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2
2224600000015

第15章 做意志坚强之人(1)

邶风·柏舟(节选)

《诗经》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①;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②。

【注释】

①匪:并非。转:滚转。

②棣(dì)棣:丰富盛多的样子。选:通“巽(xùn)”,屈挠退让。

【品评】

《邶风·柏舟》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全诗紧紧围绕一个“忧”字来写,忧之深,无以诉,无以遣,无以解,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感人肺腑。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这是主人公的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异于可转可卷的石块和草席,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也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绝不屈服退让,主人公坚贞不移的品质显露无遗。

坚贞,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矢志不移地追求的品质。《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为了坚守他们的爱情誓约,双双赴难,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同情与尊敬;夏明翰,坚守革命必胜的信仰,从容就义,从而名扬史册,万古流青。坚贞,就如夜空中的星星,时明时灭,但却永远高悬,千年不坠,受人膜拜、景仰,让一代代的人为之奋斗、献身。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④?”杂然相许⑤。

其妻献疑曰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⑦?且焉置土石⑧?”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⑩。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①方:原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主要指河北南部。河阳:泛指黄河北岸。

②且:将近。

③惩:苦于。迁:绕远道。

④毕力:尽一切力量。指通:即直通。

⑤杂然:纷纷。许:赞同。

⑥献疑:提出疑问。

⑦曾:还。魁父:小山名。

⑧焉:哪里。置:放。

⑨尾:尾闾。传说是水聚集的地方。隐土:古代传说中地名。

⑩荷:挑。夫:成年男子的通称。叩石:凿石。

京城:复姓。孀妻:寡妇。始龀(chèn):才换牙。

易节:变换季节。

叟(sǒu):老头。

毛:山上草木。其如……何:能对……怎么样。

长息:长叹。

固:顽固。彻:通,明白。

穷匮(kuì):穷尽。何苦:怕什么,何愁。

操蛇之神:传说中的山神。不已:不停止。帝:天帝。

诚:诚意。夸娥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负:背。厝(cuò):放置。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雍南:雍州以南。雍州,古九州之一,今陕西、甘肃一带。

陇断:高地,这里指阻碍的高山。汉之阴:汉水南边。山北水南谓之“阴”。

【品评】

这则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移山填海、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人定胜天的信念,热情歌颂了愚公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交代故事背景,第二段写愚公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第四段写愚公的厚望终于实现,也充分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跨越成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为了研究新的疾病,他不惜亲自下到危险而黑暗的炼窑,不惜前往炼铅的闷热作坊,实地研究工人的中毒现象和职业病。有时候,为了取得第一手珍贵资料,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吞服一些作用剧烈的药物。他曾吞服了曼陀罗体验这种药的麻醉作用,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觉的程度。为了搜集药方与药材,李时珍广泛深入民间,行走于荒山草原之中,风餐露宿,白天翻山采药、治病救人,晚上独坐枯灯之下,一笔笔书写自己的著作。多少次的困苦挨饿,多少次的露宿郊野外,多少次的动物追咬,又有多少次的讥笑嘲讽,终于成就了《本草纲目》。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多督促自己一些,多坚持一段时间,就没有走不完的路,没有攀不过的高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赋得古原草送别①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③。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④。

【注释】

①本诗大约作于贞元二、三年间。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便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是作者准备应考的拟作,故云。

②离离:繁茂的样子。

③远芳:远处的芳草。晴翠:雨后嫩绿的草色。

④“又送”二句: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借称被送的人。萋萋,草盛的样子。这两句语本《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品评】

这首诗咏物而兼写送别。特别是前四句,它借物寓意,赋予野草一种顽强不屈的意志品格,从而使咏物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成为千古绝唱的名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两句,抓住“青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写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情味。接下来,作者先以“野火烧不尽”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再接以“春风吹又生”,表现白居易古原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两句不但写出了“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了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故能卓绝千古。

由草,我们想到了凤凰涅槃,为了新生,它愿意扑向烈火的怀抱,想到了千百万革命志士,这种前仆后继、宁死不屈的精神,不正如“烧不尽”的古原草吗?斩不尽锄不绝,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离离原上草”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志士们顽强不屈的意志。“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下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便会复苏,以迅猛之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品评】

这首诗是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邃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蕴含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首句“秋丛绕舍似陶家”,诗人用了一个比喻——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来描绘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遍绕篱边日渐斜”一句写诗人绕篱赏菊,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最后两句说明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暗寓着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誉。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有着常花难以企及的坚强品格和高洁气质。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他所赞赏的,就是菊花历经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他所追求的,也是象征高洁的菊花气质。不管官场怎样混浊,不管世道如何黑暗,我心如菊。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⑥;俟其忻悦,则又请焉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⑧。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⑨。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注释】

