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2
2224600000009

第9章 做情操高尚之人(2)

维扬帅:淮东制置使李庭芝。逐客之令:文天祥到真州,与安抚使苗在成商议破敌之事,李庭芝听信谣言,命人杀文天祥。文天祥只得连夜逃走。

变:改换。文天祥当时改名刘洙。诡踪迹:隐蔽行踪。草行:在草丛中走路。露宿:住在野外。出没:出现或隐藏。长淮间:指淮东路(今江苏中部江北地区)。穷:困窘。无聊:无所依靠。追购:追捕。

迥(jiǒng):远。靡:无。

已而:后来。渚洲:江中的沙洲。北海:指黄海。苏州洋:上海附近的海。展转:来回曲折。四明:今浙江宁波。天台:今浙江天台。永嘉:今浙江温州。

及于死:到达死亡边缘。几:几次。诋(dǐ):骂。大酋:指元军统帅。曲直:是非。

去:离开。不测:意想不到的情况。刭(jǐng):刎颈。

北舰:元军的战船。物色:搜寻。从鱼腹:指投江。

徬徨:游移不定,不知去哪里。

瓜洲:今扬州南四十里的江边。竟使:假使。

不由:不能自主。殆:几乎。例:等于。

桂公塘:在今扬州城附近。文天祥三月初三逃离扬州,初四到桂公塘。土围:指没有屋顶的残屋。

贾家庄:在杨州以北。文天祥三月初五到贾家庄。巡徼:巡逻的哨兵。徼(jiào),巡察。陵迫:侮辱迫害。

趋:往。高邮:今江苏高邮市。陷:陷在田地里。

质明:天刚亮。逻者:巡逻的人。

制府:指李庭芝的制置使府。檄(xí):追捕公文。捕系:逮捕。无所:无处。

城子河:在今高邮市西南。相后先:先后到达。邂逅(xièhòu):不期而遇。

海陵:今江苏泰州市。如:到。高沙:在高邮市西南。无辜:无罪。引申为白白的。

道:经过。海安:今江苏海安县。如皋:今江苏如皋。寇:土匪。

通州:今江苏南通。不纳:不接纳。涉:渡。鲸波:巨浪。付之度外:不去考虑。

昼夜事:很平常的事。层见错出:层出不穷,不断出现。人世所堪:常人所能忍受。

间:有时。所遭:经历。本:诗稿。手自:亲手。

文天祥北关:元兵进逼临安时,屯兵在城北关外的高亭山。吴门:苏州的别称。毗(pí)陵:常州。

脱:逃出。三山:福州的别称。来者:以后的人。悲予志:为我的顽强之志悲悼。

幸生:侥幸活下来。何所为:有什么用。主辱臣死:君王受辱,臣子应该以死报之。僇(lù):侮辱。指自己未能为君而死。

父母之遗体:指自己的身体。古人认为身体是父母给的,不能受到侮辱或伤害。行殆:冒着危险。

修:整治,准备。从:跟随。师:军队。前驱:先锋。九庙:列位先皇的宗庙。高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向:昔日。委骨于草莽:死在路上。愧怍(zuò):惭愧。微:无。自文:(没有功劳)来修饰自己。君亲:皇上和父母。谓予何:会怎样说我呢。

不自意:没有想到。衣冠:礼仪之区,指宋朝统治区。正丘首:死在故土。

夏五:夏五月。景炎:宋主赵昰(shì)的年号。

【品评】

本文是文天祥为其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因诗集前有一篇《自序》,故此称《指南录后序》。全文始终洋溢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气节,字里行间涌动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和悲壮沉痛的情怀,读来字字泣血、句句动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序文首先明确交代出使元营的严峻形势,然后以主要篇幅描述了文天祥从元军脱逃的经过。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险隘难关,百折不回,万死不辞,这是顽强意志的集中表现,也是坚韧毅力的有力显示,表现了这位英雄的品格和节操。这篇《<指南录>后序》和文天祥的其他诗文一样,曾激励过我国历代为反对民族压迫而英勇奋斗、英勇献身的人们,给了他们有力的精神鼓舞。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品评】

