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3
2224700000031

第31章 孝篇

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①,舅姑顽嚚②,恪尽妇道,佐夫侍亲。

根据《史记》记载,上古五帝时期,有一位叫“尧”的帝王,国号为“唐”,所以也称为“唐尧”。他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娥皇”,小的名叫“女英”,史书上常合称姐妹二人为“皇英”。

有一次,尧帝问朝里的官员:“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说将来谁能继承我的位置,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当时,主管四岳的官员就一致向尧帝举荐说:“民间有一个叫舜的农民,他的父亲无知而且妄为,所以人称‘瞽瞍’。生母去世后,后母待舜极为不善,她所生的弟弟也非常傲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舜居然还能够以孝顺而远近闻名。相信他这样的人若能继位,一定能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尧帝为了谨慎起见,就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通过舜在家的品行和处理家事的态度,了解他的为人。同时又让他的九个儿子去和舜相处,考察他在外治理一方的能力。

皇英姊妹二人下嫁给舜之后,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的女儿而表现骄慢,反而更加谨慎勤俭,唯恐辜负父亲和天下百姓的期望。所以她们就和其他的农家女子一样去干那些繁重的粗活儿。服侍舜和他的父母以及弟弟也是十分周到和恭敬。可见,她们姐妹虽然贵为公主,嫁至农家,也是安守本分,尽心尽力。

在皇英姐妹的精心服侍和协助下,舜对全家人更是倍加关心和爱护。他们夫妻的行为也使尧帝的九个儿子被深深地感动,不仅十分尊敬舜,而且做事也很谨慎和努力。

尧帝为了表彰舜,就赐给他许多布匹、乐器和牛羊,还修筑了米仓。此时的舜因为已经不再是平民的身份,依照礼节也就不和父母同住在一起了。

舜的父亲瞽瞍和弟弟象二人,原本就对舜百般地欺负和刁难,现在看到舜不仅有皇英两位贤良美丽的妻子,还有那么多的财物,瞽瞍和象就起了图财害命的念头。

一次,父亲瞽瞍和弟弟象叫舜去修米仓。皇英姐妹虽然得知是父亲瞽瞍和弟弟象欲谋害舜的阴谋,可是为了使丈夫不失孝道于父亲,仍旧让舜去做。并且预先做好防范的准备,并悄悄地对舜交代了一番。

当舜爬上米仓后,发现父亲瞽瞍已经在仓下纵火焚烧起米仓,他就手持皇英姐妹为他准备好的两个大斗笠,就像大鹏展翅一般,从空而降,躲过了这一劫难。

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阴谋未能得逞,父亲瞽瞍和弟弟象二人就又绞尽脑汁,制造各种陷阱来谋害舜,甚至让弟弟象与舜同住和用酒灌醉舜等手段,结果都被英明睿智的皇英姐妹所化解了。

还有一次,瞽瞍和象又让舜去挖深井。当井挖到已经很深的时候,瞽瞍和象见舜常穿的衣服放在井旁,便料定他的人一定也在井下干活儿,就趁机迅速往井里填土,直到把井填实,并封上井口……

二人见大功告成,非常地高兴。弟弟象急不可待地对父亲说:“这本来是我谋划的,现在应该由我和你们共同来分家产——兄长的两位妻子和琴归我,牛羊和米仓归你们,我就住在哥哥的房间里。”

当弟弟象正在舜的房间里得意地弹琴的时候,舜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吓了他一大跳!

