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3
2224700000004

第4章 孝篇(3)

孝行能感动天地。儿子孝顺父母,远不如媳妇孝敬父母,因为媳妇会影响儿子。中国有句谚语:儿子未结婚之前是娘的儿子,可是儿子娶媳妇之后,那就变成了妻子的“儿子”。这说明结婚之后,儿子能否孝顺,很大程度取决于媳妇。所以古时候的人对待婚姻非常慎重。女儿出嫁前,三天不熄灯,父母要叮嘱女儿如何保持家风,相夫教子,孝养公婆。我们现在的人不晓得结婚有这么深的重大意义,也不在乎家庭脆弱,结婚不久就离婚,对待婚姻如同儿戏,殊不知,娶到孝妇是家庭兴盛的原因。

姜诗居住的地方曾经有盗贼八次经过,不仅不抢他家,而且还拿一些米送给姜诗,姜诗并没有留下,把米都给埋掉了,姜诗又做到“见得思义”,不食不义之食。

黄香温凊①

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②扇枕,奉侍晨昏。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疆。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说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窖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懂得这样地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太守遂上书向朝廷里申报,请求批准黄香为“孝廉”,他于是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然用电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注释】①凊:jìng,清爽。②衾:qīn,被子。

董永卖身

董永家贫,卖身葬亲,天遣仙女,织缣①完缗②。

后汉董永,家里非常贫穷,他是一位孝子,父亲过世,没钱办丧事,就用自己的身体抵押,借钱葬父。后做长工到主人家,在半路的时候,遇到一位女子,女子就跟他表明,希望董永能娶她为妻。他深受感动,觉得自己是个穷人,如何能娶妻呢?但是这个女子能说会道,取信于董永,所以董永也欣然接纳她为妻子,随后他们一起到主人家还债。主人说:“织三百匹布,就可以回家。”董永妻子听了非常高兴,因为她是玉皇大帝派来的织女,所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凡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主人看到非常惊讶,但又不能失信于董永夫妇,于是就叫夫妻两人回家了。当走到董永与妻子相遇的地方时,妻子就停下脚步,对他说:“我是天上的织女,由于你的孝心、孝行,感动上天,所以上天让我来帮助你。”讲完话飘然而去。董永这才知道,妻子有这么好的手艺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缗:mín,古代穿铜钱的绳。

丁兰刻木

丁兰丧亲,刻木奉养,张叔击之,像亦悒怏①。

丁兰刻木后汉丁兰,是河内地方的人。年轻时父母就双双去世,为了思念父母,他用木头刻上自己父母的像放在家里,当做父母活着一样,每天晨省昏定、礼拜,常在左右。有一次邻人张叔来借东西,丁兰没在家,妻子就在木像前摇一卦说“不借”,邻人就打了一下木像,认为迷信。丁兰回来时发现木像好像生气了,经询问后,他非常生气,就去打了邻人。事情闹大了,惊动了衙门,捕快在逮捕丁兰的时候,想不到木像流泪了,捕快看到这种情形,就没有逮走他。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行,竟然孝感神明,就报到朝廷。皇帝知道后非常感动,把丁兰刻木这样的孝心、孝行绘成图画,挂在京城里,希望大家都能去观看,向丁兰学习,鼓励大家去尽孝道。

【注释】①悒怏:yìyàng,愁闷。

陆绩怀橘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三国时期的陆绩,字公纪,吴国吴郡地方人士,是个天文学家。他自小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深懂孝、悌、忠、义之道。父亲叫陆康,曾经在庐江当过太守,与将军袁术私交很好。

有一次,父亲带六岁的陆绩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提出的问题,陆绩对答如流,不卑不亢。袁术惊叹小陆绩的才学,破例给他赐座,还命人端来一盘橘子。那橘子肉肥汁多,味道极美。陆绩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三个,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当他向袁术拜别时,怀中的橘子滚落到地上。主人很奇怪,大笑说:“我招待你吃还不够,你为什么还拿?”陆绩说:“我在你家吃到了,母亲爱吃新鲜的橘子,她没吃到,我是为了孝敬母亲的。”小陆绩神色自若,一点儿也不觉得难堪,因为在他心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儿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主人听了这一番话,觉得非常的稀奇,这小小的年龄就有这样的孝心,将来肯定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陆绩很小的时候,父亲领他去参加聚会,他坐在后面。大人有的提出用武力解决今天的乱世,坐在后面的陆绩大声说:“这是错的!管仲不是用武力,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感动各国统一,连我童蒙都知道这样,为什么你们大人却不知道呢?”