这首诗通过咏菊言志。前两句写菊不与百花为伍,用“不并”、“独立”两个词描摹菊花,而以“趣未穷”表示对菊的喜爱。赞花正是自我表白,隐括着无穷的感受。后两句赞赏菊花宁可带着自己的清香枯死枝头,也不对呼啸的北风屈服坠落,进一步借菊花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志节。诗人在这里是以菊自比,以北风代表北来的元蒙统治者,宣称自己绝不改变节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到个人修养,大到国家兴亡,保持和崇尚气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曾说过“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是说一个人处在顺境时,不应忘乎所以,背离做人的基本道德;身处逆境时,也不能因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义,胡作非为。无论别人是否理解自己,都应坚持心中的道德原则,“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北风吹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品评】

这首题名《北风吹》的咏物诗借北风中不屈不挠的柏树自喻,展示自己坚贞的情操与乐观的精神。

于谦寒冬的北风,咆哮狂奔,凛冽肃杀,滥施淫威于天地之间,万物为之凋颜,万木遭其摧残,而柏树却坚贞不屈,任凭北风吹打而不动摇。风愈劲,愈见柏树威严方正的节操,临危不变其常青本色,挺拔贞立,不畏摧杀。这里柏树的物性与作者的人格已溶为一体。这等考验都经受过来了,寒冬还有什么能使坚柏屈服的呢?况且春天的和暖之气已经复苏,春光渐渐宜人,就连最弱不禁风的闲花野草差不多又茂盛起来了,还能逞凶几时的北风更无可奈何坚柏了。这首诗充满了一种蔑视困难的乐观精神,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

于逆境当中不屈服,始终保持高风亮节的坚定信念,该需要多大的毅力,可古代的文人志士们对此却乐此不疲,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鲁仲连义不帝秦不受一金拂袖而去的高风亮节,孟郊“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的坚贞气概,都张扬着中国古代文人坚持正义的高贵品质,其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后世国人。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①。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④。

【注释】

①华盖: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但据说和尚华盖罩顶是走好运。

②泛:漂浮。

③孺子牛:这里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④一统:统一。

品评

《自嘲》是鲁迅旧体诗中最为人称颂的一首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四句,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的艰难处境,但是,鲁迅并没有被危难所吓倒,而是从容镇定,顽强应战;后四句则表现了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甘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革命品质。全诗表现了鲁迅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忧思,流露出他对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愚昧、不觉悟而愤慨和焦虑以及他的某种寂寞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他立誓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的决心。

鲁迅一生忧国忧民,求索奋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是他毕生遵守的誓言,也是他高贵人格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为祖国和民众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①?”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③。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④。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⑤。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⑥。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⑦。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⑧?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⑩!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四月一日

【注释】

①刘和珍(1904~1926),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杨德群(1902~1926),湖南湘阴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学生。程君指程毅志,湖北孝感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

②寥落:稀少。《莽原》文艺刊物,鲁迅编辑。1925年4月24日创刊于北京。初为周刊,附《京报》发行,同年11月27日出至第32期休刊。1926年1月10日改为半月刊,未名社出版。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后,由韦素园接编,1927年12月25日出至第48期停刊。这里所说的“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指《莽原》半月刊。

③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中,杨于1925年5月7日借召开“国耻纪念会”为名,强行登台做主席,但立即为全场学生的嘘声所赶走。下午,她在西安饭店召集若干教员宴饮,阴谋迫害学生。9日,假借评议会名义开除许广平、刘和珍、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姜伯谛等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

④桀骜(jiéào):倔强。

⑤偏安于宗帽胡同:反对杨荫榆的女师大学生被赶出学校后,在西城宗帽胡同租赁房屋作为临时校舍,于1925年9月21日开学。当时鲁迅和一些进步教师曾去义务授课,表示支持。

⑥学校恢复旧观:女师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在社会进步力量的声援下,于1925年11月30日迁回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原址,宣告复校。

⑦惮(dàn):怕。

⑧喋血:血流满地。

⑨张静淑(1902~1978)湖南长沙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受伤后经医治,幸得不死。

⑩攒(cuán)射:(用剑或枪炮)集中射击。

浸渍:用液体泡。

陶潜,晋代诗人。这里引用的是他所作《挽歌》中的四句。

【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