①嗜学:好学,喜欢读书。无从致书以观:无法买到书来看。计日:约定时间。

②怠:懒惰。

③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时间。

④加冠:即20岁,或谓成年。古时男子20岁即行加冠礼,谓之成年。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与游:交往。先达:有学问的前辈。执经:手持经书。

⑤德隆望尊:德高望重。填其室:形容满屋是人。稍降辞色:言辞、态度稍微和缓。辞色,言辞和脸色。

⑥援疑质理:提出疑难问题,询问其中的道理。叱咄:斥责。色:表情。

⑦俟(sì):等到。忻悦:高兴。

⑧负箧(qiè):背着装有书的小箱子。曳屣(yèxǐ):拖着鞋。

⑨穷冬:严冬。皲(jūn)裂:皮肤寒冷干燥而裂开。

⑩四支:即四肢。僵劲:僵硬。媵(yìng)人:原指随嫁的女子,此指婢女。汤:热水。沃灌:冲洗。衾(qīn):被子。和:暖和。

寓逆旅主人:住在旅店主人那里。日再食:一日两餐。

被:同“披”,穿。绮绣:锦锻。容臭(xiù):香囊。烨(yè)然:光彩、光亮的样子。

缊(yùn)袍敝衣:旧棉袍,破衣服。缊,新旧混合的丝绵。略:一点。慕艳:羡慕。中:心中。口体之奉:吃穿方面的享受。

耄老:年老。耄(mào),古人70岁以上叫作耄。预:参与。宠光:厚遇。缀:装饰,点缀,意为跟随。顾问:咨询。谬称:不恰当地称赞。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品评】

马生,字君则,南京国子监学生,宋濂同乡。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奉诏到金陵朝见明太祖朱元璋。马君则前来拜访,于是宋濂就写了这一篇赠序送给他。

文章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种种困难,借书和抄书的辛苦,从师和求教的不易,四出奔走的劳累,衣服和饮食的简陋,但是,自己依靠一个“勤”字,终于学有所成。从而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习上只要肯下决心,不畏艰难,专心向学,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定能有所收获。

爱好学习是古人极力赞美的一种品质,孔子就以好学著称,他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并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境界。明朝的徐光启从小就在家研究农业,中年后曾到北方从事农垦,见到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又对西方天文、地理、军事、机械学发生兴趣,直到老年仍“下笔不休”,每天撰书到“夜半乃罢”,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学习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前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毅力。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品评】

这首诗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第一句写石灰岩的开采,石灰岩之“出深山”,要经受“千锤万击”,说明这种山石具有何等坚硬的质地!但“出深山”还仅仅是开始,之后还要投入石灰窑中锻烧,而且要用高达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煅烧成生石灰。无论“千锤万击”也好,“烈火焚烧”也好,它都感到根本算不得什么,可见其何等顽强、坚贞!后两句是说,将我粉身碎骨,最后化成石灰浆水,我也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长留人间。诗人是借石灰之口,表示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执着热烈的追求。

于谦这首充满豪气的诗,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他曾在《小像自赞》中说:“所宝者名节,所重者君亲,居弗求安逸,衣弗择故新。”一生廉洁奉公,正直不阿。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③?”富者曰:“子何恃而往④?”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⑤。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⑥!

【注释】

①为(wéi)学:做学问。

②鄙:偏僻的地方。

③南海:指普陀山,在浙江省东北部莲花洋中,与五台、九华、峨眉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④恃:凭。

⑤越:过。

⑥顾:反而。

【品评】

这是一篇写给晚辈人看的劝学文章,讲述做学问的道理。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本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以此勉励人们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论聪明或是愚鲁,都应该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努力学习,这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

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这方面的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四十年来画竹枝,昼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由此可见,只要潜心学习,治学严谨,必能成就学业。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评】

这首《竹石》为题咏竹石图之作,它侧重写竹,兼及于石。诗歌描写的是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竹子在古代与梅、兰、菊一起被人们誉为“四君子”,在它的身上,具有许多美好的品德,诗人在这首诗中则着重写了竹子的“坚劲”,说竹子“坚劲”,也就是写人的坚韧劲拔。诗中以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于“破岩”,经得起“千磨万击”,受得住四面狂风,即象征着一个人不怕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和排挤打击。可以说,这首诗通过咏竹,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逆境中,只有那些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人,才会如风雨后的彩虹,放出美丽多姿的霞光。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①: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②?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④,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⑤,曰:“姑俟异日观”云尔⑥。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⑦。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⑧。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⑨。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⑩,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释】

①随园主人:袁枚自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