原来,皇英姐妹早就知道了瞽瞍和象的阴谋,就让舜一边挖井,一边在井下的一侧同时另挖了一条通向其他井口的通道。当瞽瞍和象往井里填土的时候,舜就顺着事先挖好的通道,从其他井口安全地逃了出来。

皇英姐妹以其爱心和智慧,不仅多次使舜化险为夷,而且对待父亲瞽瞍和弟弟象他们依旧是那么孝顺、恭敬和友爱。她们在家中恪尽职守,帮助舜分忧解难,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舜在事业上的顺利发展。

舜以其身体力行的德风,感召他所耕作的历山之地,家家学会谦恭,没有了土地纠纷;渔猎的雷泽湖畔,人人学会礼让,纷纷把好的位置让给老人。舜所居住的地方,一年时间,就有很多人来此定居;两年时间,变成了村镇;三年时间,成为都城。

这正如《大学》中所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后来,尧帝把王位放心地让给了舜。娥皇做了王后,女英做了王妃。而她们服侍和照顾瞽瞍和弟弟,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皇英姐妹这种谦虚谨慎、恭敬勤俭和尽守本分的举动,也成了天下女性学习的良好典范。

可见,女性的伟大,在于她拥有如同大地般的慈爱容忍和孕育万物的胸怀。若天下女子,都能够用真诚心来感受家人的需要,做到孝敬父母,协助丈夫和教育子女,这样不仅会成就自己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而且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未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则又是对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更大贡献。

人类历史的延续正是靠社会人才的代代承传,才能绵延不绝。而一个女子在家庭中所能付出的这一切,也正是使家族世代兴旺、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础保证,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女性之家庭社会贡献的深入省思。

【注释】①嫔:pín,古代时皇宫里的女官。②嚚:yín,愚蠢顽固,没有道德,不善良之人。

妙真祝寿

元葛妙真,持斋守贞,终身养母,戒杀长生。

元朝有个孝女,姓葛名妙真,九岁时候,听算命先生说她的母亲只能活到五十岁。葛妙真心里很忧愁,就祷告天上的神明,愿自己吃长素,不出嫁,并且天天念观音经,以求延长母亲的寿命,凡是活的食物,一概不拿进家门,只用腌肉去供养母亲。又把做针线活所多余来的钱,买了动物去放生,劝亲戚邻舍少杀生命,勿可淹死女孩子。有时候,看见有小孩子捉鸟的、钓鱼的,葛妙真一定劝小虎子的爹娘警诫他。久而久之,亲戚邻居都受了至诚的感化,所救活的动物性命不知有多少!后来她的母亲一直活到八十一岁,这不能不说是葛妙真戒杀放生,至孝动天的效果。

赵妇感火

赵妇姑老,鬻①子买棺,邻火大泣,孝感平安。

元朝有个姓赵的孝顺媳妇,是应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故了,家里很穷苦,她就出去给人家帮工,赚些钱来,养活婆婆。她遇着了好吃的东西,一定带回家来给婆婆吃,自己老是吃粗糙的饭。她又想到婆婆年纪老了,假使有个不测,家里穷苦,又哪里去买棺木呢?于是她就卖掉了第二个儿子,用这个钱来买一口棺木,放在家里。有一天,邻居一不小心着了火,这时候风又很大,差不多就要烧着她家了,她赶紧扶着婆婆逃出。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不动,她就大哭着说:“可怜我卖去了儿子,才买来的棺木,哪一位帮着我抬出来啊?”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间,天上的风转了方向,于是赵家才得以保全。

【注释】①鬻:yù,卖。

储范织席

范氏哭夫,不闻于姑,辄走山谷,织席茹荼。

明朝时,燕王造反,有个姓储名福的人,不肯跟他一同造反,于是痛哭着不吃东西,这样的尽忠死了。他的妻子姓范,很孝顺婆婆,她每当哭丈夫的时候,独自跑到山谷里去放声大哭,因为恐怕婆婆听见了心里难过。因为她的守节尽孝的行为,邻居们个个都称赞她。但她家里非常穷苦,连生活也不能够维持。有一天,她到溪水边去洗衣,看见溪旁边有席草生长,就把它采下织成了席子,卖给别人,把卖席子的钱来养活婆婆。后来婆婆死了,她就在坟旁边守墓,一直活到了八十几岁。自从她去世了以后,那溪边的席草,再也不生长了。赵王辟疫赵媳王氏,被谮①逐回,姑病遽②返,辟疫消灾。