陆绩的孝行史籍记载只有一件事,但足以反映他的为人。所谓“当年橘子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纯孝成性忘小节,英雄从古类如斯。”

孟宗哭竹

东吴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笋生,母疾平复。

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母亲年古代字画纪渐渐大了。有一次,母亲病得很厉害,很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天很冷,哪里还会有笋长出来啊。孟宗实在没有办法,心里焦急万分,可是束手无策,便忍不住跑到竹林里。他双手抱着毛竹,想着卧床的老母,不禁两行泪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难过,竟大声地哭了起来。或许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裂开了,从地上露出了几茎竹笋,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脸上的泪珠,兴高采烈地把这些竹笋带回家去。他做竹笋汤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疾病居然立刻就好了。孟宗的一片孝心都感动了天地,让竹笋冬天破土,让老母立刻康复。可见他是多么的孝顺。

孟宗“哭竹生笋”在现实中是难以想象的,但孟宗对母亲的孝敬却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善良的人们敬佩孝敬之人,这种至纯的孝行,正是人们所向往和推崇的,因孝心而显现的奇迹正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只有供给吃穿。奉养也要让父母感到快乐。除了感到快乐以外,更要善体父母的心思。父母想要的、想得到的、想听到的、想看到的,为人子女都要善加观察,尽量能曲承亲意,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温暖体贴的孝心,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满。

现在因为大家都很忙,不可能每天跟父母亲在一起;甚至远离父母,一生跟父母相聚的时间都很短。但我们可以借助电话问候,可以借助传真,可以借助E-mail,一句关怀的话语都可以让父母欣慰。所以孝不分贵贱,也不分时间有无,只要你能真诚地付出,任何的方法都足以让父母得到安心,都足以安慰父母。

王裒①泣墓

王裒泣墓,为母畏雷,蓼莪②废读,慨念哀哀。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

他的父亲叫王仪。王裒的父亲王仪当时在朝廷里当官,有一次晋文帝带兵出征,在这次出征中,死了非常多的士兵,所以文帝就在上朝的时候,要分析这次战役为什么会损失惨重。结果没有人敢出口说话,唯独王仪直陈说:“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大家都知道,元帅就是当时的文帝,所以文帝非常的生气,一怒之下就把王仪拉出廷外问斩,王仪死于非命。王裒面对父亲如此冤屈而死,非常难过。因此他终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王裒自幼饱读诗书,所以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都不为之所动,一生不做官。

父亲去世后,王裒在母亲的抚育下渐渐长大,王裒对母亲也百般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他将全部的孝心放到了母亲身上。除了亲自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外,还常陪她说话,逗她开心,解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和凄苦。母亲病了,他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每当下雨打雷的时候,他便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拉着她的手,绝不离开半步。很多年以后,王裒的母亲久病不治,溘③然长逝。他悲痛万分,将父母合葬一处,虔④诚恭谨地守丧尽孝,每天早晚,都到墓前祭奠。他惦记着母亲怕雷的事情,每当刮风下雨的天气,一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着哭诉说:“儿子王裒在此,母亲您千万别怕!”他也经常依靠着墓前的柏树号啕大哭,眼泪滴到柏树上,柏树都枯死了。可见一个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么的伟大!这种发自内心而来的孝,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

王裒他这么孝顺,所以每当他授课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他就非常的难过,潸然泪下,难过到没有办法教授学生。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所以就把《蓼莪》这一篇给废止。如果一个人不能用孝心奉养父母,那就应该天天读《诗经·小雅》里的《蓼莪》篇“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⑤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⑥天罔极”⑦。

