

在佛教文化中,净土世界是个非常奇妙的世界,地上铺的不是沥青、砖块,而是炫目的黄金,人们居住的也不是水泥、钢材建造的房屋,而是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石七样珍宝庄严而成的楼阁。这里的生活是真正的心想事成的生活,你想穿什么华贵的衣物,心念一动就会穿到身上,想吃什么美味的食物,只要想一想就会出现在面前。在这样的世界中,纸钱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即使逝者没有往生净土,纸钱对他也没有用处。试想,如果一个人投胎为猪、狗、牛、马等动物,很显然,他是用不到钱的。即使投胎到了人道,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也无法使用钱币。当然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烧纸钱一事,也并不是一无可取。如果家亲眷属是堕饿鬼道,这种风俗习惯还用得上,因为按照佛教的看法,此人在饿鬼道受苦,不给他纸钱,就把他财路断了。

由此可知,烧纸钱对于逝者来说意义不大。烧纸钱对于生者来说有一定意义,可以表达一些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孝意。所以要是为了纪念先人,可以象征性地少烧一点,并且不要拿到寺庙里去烧。

滴水佛音

1、琉璃 琉璃,又称流离,是佛教“七宝”之一。琉璃是一种人造水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制作琉璃工艺繁复,需数十道工序,且以手工为主。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琉璃被佛教认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佛教经典中,将“形神如琉璃”视为修养的最高境界。

2、砗磲 又译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啰伽罗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罗伽隶、牟娑婆、谟萨罗、牟娑洛等,是佛教“七宝”之首。砗磲本是深海中的大贝,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砗磲可护身健体,延年益寿,佛教视其为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把其作为镇教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