明朝有姓赵的人家,媳妇姓王,她的公公和丈夫都外出了。婆婆周氏听了小姑的谗言,常常虐待她,可是王氏一切顺受,没有一句怨言,恰巧有个女邻居来劝解婆婆。婆婆疑心是媳妇去叫她来的,就把媳妇赶回了娘家。哪里晓得恰巧瘟疫流行很严重,婆婆和小姑都染上了很危险的病,亲戚们都怕传染,不敢到赵家去问讯。王氏得知婆婆小姑生病连忙赶回来,在灶前跪着,割下了股肉,煮了汤给婆婆和小姑吃。忽然间听见鬼说:“孝顺媳妇头上有一丈高的红光,有诸位神明保护,我们快走快走。”以后就一点声息也没有了,于是她的婆婆和小姑的病也好了。

【注释】①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②遽:jù,急。

木兰①从军

木兰从军隋魏木兰,从军代父,一十二年,归来如故。

隋朝时,有一个奇女子,姓魏名木兰,是亳②城地方东魏村里的人。在恭帝的时候,突厥国来攻打边疆,朝廷里招募了兵丁去抵御他们,魏木兰的父亲照例应去当兵,可是因为年纪老了,又生着病,魏木兰的弟弟年纪又太小,并且体弱,魏木兰就假装了男子模样,代替父亲去当兵。在外面过了十二个年头,经历了十八次的战斗,别人始终不知道她是女伴男装。后来得胜回朝,恭帝因为魏木兰有功劳,就叫她做尚书郎的官,魏木兰没有接受,回到家里,脱去军服,仍旧穿着从前的衣裳,又做了一首戍边诗,叙述她从军经过的情形,这首诗被后人广泛传诵。

【注释】①木兰:史传多为花木兰,但《德育课本》中记载的是魏木兰。②亳:bó。

夏王糟糠

明夏王氏,纺织度荒,奉姑甘旨,自食糟糠。

明朝夏诚明的妻子王氏,是无锡地方种田人家的女子,家里很穷苦,又遇到荒年,偏偏丈夫出门去了,王氏日夜很努力地纺纱织布,竭力做了好的饭菜给公公婆婆吃,自己吃米糠和野菜来充饥。有一天,她的婆婆偶然走进厨房,看见王氏正在吃着野菜米糠,不禁流出眼泪。后来王氏享寿到八十多岁,去世的时候,身体健康。家里的人,在梦里恍恍惚惚看见有打着旗、奏着乐的人,来迎接孝顺媳妇去了。同里有个贡生,每逢走过王氏门口的时候,必定在她的门外作三个揖,表示恭敬。

秀贞谏母

明杨秀贞,劝勿溺女,救妹添弟,梦祖告语。

明朝杨秀贞的母亲,连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第四次又生了一个女儿,非常生气,就把新生的女儿投在水里。这时候,杨秀贞的年纪刚到十三岁,就急急忙忙把她抱了起来,跪在母亲面前说:“母亲想生儿子,竟杀女儿,那就更不能够生儿子了。假如母亲因为忧愁陪嫁费钱,那么把将来给我的嫁妆给这个妹妹就好了。”杨秀贞的祖母听了,就骂她不懂事理,杨秀贞又跪着禀告祖母说:“祖母天天念着阿弥陀佛,现在见死不救,那么念的佛又有什么用处呢?”祖母也被她感动觉悟了,于是留养第四个女儿。过了两年秀贞的母亲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在母亲生儿子的当天,父亲梦见了秀贞的祖父说:“第四女若不留养,这个儿子你绝不会得到!”是因为秀贞的跪禀之言感动上天,才使杨家得到这一后代。