可见,一个人的孝心孝行,他不但能感动到天地万物,更是可以作为后人最好的典范。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孝行是不是也深受感动呢?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大,辛勤地照顾我们。从小,如果生病,最着急担心的就是父母;孩子出门时,父母又会想孩子是否安全;出门办事,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探望自己的孩儿是不是很好……父母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在孩子身上。想一想父母他们是怎样照顾我们的,那么我们今天长大成人了,有没有想到父母年纪大了,是不是我们尽到孝心?那么我们以现在的情形,如果父母健在,我们还可以尽到孝道,要好好地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已经不在,我们也要这样经常地想念他们。做到我们做子女应尽的责任。

【注释】①裒:póu。②蓼莪:lùé,高大的莪蒿(hāo)。③溘:kè,忽然。④虔:qián,恭敬。⑤拊:fǔ,拍,也作“抚”。⑥昊:hào,广大的天。⑦诗意:可怜父母亲,养我真辛劳,父亲父亲你养我,母亲母亲哺育我。抚爱我呀护持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看我呀挂念我,出入怀抱提携我,想报双亲大恩德,恩德如天大无边。

王祥剖①冰

王祥至孝,继母不恤,剖冰求鱼,双鲤跃出。

王祥是晋朝的人,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他的继母朱氏很不慈爱,对王祥非常不好。屡次在他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破坏他们的父子关系。王祥不但受尽了委屈,后母还对他百般地挑剔刁难,甚至叫他做一些没有办法做的事情。王祥非但没有与后母作对,反而对后母更好,更加的敬爱,希望能化解后母对他的做法,所以对后母就更加的孝顺。

王祥剖冰后母朱氏很喜欢吃新鲜的活鱼,所以就命王祥去抓鱼。可是当时时值严冬,所有的江河全部都冻结了,哪里还有鱼呢?但王祥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还是顶着严寒来到河边,可河面早已冰封,如何抓鱼?王祥想了想,脱掉衣服,开始在冰上凿洞,希望鱼能出现。冰天雪地的,如今的我们出门都要穿着羽绒服,可王祥为了孝敬后母,却连身上本来单薄的衣服都脱掉了。双唇变紫了,浑身颤抖。

我们想一想,平常为人子女的,母亲叫洗双筷子、洗个碗,他们可能都不愿意做。叫扫个地,可能也会不高兴。但后母如此难做难为的要求,王祥都毫无怨言,一心只祈②求能捕到一两条鱼,带回去奉养他的母亲。这么淳厚的孝心,怎么不会感动这些鱼儿?

所以就在这个时候,冰突然自己裂开,竟然有两条鲤鱼跃了出来,王祥非常高兴,就拿回家烹调好给母亲吃。

此外,后母还要求王祥捕黄雀烤给她吃。我们想一想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捕捉又大费周折。然而皇天不负苦心人,竟然有好多的黄雀飞到王祥的帐篷里头。让王祥顺利地抓到黄雀。黄雀自愿牺牲来帮助王祥,又是一件至孝感通万物的证明。

他的后母不仅仅如此的要求王祥。更过分的是:家里有棵果树,在果实成熟快要落地时,她吩咐王祥守着树,不可以让一棵果子掉在地上。我们都知道果树会结满果实,而且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落地。而后母要王祥保证一棵果实都不落地,这简直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啊!然而王祥没有与后母大吵大闹,而是每到风雨,别人都在家里避雨玩耍时,王祥却穿梭在风雨中奔向果树,抱着树哭泣着,祈求这些果实不要掉落下来。

王祥他有一颗至诚的孝心,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后母在王祥如此的孝敬之下,也很惭愧,最终受到了感化,对王祥也同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了。

后来遇难,王祥带着父母逃难,后母死后,他又守墓。一个人在如此的环境中,是什么力量能支撑他这样生活下去?唯有一个“孝”字,孝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力量。所以王祥即使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他依然能无怨无悔,依然能安然地度过。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注释】①剖:pōu,破开。②祈:qí,向神求福。

【附】

关于《王祥剖冰》这则故事

中国自古以来的“孝道”就是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因此孝道才能流传千古,代代相承。而孝不仅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道德根基,也是建国立国与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最大力量。这个孝是出自本性的伦常大道,不是学说、不是理论,是人类自然的本性,是顺乎天道的自然法则,它的精神不仅历久弥新而且是永恒的。