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222400000071

第71章 3“圣人为腹不为目”,企业公民要讲道德

第十三卷3“圣人为腹不为目”,企业公民要讲道德

勿为外物所惑,坚守心底的原则。

圣人为腹不为目——《道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认为,多彩的颜色,会损害眼睛;繁杂的声音,会伤害耳朵;丰盛的食物,会败坏口味;奔驰打猎,会使人心灵狂乱;珍贵的物品,会诱惑人干坏事。因此,圣人放弃别人追逐的享乐方式,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快乐。“腹”不是指口腹之欲,而是指内在自我;“目”则是指外在自我或感觉世界。

企业家分两种:一种是为“目”,为了赚钱,为了名车豪宅,为了前呼后拥;另一种则是为“腹”,为了内心的成就感,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前一种企业家会显出“逐利”的本性,甚至明目张胆地说“企业不赚钱是最大的不道德”;后一种企业家则更多地强调社会责任,努力把企业当做“企业公民”来经营。后者显然更值得推崇,这类企业家及其带领的企业是现代商业文明的支柱。

是一向以“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为标牌的牛根生,同王石、潘石屹一起被网友们评为了“2008年最找骂的人”。其实老牛还是有点委屈的,比起三鹿,他并不算是罪大恶极。并且在这一场大耻辱大危机中,中国乳业、世界乳业、含乳产品甚至一些日常农作物等统统都被卷入,其中不乏伊利、蒙牛、光明、咯咯哒等国内行业巨头,以及雀巢、卡夫、玛氏、吉百利、乐天等国际品牌。然而,蒙牛和牛根生受到的却是最为特殊的“待遇”:最广的关注、最深的指责和最大的骂名。

因为他之前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实在过于高大,是充满责任感的一代偶像企业家,特别是他在《赢在中国》的点评更是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忠实“粉丝”。所以在蒙牛被查处含有三聚氰胺之后,由于前后落差太大,牛根生的光明形象一下子就被毁掉了。而他关于“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广告业被网友们愤怒地改为了“每天一斤奶,毒死中国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三聚氰胺事件罪不可赦,但却折射出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衰退。纵观我国这几年的发展,2006年股价上涨、楼价上涨,到了2007年达到高峰。造成这种泡沫的根源不是经济过热,而是制造业衰退、汇率上升、成本上升等问题,使得企业家投资制造业利润微薄,于是使大量资金流入这两个行业。而苦撑的企业家在面对原材料不断上涨的困境,又无法提高零售价格,只有偷工减料。

行业低利润的大趋势无法避免,但是如果因为利益触碰了绝对不能碰的原则,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面对着众多的受害者,企业家始终难责其咎。有的原则是必须得坚守住的,史玉柱就是一个榜样。多年前,史玉柱曾在一夜之间成了“首负”,欠债上亿,穷到了连打官司的钱都没有了,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信誓旦旦地说:“即使巨人破产,我个人也还要还老百姓的钱。”这句话当时被外界的各种声音所淹没,因为没有人相信史玉柱还能还得起这笔钱。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公司法也尚未公布,要他钻法律空子的话,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但是史玉柱却坚守了自己的原则,他第二次匆忙创业抱的最大目的就是要还钱,把那1.5亿的旧债还清。他跟手下人说,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还钱,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我现在年纪还不算大,还想再做点事,不愿背着这个污点,除非我自己将来甘心只当个小老板。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对史玉柱的还债行为也抱着一种很欣赏的态度,他说:“当他(史玉柱)做脑白金赚了第一桶金以后,忙着要还账。当时对这点我真的还是认同,而且觉得也很不容易。摔了跟头的人,甚至饿了肚子,知道钱有多金贵,拿到了这个钱以后,还想到先把该还的债还清,然后再重新起步。我觉得他就有做大事的这种潜质。”

如果史玉柱背着污点做事业,肯定没人看他顺眼,谁都会说:“这个人把公司搞得一塌糊涂,欠老百姓的钱也不还。”这样的话想把企业做大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做大需要合作的时候,人家知道他亏了钱不还,就会对他有畏惧心理,更不愿意帮助他。史玉柱还了债,表面上看是亏了1多亿,但回报他的却不止1个亿。因为这种责任和信用不仅赢得了下属的信任,也赢得了合作者的信任,可以更轻易的找到合作伙伴。现在史玉柱的公司到银行贷款,银行根本不用他们抵押。他们说只要史玉柱在,只要史玉柱签字,就可以贷款给他们。

原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得坚守的底线,这是每个企业家立业的根本。史玉柱抱着还钱的原则崛起了。牛根生在经历了这次差点被收购的刻骨铭心记忆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他的蒙牛也开始起死回生了。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这个被网络摧平的世界里,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公开而透明的,尤其是备受关注的企业家。只有诚心实意地“为腹不为目”,坚守企业的道德底线,你的“企业公民”才能名声越来越好,势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