吴冯感化

吴妇冯氏,继姑虐之,顺受化娣,姑悟而慈。

明朝吴子桂的妻子冯氏,家里很穷苦,她非常勤俭地奉养尊亲,她的婆婆张氏常常辱骂她,可是冯氏依然很和气地听受骂声,一点没有怨恨。四邻妇女要结伴来劝解她的婆婆,冯氏阻止她们说:“婆婆之所以骂我,是因为我不能够顺婆婆的意思,现在你们倘若来劝解,那就是说婆婆有错处,我就免不了要犯不孝的大罪名了。”吴子桂有两个弟弟,都已娶妻,婆婆也虐待她们,那两个媳妇就生了上吊寻死的念头,冯氏委婉曲折地劝解了一番,打消了她们的念头,并且受了冯氏的感化,也格外谨守妇道,婆婆因此也渐渐悔悟了。那两个媳妇,因为冯氏有再生的恩德,就把她当做母亲一样看待。

崔唐乳姑

唐氏乳姑,姑不粒食,康强寿终,称妇贤德。

唐朝有个山南西道节度使名叫崔管①,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脱落了,不能吃饭。崔管的祖母唐夫人,每天先梳好了头,洗好了手,到堂前拜见婆婆,再上堂来给婆婆吃着自己的奶。日复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长孙夫人虽然没有牙齿,不能够吃饭,可是好多年来身体一直都很健康。有一天,长孙夫人忽然生起病来,于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走到她的房里面去探望她,她就对大家说:“媳妇对我这么孝顺,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她的恩德,但愿子子孙孙的媳妇,个个像我媳妇一样的孝敬长辈,那是我最大的心愿。”后来,博陵地方姓崔的人,做尚书、做州郡官的有好几十个人,论起天下做官的人家来,总要首屈一指地推尊崔家。

【注释】①崔管:又叫崔山南。

菊花无怨

菊花被鬻,遇父得归,劝留后母,孝养无违。

宋朝张菊花,她七岁的时候被后母暗暗地卖到范尚书的家里,又骗着张菊花的父亲说:“女儿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她父亲听到女儿失踪的消息,双眼都哭瞎了。过了几年,张菊花和她的父亲恰巧在姓金的家里碰见,父女俩抱头痛哭了一场,菊花辞别了主人,跟着父亲回家了。她父亲要把后母赶出去,张菊花说:“我没有母亲这一番行为,便不能跨进富贵人家去的,这样说来,母亲是对我有恩德的,又何必怨恨呢?况且我回来了,母亲就走了,我怎么可以安心呢?”于是父亲也就罢了。父亲年老了没有儿子,家境又穷,死了以后,张菊花侍奉后母,非常孝顺。后来后母不能行动了,张菊花背着她行走。等到后母死了,张菊花就在富人的家里做工,她又忠心又勤劳、又和气又俭省,样样都做得很好。

刘女代耕

刘玉二女,父嗟无子,终养代耕,承欢菽水①。

明朝汝阳地方刘氏一家,有两位孝女,她们的父亲名叫刘玉,生了七个女儿,可是没有儿子,家境很贫苦,每日种着田。有一次,站在田里的高土堆上面,自己叹息着说:“我只生女儿不生男子,使我老是这样扶着犁头,没有休息的时候。”他的话被第四、第六两个女儿听见了,很可怜年老的父亲。于是两个人立了愿,终身不嫁,也穿起了短衣天天到田里代父亲去耕种,以博年老父亲的欢心。等到父母先后去世以后,没有能力去安葬,她们就把住屋改做了坟,并且天天早晚照生前一样地问安。

隆庆四年的时候,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亲自到了她们的家里去见她们,这时候两位孝女,都已六十多岁了。

【注释】①承欢菽(shū)水: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意思是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仁慈

仁爱慈悲,心之生机,此心愈真,福泽愈深。

若无此心,势必残刻,纵有宿福,折尽受厄。

不杀生

凡属动物,皆有知觉,贪生怕死,唯命是惜。

若戏顽杀,及杀而食,现生后世,决定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